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六合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北部,蔬菜种植面积大,生产效益好。为进一步构建蔬菜生产格局,创新蔬菜种植模式,该区通过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开展庭院蔬菜种植研究,探索地膜春黄瓜-秋豇豆栽培技术,不但产量高、效益显著,而且操作简单、管理方便,受到农户青睐。该模式春季利用地膜种植黄瓜,选择3年内没有种植过瓜类蔬菜的田块,于4月上旬定植,6月上旬上市,产量为3 000 kg/亩以上,7月中旬采收结束;豇豆于7月初直播在黄瓜穴旁,待豇豆出苗7 d左右,及时剪断前茬黄瓜根蔓,让其自行枯萎,保留黄瓜支架,豇豆一般8月上旬开始采收,9月上旬采收结束,产量为2 000 kg/亩以上。该模式不但收益较高,而且操作简单、管理方便,供都市涉农郊区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2.
三种蔬菜对镍累积转运规律及食用安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三种蔬菜(黄瓜、豇豆、青椒)体内镍(Ni)累积转运规律及食用安全,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Ni处理[原土(对照)、200、350、500、650、800 mg·kg~(-1)]对三种蔬菜生物量、体内分配特征及富集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Ni对三种蔬菜生长的影响因蔬菜品种不同而不同。在试验浓度范围促进黄瓜的生长;低浓度Ni促进青椒和豇豆生长,当土壤中Ni浓度为650 mg·kg~(-1)时青椒和豇豆的生长受到抑制。(2)在所研究土壤Ni浓度条件下三种蔬菜各部位Ni含量分布不同,青椒和豇豆中根茎叶可食部分;黄瓜中茎叶根可食部分。三种蔬菜中Ni由根部向可食部位转运能力豇豆黄瓜青椒;根部向茎叶转运能力黄瓜豇豆青椒。(3)黄瓜、豇豆、青椒可食部分Ni累积量与土壤中Ni投加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分别为0.973、0.984、0.992,P0.05)。三种蔬菜可食部分Ni含量高于基于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推荐的Ni人体最大允许摄入量所推导的新鲜蔬菜中Ni的安全阈值(成人3.58mg·kg~(-1),儿童2.83 mg·kg~(-1))。Ni在豇豆中的富集能力高于黄瓜和青椒,更容易超过食品安全阈值,Ni污染土壤要避免种植豇豆。  相似文献   

3.
18种蔬菜品种对硼毒害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对不同浓度硼胁迫下豇豆、菜心、黄瓜等18种常见蔬菜幼苗水培试验,筛选对硼毒害敏感性较高的蔬菜种类.结果表明,黄瓜、豇豆、红豇豆的硼毒害症状表现最明显,在高硼处理后第2 d即出现明显的毒害症状,而空心菜和甘蓝的硼毒害症状表现最不明显.各种蔬菜的株高和地上部鲜重都随培养液中硼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除个别蔬菜种类外,株高和地上部鲜重与培养液中硼浓度之间均呈显著相关.红豇豆和豇豆地上部鲜重的降低最显著,而红萝卜、金峰大白菜、松花菜、新冠和甘蓝地上部鲜重的降低最不显著.在症状表现和地上部鲜重降低显著的蔬菜种类中,选择地上部鲜重降低最显著(EC_(20)值最小)的蔬菜作为对硼毒害最敏感的蔬菜品种,据此确定红豇豆为对硼毒害最敏感品种.  相似文献   

