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叉尾鲴肠型败血病 该病由叉尾(鱼回)爱德华氏菌感染所致。鱼体慢性感染时两眼之间的头颅顶中部腐蚀成一个洞,急性感染时体表出血,多出现在头部的颌、眼眶周缘、腹部、体侧或鳍的基部。随着  相似文献   

2.
针对斑点叉尾鲴疱疹病毒(CAV)的ORF6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PCR产物在扩增过程中标记地高辛,探针5'端用生物素标记,建立了CCV的敏感、快速、环保的PCR-ELISA检测方法.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并评估了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特异性检测CCV DNA,与各对照均无交叉反应,具有高度特异性;该方法对CCV DNA的检测阈值为5 fg,敏感性是常规PCR检测方法的10倍.用此方法对人工感染样品进行检测,能够检测到感染组织中的CCV DNA.该方法能够定性和半定量检测CCV DNA,可用于斑点叉尾(鲴)疱疹病毒的检测、斑点叉尾(鲒)暴发性流行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斑点叉尾鲴即美国鲴鱼,属鲇形目,鲴科,是一种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的淡水鱼类.斑点叉尾鲴营养丰富,肉质细腻,没有肌问小刺,肉味鲜美,粗蛋白含量18%,含有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及丰富的鲜味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75%,具有食性杂、生长快和产量高等优点,其生长适温范围为0℃~38℃.  相似文献   

4.
于2006-2007连续两年在广西横县、邕江及合浦等网箱养殖的斑点叉尾鲴Ictalurus punctatus中暴发一种流行性传染病,该病波及面广、传染性强,死亡率为30%~100%。鱼的主要发病症状为:浮头、转圈、狂游,发病后期鱼的单边眼睛浑浊、突出,且全身大面积弥漫性出血。作者先后从症状较为典型的斑点叉尾鱼心的脑、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等部位取样,分离到7株代表性菌株(CMS003~CMS005、CMS009~CMS012)。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健康斑点叉尾鲴具有很强的致病力,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斑点叉尾鲴的症状相同。采用常规形态、生理生化及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特异性PCR诊断和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的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7株细菌均为海豚链球菌。目前,海豚链球菌已成为广西斑点叉尾鲴网箱养殖的高致病性病原菌。  相似文献   

5.
斑点叉尾鮰是当前淡水养殖业重要的养殖品种之一。该品种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及产业化发展优势,国家农业部已将斑点叉尾鮰列为产业化开发对象。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特征斑点叉尾鮰体型较长,体前部较宽肥,体后部稍细长,腹部较平直,背部侧斜平,头部较小,嘴稍尖,口亚端位、横裂较小.  相似文献   

6.
正斑点叉尾鲴属底栖杂食性鱼类,目前在我国主要是池塘养殖,具有投资小、不受面积大小限制、见效快、收益大、生产稳定等特点,适合于大部分地区淡水水域养殖。可单养,也可与鲢、鳙、鳊、罗非鱼等混养。现将池塘主养斑点叉尾鲴技术简要介绍如下。1.池塘条件。池塘一般要求为长方形,东西走向,面积最好为2000~6667平方米(3~10亩),水深1.6~2米,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斑点叉尾鮰在江淮丘陵池塘的养殖效果,2014年在面积为6000m2池塘内开展斑点叉尾鮰养殖试验,同时在池塘内套养刮食性的细鳞斜颌鲴及滤食性的鲢鳙鱼,利用鲴鲢鳙生物学特性,达到生物控池塘水体水质之目的。试验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鮰7431.4kg、规格为878~924g、平均规格为894g、成活率96.2%,取得每667m2产760.7kg,成活率为96.2%,每667m2获利3012.6元,投入产出比1:1.37,经济效益较为可观。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常规网箱、生态网箱(设有养殖鳙、罗非鱼的外箱)、加装集污装置的生态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鲴)的效益和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生态网箱斑点叉尾(鲴)的生长性能明显优于常规网箱(P<0.05),加装集污装置对斑点叉尾(鲴)生长性能、饲料系数和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生态网箱外箱养殖鳙、罗非鱼生长明显优于敞水区域架设网箱(P<0.05),外箱养殖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但减少网箱养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作用较小.集污装置可以收集粪便中40%~50%的干物质和50%~80%的磷,分别减少排放31.3%的干物质和35.9%的磷,减少网箱养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效果远高于外箱养殖.集污装置成本很低,仅占总成本的0.6%,比种植水草更具有经济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斑点叉尾鮰暴发性海豚链球菌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6-2007连续两年在广西横县、邕江及合浦等网箱养殖的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中暴发一种流行性传染病,该病波及面广、传染性强,死亡率为30%~100%.鱼的主要发病症状为:浮头、转圈、狂游,发病后期鱼的单边眼睛浑浊、突出,且全身大面积弥漫性出血.作者先后从症状较为典型的斑点叉尾鲴的脑、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等部位取样,分离到7株代表性菌株(CMS003~CMS005、CMS009~CMS012).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健康斑点又尾鮰具有很强的致病力,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斑点叉尾鮰的症状相同.采用常规形态、生理生化及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特异性PCR诊断和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的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7株细菌均为海豚链球菌.目前,海豚链球菌已成为广西斑点叉尾鮰网箱养殖的高致病性病原菌.  相似文献   

