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通番茄和转反义LeEIL2基因番茄不同成熟度果实研究结果表明,转反义LeEIL2基因番茄有效抑制了LeEIL2基因的表达,其果实和叶片表现出与普通番茄不同的生理特性:采后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受到抑制,离体叶片的伤乙烯释放量明显降低;果实中ACC合成酶与ACC氧化酶活性以及ACC含量明显下降,从而抑制了乙烯的生物合成途径,延缓了果实的成熟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2.
对果实发育过程中乙烯的合成与调控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特别是对乙烯合成过程中的3个关键酶ACC合成酶、ACC氧化酶和SAM合成酶以及信号传导对番茄果实成熟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乙烯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CC合成酶(ACS)和ACC氧化酶(ACO)是催化乙烯生物合成的两个关键酶,这两个酶的基因在调控果品和花卉完熟及衰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ACS和ACO基因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番茄采后成熟过程种子和果皮中脱落酸与乙烯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番茄中杂101为材料,研究采后果实成熟过程种子和果皮中脱落酸(ABA)含量与乙烯生物合成的关系,以及外源ABA及其生物合成抑制剂(fluridone)处理对果实ABA含量和乙烯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后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种子的乙烯释放量、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含量和ABA含量均高于同时期果皮;种子和果皮中ABA和ACC含量的峰值都出现在乙烯跃变之前;ACC氧化酶(ACO)活性变化趋势与ABA含量及乙烯释放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外源ABA处理使果皮和种子中ABA含量显著增加,促进了果实乙烯的生成;fluridone处理则相反。以上证据表明,番茄果实中的ABA通过刺激乙烯的生成促进果实成熟,种子可能通过调控果实内ABA含量和乙烯释放量而影响果实的成熟。  相似文献   

5.
番茄果实采后冷激处理的生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绿熟樱桃番茄 (Lycopersicumesculentumvar.cerasiforme)果实采后冷激处理 ,然后贮藏在 (2 0± 1)℃条件下 ,以未经冷激处理的果实为对照 ,研究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 ,冷激处理后 ,ACC氧化酶 (ACO)和ACC合成酶 (ACS)的活性上升延缓 ,呼吸和乙烯跃变延迟 ,而叶绿素降解、番茄红素合成和果实的软化速率被抑制。  相似文献   

6.
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合成酶(ACS)是乙烯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对乙烯的合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在低氧、高温、激素胁迫等环境及果实成熟过程中ACS基因都会调控ACS表达量的明显变化从而影响乙烯的合成,进而影响植株的生长。对国内外该基因在不同环境下的表达量变化进行综合论述,以期为今后ACS基因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和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协同抑制番茄ACO1基因对果实成熟和病程相关蛋白基因表达、内源乙烯生物合成及果实耐贮性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或RT-PCR方法克隆了番茄ACC氧化酶1、ACC氧化酶3、EBF1、PR1、PR5以及NP24基因片段,并以此制备探针,以协同抑制ACO1的转基因番茄和野生型番茄为研究对象,进行Northern杂交,同时测定了伤害叶片和果实的乙烯释放量,并进行了果实贮藏试验等。【结果】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番茄ACO1基因表达被抑制后,与果实成熟相关基因LeACO3和LeEBF1,以及病程相关蛋白基因LePR1、LePR5 和LeNP24的表达量急剧降低。乙烯释放量测定试验和果实贮藏试验结果表明,协同抑制LeACO1番茄完整和受伤叶片以及完整果实内源乙烯释放量相对于野生型番茄大大减少,成熟果实贮藏时间延长。【结论】协同抑制番茄ACO1基因表达的同时,与果实成熟相关基因和病程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抑制,而且其内源乙烯生物合成减少,果实耐贮性增强。  相似文献   