4.
1999年秋冬至2000年春夏,温州地区黄瓜、番茄、豇豆等蔬菜潜叶蝇发生为害相当严重,笔者引进75%灭蝇胺WP在上述蔬菜进行试验、示范与推广。面积超万亩次,取得了显著防效,对供试蔬菜十分安全,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总结现有蔬菜种植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日光温室蔬菜多茬栽培技术模式研究,提出了667 m2黄瓜产量达7 169.6 kg、西瓜产量达1 996.1 kg和豇豆产量3 231.5 kg的秋冬黄瓜—早春西瓜—豇豆三茬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设施蔬菜的快速发展,涌现出多种设施蔬菜新种植模式和种植技术,其中温室黄瓜套种(间作)苦瓜、丝瓜、豇豆等模式深受广大菜农的欢迎。该技术以越冬茬黄瓜种植为主,以种植苦瓜、丝瓜、豇豆等价值较高的蔬菜作物为辅,极大地提高了温室利用率,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一、冬暖型塑料大棚利用冬暖棚栽培蔬菜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春节前后瓜果类蔬菜的供应问题。因此,在茬口安排上,首先要保证冬茬黄瓜的栽培,适当增加副茬蔬菜栽培。其主要做法有:1、冬茬黄瓜→夏豇豆→秋冬番茹:黄瓜采用嫁接育苗,10月上旬播种,11月下旬定植,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胡椒碱对豇豆的保鲜作用。[方法]以海南豇豆为试材,胡椒碱设5种浓度:0.01%、0.03%、0.05%、0.07%、0.09%,采用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2∶1的溶液溶解胡椒碱,将豇豆置于胡椒碱-乙醇水溶液中浸泡,5 min后取出晾干、存放,不做任何处理的豇豆作为对照组。在存放过程中,测定豇豆表观、失重率、pH、总糖含量以及VC含量的变化,分析胡椒碱对豇豆的保鲜效果。[结果]当胡椒碱浓度为0.07%时,豇豆的失重率、pH、VC含量、总糖含量的变化幅度最小,好果率最高,保鲜效果最佳,保鲜期可由4 d延长到6 d,比对照豇豆延长2 d。[结论]用胡椒碱-乙醇水溶液浸泡的豇豆,在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可有效控制空气交换和细菌等的侵入,延缓水果的熟化过程而收到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黄瓜棒孢叶斑病,又称黄瓜褐斑病和黄瓜靶斑病。病原为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cola(Berk.Curt.)],属于一种真菌。最近几年该病在中国北方的一些地方肆虐,给一些地方黄瓜产量带来了严重损失。据报道,该菌还可以侵染西瓜、金丝瓜、甜瓜、番茄、茄子、豇豆、大豆、扁豆、紫苏、莲藕等多种蔬菜。包括我在内,不少人担心此病是否会在其他蔬菜上发生。但是,到此前为止,我见到的寄主只有黄瓜、西瓜、豇豆(在豇豆上称为轮斑病)和茄  相似文献   

10.
大棚黄瓜、豇豆、青菜周年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科技入户工程实施,探索引进大棚黄瓜、豇豆和青菜周年三熟高效栽培模式,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黄瓜、豇豆和青菜的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蔬菜种植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高压静电场处理家蚕卵对幼虫生长发育和饲料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蚕种催青前期用适当强度的高压静电场处理,对蚕卵的孵化、蚁蚕生命力、幼虫发育经过及小蚕的生长均无不良影响,但能促进大蚕期的生长,茧层量比对照增加8.23%-11.32%,茧层生产效率最佳处理区比对照提高24.44%。该技术是一项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的养蚕增丝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应用免疫SPA菌体花环、间接ELISA、细胞培养技术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测定法对高压静电场照射雏鸡血液的T、B细胞数量及其对ConA或PMA的增殖功能和IgG、IgM、IgA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结果发现,高压正静电场照射雏鸡血液的T、B细胞数量及其增殖功能、血清3种免疫球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高压负静电场照射雏鸡和相应对照雏鸡;而高压负静电场照射雏鸡血液的上述各项检测指标均不同程度的低于相应对照雏鸡。表明高压正静电场照射对雏鸡血液的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而高压负静电场照射可使雏鸡血液的免疫功能降低或减弱。  相似文献   

