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采自南疆主要植棉区的4地(州)18县(市)的棉花立枯病病株上分离得到455个病原分离物,从中鉴定出345个立枯丝核菌(Rhizotonia solani Kühn)菌株。采用菌丝融合性判定方法判明345个立枯丝核菌菌株分属于AG-1,AG-4和AG-5三个菌丝融合群,其出现频率分别为3.76%,91.88%,4.35%。其中AG-4在所有立枯丝核菌菌株中出现频率最高(91.88%),是南疆棉花立枯丝核菌的优势菌群。营养体亲和性判别结果表明,各菌丝融合群均有营养体亲和群分化,其中判定为AG-4的317个菌株分属于3个营养体亲和群,判定为AG-1的13个菌株和判定为AG-5的15个菌株各自分属于2个营养体亲和群。  相似文献   

2.
从采自南疆主要植棉区的4地(州)18县(市)的棉花立枯病病株上分离得到455个病原分离物,从中鉴定出345个立枯丝核菌(Rhizotonia solani Kühn)菌株。采用菌丝融合性判定方法判明345个立枯丝核菌菌株分属于AG-1,AG-4和AG-5三个菌丝融合群,其出现频率分别为3.76%,91.88%,4.35%。其中AG-4在所有立枯丝核菌菌株中出现频率最高(91.88%),是南疆棉花立枯丝核菌的优势菌群。营养体亲和性判别结果表明,各菌丝融合群均有营养体亲和群分化,其中判定为AG-4的317个菌株分属于3个营养体亲和群,判定为AG-1的13个菌株和判定为AG-5的15个菌株各自分属于2个营养体亲和群。  相似文献   

3.
华东地区立枯丝核菌融合群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华东等地采集的173个Rhizoctonia菌株中,除13个为双核丝核工菌(binucleate Rhizoctonia)外,分离自32科60种植物的160个菌株为R.solani.有10科植物为我国立枯丝核菌的寄主科新记录。选用其中118个R.solani菌株进行融合群鉴定,得到5个融合类群:AG-1IA、AG-2-1、AG-2-2、AG-4和AG-5。本文对不同类群在华东东地区分布的一些特点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将从玉米纹枯病病斑上分离的3株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Oud.),在琼脂玻片上与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7个菌丝融合群及3个亚群(AG-1-IA、AG-1-IB、AG-1-IC、AG-2-1、AG-2-2、AG-3、AG-4、AG-5、AG-6和 AG-BI)标准菌株对峙培养,观察其对丝核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3株木霉对各融合群的丝核菌均有强烈拮抗作用,融合群间及木霉菌株间的拮抗作用均无明显差异。其拮抗方式表现为缠绕、侵入,断裂菌丝,消解细胞质或使之变稀薄。  相似文献   

5.
江苏几种作物病原丝核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江苏省不同作物纹枯病菌菌株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来源于水稻、玉米、大豆和棉花的菌株属于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Ohn),经融合群测试,水稻、玉米、大豆为立枯丝核菌AG_1-1A群,棉花为AG_4群;来源于大、小麦的菌株,同属于禾谷丝核菌(R.cerealis Vander Hoeven)的CAGl群。  相似文献   

6.
研究通讯     
作者主要从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采集到禾谷类作物纹枯型病株,並进行分离得到菌株,经鉴定后均属于多核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与日本生越明(Ogoshi)的丝核菌标准菌株测配结果,这些分离到的菌株分属于丝核菌融合群,简称为AG的AG-1IA,AG-2-2和AG-5。自然分离到的结果,表明AG-1IA主要侵染水稻、高粱、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原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1 998~ 2 0 0 0年 ,从河南省各地采集有明显症状的小麦纹枯病标样 ,从中分离出 2 5 1个丝核菌 (Rhizoctonia)菌株 ,其中 1 98株为禾谷丝核菌 (Rhizoctoniaceralis) ,占 78.9% ;5 3株为立枯丝核菌 (R .solani) ,占 2 1 .1 %。对 62个菌株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 ,禾谷丝核菌和立枯丝核菌的致病力无显著差异 ,不同地区菌株的致病力亦没有明显差异 ,不同小麦品种对纹枯病菌的抗性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8.
新疆6种豆科作物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新疆6种豆科作物病株或周围病土样上分离得到77个丝核菌(Rhizoctonia DC)菌株,其中74个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对74个立枯丝核菌菌株的菌丝融合群(AG群)判定表明,新疆6种豆科作物上的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有AG1、AG2、AG3、AG4、AG5,其出现频率分别为21.6;、40.5;、1.4;、35.1;和1.4;.6种豆科作物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组成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9.
2016年云南省普洱市和临沧市烟草种植区大面积发生叶部病害,经鉴定为烟草靶斑病(Rhizoctonia solani Kühn),此病为云南烟区首次发现。广泛采集2个市的烟草靶斑病病叶标本59份,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获得58个菌株,将所获菌株分别与立枯丝核菌标准融合群菌株AG-1-IA、AG-2-1、AG-3、AG-4-HGⅡ、AG-5、AG-6GV、AG-8和AG-9进行载玻片对峙培养,并进行菌丝融合观察,结果表明:58个菌株均属于立枯丝核菌AG-3标准融合群,且不与其他标准融合群发生融合反应。随机选取云南省6个地区各1个代表性菌株,以待测菌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真菌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ITS)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病菌rDNA ITS序列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序列在Gen Bank中进行BLAST同源性检索比对。应用MEGA 6.06软件和NeighborJoining法,分别计算遗传距离及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亲缘关系。基于5.8S rDNA-ITS区序列的系统发育树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Rhizoctonia solani菌株的ITS序列可明显的分为2个支系,同一菌株的不同ITS序列可分别存在不同的分支中,但所有菌株的序列均隶属相同的融合群即AG-3,且隶属相同融合群的不同菌株之间其序列的一致性可高达99%~100%。  相似文献   

