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含有多种营养活性物质,主要包括萜类、倍半萜类、芳香族类、脂肪酸类、甾体类、黄酮类、生物碱类等化合物。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能够增加其乳中共轭亚油酸(CLA)含量。综述了黄花蒿乙醇提取物的主要营养活性物质、提取工艺条件、营养活性物质的检测方法及黄花蒿提取物在动物日粮中的适宜添加量,旨在为生产CLA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体外乳腺组织培养,乳腺组织来源于一头健康的泌乳奶牛,黄花蒿提取物冻干粉的添加剂量分别为0、2.5、5和10mg/l四个组。结果表明:三个黄花蒿提取物处理组均增加了乳腺上皮细胞中CLA的含量,同时增加了SCD酶去饱和酶指数,说明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增加乳腺上皮细胞中CLA的含量是因为增加了SCD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试验采用体外乳腺组织培养,乳腺组织来源于1头健康的泌乳奶牛,黄花蒿提取物冻干粉的添加剂量分别为0、2.5、5和10mg/L4个组。结果表明,3个黄花蒿提取物处理组均增加了乳腺上皮细胞中CLA的含量,同时增加了SCD酶去饱和酶指数,说明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增加乳腺上皮细胞中CLA的含量是因为增加了SCD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体外乳腺组织培养,乳腺组织来源于1头健康的泌乳奶牛,黄花蒿提取物冻干粉的添加剂量分别为0、2.5、5和10mg/L4个组。结果表明,3个黄花蒿提取物处理组均增加了乳腺上皮细胞中CLA的含量,同时增加了SCD酶去饱和酶指数,说明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增加乳腺上皮细胞中CLA的含量是因为增加了SCD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试验采用体外乳腺组织培养,乳腺组织来源于1头健康的泌乳奶牛,黄花蒿提取物冻干粉的添加剂量分别为0、2.5、5和10 mg/L4个组.结果表明,3个黄花蒿提取物处理组均增加了乳腺上皮细胞中CLA的含量,同时增加了SCD酶去饱和酶指数,说明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增加乳腺上皮细胞中CLA的含量是因为增加了SCD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对奶山羊乳腺阴外动脉血和乳静脉血中共轭亚油酸(CLA)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选用9只健康、体重(38±3) kg的泌乳期[泌乳天数(210±15)d]关中奶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3只羊,对照组、Ⅰ组和Ⅱ组奶山羊分别饲喂0、7.26和12.10 g/d黄花蒿乙醇提取物.经预试期30 d后,分...  相似文献   

7.
李倩  袁玲  杨水平  黄建国 《草业学报》2015,24(9):121-129
黄花蒿主要通过植株残体向土壤释放化感物质,影响土壤肥力和生产力。本试验开展了土壤微生物对黄花蒿凋落物和青蒿素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中添加黄花蒿凋落物和青蒿素,真菌数量增加,但显著降低放线菌、自生固氮菌、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的数量,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矿化,生物固氮和硝化作用。黄花蒿凋落物和青蒿素降低微生物熵,增大代谢熵,说明土壤微生物代谢受到干扰,活性降低。此外,黄花蒿凋落物和青蒿素还使土壤微生物标记性磷脂脂肪酸总量和种类以及细菌、放线菌和原生动物标记性磷脂脂肪酸减少,选择性地抑制了土壤微生物的繁殖生长。在黄花蒿凋落物、青蒿素和对照(不加凋落物和青蒿素)的土壤中,微生物种群结构差异显著,黄花蒿凋落物和青蒿素降低微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因此,在大规模集约化种植黄花蒿的过程中,进入土壤的凋落物抑制有益微生物生长繁殖,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种群减少,密度降低,这可能是黄花蒿抑制后茬和周围植物生长,进而造成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采收时期黄花蒿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选取了3个不同时期的黄花蒿,采用酶提醇沉法制备多糖并测定其含量,通过体外测定其对DPPH·、OH·、·O2-等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及总还原能力、总抗氧化能力(ABTS法)评价黄花蒿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显示,不同采收时期黄花蒿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均随多糖浓度增加呈极显著的一...  相似文献   

