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条斑紫菜细胞直接附网育苗和下海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目前为止,已从紫菜属中的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圆紫菜(Porphyra suborbiculata)、铁钉紫菜(Porphyra ishgeocola)、玫瑰紫菜(Porphyra perforata)和朱红紫菜(Porphyra miniata)等六种紫菜分离到原生质体或体细胞,并再生成株,说明紫菜的体细胞有着极强的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2.
到目前为止,已从紫菜属中的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圆紫菜(Porphyra suborbiculata)、铁钉紫菜(Porphyra ishgeocola、玫瑰紫菜(Porphyra perforata)和朱红紫菜(Porphyra miniata)等六种紫菜分离到原生质体或体细胞,并再生成株,说明紫菜的体细胞有着极强的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3.
关于紫菜体细胞分离和培养的研究文章有多篇报道,但用以进行生产性育苗和下海养殖的报道则甚少。本文主要报道作者自1988—1993年期间用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体细胞所进行育苗和养殖的研究总结。工作概括为两主要方面,一是改进育苗技术、降低育苗成本并简化育苗工序以扩大养殖面积,二是为进行实际育苗生产上的同题而进行的一些基础研究,重点介绍近两年(1991—1993)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关于紫菜体细胞分离和培养的研究文章有多篇报道,但用以进行生产性育苗和下海养殖的报道则甚少。本文主要报道作者自1988—1993年期间用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体细胞所进行育苗和养殖的研究总结。工作概括为两主要方面,一是改进育苗技术、降低育苗成本并简化育苗工序以扩大养殖面积,二是为进行实际育苗生产上的同题而进行的一些基础研究,重点介绍近两年(1991—1993)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70年代后期,当我们研究坛紫菜(Porphyra haitumensis)自由丝状体直接采苗应用于生产取得成功的时候,黄海水产研究所王素平从事的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的培养与采苗,虽然在丝状体的生长发育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丝状体生长发育成熟度差,孢子放散不集中,因而未能进行直接采苗试验。  相似文献   

6.
70年代后期,当我们研究坛紫菜(Porphyra haitumensis)自由丝状体直接采苗应用于生产取得成功的时候,黄海水产研究所王素平从事的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的培养与采苗,虽然在丝状体的生长发育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丝状体生长发育成熟度差,孢子放散不集中,因而未能进行直接采苗试验。  相似文献   

7.
γ—射线对条斑紫菜和坛紫菜诱变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主要测定了不同剂量γ-射线辐照条斑紫菜和坛紫菜体细胞苗后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两种紫菜均能耐受大范围剂量的γ-射线辐照,辐照剂量从100-400Gy,对两种紫菜体细胞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条斑紫菜体细胞苗的最佳剂量为200Gy,最佳剂量率为12.27Gy/min;坛紫菜体细胞生长的最佳剂量为100Gy,最佳剂量主为6.13Gy/min。此外,辐照组中,两种紫菜出现多种形态与色素变异体。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测定了不同剂量γ-射线辐照条斑紫菜和坛紫菜体细胞苗后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两种紫菜均能耐受大范围剂量的γ-射线辐照,辐照剂量从100-400Gy,对两种紫菜体细胞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条斑紫菜体细胞苗的最佳剂量为200Gy,最佳剂量率为12.27Gy/min;坛紫菜体细胞生长的最佳剂量为100Gy,最佳剂量主为6.13Gy/min。此外,辐照组中,两种紫菜出现多种形态与色素变异体。  相似文献   

9.
在进行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全人工采苗之前,为了促使壳孢子集中大量放散,目前生产上采用的是“下海刺激法”。  相似文献   

