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0.03%吡嘧磺隆·五氟磺草胺颗粒剂(药肥混剂)防除移栽水稻田杂草具有很好的除草效果,尤其是对水稻田恶性稗草、鸭舌草和异型莎草等具有很好的防效.与常用的药剂拌肥料撒施相比,0.03%吡嘧磺隆·五氟磺草胺颗粒剂(药肥混剂)是一种高效、简便快捷、省工省时的方法,而且对水稻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2.
野牛草(Bouteloua dactyloides(Nutt.) Columbus.)是我国北方地区广为应用的一种低养护暖季型草坪草,然而杂草的入侵和竞争会导致其草坪质量下降、建植延迟甚至失败。化学防治是常用的杂草防治手段,在有效防治杂草的同时,如何选择对野牛草生长影响较小的除草剂有待探讨。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对野牛草草坪不同建植时期使用较为安全的除草剂进行了总结。研究表明:成熟期的野牛草草坪对常用草坪除草剂耐受性较强,其中建植芽前比较安全的除草剂有二氯喹啉酸、扑灭津、氰草津、嘧草硫醚、咪唑乙烟酸、甲磺隆、甲磺草胺、硝磺草酮和胺唑草酮,苗期芽后比较安全的除草剂有唑草酮、二氯喹啉酸、二氯吡啶酸、氟硫草定、甲磺隆、玉嘧磺隆、三氟啶磺隆、甲磺草胺、三氯吡氧乙酸、甲酰胺磺隆、西玛津、硝磺草酮和胺唑草酮。本综述为我国合理推广和应用除草剂控制野牛草杂草的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防除多花黑麦草等4种禾本科杂草的药剂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系统研究多花黑麦草、早熟禾、碱茅和棒头草等4种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的防除药剂活性,在温室内采用盆栽法研究了8种除草剂对小麦田多花黑麦草等4种禾本科杂草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啶磺草胺对早熟禾有很好的防除效果,田间推荐剂量下防效达到93.06%(防效均为田间推荐剂量下,下同),对碱茅、多花黑麦草和棒头草的效果也较好,防效在82.82%~86.89%之间,另2种ALS抑制剂氟唑磺隆和甲基二磺隆对早熟禾的防效较好,在61.27%~86.71%之间,但对其他3种杂草碱茅、棒头草和多花黑麦草的防效很差,防效仅在10.47%~29.43%之间。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抑制剂唑啉草酯、肟草酮和炔草酯对碱茅、棒头草和多花黑麦草的防效均较好,在85.41%~100.00%之间,但对早熟禾的防效均较差,在19.08%~60.69%之间;另一种ACC抑制剂精噁唑禾草灵对棒头草防效为99.60%,对碱茅和多花黑麦草防效分别为72.00%和55.00%,对早熟禾仅为16.18%;植物光合系统Ⅱ抑制剂异丙隆对早熟禾、棒头草和碱茅的防效均较好,田间推荐剂量下防效在88.15%~96.53%之间,对多花黑麦草的效果略差,为67.43%。  相似文献   