9.
甘肃黄花蒿超临界CO2萃取产物化学成分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联合气相色谱 质谱法检测了黄花蒿Artemisia annua萃取产物化学成分,并与水蒸气蒸馏法相比较。结果从超临界CO2萃取提取物成分中确定了86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8,9 脱氢 9 甲酰环异长叶烯(18.22%);(all Z) 5,8,11,14,17,二十碳五烯酸甲基酯(8.39%)等。从水蒸气蒸馏提取物成分中确定了62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4 甲氧基 6 (2 丙烯基) 1,3 苯丙二氧杂环戊烯(24.28%);松油醇(17.47%)等。2种方法的共有成分32种,分别占鉴定积分面积的40.54%和79.49%。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相比,采用超临界CO2法能更加真实、全面地反映黄花蒿的化学组分。  相似文献   

10.
不同草地植被群落的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吕杰  郭君喜  陈俊  张鹏莉  胡远彬 《草业科学》2011,28(6):1058-1065
利用β 二项分布模型解析法定量探明位于陕西省神木县的3种典型草地植被的空间分布特性及其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通过卡方检验证明黄花蒿(Artemisia annua)草地、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草地和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地的主要组成植物种对β 二项分布模型具有很好的吻合性;3种草地群落的总物种数顺序为黄花蒿草地<羊草草地<百里香草地;物种多样性指数为羊草草地<黄花蒿草地<百里香草地;均匀度指数为羊草草地<百里香草地<黄花蒿草地;0.25 m2样方内的平均物种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为羊草草地<百里香草地<黄花蒿草地;群落整体的空间分布异质性指数为黄花蒿草地<羊草草地<百里香草地;0.25 m2样方内的平均生物量为百里香草地<黄花蒿草地<羊草草地。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气相色谱法首次对新疆喀什地区黄花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黄花蒿的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脂肪酸成分的可利用性,对黄花蒿药用,饲用价值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对奶牛产奶性能及乳脂中共轭亚油酸(CLA)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600±29)kg、胎次2~3胎、泌乳期(158±3)d及泌乳量(22.8±1.8)kg/d的泌乳期荷斯坦奶牛15头,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3组,每组5头,进行为期40 d的饲养试验,其中1~9 d为预试期,10~40 d为正试期。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和试验2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96和160 g/(d·头)的黄花蒿乙醇提取物。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间,2个试验组的产奶量(第24、31和40天)、乳脂率、乳脂产量、乳蛋白率、乳蛋白产量、非脂固形物含量以及乳脂中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短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和长链脂肪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个试验组的乳脂中CLA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0.7%和38.6%,其中试验2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得出,饲粮中添加适量的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对奶牛产奶性能没有明显影响,但可以提高其乳脂中CLA含量,从而优化乳脂中脂肪酸的比例。  相似文献   

13.
青蒿属菊科植物青蒿的地上部分,通称黄花蒿,又名蒿、草蒿、黑蒿、臭蒿。青蒿在《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肘后备急方》等医学典籍中都有记载。1971年,我国科研人员最早从中草药青蒿中分离得到抗疟疾药物,命名为青蒿素(Artemisinin)。  相似文献   

14.
试验采集未种植、种植1年、3年和5年的黄花蒿根际土壤,采用常规分析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及真菌群落组成。结果表明,在人工种植黄花蒿的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减少,碳氮比例改变;脱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降低,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强;说明黄花蒿释放的化感物质选择性抑制了土壤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代谢。在不同种植年限的土壤中,主成分分析显示代表不同种植年限土壤真菌群落的点在坐标图中分布距离较远,表明它们的群落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P<0.05)。此外,子囊菌门占土壤真菌的66.10%~95.28%,黄花蒿种植时间影响真菌门类和优势真菌的丰富度。在前20种优势真菌中,有14种共存于不同种植年限的土壤中,每种土壤中存在1~3种独有真菌,说明土壤是决定真菌种群组成的主导因素,又因种植黄花蒿而改变。在栽培1~5年的黄花蒿土壤中,优势菌株中出现蒿属的常见病菌——蒿白粉菌和艾菊柄锈菌,提高相应病害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坝上长尾鸡是河北坝上地区主要以散养为主的特有品种。针对坝上地区的气候和地理位置特点,对坝上长尾鸡散养场的牧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坝上长尾鸡散养场7月主要牧草品种有艾蒿、红足蒿、猪毛蒿等8个品种,8月有黄花蒿、草木樨、胡枝子等18个品种。坝上长尾鸡最喜欢采食鹅观草、铁杆蒿,比较喜欢采食猪毛蒿、红足蒿、卵穗苔草,几乎不采食委陵菜。  相似文献   

16.
西北农学院兽医系最近研制成功治疗牛焦虫病的特效药,系采用新鲜黄花蒿,阴干黄花蒿及其有效成份青蒿素的衍生物—青蒿脂,对125头自然感染环形泰勒焦虫及双芽巴贝斯焦虫的病牛进行试治结果,死亡率仅为2.4%,而用黄色素、贝尼尔等药物治疗,死  相似文献   

