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果胶在食品行业具有广泛用途,是国内外市场上的紧俏物质。利用西瓜皮生产果胶,变废为宝大有作为,每250t西瓜皮可提取1t果胶,价值5万元以上。其具体操作技术如下:1.原料清洗选用洁净新鲜西瓜皮,放入清水中冲洗或搅拌洗去所附杂物质。2.蒸煮压榨将洗净的西瓜皮放入蒸锅中蒸30~40min,以西瓜皮蒸透变软、有水桥出滴下为准,目的是杀灭原料中果胶酶的活性。然后将其放入包装袋内进行压榨,尽可能榨干,以除去原料组织细胞内的水分,因为这些水分中含有大量糖、无机盐等物质,会影响果胶的提取和果胶的纯度。3.酸法水解果胶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2.
果胶酶在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 果胶类物质1 82 5年法国人Bracennot首次从胡萝卜肉质根中提取到果胶类物质 ,将其命名为“Pectin” ,意思为容易成胶的物质。果胶类物质是存在于高等植物初生壁和细胞间隙中的一组多糖 ,是NSP中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变化最大的一类多糖 (李雄彪等 ,1 993) ,在不同植物组织中其  相似文献   

3.
<正>果胶是一种植物胶,具有良好的胶凝化和乳化作用。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及轻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蚕沙果胶为低甲氧基果胶,其医疗功效更佳。 目前,从蚕沙中提取果胶的常规方法为酸提取乙醇沉淀法,该方法中用来沉淀果胶的乙醇用量非常大,浓缩工序及后阶段的乙醇回收能耗大,致使生产成本较高,不易工厂化生产。笔者经过大量的试验,得出了以铁盐作为沉淀剂从蚕沙中提取果胶的方法。 一、材料和方法 1.材料和仪器 风干蚕沙;盐酸(CP);氨水(CP);氯化铁(CP);95%乙醇(CP);氯化铵(CP)。 电热恒温水浴锅;抽滤装置,酸度计;烘箱。 2.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4.
在饲料成分近似的分析方案中,粗纤维与无氮浸出物并列为碳水化合物的两大组成部分。粗纤维是一组复杂的复合体,定量过程是把脱脂样品经热水、稀酸、稀减和乙醇溶解,所得未溶物再烧除矿物质,残余物质即为粗纤维。粗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戊聚糖.果胶、菊粉、几丁质以及术质素等。纤维素是粗纤维的主要组成部分。动物体没有降解粗纤维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科研人员研究希腊酸乳生产过程中添加果胶和乳清蛋白浓缩物对酸性乳清产生的影响。以果胶(0.05 g/100 mL)、乳清蛋白浓缩物WPC-80(1 g/100 mL)为可能降低酸性乳清产量的成分制备酸乳样品,对照样品中不添加上述2种物质。结果表明:添加果胶和WPC-80样品的持水力(约为56%)显著低于对照组样品(33%),且析水  相似文献   

6.
酸牛乳既具有独特的风味,又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其保质期只有7天时间,且贮、运、销过程离不开2℃~8℃的低温冷藏链,使酸牛乳的市场供应受到一定限制,生产加工企业只能以销定产。笔者根据浮沉原理和食品保藏技术,通”过配方设计和几项关键技术,并借助超高甲氧基果胶和藻酸雨二醇酯作为特殊稳定物质,可使搅拌型酸牛乳的保存期延长,常温下可保存3个月以上,加工过程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现将其基本原理、制作配方、工艺流程和加工技术介绍如下:一、基本原理果胶的多聚乳糖醛酸的长链结构中,部分羧…  相似文献   

7.
果胶是人类饮食的自然组成部分,大多数水果含有大量果胶。果胶可用于制作果酱,或者添加至医用粘合剂中,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食品科学和技术项目主任陈教授找到了一种从榴莲果壳中提取果胶并将其转化为可生物降解包装材料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果业信息》2013,(6):60-61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葛德光)日前,国家工信部公布了《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目录》,安徽省砀山县宇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利用果皮、果渣提取果胶联产辛弗林综合利用工艺技术"名列其中。该项工艺技术是于2010年3月研发的新工艺技术,改变了将果皮、果渣加工成一般饲料的传统模式,使所有物质和能源都在循环中得到合理利  相似文献   

9.
淤泥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其成分很复杂,大致可分成非腐殖物质和腐殖物质.非腐殖物质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及部分矿物质泥沙.腐殖物质主要是胡敏酸和富里酸.  相似文献   