13.
高压静电场对桔青霉菌的萌发率与产孢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利用匀强高压静电场的不同场强,研究了高压静电场、处理时间、预萌发时间对桔青霉菌的萌发率、产孢量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场强对青霉菌的萌发率的作用效果极显著,场强不同,作用效果不同。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桔青霉菌的萌发率有下降的趋势。对萌发一定时间的孢子悬液处理,其萌发率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低温对豇豆种子萌发及出苗的影响,为华南地区冬种豇豆拒避低温影响提供参考.[方法]以油白1号和粤红5号豇豆种子为试材,在人工气候箱内研究不同温度(10、15、20和25℃)、不同温度组合和不同温度持续时间长短对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结果]不同温度处理试验结果显示,10℃时两个豇豆品种起始萌发比25℃滞后12~13 d,油白1号的萌发率为33.3%,粤红5号为63.0%;15℃时两个品种起始出苗时间比25 ℃滞后9~10d,油白1号的出苗率为22.0%,粤红5号为18.0%; 10℃时两品种均未能出苗.在低温处理不同时间条件下,10℃低温持续5 d以上种子萌发率显著降低,油白1号为74.1%,粤红5号为44.4%;出苗过程中10℃低温持续2d以上或15℃低温持续5d以上,种子出苗率显著降低.油白1号在相同低温条件下比粤红5号的抗性表现略好.[结论]在华南地区冬种豇豆如果出现10℃低温的天气,或15℃以下低温天气持续5 d以上不宜进行播种;若播种后10℃低温持续2 d以上或15 ℃低温持续5d以上,要采取保温等措施,确保较高的出苗率.  相似文献   

15.
杨霞  詹现璞  唐艳红  李少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840-11842
[目的]研究豇豆饮料加工过程中酶解工艺,为豇豆饮料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豇豆饮料酶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α-淀粉酶酶解最适温度60℃,pH 7.0,添加量0.4%,时间60 min。[结论]采用该酶解条件,可以得到颜色呈微红色,具有豇豆应有的清香和滋味,香气协调,口感较好,且液体呈均匀乳液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的豇豆饮料。  相似文献   

16.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对高压静电场与酶作用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对高压静电场与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使得过氧化氢酶更容易受到高压静电场的影响,使酶活力产生变化的阀值电场强度变得更低,酶活力变化所需时间缩短,高压静电场处理酶时,酶活力先迅速上升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7.
以美味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为原料,利用自行研制的均强高压静电场保鲜试验系统,并用调定场压的高压静电场对猕猴桃果实进行定时处理,然后放在常温下贮藏。贮藏过程中每隔1d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果实的乙烯释放速率,并与对照组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时期处理果实的乙烯释放高峰比对照显著推迟或降低。  相似文献   

18.
高压静电场对油菜种子品质的影响及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高压静电场处理种子在大田生长条件下的长期效应。结果表明,较低电压的处理可提高硫甙含量,显著降低含油量,而较高电压的处理可降低硫甙含量,极显著降低芥酸含量。采用平面类脂双层模型分析外加高压静电场对植物细胞跨膜电位的影响,并探讨其微观机理,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相关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高压静电场对老化水稻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高压静电场处理吸水萌动的老化水稻种子,研究了高压静电场对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老化水稻种子经高压静电场处理后,发芽率、发芽指数、幼苗干重、活力指数比对照显著增加;高压静电场处理还显著提高了幼苗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淀粉酶活性;经高压静电场处理后种子浸出液电导率比对照组显著下降。而且高压静电场处理55 min幼苗淀粉酶活性、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叶绿素含量都优于处理30 min。可见适宜的高压静电场处理可以提高老化水稻种子的活力,促进种子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禁用农药毒死蜱在豇豆中被高频检出,已成为豇豆中农残超标率居高不下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明确毒死蜱在豇豆播种期、苗期、结荚期使用后的残留及其膳食风险,进行了田间模拟残留试验,将采集的成熟豇豆通过乙腈提取,C18分散净化,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测定豇豆中毒死蜱残留量,并进行了膳食风险评估。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在豇豆中的方法定量限为0.01 mg·kg-1,在0.01~5 mg·kg-1添加水平下,毒死蜱的平均回收率为76.3%~88.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6.4%;播种期、苗期、结荚期一次施药和结荚期二次施药后,成熟期采收的豇豆样品中均无毒死蜱检出;结荚盛期一次施药后,残留消解曲线为Ct=1 726.6e-0.431t(R2=0.981 5),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1.6 d;施药后10 d,豇豆中毒死蜱残留量降至0.05 mg·kg-1以下,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均小于100%;毒死蜱在播种期和苗期的使用,不会导致成熟期豇豆中残留超标,可以安全使用;始花期后的使用需控制10 d以上的采收间隔期;结荚盛期须禁止使用毒死蜱。综上表明,在尚未制定毒死蜱在豇豆生产中精准施用规范的背景下,我国禁止毒死蜱在豇豆生产中的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