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冬小麦品种航天诱变后代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8个品种冬小麦的种子搭载实践8号育种卫星后经过连续多年种植选择,对其SP2、SP3代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诱变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种子经航天诱变后能引起后代表现型的广泛变异,但不同品种、不同性状对空间环境的敏感性、诱变效果不同,SP2代新麦8、郑麦366的表现型突变频率分别达13.2%、12.5%。SP3代株高、穗...  相似文献   

2.
利用返回式人造卫星搭载早籼品种中优早 3号干种子 ,研究比较其用不同剂量γ射线辐照对水稻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 ,空间诱变对M1 代成苗率、苗高和结实率的生理损伤明显比γ射线辐照轻 ,M2 代诱发的叶绿素缺失、株高及抽穗期突变的频率不及 30 0Gyγ射线处理。对空间诱变种子进行离体培养 ,叶绿素缺失和株高突变的频率有较大提高。空间诱变种子的愈伤组织经辐照处理后 ,绿点分化率和绿苗分化率下降 ,M2 的叶绿素缺失、株高及抽穗期突变频率超过空间诱变与离体诱变单独处理之和 ,也不同程度高于 30 0Gyγ射线辐照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空间环境诱变对小麦农艺性状和分子水平变异的影响,本试验对实践八号返回式育种卫星搭载的3份普通小麦品种(系)干种子的SP1农艺性状变异和SP4、SP5选系的ISSR分子标记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空间环境诱变后小麦SP1农艺性状与野生型差异明显,不同小麦基因型对空间环境诱变的敏感性不同。突变系与野生型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8226~0.8777之间,与野生型相比,突变系在多个位点发生了DNA水平上的改变。突变系与野生型之间的Nei's遗传距离和各品种对空间环境诱变的敏感性结果不一致,其可能原因是人工选择增大了突变后代中有利变异的频率。综上,空间环境诱变引起了小麦分子水平的变异,这为我国小麦的空间育种提供了一批优异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4.
用一串红品种帝王自交系种子搭载"神舟4 号"宇宙飞船,进行空间诱变处理,诱变后代材料经多代选择,育成了新品种神州红,2008年12月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认定。与原品种帝王相比,神州红的开花期、单花序观赏期和成活率明显改善,但其他性状差异不显著。SRAP分析结果显示,在所用的33对SRAP引物组合中有17对呈现多态性,二者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945,说明空间诱变处理引起了一串红遗传物质的变异。本研究的结果证明,空间诱变对一串红是一种有效的育种途径,SRAP技术是分析空间诱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特种稻新品种航香糯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特种稻南丰糯种子搭载神舟4号宇宙飞船,进行空间诱变处理,诱变后代材料经多代选择,育成特种稻新品种航香糯,2009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与原品种南丰糯相比,航香糯的稻瘟病抗性提高,粒型变细长,有效穗和实粒数增加,且具有香味.本文还就空间诱变育种的应用效果和变异材料稳定的世代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籼稻的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卫星搭载4个籼稻品种(系)的干种子,对SP1代种子活力和农艺性状、SP2代农艺性状、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白叶枯病抗性进行诱变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空间环境对籼稻种子损伤较小,SP1代的发芽率、芽长、株高以及结实率的生理损伤变幅为0~26.9%;对空间环境的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桂99、航恢7号、R998、金航138。SP1代表型不发生分离;SP2代在株高、分蘖、谷粒重、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白叶枯病抗性等性状出现分离,突变性状在SP3代能够遗传。空间诱变不仅能使水稻农艺性状发生变异,而且能使稻米品质和抗病性产生变异。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合丰号大豆的辐射诱变育种过程。探讨了辐照剂量、处理材料选择、主要农艺性状(成熟期、油分含量和抗病性)选择、后代变异与选择和辐射种子贮藏效应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8.