4.
大穗看麦娘化学防控田间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穗看麦娘在欧洲是一种分布广泛、危害巨大的禾本科杂草,在我国仅在台湾有报道分布,但目前在我国黄淮海区域已经有分布,为新的入侵危害杂草,其化学防控技术未见系统报道。本研究特选择小麦田常用防除禾本科杂草的8种除草剂,于2013-2014年度在大穗看麦娘为优势杂草的冬小麦田,分别于冬前、冬季低温及春季小麦返青初期3个时期施药,以期明确各除草剂对大穗看麦娘的田间防除效果、最佳使用时间及对冬小麦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啶磺草胺不同时期施药,对大穗看麦娘均有很好的防控效果,鲜重防效达到97.1%~100.0%;甲基二磺隆在不同时期施药也有很好的效果,在80.1%~98.6%之间;唑啉草酯冬前施药效果优,但冬季低温和春季返青初期施药效果较差,3次施药鲜重防效分别在99.3%~99.9%,74.1%~88.9%和46.2%~75.8%之间;炔草酯、精噁唑禾草灵于冬前施药和冬后返青初期施药效果均较好,效果在81.1%~96.8%之间,但冬季低温施药效果差,防效在41.4%~76.0%之间;其他几种药剂氟唑磺隆、肟草酮、异丙隆3次时期施药对大穗看麦娘效果均较差。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适宜在大豆(Glycine max)-玉米(Zea mays)带状复合种植田使用的土壤处理除草剂,本试验选用10种药剂,进行田间小区试验,测定除草剂对杂草的防治效果及对大豆和玉米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在推荐剂量下,精异丙甲草胺、异丙甲草胺、乙草胺、唑嘧磺草胺、扑草净、噻吩磺隆、2,4-滴异辛酯对大豆、玉米安全;二甲戊灵对大豆有轻微药害,嗪草酮、西草净对大豆和玉米均有轻微药害,药后25 d恢复正常。推荐剂量下,精异丙甲草胺、异丙甲草胺、二甲戊灵、乙草胺对狗尾草和马唐防效在90%以上;唑嘧磺草胺和扑草净对反枝苋和藜防效在90%以上,其他药剂防效较低。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可优先选用精异丙甲草胺、异丙甲草胺、乙草胺防治禾本科杂草,选用唑嘧磺草胺或扑草净防治阔叶杂草。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沟叶结缕草(Zoysia matrella)草坪杂草控制技术,采用田间试验,于沟叶结缕草休眠期喷施50%氟胺草唑WG,调查其对沟叶结缕草草坪杂草的防效以及对沟叶结缕草生长的影响。2011、2012年试验结果表明:于沟叶结缕草休眠期使用750~2 000 g·hm~(-2)50%氟胺草唑WG,沟叶结缕草生长安全,且能有效控制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牛繁缕(Malachium aquaticum)、紫苑(Veronica persica)、波斯婆婆纳(Aster tataricus)和龙葵(Solanum nigrum)的危害,株数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大于90%,持效期可达90 d以上。750~2 000 g·hm~(-2)50%氟胺草唑WG对看麦娘、小飞蓬、牛繁缕和紫苑的防效与56.25 g·hm~(-2)25%啶嘧磺隆WG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对波斯婆婆纳和龙葵的防效显著优于25%啶嘧磺隆WG。从高效、经济、环保等角度综合考虑,50%氟胺草唑WG防除沟叶结缕草草坪中杂草的适宜剂量为750~1 000 g·hm~(-2)。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燕麦田安全高效的除草剂种类及其剂量,在甘肃中部地区开展了田间试验,选取72% 2,4-D丁酯、20%氯氟吡氧乙酸、48%麦草畏、50%草除灵、50%二氯喹啉酸、40%二甲·溴苯腈(2甲4氯钠含量20%、溴苯腈含量20%)、55%苯·唑·2甲钠(苯磺隆含量2.6%、2甲4氯钠含量50%、唑草酮含量2.4%)7种激素型除草剂和1种非激素型除草剂75%苯磺隆,每种除草剂设低、中、高3个浓度,研究不同处理对裸燕麦田杂草的控制及对裸燕麦带壳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2% 2,4-D丁酯药害严重,导致裸燕麦带壳率显著增加,不宜在裸燕麦田施用。除草剂对杂草的防效随浓度的增加而提高,燕麦种子产量也随除草剂及其浓度的增加而变化。结合安全性、杂草防效和种子产量,以40%二甲·溴苯腈1350 mL/hm2、55%苯·唑·2甲钠750 g/hm2在裸燕麦田的综合效应最佳,不仅防效高,而且持效期长;燕麦种子产量较对照分别增加21.26%和18.41%。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裸燕麦田的适宜高效除草剂,研究了10种除草剂在常规剂量下对田间杂草防效、燕麦产量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除草剂在燕麦田的表现差异显著(P0.05)。其中,苗期茎叶除草剂双氟·唑嘧磺草胺和人工除草的防效较高,均在80%以上;而双氟·唑嘧磺草胺对产量的增效高于人工除草,可使白燕2号干草及种子产量分别达到10 739.0、3 238.3kg/hm2,比对照增产28.7%。其次,播前土壤处理除草剂仲丁灵和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精异丙甲草胺也具有较好的防效和增产效果。而除草剂氟乐灵、乙氧氟草醚、唑草酮对燕麦田杂草防除效果较差,且对燕麦表现出一定的药害,2,4-D丁酯还可使裸燕麦籽粒出现带壳现象。各产量构成指标中,施用除草剂对燕麦的株高、穗长、千粒质量等影响较小,对小穗数、穗粒数、干草产量、种子产量有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综合防治措施最好伏秋翻地,将多年生杂草地下根茎切断,经过凉晒,多年生可消灭70%以上,残留的地下根茎变短,有利于除草剂防治。选择安全性好的除草剂、合理混配。苗前选用异噁草松、唑嘧磺草胺、精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90%乙草胺、2,4-D异辛酯等;混用制剂70%滴丁·异丙草·异噁松等。  相似文献   

