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兰考县爪营公社三大队,1.24亩花生高产试验田复盖地膜,增产显著,获得亩产900多斤.试验证明,花生复盖地膜的好处是:1.提高地温,出苗快,出苗齐:据观察,花生从播种到出苗15天时间里,盖膜的5厘米地温平均18℃以上,比不盖膜的高2℃,出苗期提早5天,出苗率达99%.收获时测定,比不盖膜的每亩多536穴,1072株.  相似文献   

2.
1964年春,在解决蔬菜早春淡季供应的技术途径中,利用聚氯乙烯农用薄膜进行了大田复盖栽培的综合研究。在1亩地的面积上,以黄瓜为主作物,并在黄瓜行间分别插种苋菜、矮刀豆、蕃茄,成功地使黄瓜提前在4月30日采收,比上海市郊区春黄瓜提早约一个月上市,供应期由40天延长到60天。当郊区春黄瓜开始采收时,本试验的黄瓜业已获得产量5,120.8斤、产值751.91元。这1亩黄瓜不仅是达到了显著提早的效果,而且获得10,004.4斤的高额产量。同时,插种的其他作物亦显著提早,  相似文献   

3.
应用漫反射聚氯乙烯薄膜在春夏覆盖大棚,一般比普通聚氯乙烯薄膜大棚内的一天中的最低温度高2.43℃,最高温度低2.34℃,从而使棚内蔬菜受冷、热害的程度减轻,尤其是能使一天中适宜于蔬菜生长发育的温度持续的时间相对显著延长,在漫反射薄膜棚内栽培的蔬菜表现长势好,光合作用强,氮代谢旺,结球甘蓝和生菜可增产15%左右,黄瓜和番茄的早期产量增产幅度较大,在20%以上,总产量可增产10%左右。  相似文献   

4.
1983年我们研究了聚乙烯塑料薄膜复盖对玉米花期的影响。试验采用了12个品种、4个播种期、全生育期复盖与露地栽培的裂区试验设计。试验表明:复盖地膜使玉米提早出苗、散粉、吐丝,提早天数随播种期推迟而递减;复盖玉米吐丝前各生育阶段缩短7—9天,吐丝到成熟的天数延迟约2—3天,全生育期平均提早5天左右。生育期不同的玉米,复盖后的开花顺序与不复盖的一致。在武功地区条件下,应用地膜复盖的早开花效应,对生育期相差少于8天的自交系,以晚熟自交系复盖作母本,早熟自交系不盖作父本,可以达到花期相迂;生育期相差约15天的自交系,用晚熟系复盖作父本,早熟系不复盖作母本,可达到花期相迂;如果先播种的隔离区父、母本均复盖,那么它和后播种的隔离区,时问隔离间距可由40天减少到30天。此外,出苗至8叶期间复盖也可促进早开花。地膜复盖是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农业新技术,我国在七十年代才广泛应用在芷菜、棉花及粮食、油料作物上,但在玉米上的应用和研究均较少,所见报导多是研究地膜复盖玉米的增产作用。由于玉米育种中常常发生双亲花期不协调的问题,并因此影响到育种进度和限制了一些杂交种的推广,人们采用了分期播种、贮存花粉等办法,这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问题,但给工作带来麻烦和困难。为了寻找简单易行的解决办法,利用地膜的增温、保墒促进早熟的效应进行了地膜复盖促进玉米开花的初步研究,探讨不同品种、播期下地膜复盖后的花期变化规律,试图通过复盖解决双亲花期不协调、时间隔离中的花期交叉及生长迟缓亲本的促进问题。  相似文献   

5.
江淮流域春马铃薯地膜覆盖种植,不仅能增温保水,促进块茎提早萌芽出苗,加快根系和薯块生长发育,使马铃薯提前成熟,提早上市,增加效益,还能增加产量,提高大薯率.一般可增产20%~40%,大薯率提高25%左右.种植时间可安排在2月上中旬,到4月下旬至5月上旬收获上市.  相似文献   