8.
乙烯调控果实成熟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乙烯生物合成的途径及乙烯生物合成的两个关键酶即ACC合成酶和ACC氧化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着重讨论了ACC合成酶和ACC氧化酶的反义RNA及ACC脱氨基酶对番茄果实成熟的抑制作用,并对乙烯调控果实成熟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应用基因工程改良果实成熟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概述了近年来应用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方法进行果实成熟特性改良 ,培育耐贮运品种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与乙烯生物合成有关的ACC合成酶 (ACS)、ACC氧化酶 (ACO)和与细胞壁水解有关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PG)、果胶甲酯酶 (PME)、纤维素酶 (EG)基因的克隆与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植物中乙烯是一种具有促进果实成熟和衰老的内源激素.ACC合酶是植物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中一个重要的限速酶,沉默ACC合酶基因的表达能减少植物性内源性乙烯的产生.以中华寿桃为研究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ACC合酶基因.将该基因酶切回收后连接到pTRV-RNA2载体上,转化DH5a,筛选阳性克隆,进行酶切鉴定.测序后与已知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其同源性达到99%,表明将ACC合酶基因成功连接到pTRV-RNA2基因沉默载体上.  相似文献   

11.
阚娟  刘俊  金昌海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4):2931-2938
【目的】研究不同溶质型桃成熟软化过程中β-半乳糖苷酶(β-Gal)和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α-Af)以及乙烯生物合成相关酶(ACC氧化酶ACO和ACC合成酶ACS)的变化。【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测定乙烯释放量;采用常规理化分析方法测定相关酶活性;采用RT-PCR研究相关酶的定性表达,同时采用Real-time PCR分析其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不同桃品种之间软化特性存在较大差异,‘雨花3号’桃果实成熟过程中,随着果实硬度下降,乙烯释放量明显增加并出现峰值,‘加纳岩’桃果实在成熟过程中一直保持相对较高的硬度且乙烯释放量很低,其最高值不及‘雨花3号’桃果实乙烯释放量的1%;β-Gal基因表达量和活性在桃果实成熟软化前期较高,α-Af基因表达和活性在成熟软化后期较高,且α-Af的快速变化期滞后于乙烯及其合成相关酶的变化。【结论】β-Gal酶对桃果实早期阶段的软化启动有较大影响,且两类桃果实β-Gal基因表达和β-Gal活性可能存在不同的诱导机制; α-Af对桃果实成熟中后期快速软化影响更显著且α-Af的激活与果实内源乙烯的积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低温胁迫对甘薯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s-adenosylmethionine synthetase SAMS)是植物代谢中的一个关键酶,它催化甲硫氨酸与ATP生物合成S-腺苷甲硫氨酸(SAM)。SAM是生物合成乙烯以及多胺的前体,参与了植物的转甲基、转氨丙基、转硫反应等多种重要的生理过程。Frank等研究发现,SAM可以与RNA结合参与基因表达调控。近年来研究表明,乙烯和多胺都参与了植物抗逆反应,  相似文献   

13.
李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生理特性及乙烯合成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乙烯合成途径为线索,研究李(Prunus domestica L.)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乙烯释放量、氨基环丙烷羧酸(ACC)和丙二酰氨基环丙烷羧酸(MACC)含量以及ACC合成酶(ACS)和ACC氧化酶(ACO)活性等指标的变化,探讨乙烯在李果实成熟软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李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硬度和可滴定酸的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李果实成熟期的软化启动阶段,乙烯释放量、ACC含量、ACS和ACO活性增强缓慢,此时乙烯释放量也比较低,ACS和ACO的活性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在成熟过程中三者高峰值同时出现在软化后期。证明李果实成熟期的软化启动阶段,乙烯并非是软化启动因子,可能还存在其他的启动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在果实成熟过程中与乙烯生物合成和细胞壁降解相关的酶 (ACC合酶、ACC氧化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果胶甲基酯酶 )及其调控果实成熟的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转反义 ACS( ACC合成酶基因 )番茄与普通番茄果实激素平衡方式不同。普通丽春番茄果实采前 IAA、Z+ ZR(玉米素 +玉米素核苷 )逐渐下降 ,GA在花后 40 d出现高峰 ,之后逐渐下降 ;ABA呈递增趋势 ;IAA/ ABA花后 2 0 d最高 ,花后 40 d至果实变色期变化不显著 ,但果实粉红期至红色期 IAA/ ABA显著下降。转反义 ACS番茄表现了与丽春番茄不同的变化趋势 ,其IAA/ ABA从花后 2 0 d至绿熟期呈上升趋势 ,而绿熟期至腐败期缓慢下降。转反义 ACS番茄生长类激素的含量在果实生长发育时期 (绿熟期之前 )与普通番茄没有显著差异 ,但在成熟衰老时期显著地高于普通番茄。  相似文献   