10.
目前饲料中常用的酶种主要有淀粉酶、果胶酶、蛋白质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植酸酶、β-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和糖化酶等。(一)饲料酶制剂的主要作用1.消除日粮中的抗营养因子。植物性原料存在一些非淀粉多糖、果胶、植酸纤维素聚合物,使动物消化道中内容物和黏度增加,影响动物对有效营养成分的消化和吸收,酶制剂中的多种酶特别是β-葡聚糖酶、果胶酶、植酸酶和纤维素酶,能将这些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而降低了消化道中物质的黏度,有效消除这些抗营养因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是以山植为基准,探讨如何生产出更多的高质量山植果糕。一、材料和分析方法1.试验材料①山植:市售②蔗糖:市场销售白糖,符合GB—87标准。2.分析方法①糖含量采用斐林法;②总酸含量采用酸碱中和法;③果胶含量采用重量测定法。3.感官评定由5名从事食品研究人员进行感官评定。二、山植果糕的生产原理山植果实中含有丰富的果胶,以高甲氧基果胶(HM)为主,并含少量低甲氧基果胶(LM)。果胶的主要成分是多缩半乳糖醛酸用酯。高甲氧基果胶中甲氧基含量大于7%,低甲氧基果胶中甲氧基含量小于7%。高甲氧基果胶必需在可溶性物…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新西兰植物与食品研究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人类肠道细菌——Monoglobus pectinilyticus,该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生物生态学顶级学术期刊(The ISME Journal)2019年2月刊上。这是第一个果胶降解的特殊细菌,专门分解植物中难以消化的物质,表明人类肠道微生物群正在进化,以适应人体对富含纤维物质的食用。研究人员指出,果胶是一种膳食纤维,在猕猴桃、西红柿等常见果蔬中占植物细胞壁的40%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渣是提取果胶良好的原料,提取果胶是马铃薯渣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马铃薯渣提取果胶,工业化生产目前主要采用沸水抽提法、酸水解法、离子交换树脂法、微生物提取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等提取方法。沉析方法主要是直接浓缩法、乙醇沉淀法和盐析法等。本文综述了马铃薯渣提取果胶主要途径、生产技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相关发明专利技术,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猪是单胃动物,这意味着它们只有一个胃(与之相比,牛有四个胃).猪是杂食动物,表明从解剖学来讲猪能消化动物源性和植物源性食物.猪的消化系统与人类非常相似.消化是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较小的小分子物质.动物的消化过程包括机械过程(咀嚼、胃和肠的收缩)和化学过程(酸、酶等的作用),每一种过程都其有特定目的,即将饲料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物质(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等).  相似文献   

15.
1发酵饲料的概况发酵饲料是以微生物、复合酶为生物饲料发酵剂菌种,将饲料原料转化为微生物菌体蛋白、生物活性小肽类氨基酸、微生物活性益生菌、复合酶制剂为一体的生物发酵饲料.粗饲料中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物质,木质素等粗纤维和蛋白质,但难以被动物直接消化吸收,动物采食后会增加肠道负担,引起肠道疾病,而经过发酵不但可以弥补常规饲料中容易缺乏的氨基酸,而且能使其他粗饲料原料营养成分迅速转化,达到增强消化吸收利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红肉火龙果皮为材料,对其果胶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酸解法,研究料液比、萃取pH值、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火龙果果皮中果胶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的最优化条件为: 以pH4.0的盐酸溶液为萃取剂、液料比1:10、萃取温度100癈、时间120min。  相似文献   

17.
酸牛乳既具有独特的风味,又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其保质期只有7天时间,且贮、运、销过程还离不开2~8℃的低温冷藏链,使酸牛乳的市场供应受到一定限制,生产加工企业只能以销定。产笔者根据浮沉原理和食品保藏技术,通过配方设计和几项技术关键,并借助超高甲氧基果胶和藻酸丙二醇酯作为特殊稳定物质,可使搅拌型酸牛乳的保存期,常温  相似文献   

18.
<正> 羽毛是以角蛋白为主的动物性蛋白质,其粗蛋白含量在80%以上,但如不经特殊加工处理很难为动物直接消化利用。为此我们采用了酸、碱水解羽毛蛋白,使其成为易被消化吸收的氨基酸或短肽等小分子物质,以作为高蛋白饲料或饲料蛋白添加剂。一、试验方法将羽毛漂洗干净,装入加压锅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和酸或碱,在一定的压刀、时间下水解,再用碱或酸对水解的羽毛蛋白液中和,经减压干燥、粉碎即得饲用水解羽毛蛋白粉。 1.工艺流程羽毛→浸泡水洗→碱(酸)水解→酸(碱)中  相似文献   

19.
酸牛乳既具有独特的风味,又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其保存期只有7天时间,且贮、运、销过程还离不开2~8℃的低温冷藏链,使酸牛乳的市场供应受到一定限制,生产加工企业只能以销定产。根据浮沉原理和食品保藏技术,通过配方设计和几项技术关键,并借助超高甲氧基果胶和藻酸丙二醇酯作为特殊稳定物质,可使搅拌型酸牛乳的保存期,常温下可保存三个月以上,加工过程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现将其基本原理、制作配方、工艺流程和加工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5.06.001),来自日本千叶大学的Shanshan Wang等人研究了施用茉莉酸(JA)衍生物二氢茉莉酸丙酯(PDJ)对感染炭疽病原菌(Glomerella cingulata)的葡萄的内源脱落酸(ABA)、茉莉酸、芳香类挥发物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浆果浸在PDJ 0.4 m M溶液中,之后接种菌种,25℃下存放12天。结果表明,施用PDJ减小了病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