10.
坛紫菜叶状体营养细胞的固体培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报道用培养法培养坛紫菜叶状体营养细胞试验的结果。试验表明,坛紫菜叶状体细胞可以在半固态与至固态琼脂培养基上良好地存活,分裂和再生,因此用固体培养法进行其细胞培养的有关研究是可行的。细胞在半固态增减然中的分裂再生情况与在液培中完全一致。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培养情况亦基本相似,单离细胞分裂与再生形成的产物有正常苗,畸形苗,细菌团,丝状体等,但产生的细胞较多,无精子囊器形成;再生苗可在培养基上持续缓慢地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海区采样,运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等实验方法,研究了条斑紫菜叶状体色落症,并对患病紫菜加工成的干品进行了初步的品质分析。光镜检查结果表明,患病藻体细胞的液泡很大,色素体萎缩或是挤向细胞边缘,藻体基部死亡细胞较多;电镜下患病藻体细胞的红藻淀粉颗粒增多。品质分析显示,患色落症干紫菜的总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干紫菜,粗蛋白、脂肪、色素和游离氨基酸等指标均比正常干紫菜低,尤其是三种呈味氨基酸(Asp,Glu和Ala)所占比例非常低,由此造成紫菜品质低劣,对紫菜质量的影响较大。对健康藻体和患病藻体进行红外线活体吸收光谱的测定结果也表明,患色落症的藻体色素含量极低。用添加营养盐的海水对患色落症的藻体进行培养,发现6d后藻体色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藻体细胞也逐渐恢复到正常。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海区采样,运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等实验方法,研究了条斑紫菜叶状体色落症,并对患病紫菜加工成的干品进行了初步的品质分析。光镜检查结果表明,患病藻体细胞的液泡很大,色素体萎缩或是挤向细胞边缘,藻体基部死亡细胞较多;电镜下患病藻体细胞的红藻淀粉颗粒增多。品质分析显示,患色落症干紫菜的总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干紫菜,粗蛋白、脂肪、色素和游离氨基酸等指标均比正常干紫菜低,尤其是三种呈味氨基酸(Asp,Glu和Ala)所占比例非常低,由此造成紫菜品质低劣,对紫菜质量的影响较大。对健康藻体和患病藻体进行红外线活体吸收光谱的测定结果也表明,患色落症的藻体色素含量极低。用添加营养盐的海水对患色落症的藻体进行培养,发现6d后藻体色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藻体细胞也逐渐恢复到正常。  相似文献   

13.
早在1956年到1966年期间,我们曾对广东沿海进行过紫菜标本的采集,1972年到1978年间又曾对广东人工养殖的紫菜种类进行了了解与调查,1980年1月份起重点对汕头和海丰地区自然生长的种类进行了调查研究,对采到的种类进行了鉴定,监做了孢子的培养观察,其中一种经研究后,确定为一新种,命名为伪绉紫菜Porphyra pseudocrispata Sp.nov.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条斑紫菜孢子体cDNA文库构建及表达序列标签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λ噬菌体载体构建了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丝状体cDNA表达文库,并对文库进行了随机测序,对随机测序形成的719条表达序列标签(EST)序列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文库包含1.52×106个独立克隆,重组率为88.2%;EST的冗余率为54.2%,新EST的比率为65.7%。本研究为开展条斑紫菜的功能基因克隆、分析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条件。EST序列已递交Gen-Bank,编号为CX873884到CX874602。  相似文献   