16.
反义ACS转基因乙烯缺陷型番茄的生理特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反义 ACC合成酶 (ACS)基因番茄的采后生理性状与普通番茄不同 ,该番茄的果实和叶片乙烯以及果实呼吸强度受到抑制 ,果实乙烯释放量为 0 ,没有出现呼吸高峰 ,呼吸强度在 10~ 14 mg.kg-1.h-1之间波动 ,极显著低于对照 (高峰时为 2 4 .55mg.kg-1.h-1)。反义番茄的叶绿素降解和番茄红素的合成亦受阻 ,果实在采后和贮藏期间逐渐变为黄色或桔黄色而番茄红素的合成很少 ,到采后 30 d仅有 0 .0 4 A.g-1(fw)。乙烯催熟采后 30 d的反义番茄 ,番茄红素增加 6 0倍。反义番茄 PG酶活性在采后缓慢上升 ,到采收后的第 4 5天达到最高为 4 5.16μmol.g-1.h-1,但其活性也仅为普通番茄的一半。乙烯利催熟前后 ,反义番茄的 PG酶活性没有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17.
番茄脂氧合酶参与乙烯生物合成途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乙烯生物合成途径已经清楚,为Met、SAM、ACC+C;H。。有人提出LOX也参与了乙烯的生物合成,并且起到了ACC氧化酶(又称EFE)的作用(KacPerskaandKubacka-Zebalska,1985)。对于这一观点颇有争议。WangT.T.等(1987)提出体外LOX系统不能区分AEC的四种异构体;外源亚油酸引起乙烯合成增加的原因是膜透性的增加和外源**C的吸收,活体内将ACC转化为乙烯的仍然是EFE,而非LOX。因此有人提出是LOX的反应产物——氢过氧化物自由基——引发了乙烯的合成。这一结论的另一个证据是自由基清除剂抑制了LOX的活性,同样也阻…  相似文献   

18.
利用 Northern 杂交和核酸保护分析(RPA)检测了番茄ACC 合成酶(ACS)和 ACC氧化酶(ACO)基因家族在番茄突变体Epinastics (Epi)果实中的表达特性,同时测定了Epi果实自动催化乙烯合成系统的特性⒚EPI等位基因的突变诱导了LEACS2 和LEACO1 两个基因的过表达,这是Epi果实的乙烯过表达的主要成因⒚EPI突变同时显著抑制了LEACS4 和 LEACO3 的表达强度⒚这些结果初步鉴别了这两个基因家族在番茄果实上表达的各个成员的转录调节途径⒚同时表明,番茄单基因乙烯反应突变体是研究ACS和ACO基因家族各成员转录调节特性的一种有用工具⒚  相似文献   

19.
一氧化氮处理对采后番木瓜果实乙烯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一氧化氮(N0)处理对番木瓜果实乙烯生物合成的影响,采用60 μL/L NO熏蒸处理采收成熟度为果皮浅绿并微带黄色痕迹的番木瓜果实3h,然后在20C和相对湿度为85%条件下贮藏20 d.研究NO对番木瓜乙烯、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丙二酰-1-氨基环丙烷-I-羧酸(MACC)、ACC合成酶(ACS)和ACC氧化酶(ACO)及CpA CS2和CpA C0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NO处理降低了番木瓜果实乙烯释放量、ACO的活性及CpA C0l基因的表达,导致贮藏过程果实ACC和MACC的积累,但对ACS的活性及CpA CS2基因的表达无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对番茄成熟突变体rin,nor,alc材料与正常成熟番茄品种及其杂种一代果实,在绿熟期采收后果实的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具rin,nor,alc基因的番茄果实无呼吸和乙烯跃变期,其硬度降低慢,果实中PG活性较低,它们的贮藏指数是正常成熟番茄的3倍,一般可贮藏2-3个月。其与正常番茄亲本品种交配的F1杂种果实(rin/+,nor/+,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