6.
花生地膜栽培能显著提高花生产量,提高种植花生的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套种甘薯,能有效解决粮油争地矛盾,提高套种甘薯产量。根据我县几年来的试验示范结果,与常规栽培相比,平均每亩可增产花生39.6公斤,增产鲜薯368.2公斤,而且由于提早播种,提早收获,提高了花生和  相似文献   

7.
陕西汉中平坝地区元胡露地始见出苗在1月3日,始见花期在3月13日,成熟期4月20日前后。设施栽培后,花期提早10 d,成熟期提早6 d左右。露地始见出苗至始见花期间加盖遮薄膜能保温保湿,能提高元胡的产量。元胡和花生连作霜霉病会严重发生。种球的大小决定着原始萌芽的数量。  相似文献   

8.
大球盖菇多层播种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播种方式对大球盖菇的各种影响。结果表明,多层播种对发菌速度、现蕾期、子实体产量及抑制杂菌等方面均有明显影响,如三层播种较之一层播种,其发菌满料期提早20多天,现蕾期提早15天,子实体产量增加30%左右。此外,还有抑制鬼伞等杂菌大量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试验在罗甸低热地区,运用两种改良好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进一步提早了黄瓜的上市期。其中深窝盖膜栽培法比普通地腹覆盖栽培法提早播种和定值16~17天,成熟期提前5~7天;一膜两用栽培法比普通地膜覆盖栽培法提早播种和定值11~12天,成熟期提前9~11天。两种改良地膜覆盖栽培法,黄瓜总产量与昔通地膜覆盖栽培法无明显差异,但前期产量,产值明显提高,从而使总产值和经济效益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雷竹覆盖促成早出笋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竹因早期打雷即出笋而得名,具有品质优良、发笋早、产量高等特点.通过覆盖促成栽培提早发笋,使春笋冬出,填补了冬季春笋空白,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正> 近两年来遵化市一些大、中冷棚蔬菜种植户,利用珍珠萝卜、胡萝卜、尖叶菜笋间作复种模式,提早扣棚,加盖小拱棚,使备茬蔬菜提早上市,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此栽培模式投资少,效益高,亩(1亩=667平方米)可获纯收益1万多元。 1 茬口安排 珍珠萝卜、胡萝卜2月中旬扣棚后。3月上旬同时间作直播,珍珠萝卜4月上旬收获;珍珠萝卜收获后,胡萝卜及时间苗定棵,6月中下旬收获;菜笋7月中下旬育苗。  相似文献   

12.
胡麻品种不同播期对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胡麻品种不同播期产量及经济性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提早播种(27/4)能较大幅度地提高胡麻产量,特别对坝选三号和坝亚十二号表现尤其显著.提早播种(27/4)能有效地利用春墒,提高胡麻出苗率和成株数,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抗旱保苗技术.提早播种能显著提高胡麻千粒重和果粒数.  相似文献   

13.
据实践,秋花牛从原来的110天延至120~130天收获,能使产量显著提高.全生育期129天收获的,比110天收获的每667平方米增产45.45千克,每天平均增产2.39千克.要延迟秋花生的收获期,关键是在进入生育期90天以后至120天前后,做好养根保叶工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小棚生产的不断发展,栽培的品种也不断增加,我们总结出在北方条件下小棚西瓜栽培模式,通过采用嫁接栽培、提早栽培,充分利用4-5月份温光条件,不仅可提前20-30天上市,同时可以一次播种两次收获,使产量大幅度提高,增加经济效益,深受农民的欢迎.  相似文献   

15.
一、特征特性1.产量高。比普通香菜增产5~7成,叶大、色绿、香味浓。2.生长速度快。能及早上市比普通香菜提早收获20~30天,普通香菜种两茬。泰国超大叶香菜能种三茬。3.种植方便。大棚、露地、冬春种植都适宜。4.抗逆性强。既抗寒又耐热、抗抽薹,是菜农发家致富的首选品种。二  相似文献   