17.
黑沙蒿中含有多糖、有机酸、甙类和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活性成分,在免疫调节、抗氧化和促生长等方面均有一定作用。近年来,关于黑沙蒿,尤其是黑沙蒿提取物作为饲料添加剂促进动物健康与生长的报道日趋增多。本文主要阐述了黑沙蒿对动物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黑沙蒿对动物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调控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黄花蒿发酵粉对肉仔鸡生长的影响及其抗球虫感染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检测黄花蒿发酵粉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并以抗球虫药物(地克株利)为对照,检测其抗鸡盲肠型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感染的功效。试验选取1日龄体重相近的雪山草鸡公鸡270羽,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饲养试验时间为21 d,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0.4%、0.8%和1.2%黄花蒿发酵粉的基础饲粮,每周称取体重。在14日龄时,对照组随机分为3个亚组,即阴性对照亚组(不感染+不给药)、阳性对照亚组(感染+不给药)和抗球虫药物(地克株利)对照亚组(感染+给药);各个试验组随机分为2个亚组,即阴性试验亚组(不感染+不给药)和阳性试验亚组(感染+不给药),此时每亚组有2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鸡。在15日龄时进行攻虫,感染亚组每羽鸡口服1 mL含10~5个/mL柔嫩艾美尔球虫卵囊的重铬酸钾水溶液。在21日龄时称取体重,计算死亡率,称取胸浅肌和腓肠肌外侧头重,进行盲肠病变评分和卵囊排出量计数。结果表明:1)黄花蒿发酵粉对鸡只7、14和21日龄的体重和体增重及21日龄的骨骼肌重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2)感染盲肠型球虫第7天,饲喂添加0.8%黄花蒿发酵粉的感染鸡只的体重和骨骼肌重,与阴性对照亚组的非感染鸡无显著差异(P0.05)。3)黄花蒿发酵粉可显著降低感染鸡的血便数量和盲肠病变评分(P 0.05),减少球虫卵囊排出数量;含0.8%黄花蒿发酵粉的饲粮的抗球虫指数达到139,属于低效抗球虫药物,而含0.4%和1.2%黄花蒿发酵粉的饲粮的抗球虫指数低于120,判定为无抗盲肠型球虫的效果。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黄花蒿发酵粉能提高肉仔鸡的生长性能,且有剂量依赖效应;黄花蒿发酵粉可以降低盲肠型球虫感染肉仔鸡的卵囊排出量,缓解肠道黏膜损伤,含0.8%黄花蒿发酵粉的饲粮具有一定的抗球虫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口服接种制作雏鸡球虫感染模型,在接种前1 d至接种后5 d拌料投喂青蒿素(20mg/kg)、黄花蒿干叶片(5%)、黄连素(125 mg/kg)或药物联合使用,通过临床球虫病症状、盲肠病变计分、粪便卵囊计数以及抗球虫指数的计算来评价药物的预防球虫感染的作用。结果表明:青蒿素、黄花蒿干燥叶片、黄连素以及青蒿素与黄连素、黄花蒿干燥叶片与黄连素的联合用药均能减轻E.tenella的致病程度,且效果类似,但药物联合使用未见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探讨施肥对黄花蒿抗疟相关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科学施肥和提高黄花蒿产量品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不同施肥处理,于黄花蒿现蕾期分别采样测定根、茎、叶中的青蒿酸、去氧青蒿素、青蒿素、总黄酮含量及累积量,分析各器官乙醇提取液对DPPH· 的清除率。结果表明,施肥显著促进黄花蒿生长,单株生物产量分别比不施肥增加57.4%(无机肥)、91.6%(有机肥)和92.3%(有机无机配施)。在黄花蒿体内,青蒿酸、去氧青蒿素、青蒿素、总黄酮的含量和累积量高低趋势均表现为:叶>茎>根,说明叶片是这些物质合成和储存的主要器官。此外,叶片的抗氧化活性(DPPH· 清除率)也最高,显著高于根系和茎,并且与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DPPH· 清除率总体为不施肥处理最高,施肥后不同程度降低,施肥对总黄酮含量影响不大,但显著提高了青蒿酸、去氧青蒿素、青蒿素的含量和累积量(产量)及总黄酮的产量,其中有机无机配施和有机肥处理总体优于无机肥。说明在集约化种植黄花蒿的过程中,提倡施用有机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