10.
从广西36个县(市)采集水稻纹枯病标样,经分离纯化后获得186个丝核菌菌株。菌丝融合测试结果表明,这186个丝核菌菌株分别属于3菌丝融合群:即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的AG-1-IA和AG-4融合群,双核丝核菌的AGBb融合群,出现的频率分别为96.4%、2.15%和1.62%。不同的菌丝融合群在菌丝生长速率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AG1-IA的生长速率最大,AGBb生长速率最小。  相似文献   

11.
丝核菌细胞核染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比较了5种不同的染色方法对丝核菌(Rhizoctonia)菌株细胞核的染色效果。结果表明,番红O-KOH的染色效果最好,Giemsa、苯胺蓝-甘油次之,染色效果最差的是苯胺蓝-乳酚油及曲利苯蓝-乳酚油。用番红O-KOH染色方法对分离自13种作物的57个丝核菌菌株进行细胞核染色,其中3个菌株为双核丝核菌,其余54个菌株为多核丝核菌。  相似文献   

12.
丝核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丝核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内容包括丝核菌的分类概况、菌丝融合群在丝核菌分类中的应用、丝核菌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丝核菌分类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丝核菌属真菌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微生物制剂、植物源制剂等对丝核菌属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进行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4.
广州地区10种作物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培养性状比较和细胞核染色研究 ,确定分离自广州地区 10种作物上的 5 3个丝核菌菌株为立枯丝核菌 ,并对其进行了菌丝融合群测定 结果表明 ,5 3个菌株中有 30个菌株属菌丝融合群AG 1 ⅠA ,2个为AG 1 ⅠB ,4个为AG 1 ⅠC ,12个为AG 4 ,3个为AG 2 2 ⅢB ,尚有 2个菌株归属不明  相似文献   

15.
对峙培养表明:长枝木霉T8[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对立枯丝核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拮抗系数为1。长枝木霉T8对立枯丝核菌形成明显的拮抗区带,界面处病菌菌丝的细胞质变稀薄、消解或菌丝断裂,病菌菌丝停止生长,同时对立枯丝核菌菌核形成包围,抑制其萌发。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长枝木霉T8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的缠绕、细胞质变稀薄、菌丝消解、菌丝断裂或侵入等现象。  相似文献   

16.
肖平  易润华  陈小丽  余伟 《江西农业学报》2006,18(3):125-128,154
从广东省679份水稻纹枯病样中分离到576个丝核菌状菌株,其中536个菌株为多核丝核菌,属于Rhizoctonia solaniAG-1 IA,20个为双核丝核菌,20个为小菌核菌(Sclerotiumspp.Tode)。广东省水稻纹枯病菌的培养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菌株间菌丝宽度、生长速度和细胞核数存在明显的差异。菌株的菌丝宽度和生长速度在不同地区和县市间没有显著差异,细胞核数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不同杀菌剂对立枯丝核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生长速率法在室内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棉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棉花立枯丝核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甲基立枯磷对立枯丝核菌的抑菌效果最佳,抑制中浓度(EC50)为0.042 mg/kg,其次为多菌灵,EC50为0.044 mg/kg.相关分析表明药剂浓度与抑制作用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豆类丝核菌中生物碱的提取及苦马豆素含量测定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豆类丝核菌菌株 7-1、7-3接种于改良 Czapek′s培养基 ,置 2 5~ 2 7℃培养箱培养 1 4d。收集菌丝体 ,自然干燥后乙醇索氏提取 ,回收乙醇至糖浆状 ,H2 O∶ CH2 Cl2 (3∶ 1 ,v/v)萃取 ,水层调 p H1 0后 ,再用 H2 O∶CH2 Cl2 (3∶ 1 ,v/v)萃取 ,水层调 p H7,浓缩后上 73 2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用 1 mol/LNH4 OH洗脱 ,收集氨洗液 ,调 p H7,浓缩后冻干 ,得到一种浅黄色粉末。取苦马豆素标准品 1 0 0 μg及浅黄色粉末提取物 1 0mg,分别用 1 ml吡啶溶解 ,取 0 .1 ml加 BSTFA0 .1 ml,5 0℃水浴 3 0 min。取反应液 1 μl,直接进样作 GC。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气相色谱条件下 ,在相同出峰时间 (1 .2~ 8min)内 ,标准品的峰形与总生物碱的峰形完全一致 ,可以判定生物碱中含有苦马豆素。根据计算得出菌株 7-1、7-3生物碱中苦马豆素含量为 5 .90 3 mg/g和 7.0 0 6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