15.
70年代后期,当我们研究坛紫菜(Porphyra haitunensis)自由丝状体直接采苗应用于生产取得成功的时候,黄海水产研究所王素平从事的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的培养与采苗,虽然在丝状体的生长发育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丝状体生长发育成熟度差,孢子放散不集中,因而未能进行直接采苗试验。近几年仍有不少研究人员想解决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采苗问题,利用固相化技术把自由丝状体后期形成的膨大细胞.附着于网帘上培养,以期达到秋季放散孢子养成紫菜的目的。然而至今未见报告,也无应用于生产上的信息.可见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的直接采苗仍是有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无性繁殖系快速培养及其养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导了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 Ueda)自由丝状体快速培养并用固相化方法采苗下海养殖的试验,结果表明自由丝状体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生长发育成熟,用固相化方法采苗可以克服自由丝状体室内集中放散壳孢子困难的缺点,每网采200万枝壳孢子囊枝切段,其出苗情况,紫菜生长均达到生产要求,本试验为自由丝状体快速采苗应用于生产上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导了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 Ueda)自由丝状体快速培养并用固相化方法采苗下海养殖的试验,结果表明自由丝状体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生长发育成熟,用固相化方法采苗可以克服自由丝状体室内集中放散壳孢子困难的缺点,每网采200万枝壳孢子囊枝切段,其出苗情况,紫菜生长均达到生产要求,本试验为自由丝状体快速采苗应用于生产上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条斑紫菜壳孢子的抗生素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研究紫菜细胞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时,常以叶状体的酶解单离体细胞为材料,但由于来自同一个叶状体的体细胞处于不同的分化阶段,离体培养时,体细胞的成活、再生和发育途径均不相同,从而无法准确地判断抗生素对紫菜离体细胞的生长和发育影响。以成活、萌发和发育途径等几乎一致的条斑紫菜壳孢子为研究材料,较系统地观察了3种抗生素对壳孢子的成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卡那霉素能促进条斑紫菜壳孢子的萌发、生长和发育。加卡那霉素培养7 d,26%的壳孢子萌发体,其细胞数多于20个,比对照组多2倍,培养11 d和18 d,萌发体的平均长度分别为对照组的1.6倍和2.1倍。氨苄青霉素能显著地抑制条斑紫菜的壳孢子萌发、生长和发育,造成细胞的分裂速度减缓、叶状体发育异常。加氨苄青霉素培养7 d,80%的壳孢子萌发体的细胞数少于15个,培养11 d和18 d,各试验组的壳孢子萌发体的平均长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随着氨苄青霉素浓度的提高,萌发体的平均长度下降。氯霉素对条斑紫菜的壳孢子具有强烈的致死作用。加氯霉素培养7 d,浓度大于100 μg/mL的各试验组的壳孢子萌发体全部死亡;培养11 d,低浓度组(50 μg/mL)的萌发体也全部死亡,90%以上的萌发体的细胞数小于5个。由此得出,氯霉素是开展条斑紫菜基因工程的理想抗性选择压力。  相似文献   

19.
用不同剂量的紫外线(UV)对皱紫菜(Pyropia crispata)野生型品系(PC-WT)的壳孢子萌发体进行辐照,4周后,叶状体上均出现了黄绿、宝石红、黄橙等颜色的色素变异细胞块,经统计表明,剂量为80μW/cm~2的诱变效果最好。用酶解法将含有色素变异细胞块的叶状体细胞单个分离出来进行培养,从再生叶状体中分离到PC-JH(桔黄褐色)、PC-ZH(宝石红色)、PC-HL(黄绿色)、PC-QL(浅绿色)等纯色突变体,通过单性生殖分别获得纯合品系。各突变品系的F_1叶状体的颜色和形态均一,且与其母体叶状体相同,表明各突变品系的颜色等突变性状均能稳定遗传。与野生型品系相比,各色素突变品系的F_1叶状体的活体吸收光谱、色素蛋白的含量及相互间的比值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且相互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综上所述,紫外线对皱紫菜叶状体具有良好的诱变效果,本实验所获得的色素突变品系,将成为皱紫菜遗传育种研究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20.
紫菜种内原生质体的融合和融合体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酶解法分离出野生型叶状体和红色突变体的坛紫菜原生质体以及条斑紫菜野生型叶状体的原生质体,再用聚乙二醇(PEG)法进行种内原生质体融合,当加入原生质体液内的PEG被稀释除去百,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并形成许多杂合体,种内原生质体融合率坛紫菜为9.7%-12.4%,条斑紫菜为10%-11.5%。PEG分子量在1540-6000之间,随着分子量的提高,原生质体融合率增高,原生质体融合体被挑出来进行单个培养,经过30天培养坛紫菜的一个杂合体(含一个红色原生质体和一个进驻生型原生质体)再生成一个呈红色和野生色的相嵌叶状体,鸸 个含两个红色原生质体的融合体再生成一个在基部和头部均长假根的叶状体,但来自这个再生体的原生质体只长成具有一个假根的叶状体,从原生质体融保体的再生体以及它们无性繁殖体的结果来看,坛紫菜的种内原生质体融合体可能只发生了细胞质融合,而真正的核融合并没有发生,培养15-20天,条斑紫菜的原生质体融合体先再生成细胞团,然后由细胞团释放出许胞子并萌发成正常野生型叶状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