10.
人工繁殖斑点叉尾鲴青岛海洋大学万荣斑点叉尾鲴又名美国鱼,其优点是适应范围广,抗病力强,生长快,个体大,易饲养,产量高,易起捕,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经济价值高。一、亲鱼池的条件亲鱼池面积为2~3亩,底部平坦,淤泥少,硬底或砂底;地深2米,水深1.5米;...  相似文献   

11.
筛选BAC基因组文库得到阳性克隆后,利用引物步移法测定斑点叉尾鮰SCYA107基因组序列。该基因由四个外显子和三个内含子组成;外显子拼接的序列与cDNA序列完全一致,编码96个氨基酸,在N端含有两个相邻的半胱氨酸(CC)和两个不相邻的半胱氨酸,为典型的CC趋化因子亚家族成员;其上游调控序列有一些与免疫相关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斑点叉尾鲴SCYA107氨基酸的结构和功能与小鼠趋化因子CCL20比较接近,而蓝叉尾鲴则更接近人CCL8,它们氨基酸序列的差别是由于斑点叉尾鲴SCYA107基因序列中多了ACAAA这5个核苷酸,导致读码框移位提前出现终止子TGA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筛选BAC基因组文库得到阳性克隆后,利用引物步移法测定斑点叉尾鮰SCYA107基因组序列。该基因由四个外显子和三个内含子组成;外显子拼接的序列与cDNA序列完全一致,编码96个氨基酸,在N端含有两个相邻的半胱氨酸(CC)和两个不相邻的半胱氨酸,为典型的CC趋化因子亚家族成员;其上游调控序列有一些与免疫相关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斑点叉尾鲴SCYA107氨基酸的结构和功能与小鼠趋化因子CCL20比较接近,而蓝叉尾鲴则更接近人CCL8,它们氨基酸序列的差别是由于斑点叉尾鲴SCYA107基因序列中多了ACAAA这5个核苷酸,导致读码框移位提前出现终止子TGA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斑点叉尾鲴,又称美国沟鲶,原产于美洲,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淡水名贵养殖品种,具有生长快、适温范围广、抗病能力强、肉味美、出肉率高等特点.我县进行了该鱼的养殖试验并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目前,农业部渔业局同意在海南省定安县投资兴建名优水产良种养殖基地,不日将动工兴建。建成后年产罗非鱼亲鱼11万尾、淡水白鲳亲鱼1万千克、美国叉尾鲴亲鱼2000千克、鱼苗1000万尾、商品鱼和后备亲鱼10万千克。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是"鱼米之乡",鱼类资源丰富,主要经济鱼类有"四大家鱼"(青、草、鲢、鳙)、鲤鱼(芙蓉鲤、三元鲤等)、鲫鱼(芙蓉鲤鲫、湘云鲫、彭泽鲫、中科三号银鲫等)、鳊鱼(团头鲂)、鳜鱼、鲶鱼(土鲶和大口鲶)、黄颡鱼、鲴鱼、鮊鱼、才鱼、加州鲈鱼和斑点叉尾(鲴)等.  相似文献   

16.
进行噬菌蛭弧菌预防和治疗斑点叉尾鱼回细菌性败血病试验,结果:在试验水体中加入嗜水气单胞菌对斑点叉尾鱼回进行感染,同时在水体中加入噬菌蛭弧菌,当水中的噬菌蛭弧菌浓度达到105个/ml以上时有预防斑点叉尾鱼回败血病的效果;采用背肌注射嗜水气单胞菌的方法对斑点叉尾鱼回进行感染,然后在水体中加入噬菌蛭弧菌,结果试验鱼全部死亡,说明噬菌蛭弧菌不能起到治疗斑点叉尾鱼回败血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漂游鱼波豆虫(Ichthyobodo necator(Heaneguy,1883)Pinto,1928)]自1883年Henneguy在鲑鱼苗上发现以来,世界各养鱼地区已陆续有许多报导,已知寄生在鲤、鲫、金鱼、鲑、鳟、叉尾鲴、  相似文献   

18.
《福建农业科技》2014,(4):39-39
日前,“斑点叉尾鲴病毒现场快速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专利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水养殖生物疾病控制与分子病理学实验室张庆利副研究员等发明的。  相似文献   

19.
斑点叉尾鲴又名沟鲶.原产于美洲,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食肉率高,无肌间刺,营养丰富,且具有生长快、个体大(500克即达食用规格),抗病力强,适应性强,杂食性等优点,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淡水名贵养殖品种.现将其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鲴鱼种类较多,目前主要养殖的有黄尾密鲴、银鲴、细鳞斜颌鲴等.鲴鱼具有生长快,抗病、耐寒力强,群体产量高,繁殖、起捕容易,含肉率高,味道细嫩、鲜美等优点,适合池塘、湖泊、水库、河道等水域内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