16.
小京生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栽培使小京生花生植株生育前中期生长良好,能提早出苗、开花,下针早、且提早达到入土果针数。成型荚果数明显增多,尤其是2粒荚果增多、独粒减少、果粒增大、产量明显提高,经济性状好。  相似文献   

17.
日光温室洋香瓜补光栽培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 ,利用准单色冷光源——阳光灯 2号对日光温室洋香瓜进行补光栽培 ,可以促进洋香瓜生长发育 ,上市提早 6~ 7d,产量增加 1 5 .3 % ,产值增加 2 3 .3 % ,投入产出比为 1∶ 2 .72 ,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不同盖草方法比较试验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采用沟土铺底抓土盖种盖草、抓土盖种盖草沟土铺面和抓土盖种条盖草沟土铺面免耕栽培马铃薯,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比常规翻耕栽培出苗齐,出苗快4~7d,成苗率提高2.1%~4.5%,分枝期提早7~9d,分枝多2个,生长势强,生长期延长6~9d,单株结薯多0.5~0.7个,单株薯重增加34.5%~48.8%,增产30.5%~47.1%,达极显著水平;3种盖草方法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以抓土盖种盖草沟土铺面产量最高,采用不同盖草方法对薯块大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在设施大棚将大球盖菇与大蒜、菠菜和马铃薯3种蔬菜间作,通过测定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情况和产量以及3种蔬菜的产量来探索菌菜间作对大球盖菇生产的影响,并初步筛选较适合的间作蔬菜品种。结果表明,间作马铃薯会延长大球盖菇现蕾时间,间作大蒜和菠菜能延长大球盖菇采菇天数和出菇天数,间作菠菜和马铃薯能显著增加大球盖菇子实体个数,3种蔬菜对大球盖菇单菇重均无显著影响,但都能增加大球盖菇产量;3种蔬菜以菠菜对大球盖菇生长和产量促进作用最好,可尝试在冬季与大球盖菇间作。  相似文献   

20.
温度与磷肥对杂交高粱生育和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摘要1.温度的高低对出苗到抽穗阶段的影响远比抽穗到成熟阶段为大;这一时期受温度影响的变异系数大,生育伸缩性大,因而防御低温冷害的重点应放在抽穗之前。其中幼穗分化期是低温冷害的敏感期,通过此期需要较高的生物学下限温度(20±0.5℃)。抽穗到成熟需要的活动积温相对恒定,此期充足的积温对安全成熟非常重要。2.高粱产量与播期达到显著和极显著平准,与总积温呈正相关,r= 0.732;其回归方程 Y=-434.3 0.435X,即积温每升降100℃,亩产增减43.5斤。温度对产量因素中第一分枝数、穗粒数、穗粒重影响大(变异系数幅度大),对粒重、穗长则影响小(变异系数幅度小)。因此要减轻冷害的影响,必须针对影响大的诸因素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3.磷肥对高粱生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在苗期低温条件下,磷肥促进幼苗早生快发,增加株高、叶面积和绿色体数量,促进根系,增加根数。磷肥对苗期冷害有补偿作用。磷肥还有促进幼穗分化的作用,比不施磷提早3~6天进入幼穗分化,并加快分化提前2~7天结束。约提前一个分化阶段。磷肥使幼穗增大,给增产打下基础。初步证明了磷肥促进作物早熟增产的作用机理。4.在4~9月≥10℃的活动积温比历年平均值少200℃左右的低温年份,在土壤速效磷含量5~10ppm 的地块种杂交高粱,每亩施50斤过磷酸钙做口肥,可提早抽穗6~8天,提早成熟5~7天,增产13.6~22.6%。施磷量与产量为极显著正相关,r= 0.935。每增施一斤过磷酸钙,增产3.7斤高粱籽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