空间诱变育种具有诱变效率高、变异幅度大、育种周期短等特点,是创新种质、拓展种质基础、丰富种质资源的重要途径.为探明空间诱变对不同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配合力的诱变效应,本研究以3份玉米(Zea mays L.)骨干自交系08-641、RP125和18-599为空间诱变基础材料,分别从诱变处理后代中选出优良诱变系为母本,以常用玉米自交系Mo17、478和黄早四等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在四川和云南两个环境条件下对各杂交组合进行田间试验鉴定,对单株产量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08-641和RP125诱变系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GCA)有所降低,18-599诱变系Y2709和Y3235单株产量GCA极显著高于对照.空间诱变对三份玉米自交系单株产量性状配合力效应影响程度不同,总体表现为RP125诱变系变异幅度最大,18-599诱变系次之,08-641诱变系最小.对各杂交组合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显示,诱变系S1449、Y2803、Y3165和Y3235的杂种优势表现明显,可能具有较大的育种潜势.这些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玉米育种的物质基础,而且丰富了玉米诱变育种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9.
空间环境和60Co-γ辐照对水稻稻米品质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4个水稻品种返回式卫星搭载和60Co-γ射线辐照两种条件下SP2(M2)和SP3(M3)的稻米品质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后代稻米品质性状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其变异幅度和方向因品种或性状不同而异;空间诱变后代的胶稠度、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主要为正向变异,而直链淀粉含量多为负向变异,其变化趋势与γ射线辐照后代相似,但前者更有利于创造米粒长宽比大、糊化温度低和垩白小的变异株系.稳定性分析显示,空间诱变后代米粒长宽比和直链淀粉含量在SP2与SP3间的相关系数变幅分别为0.2979 ~0.9039和0.2356 ~0.7142,并且大多数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可在SP2对其进行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10.
太空搭载胡芦巴SP1代生物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荣  刘友刚  孙素琴  于晶  徐江  周峰  陈君 《核农学报》2009,23(2):262-265
以阿联酋胡芦巴种质为材料,经"实践八号"返回式卫星搭载进行空间诱变,回收后,与留地面未经搭载的对照在相同环境下同时播种,对诱变后代(SP1代)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空间诱变对胡芦巴种子发芽和初期幼苗生长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生长一定时间后,植株长势强。空间诱变处理后,果荚由多数单荚变为多数双荚,分枝数、单株粒重以及单株荚数均显著增加。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SP1代葫芦巴种子的品质分析表明,空间诱变并没有对胡芦巴的化学成分产生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可诱发胡芦巴产生一定的变异,这些变异对获得有价值的高产胡芦巴新种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螺旋藻的电离辐射抗性及与多糖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汪志平  徐步进 《核农学报》2001,15(4):229-233
螺旋藻 ;藻丝体 ;细胞 ;抗辐射 ;多糖分别研究了螺旋藻Ss V、Sp F、Sp Z和Sp D完整藻丝体、去鞘藻丝体与细胞对6 0 Coγ射线的抗辐射能力 ,以及各材料的多糖含量与其辐射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4株螺旋藻均具很强的抗电离辐射能力 ,但它们的辐射抗性明显不同 ,Ss V >Sp F >Sp Z >Sp D ;各材料的多糖含量与其辐射抗性呈显著正相关 ,提示螺旋藻多糖具有提高并维持藻体本身超强辐射抗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几种新的诱变因素对水稻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王彩莲  陈秋方  慎玫  金卫 《核农学报》2000,14(5):268-273
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 5个水稻品种的干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处理 ,以及用离子束、质子、同步辐射 (软X射线 )处理水稻干种子 ,并与γ射线处理作比较 ,研究其诱变效应。结果表明 ,供试的几种诱变因素均可诱发各类染色体结构变异 ,其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空间环境促进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活动 ,其它诱变因素均不同程度地抑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活动。质子等处理在M2 代能诱发较高频率的叶绿素缺失突变、株高突变和抽穗期突变 ,其有益性状突变频率高于γ射线  相似文献   

13.
