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本文主要根据1996~2004年福建海区历次渔业资源专题调查和渔业资源动态监测资料,以及1990~2003年福建省渔业统计年鉴数据资料,分析研究福建海区拖网、张网、流剌网、灯光围网等主要作业对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和存在问题。结果表明拖网、张网等作业对近海渔业资源利用强度尚未有效遏制,资源结构朝着越来越不利于人们利用的方向发展。并提出控制海区捕捞强度、调整捕捞作业结构、加强福建海区主要作业生产动态监测力度、加快人工鱼礁建设和增殖放流的步伐等渔业资源管理、养护和增殖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1998-2003年福建海区拖网渔业资源监测以及1995-1997年间闽南台湾浅渔场单拖渔业资源调查、1998年和2000-2001年福建海区拖网定点调查的资料,论述和分析福建海区单拖渔业的现状。结果表明:目前整个单拖渔业虽然船数削减,实际却加大渔船功率,作业时间延长,促使年产量、单位产量不断提高,导致渔获组成发生很大变化,由低质小型鱼类、生命周期短的头足类、虾蟹类支撑,渔获鱼类质量较差,经济效益下降;另一方面头足类、虾蟹类资源量年间波动性较大,易受捕捞过渡影响,很难长时间承担目前捕捞压力。为此,文中提出加强严格实行"双控制度"及控制网目规格等管理建议和意见,为有关渔业管理和生产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1引言 福建是海洋大省,海洋经济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加强和提高海洋资源综合管理的效率已迫在眉睫.福建省水产研究所自2000~2002年开展的"福建海区渔业资源生态容量和海洋捕捞业管理研究"课题,通过组织多艘船只进行海上大面积调查、勘测,获得了大量样品和系统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所获资料,评估了福建海区渔业资源生态容量;估算了该海区及主要鱼种的最大持续产量,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福建海洋渔业资源的方案;应用MAPGIS Ver6.5软件平台,根据现状和需求成功设计了福建省海洋捕捞业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本文主要报道"福建省海洋捕捞业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科技之窗     
《中国水产》2012,(7):38-39
"两岸联合开展台湾海峡渔业资源养护与管理"项目通过评审3月10日,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承担的"两岸联合开展台湾海峡渔业资源养护与管理"项目成果通过了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的专家评审。该项目从2007年开始,开展了台湾海峡渔业资源大面积调查,在福建沿岸采集了10万多个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对3种主要中上层鱼类进行遗传特异性分析;在台湾沿岸收集了82艘次渔业活动资料,开展了25次火诱网渔获生物采样;在福建和台湾召开4次两岸渔业资源养护与管理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福建海区海蜇渔业资源状况及其渔业生物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福建海区历次海蜇的调查资料,就本海区的海蜇和霞水母的渔业资源状况、群体结构、生长特性等渔业生物学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海蜇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根据1996~2004年福建海区历次渔业资源专项调查和渔业资源监测资料及1990~2003渔业生产统计等相关资料,分析和讨论福建海区拖网、张网、流剌网、灯光围网等主要作业的生产状况、利用对象的变化以及存在问题。围绕着拖网、张网作业对近海渔业资源利用强度尚未有效遏止等突出问题,浅谈了几点看法和建议,为进一步科学管理和利用近海渔业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生态渔业是21世纪发展的方向。作者就福建省生态渔业资源保护的途径作扼要探讨。本文着重介绍福建省发展现状、制约生态渔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以及加快生态渔业资源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福建海区流刺网渔业的调查和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0~2002年对福建沿海地区流刺网渔业的专题调查研究资料,着重研究了福建海区流刺网渔业的作业型式、渔具规格、数量分布、存在问题、发展趋势及管理对策。结果表明,福建海区流刺网渔业的渔船数量位居各种海洋捕捞作业的首位,渔具型式和规格多种多样;依作业海域划分,沿岸水域流刺网渔船数量最多,其次为近海水域,外海水域居第三,分别占75.6%、18.5%和5.9%;按作业型式划分,单片式流刺网的渔具数量最多、三重流刺网次之、双重流刺网最少,分别占65.0%、25.0%和10.0%。调查研究结果还表明,流刺网渔具普遍存在网目规格日趋小型化现象,这与近海捕捞种类呈现小型化趋势相一致,且二者有密切的因果关系;大多数的渔获种类均可达到初次性成熟体长,说明目前流刺网渔业对渔业资源的利用较为合理。展望流刺网渔业发展前景,提出相应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7月26日,全国渔政工作会议在青海省召开,会上总结了去年以来部渔业局布署的几项重点工作:①加强渔政队伍自身建设,提高渔业行政执法水平;②加强海洋捕捞强度控制工作;③加强专员经济区管理,建立专员经济区巡航制度;④加强渔业资源保护,进一步完善伏季休渔制度;⑤完善和严格执行有关涉外渔业管理的各项规定。一年来,以上几方面工作在部渔业局和各海区局及有关省市渔政部门的配合下,均按计划执行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农业部渔业局李健华副局长在会上指出:近几年,以渔业资源管理和水域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的渔政管理工作力度逐年…  相似文献   

10.
对闽中渔场渔业资源的调查,以往仅限于季节性(渔汛)的调查,所收集到的资料是不完整且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根据农牧渔业部水产局、东海区渔业指挥部及福建省水产厅下达的“福建大陆架渔业自然资源调查研究”的科研任务,由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和福建省水产资源调查队主持,集美水产学校、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福建省海洋渔业经济持续发展及海洋渔业产业结构变化的发展现状,指出在海洋渔业经济发展中,存在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局面还未得到有效遏止和海水养殖业发展中存在制约因素等问题,提出大力发展高科技集约化海水鱼类养殖、实施海洋捕捞业从“量增长”转为“质增长”战略、实施“走出去”稳步扩大远洋渔业规模战略、发展休闲渔业开创渔区经济新的增长点等解决问题的对策及科学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一种产业的高速发展能否得以持续,关键在于是否对该产业结构进行不断调整,使之趋于最合理状态。为再度振兴福建海洋渔业,不失时机地进行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3.
