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米王村被确定为省级新农村试点村以来,始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着眼于培训新农民、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庄这一目标,把创新工作机制的核心锁定在如何使农民成为建设的主体、增收成为建设的主渠道、农村成为建设的主阵地上,区、乡、村三级联动,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工作扎实推进,为全区乃至全市科学发展树立了新模样,探索出了新路子。  相似文献   

2.
现如今的农民,对基层组织持有强烈的反感或反叛情绪,普遍没有归属感。这是当今破解"三农"问题,加快新农村建设必须关注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无法谈新农村建设问题,因为没有新农民就无法造就新农村,如何把农民组织起来使他们自觉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上级党委政府必须十分重视和基层组织应当在工作实践中认真探索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围绕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新要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方向,就如何使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地方经济加快发展,提出了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条件;实施城市带动农村和调整优化农村布局,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平谷区蔡坨村走出了一条"分散式建设新民居"的模式.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建设新村庄、新民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编制新村规划;以民为本,分步实施规划;以农民为主体,建设新家园,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呼唤新农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苑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4):12-13,41
新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改造传统农民,使之成为具有新观念、新素质、新能力、新品质的现代劳动者。要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开展技能培训,推进文化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形成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增强民主法制观念,营造建设氛围。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正是我们党运用科学发展观破解"三农"问题的新理念和新实践。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解决三最问题为重点、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关键,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建设新农村工作重点——培育新型农民、实行村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和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义、问题及对策建议,为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它有效解决了"三农"问题的切入点。而土地整治对新农村建设过程起着重大作用,合理有效的土地整治有效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缓解耕地与建设用地的尖锐矛盾,需要进行土地整治。土地整治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了农业上的支持,不仅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而且使农民个人收入不断增加,保证了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概述了建设新农村与土地整治的意义,并进一步阐述了土地整治对新农村建设的实际作用,总结了土地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通州区委、区政府结合实际,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措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以农民为建设和受益主体、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以健全和完善长效机制为导向、促进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开展,要以"三个层次"、"四个类型"为总体布局,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我省在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对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和原村提留中的公积金后,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主要依靠农民"一事一议"来解决。但由于种种原因,"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问题严重影响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针对这种  相似文献   

11.
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确定了国家初步发展战略,也成为"十一五"期间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烦人建设是党和国家新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是我国现经济建设的里程碑。本文以河南省南阳市为例,着重分析并总结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一些简单的对策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华加荣 《新农村》2007,(2):38-3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广大农民是主体。没有农民的参与,新农村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农民的整体素质如何就成为建设新农村的关键问题。1.新农村建设亟需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  相似文献   

13.
农民增收作为农村工作的核心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新农村建设提出的"二十字方针"将生产发展放在首位,这也为农民增收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契机。通过对山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基本情况的把握,结合山西省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抽样调查资料作出实证分析,总结归纳出种植业发展面临的困局,最后从发展二三产业、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提出农民增收视角下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如何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从未来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建设新农村,是我们能否取得新农村建设长远成效的关键。一、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分析(一)农民的住房问题农民住房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历史地分析农民住房建设的发展趋势,或许为新农村建设找到一个答案。农村实行家庭经营责任制以来近30年,农民住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农村建设工作指出了正确的奋斗目标和发展发向,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任务,需要依靠新型的农村建设者来完成,这对农民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民素质的提升需要教育,构建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对于加快新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新型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发挥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6.
“领略乡村文化,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度假”是乡村旅游的永恒主题。近几年乡村旅游在“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思路引领下蓬勃发展,以旅游促“三农”工作全面推进,成为旅游业发展特别是县级旅游业发展的鲜明特点。各种主题鲜明,形式多样,游客参与,惠及农民的乡村旅游活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上了重彩浓墨的一笔。  相似文献   

17.
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四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也给农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长期稳定带来强劲的动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在2007年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做好2007年的“三农”工作,要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要靠政策、靠投入、靠科技、靠改革。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使我们更加明确了方向,增强了信心。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面向“二三农”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国一些地区根据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需要,都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新农村规划和新民居建设。为彻底改变农村面貌,河北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全省农村开展新民居建设试点。河北省新民居试点建设呈现梯次推进之势,政府积极引导,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才有可能完成新农村建设这一伟大历史使命。这是因为农民成为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出路,也是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和党的群众路线的集中体现,同时农民成为主体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就必须做到:第一、在政治上尊重和维护广大农民的民主权利,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民的自我管理;第二、在经济上必须保障和增进农民的合法权益;第三、鼓励和激发农民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引导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创新主体;第四、要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育社会主义的“新农民”。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任务。建设什么样的新农村?新农村“新”在哪里?农民有什么盼望?笔者通过深入走访调查,不少农民对新农村建设有“五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