~(60)Coγ射线诱变选育热凝胶多糖高产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卫旗  何国庆 《核农学报》2003,17(5):343-346
利用60 Coγ射线对产生热凝胶多糖 (Curdlan)出发菌株GM 2 4的菌体细胞与原生质体分别进行辐照处理 ,发现60 Coγ射线对GM 2 4原生质体的诱变效应明显优于对其菌体细胞的作用。对最终诱变筛选获得的 1株高产稳定的Curdlan生产突变株A81研究表明 :与GM 2 4相比 ,其Curdlan产量提高了 5 0 4%,发酵周期缩短了 1 8%,发酵终止后底物残糖由 1 5 3g L降至7 4g L。糖的转化率从 38 7%提高至 5 8 2 %。这说明在Curdlan生产菌株的筛选中60 Coγ辐照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γ辐照与赤霉素复合处理育成小麦新品种西辐九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选用西昌反修麦为材料,经^60Coγ射线辐照之后,播种前用赤霉素(Gibberellin)浸种复合处理,诱变育成矮秆抗倒,株型紧凑,幼苗直立,叶片短宽,适应性较广,耐瘠,耐湿,抗条锈病小麦新品种西辐九号,一般产量6840kg/hm^2,研究表明,γ辐照与赤霉素复合处理能减轻辐射损伤,有效的提高辐照当代的田产出苗率,拓宽突变谱,扩大变异群体,提高有益突变频率,赤霉素可作辐射防护剂。  相似文献   

15.
γ射线诱变烟草花药培养的突变体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佟道儒  贾兴华 《核农学报》1991,5(4):193-198
本研究利用~(60)Coγ射线辐照烟草单核靠边期的花药,诱导培养突变体。结果表明,1kR左右的γ射线对花粉的出苗率有促进效应;3kR时,花药出苗时间延长,出苗花药率和花药产苗率明显降低,视为半致死剂量;6kR时,虽有部分花药可以出苗,但花药产苗率极低。诱变处理当代出现白花突变体,其后代的品质比亲本品种有明显改善,但抗病力下降。经试验,该突变系在生产上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小麦花培突变体新品种川辐5号的选育及相关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 1 50Gy的6 0 Coγ射线诱变处理 (绵阳 88 3 3 4× 88 1 1 52 5)杂交当代干种子 ;从MF2 代中选择优良单株为供试材料 ,以MW1 4和改良MS为基本培养基进行离体花药培养 ,获得MH1代纯合二倍体花粉株系 ;1 996年选育出遗传稳定、综合性状优良的花培突变体新品系 60 86及其姊妹系 60 85和 60 87。 2 0 0 2年新品系 60 86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命名为川辐 5号。表明利用辐射诱变并结合花药培养 ,可有效地缩短小麦育种周期 ,提高辐射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同步辐射 (软X射线 )辐照 3个冬小麦品种 ,从形态学、细胞学上研究了M1 代生物损伤和M2 代诱变效应。结果表明 :同步辐射抑制了M1 代幼苗、植株的生长 ,引起育性、结实率下降 ,M1 代的生理损伤在幼苗生长早期大于γ射线 ,在生育晚期则小于γ射线。细胞学研究表明 ,同步辐射抑制了细胞有丝分裂 ,明显地降低了细胞分裂指数 ,引起了细胞染色体的结构损伤 ,染色体畸变类型不同于γ射线 ,造成的生物损伤大于γ射线。同步辐射诱发了M2 代较宽的突变谱 ,出现了多种有益性状变异 ,适宜的诱变剂量范围为 2 0 0~ 2 5 0Gy ,小于γ射线 (2 5 0~ 35 0Gy)。  相似文献   

18.
苯甲酰胺对大豆辐射诱变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试验用苯甲酰胺、 ̄(60)Coγ射线、电子束单因子及苯甲酰胺与 ̄(60)Coγ射线、电子束复因子处埋大豆风干种子。结果表明,苯甲酰胺单因子处理,对大豆M1的苗高、成株率、孕性和根尖细胞染色体均无明显的影响,对其M2也无诱变效应。 ̄(60)Coγ射线、电子束单因子处理,对大豆具有明显的损伤效应和诱变效应。苯甲酰胺与 ̄(60)Coγ射线或电子束复因子处理,能明显增强M1的损伤效应,并能提高M2的诱变效应。苯甲酰胺具有抑制辐射损伤修复、提高诱发突变频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低剂量γ辐射诱导作物种子超弱发光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20 Gy 、30Gy 和40Gy 60Co γ射线照射黄瓜种子,用10Gy 、20 Gy 和40Gy 剂量照射番茄种子,在停照后6 、12 、24 、48 和72h 测量干种子和萌动种子超弱发光强度。结果表明,在低剂量辐照范围内,超弱发光强度随辐照剂量增大而增大,种子萌动期发光强度大于干种子,经10Gy 处理的番茄种子发光强度一直高于其它处理及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