福建海洋捕捞业近年来的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森 《福建水产》2002,(3):24-29
十年来我省拖网、张网作业发展太快,捕捞力已大大超过近海渔场资源的承受能力,造成鱼类资源严重衰退,海捕业经济效益明显下降。解决的根本办法是实行限额捕捞制度,逐步减少拖网和定置渔船数量,围刺钓笼作业也要调整发展,并引导上岸渔民改行从事养殖、加工、休闲渔业及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4.
海洋遥感技术在海洋渔业及相关领域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70年代始,科研人员将遥感技术应用于海洋渔业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将各类卫星遥感所获得的数据对海洋水温、海流、光、盐度、溶解氧、气象因素、水深、海底地形、饵料生物等进行了由定性到定量的分析,并将所得结果用于指导渔业生产、促进渔业研究、预警海洋灾害等方面,所起作用非传统调查方法能为。因此,遥感技术在海洋渔业及其相关领域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预示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遥感技术在海洋生态系统相关要素和渔场变动、大型动植物分布、海况监测、海洋生态污染及灾害监测等方面应用与研究进展,并对海洋遥感信息在我国海洋渔业领域的应用研究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Many of the world’s fish stocks are depleted as a result of overexploitation, pollution and habitat loss. The 2002 World Summi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SSD) sets a target for fisheries to maintain or restore stocks to levels that can produce the 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 (MSY) by 2015. We assessed the global stock status and found that 68% were at or above the MSY level in 2008 and that the 2015 target is unlikely to be met. We compiled data for eight indicators to evaluate the sustainability of fisheries and the gap to meet the WSSD target. These indicators show that the overall condition of global fisheries is declining, long‐term benefits are being compromised, and pressures on fisheries are increasing despite fisheries policy and management actions being taken by coastal States. We develop a bio‐economic model to estimate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restoring overfished stocks.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global fishing capacity needs to be cut by 36–43% from the 2008 level, resulting in the loss of employment of 12–15 million fishers and costing US$96–358 billion for buybacks. On the other hand, meeting the WSSD goal will increase annual fishery production by 16.5 million tonnes, annual rent by US$32 billion and improve biodiversity and functioning of marine ecosystems. However, progress towards rebuilding has been hindered by an unwillingness or inability to accept the short‐term socio‐economic consequences associated with rebuilding fisheries. Thus, there is a pressing need for integration of rebuilding plans into natio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cision‐making.  相似文献   

16.
福建近海渔业资源结构及其主要种群生态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福建近海主要渔获种类组成与结构的变化和大头狗母鱼、多齿蛇鲻、蓝圆鲹、鲐鱼和竹荚鱼的种群结构及其生态学参数、捕捞死亡系数、开发比率的变化的研究,揭示了近海渔业开发力度的加大对资源衰退及其生态学的影响,旨在为渔业决策部门制定21世纪初期福建近海捕捞渔业持续发展规划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福建青蟹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青蟹年产量位居全国第二,青蟹养殖已经发展成为福建省重要的海水养殖业。本文回顾了福建省青蟹养殖产业发展现状,主要包括:养成技术、苗种技术、病害防治和遗传育种等内容。探讨了影响青蟹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唐议  盛燕燕  陈园园 《水产学报》2014,38(5):759-768
以底拖网为代表的深海底层渔业对深海脆弱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受到国际社会的热切关注。2003年以来联合国大会多次通过决议,呼吁各国各自并通过RFMO/As采取行动,根据预防性原则,采用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方法,评估深海底层渔业对脆弱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若评估表明确有重大不利影响,则应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深海底层渔业以降低这种影响;FAO主要从技术角度制定了《公海深海渔业管理国际指南》,为管理公海深海渔业和保护脆弱海洋生态系统提出了技术标准和管理框架;RFMO承担着具体执行深海底层渔业管理措施和监督管理的责任,在北大西洋、地中海、南太平洋的公海和南极水域,相关RFMO已采取了暂停部分区域底拖网渔业活动、收集数据、评估底拖网对脆弱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措施,在北太平洋,新成立的北太平洋渔业管理委员会将公海底层渔业管理作为首要目标。环保非政府组织和部分科学家呼吁禁止公海深海底层渔业,但各国对此的立场尚不一致,产业界大多持反对立场。近期来看,尚难以全面禁止公海的深海底层渔业。中国正在发展公海大洋渔业,需对此密切关注,加强跟踪研究以支撑决策,并应发展和使用选择性渔具和对生态环境无害的作业方式,防止对脆弱海洋生态系统产生损害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蟹类是福建海区重要的经济渔获种类之一。本文基于2009年1月-011年12月期间进行的蟹类调查资料,分析了福建中南部近海四种捕捞作业渔获物中蟹类的种类组成和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福建中南部近海海域有蟹类94种,隶属16科、53属,以亚热带和热带的暖水性种为主,与南海关系最为密切,而与黄、渤海关系较为疏远。从蟹种分布区域看,这些蟹类在浅海均有分布,其中26.6%的蟹类既分布于浅海又分布于潮间带。从蟹种个体大小看,福建海区蟹类多数属于中小型种类。高强度捕捞加剧了对蟹类资源的破坏,因此需要调整捕捞作业结构,拓展外海蟹类捕捞作业,开展资源动态监测和苗种放流增殖工作,并实施TAC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