10.
探究不同除草剂对糜子(Panicum miliaceum)田杂草的防效以及对糜子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除草剂在糜子田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试验以糜子品种‘榆糜2号’为材料,土壤封闭型除草剂330 g·L?1二甲戊灵乳油、10%单嘧磺隆可湿性粉剂在糜子播种后出苗前喷施;茎叶型除草剂36%唑草·苯磺隆可湿性粉剂、55%苯·唑·2甲钠可湿性粉剂在糜子三叶期时喷施。各除草剂选用推荐剂量进行喷施,喷施15 d后开始调查杂草鲜重,以此作为防效标准,糜子抽穗后调查糜子植株干物质积累、叶片叶绿素含量、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单嘧磺隆和苯·唑·2甲钠杂草防效较好,鲜重抑制率达99.7%和88.4%;与不除草对照相比,除草剂对糜子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功能叶叶绿素相对含量有不同程度影响;4种除草剂提高了糜子主穗重,糜子产量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单嘧磺隆与苯·唑·2甲钠增产效果显著,较清水对照增加了271.66%和275.34%。综上,土壤封闭型除草剂单嘧磺隆和茎叶型除草剂苯·唑·2甲钠杂草防除效果较好,鲜重抑制率在糜子全生育期均较高,对糜子产量提升最大,为糜子田较为适宜的除草剂类型。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安全高效的燕麦田除草剂,选用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和40%二甲·辛酰溴乳油两种除草剂,以不同浓度混配后施于燕麦田,研究其对燕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以及对燕麦安全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杂草的防效差异显著(P0.05),混配处理的防效平均在75%,高于各单剂处理。药后15d40%二甲·辛酰溴乳油和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混配处理(1 400mL/hm2+225g/hm2)的株防效最高,为86.23%。药后30d的防效同样以40%二甲·辛酰溴乳油和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混配处理(1 400mL/hm2+225g/hm2)的最高,其鲜重防效可达到98.81%。40%二甲·辛酰溴乳油和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混配处理(1 400mL/hm2+225g/hm2)还能显著提高燕麦干草产量,与对照相比可增产16.4%,达到10 404kg/hm2。籽粒产量以40%二甲·辛酰溴乳油和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700mL/hm2+225g/hm2)处理最高,为2 564.27kg/hm2,相比对照增产37.4%。  相似文献   

12.
稗草对双季稻生长的影响及其防除经济阈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稗草是中国南方双季稻稻田的恶性杂草,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为明确稗草对双季稻生长的影响及其经济危害允许水平,采用添加系列试验和模型拟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稗草密度下水稻生长与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稗草的竞争干扰下,双季早、晚稻的株高、分蘖数、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均随稗草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指数模型y=beax可以较好地拟合稗草对早稻分蘖数、有效穗数和产量的影响,而二次曲线模型y=ax2+bx+c拟合稗草与株高、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损失间的关系最佳;二次曲线模型y=ax2+bx+c均可较好地拟合稗草与晚稻株高、分蘖数、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和产量损失间的关系。稻田使用化学除草剂(丁草胺、二氯喹啉酸、五氟磺草胺)防除时,双季早、晚稻稻田稗草的经济危害水平分别为1.64%~2.91%和1.28%~2.28%,经济阈值分别为0.63~1.23株/m2和1.30~1.85株/m2。稗草对水稻生长有抑制作用, 并导致水稻产量损失;通过对经济阈值分析,化学除草剂防治稗草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3.
9种除草剂对狗牙根草坪中鸡眼草的防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云  王蔚  杨子江 《草业科学》2018,35(1):69-75
为研究除草剂对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草坪内鸡眼草(Kummerowia striata)的防除效果,用72%2,4-D丁酯乳油、40%苞米兴悬浮剂、36%苄·二氯可溶性粉剂、56%二甲四氯钠可溶性粉剂、40%磺草灵水剂、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阔草净水剂、暖草能可溶性粉剂、恶阔净乳油共9种除草剂对鸡眼草进行防除,在施药后3、6、12、20、30 d分别观察记载鸡眼草的外观状态,并计算药效指数、株防效,施药后30 d计算鲜重防效,并在施药后3、6、12、20、30、45 d分别观测记载狗牙根生长情况。结果表明,9种除草剂均可对鸡眼草实现一定程度的防除。在施药30 d后,9种除草剂中对鸡眼草防除药效指数、株防效和鲜重防效最好的都是恶阔净乳油和暖草能可溶性粉剂,其药效指数分别为99.07%和98.77%,株防效分别为93.50%和91.50%,鲜重防效分别为86.61%和85.78%;施药后,恶阔净乳油对草坪草狗牙根生长没有影响,其他除草剂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恶阔净乳油可实际运用于狗牙根草坪鸡眼草的防除。  相似文献   

