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我区3个典型牧业乡的牧民定居及饲草料生产状况进行调查,剖析了牧民的冬季舍饲圈养能力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在牧民定居工程中缺乏生产变革的有力配套措施,人工饲草料生产、实现冷季舍饲夏季放牧制度、摆脱"靠天养畜"生产模式等定居水平与定居标准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2.
对新疆青河县5乡1镇牧民定居及饲草料生产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该地区牧民冷季舍饲圈养能力及其存在的问题作了了解。结果表明,在牧民定居工程中,缺乏生产变革的有力配套措施,人工饲草料生产、实现冷季舍饲夏季放牧制度、摆脱靠天养畜的生产模式等定居水平与定居标准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3.
《新疆畜牧业》2012,(3):24-24
一是抓好牧民定居建设,促进牧区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全年完成3000户牧民定居及配套建设,大力扶持农区舍饲养殖业发展,推进暖季放牧、冷季舍饲生产方式,新增人工饲草料地0.67万hm2。  相似文献   

4.
为了推进乌鲁木齐市牧民定居饲草料基地的建设,本文简述了乌鲁木齐市牧民定居饲草料基地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有效推进乌鲁木齐市牧民定居饲草料基地建设的措施:加大基地建设的力度,强化牧民培训的强度,为牧民提供特殊政策;分析了鲁木齐市牧民定居饲草料基地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新疆乌昌地区牧民定居现状与新牧区建设方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新疆乌昌地区牧民定居现状进行了介绍,并据此做了系统分析,从牧民定居工程进展、饲草料生产能力、草场利用制度、牧民定居后的效益4个方面揭示了当前牧民定居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当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乌昌地区新牧区建设的目标、牧民定居点建设、养殖小区建设、饲草料基地建设、草地生态建设方面的建设方案,使牧民定居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为新疆乌昌地区牧民定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牧民定居工程的实施,我县冬季绵羊养殖已由放牧转入舍饲,由于一些牧民饲草料储备不足,圈舍拥挤,饲养管理跟不上等原因,导致多起绵羊链球菌病发生。羊链球菌病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寻提升新疆定居牧民持续增收能力途径,笔者以定居牧民为研究对象,在测定其目标偏好基础上,分析"家庭收入最大化和获取更大规模牲畜"目标下的生产经营行为。结果表明:定居牧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畜牧业,也呈现出一定的兼业意愿;大部分定居牧民对牲畜保有量相当重视,对现代养殖小区和专业合作组织认同度较高,购买饲草料和自己种植苜蓿、玉米等生产经营行为意愿较弱。通过转变畜牧业经营方式、建设各类专业化合作组织、加强牧民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培训、发展替代和接续产业等政策措施提升定居牧民持续增收能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水资源状况和牧民定居开发经营饲草料地所需水量进行分析,论述了乌鲁木齐市以草料需求为依据。实现定居笔民,开发经营足够的饲草料地可以做到水土平衡,为牧民定居工程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伊犁河谷天然草地资源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伊犁河谷草地资源现状、特点及畜牧业生产情况,分析天然草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退牧、休牧、禁牧、合理配置牲畜、发展人工饲草料地建设、牧民定居等措施,加强草地保护,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概述伊犁河谷草地资源现状、特点及畜牧业生产情况,分析天然草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退牧、休牧、禁牧、合理配置牲畜、发展人工饲草料地建设、牧民定居等措施,加强草地保护,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牧民定居是促进草地畜牧业生产和生活方式变革的根本措施,是由牧区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度的桥梁,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逐步引导牧民从原始的游牧生活走向定居,从完全依靠天然草地走向放牧与舍饲圈养相结合,不仅是经济方式的重大改变,而且也是生活方式的重大改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伊犁河谷牧民定居、冷季舍饲与暖季放牧模式。  相似文献   