14.
3种除草剂对燕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仲丁灵、金都尔和使它隆3种除草剂,研究不同施药浓度对燕麦田杂草的防效及燕麦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3种类型除草剂不同浓度对燕麦田杂草均有较好的防效,并且安全性好,无药害发生。48%仲丁灵,96%金都尔,20%使它隆在燕麦田的最佳施用浓度分别为5 625,1 350和750mL/hm2,30d株防效分别为79.7%,84.4%和87.8%,增产率分别为25.8%,31.8%和39.2%。  相似文献   

15.
李永红 《青海草业》2007,16(4):9-13,28
通过4年的区域试验表明:同德短芒披碱草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均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抗旱、耐寒、耐盐碱,品质优良,适口性好,各类牲畜均喜食。较当地长期栽培的老芒麦具有更强的繁殖能力和更为优良的结实性,成熟整齐,籽粒饱满。3年平均鲜草为21348.9kg/hm2,风干草为7086.3kg/hm2,种子为756.9kg/hm2,比老芒麦增产8.18%、7.50%和24.72%,越冬率达95%以上,可在海拔4000m以下地区推广种植,是高寒牧区草地建设、退耕还草和生态治理工程最适宜的优良牧草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6.
周俊  李泉林 《青海草业》2004,13(2):20-21,33
通过对阿尔冈金(Algonquin.)、金皇后(Golden Empress)、红豆草(sativa O.)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播种当年可以刈割两茬,产量分别为:53026.5kg/hm^2、54164.4kg/hm^2、36063.5kg/hm^2;第二年鲜草产量分别为65027.8kg/hm^2、65067.2kg/hm^2,66281.6kg/hm^2,红豆草种子产量1101.1kg/hm^2。  相似文献   

17.
李文西  鲁剑巍  杨娟 《草业学报》2009,18(3):165-170
连续2个轮作周期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苏丹草-黑麦草轮作制度下不同施肥措施对饲草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NPK)显著提高了苏丹草、黑麦草产量,2005/2006年度2季饲草鲜产总量为1 690.0 g/盆,分别比不施氮(PK)、不施磷(NK)、不施钾(NP)处理增产700.7%,426.4%和15.9%;2006/2007年度,2季饲草鲜产总量为2 091.3 g/盆,分别比不施氮、不施磷、不施钾处理增产1 256.9%,384.5%和4.4%。氮磷钾肥配施明显促进饲草的养分吸收,2005/2006年度与2006/2007年度饲草氮(N)、磷(P2O5)、钾(K2O)总吸收量分别为6.36,1.83,13.91 g/盆和4.91,2.31,7.64 g/盆,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轮作体系中,NPK处理的氮、磷、钾肥利用率2个年度分别为59.4%,33.9%,96.0%和47.4%,39.8%,43.1%,肥料累积利用率分别达53.4%,36.8%和69.5%。  相似文献   

18.
采用30%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31%氨氯吡啶酸·2,4-滴、15%双氟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3种药剂,在青海省海晏县黄帚橐吾危害区进行防除黄帚橐吾的药效试验。结果显示,用药量在1 650 g/hm2的31%氨氯吡啶酸·2,4-滴对该地草原黄帚橐吾的平均防治效果达到了80%以上,高于其他处理,其对优良牧草基本无药害。  相似文献   

19.
贵州野生禾本科牧草引种驯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贵州省境内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采集的32属87种优良野(逸)生禾本科牧草,经种植观察,于1992~1996年对升圃的19份材料在栽培条件下经过几代种子繁殖和人工选择,各个材料的开花期,种子成熟期等性状渐趋一致,并基本稳定。再生能力强,叶量增多。鲜草产量在34t/ha~87t/ha范围内。种子产量85kg/ha~2816kg/ha。拔节期粗蛋白质含量8.83%~18.93%。  相似文献   

20.
郑果  王春明  洪流  王生荣 《草原与草坪》2011,31(6):65-68,74
针对大麦条纹病,选用7种杀菌剂对大麦品种甘啤4号种子处理后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室内发芽测定,同时进行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10%二硫氰基甲烷乳油,37/6敌萎丹悬浮种衣剂和0.5%二硫氰基甲烷种衣剂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其EC。。有效抑菌浓度为2.563、7.345和19.721μg/mL;10%二硫氰基甲烷乳油、8%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