12.
伊犁河谷半定居家庭牧场草畜平衡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伊犁河谷新源县10户半定居家庭牧场草地资源利用、人工饲草生产、生产经营效益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暖季放牧、冷季舍饲的半定居家庭牧场在不同经营方式下饲草料供应量和牲畜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年度间天然草地生产力和降水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生产规模决定牧民的收入;达到草畜平衡的家庭牧场单位牲畜的生产效率更高。通过对夏牧场实施划区轮牧和分段放牧,将春秋牧场利用天数由现在的125天缩短到95天,以解决夏牧场局部退化和春秋牧场超载问题;通过扩大种植青贮玉米、苜蓿等高产优质牧草增加饲草来源,冷季舍饲时间由现在的1  相似文献   

13.
优质饲草饲料是天然草场退牧还草项目中人工草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牧民定居、舍饲圈养、快速育肥的基础,也是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和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物质基础。因此通过建立高标准饲草饲料生产基地,扩大饲草饲料种植面积,以期获得充足的优良饲草料,从而逐渐缓解草畜矛盾,减轻天然草场压力,为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变"草原上放羊"为"舍饲圈养",养殖业数量适度增长。一、游牧民定居工作概况目前,新疆新源县牧民定居分布于该县七大片区、57个小片区8246户42707牧民。已累计配套游牧民3538户,配套定居达42.9%;未配套定居4708户(其中原建设标准低的危房户2661户),占57.1%。牧民定居点建成砖木结构住房5427幢,牲畜棚圈9186座,其中暖圈1812座。累计实现牧民定居点道路硬化200余千米,牧道建设1212千米。  相似文献   

15.
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是全面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由传统四季游牧生产方式向冷季舍饲,暖季放牧转变,经营方式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及畜牧业转型的根本途径。自治区1986年在北疆牧区经济_T--作会议上提出的“改变畜牧业经营方式,逐步实现定居、半定居,走放牧与舍饲相结合发展思路”是改变千百年来追水草而居、随季节而迁的传统游牧生产、生活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对牧区各族人民的兴旺发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牧民定居工程是实现畜牧业转型的系统工程、富民_T-程、民生工程。通过2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截至2012年底,我区共18.69万户牧民实现了定居,定居率达67.77%,现游牧民定居工程已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阐述了游牧民定居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巴里坤县萨尔乔克乡苏吉东村牧民定居点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入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方法,对100户定居牧民家庭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牧民定居前后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定居后牧民存在放牧、务工、放牧+务工、放牧+种植和放牧+种植+务工等五种经营模式,五种生产经营模式的共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原始单一的"放牧"模式风险,促进了多种经营模式之间的相互耦合;"放牧+种植+务工"的生产经营模式是定居牧民经济发展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17.
饲草饲料地是天然草场退牧还草项目中人工草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牧民定居、牲畜舍饲圈养、快速育肥的基础,也是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和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物质基础,因此我们通过建设和扩大饲草饲料地种植面积,获得充足优良的饲草料,从而为逐渐解决草畜矛盾、进一步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牧业定居是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重要形式,但定居后的牧民如何致富,如何提高舍饲条件下的畜牧业养殖效益,这是牧区面临的主要问题,笔者通过认真调研,认为养殖西门塔尔牛是定居牧民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饲草饲料地是天然草场退牧还草项目中人工草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牧民定居、舍饲圈养、快速育肥的基础,也是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和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物质基础。因此通过建立饲草饲料地,扩大饲草饲料种植面积,以期获得充足的优良饲草料,从而逐渐缓解草畜矛盾,减轻天然草场压力,为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由于超载放牧、自然环境变化、人为破坏以及其他诸多原因,我国牧区许多草地均表现出严重的退化趋势,这不仅制约了牧区的经济发展,也对草原生态造成了严重影响,特别是冬草场的匮乏,更导致牧民的生产出现了很大的困难。冬草场通常较为偏远,草场质量较差,由于牧民们普遍缺乏饲草料种植技术,导致冬季牧业存在着严重的草料匮乏现象,进而引发家畜掉膘、疾病和死亡等后果。基于此,建立人工草场,通过人工种植优质牧草来缓解饲料不足,是改善牧区经济的重要措施。以生态养殖与饲草料供给技术为基础,建立"暖季放牧"联合"冷季舍饲"的养殖模式,是保障牧区经济、应对冬季草场匮乏的有效措施,既有利于草场的恢复,也有利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