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研究表明,90%以上的乳房炎都是由病原性细菌引起的,但不同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的区系分布通常并不是固定的,有地区差异.另外,不同地区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也存在很大差异,再加上细菌耐药性问题,照搬其他地区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往往很难起到明显的效果.试验研究了阿拉尔市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流行状况及其药物敏感性,为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德阳市奶牛场发生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与药敏试验,结果发现4种奶牛乳房炎病原菌都对恩诺沙星、头孢拉丁高度敏感;喹诺酮类药物和四环素类药物对乳房炎病原菌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建议生产上应用这两类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安徽部分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调查安徽地区奶牛乳房炎流行情况和筛选病原菌敏感药物.采集了安徽省奶牛主要养殖区的隐性乳房炎奶样,分离、鉴定了主要病原菌,并筛选了敏感药物.结果表明,乳房炎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无乳链球菌,且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混合感染占大部分,这些主要病原菌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头孢曲松钠和卡那霉素等抗菌药物高度敏感,为奶牛乳房炎的治疗药物的选择提供了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4.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多发病、常见病,也是危害奶牛较为严重的疾病。美国、日本报道,乳房炎头阳性率高达50%,乳区阳性率为20%~30%.我国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率更高。萧乾庆等(1997)、杨章平等(1998),和李国江等(1998)报道我国奶牛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分别为51.3%,54.1%和46.4%;单志贵等(1996),萧乾庆等(1997)和杨章平等(1998)报道隐性乳房炎乳区阳性率分别为59.1%、31.9%和28.0%[1]。为了了解引起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就显得尤为重要。1材料与方法1.1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检…  相似文献   

5.
奶牛乳房炎严重危害奶牛养殖业.盲目使用抗生素治疗,会造成乳房炎病原菌耐药性增强,降低抗生素疗效.对引发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实施药敏试验,可为防治提供用药依据,降低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从而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有效防治和合理用药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兰州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试剂(ILMT)方法对神木县某奶牛场51头奶牛200份奶样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选取强阳性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经革兰染色,生化试验鉴定,对主要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31.37%(16/51),乳区阳性率为17.5%(35/200);引起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主要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肠杆菌3大类,且有两种病原菌的混合感染,其中耶尔森菌属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菌;对3大类病原菌都敏感的抗生素药物有环丙沙星、四环素、头孢哌酮、庆大霉素、万古霉素5种药物,目前在临床上可选用此类药物治疗奶牛的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7.
金华市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乳房炎是造成奶牛场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中大多数乳房炎(90%)为隐性型,是造成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隐性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流行状况及其药物敏感性,对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1材料与方法1.1受试牛群选取金华市佳乐九峰山牧场奶牛200头,在  相似文献   

8.
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及其分离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导致奶牛乳房炎的因素很多,但病原微生物是导致乳房炎的最主要病因.了解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及其分离鉴定方法,对于乳房炎的预防和治疗以及疫苗的研制均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就奶牛乳房炎病菌种类、特点及分离鉴定方法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奶牛乳房炎的预防、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从抗生素治疗治疗乳房炎、中药治疗乳房炎、生物制剂防控乳房炎3个方面对奶牛乳房炎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旨在为临床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采集南宁地区奶牛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乳样共50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确定南宁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对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针对不同的细菌,挑选出高度敏感的药物;并对南宁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现状进行分析,从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病原学等角度进行探讨,探求根治奶牛乳房炎的办法。同时,通过本试验,为奶牛场防治该病提供指导,为建立与奶牛养殖业发展相适应的乳房炎防制体系奠定有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随着奶牛业的发展.乳房炎作为一种常见多发病,日益困扰奶牛生产,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和人体健康。为准确掌握奶牛乳房炎发生现状,探索奶牛乳房炎有效防治手段,筛选高效防治药物,我们于2007年3-5月对奶牛乳房炎进行了普查、病原检测和药物对比治疗试验。  相似文献   

12.
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随着奶牛产业的蓬勃发展,乳房炎已经成为制约该产业的瓶颈之一。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5个奶牛养殖场采集了1 000头荷斯坦奶牛共计3 991份奶样,对临床型和非临床型(隐性)乳房炎分别通过临床症状和兰州隐性乳房炎诊断液(LMT)进行诊断。结果显示:该地区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18.20%,亚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36.50%,总阳性率54.70%,总阳性乳区率54.72%。从阳性奶样中分离纯化得到的主要病原菌为链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且在不同类型乳房炎中的分布情况不同,临床型中链球菌属最多(54.37%),亚临床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48.56%)。对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治疗凉州区奶牛乳房炎的最佳药物应为喹诺酮类和庆大霉素类。  相似文献   

13.
杨有武 《中国畜牧兽医》2011,38(10):171-173
为了掌握导致青海地区奶牛乳房炎的最主要病原菌——葡萄球菌流行情况及其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从而为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本试验在青海地区18个奶牛场共采集243份乳房炎乳样。应用传统方法进行葡萄球菌的分离培养;通过试管法血浆凝固酶试验与生化鉴定方法,本次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43株,木糖葡萄球菌与产色葡萄球菌各6株,腐生葡萄球菌5株,松鼠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各4 株,头葡萄球菌和模仿葡萄球菌各2株;经K-B纸片扩散法对葡萄球菌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该地区葡萄球菌主要对头孢类、林可霉素、阿米卡星比较敏感,部分菌株对恩诺沙星与庆大霉素敏感,从而为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及其防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奶牛乳房炎是严重制约奶牛养殖业发展的顽症之一。笔者深入探讨了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和快速的诊断方法;系统地总结了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方法,并对运用中草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现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临床更加有效地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病之一,本文对2019年以来引起奶牛乳房炎的常见致病菌种类、乳房炎发病情况、分子诊断方法、抗生素和中药治疗手段以及疫苗研制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综述,同时总结了奶牛乳房炎发病规律、预防措施,以期为乳房炎的诊断、防治及乳房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为更好地防范奶牛乳房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奶牛隐性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本研究从长春某奶牛场采集39份隐性乳房炎奶牛的乳样进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致病菌对西索米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磷霉素敏感.结合该奶牛场的饲养管理与奶牛疾病防治现状,制定了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查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某养牛小区发生的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种类及其敏感药物,对发病牛乳样进行了病原分离培养、镜检、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养牛小区流行的奶牛乳房炎主要是由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3种病原菌对长效土霉素和硫酸链霉素具有一定的耐药性,而对头孢氨苄极度敏感,对新霉素和氨苄西林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8.
宁波市奶牛乳房炎发病及综合防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宁波地区奶牛乳房炎发病及主要病原菌构成,采用乳房炎诊断试剂(HMT)对宁波市8个奶牛场307头泌乳牛的1249个乳区进行了隐性乳房炎流行情况调查,采集HMT反应阳性(++)及强阳性(+++)乳区奶样进行细菌分离与鉴定;用纸片扩散法检测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并选择具代表性牧场进行乳房炎综合防治试验。结果显示,宁波市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头阳性率为71.3%,乳区阳性率为33.5%。主要病原菌的检出率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7.1%、无乳链球菌20.4%、停乳链球菌17.3%、金黄色葡萄球菌5.1%和乳房链球菌3.9%。主要病原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和链霉素等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头孢类及苯唑青霉素敏感。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可以明显降低桶奶总细菌数,改善牛奶品质。  相似文献   

19.
奶牛乳房炎流行情况调查及主要病原分离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临床诊断法及隐性乳房炎试剂诊断法对浦东地区奶牛乳房炎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按乳区计算,临床乳房炎发病率为13.0%,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为45.2%。细菌分离与鉴定结果显示,葡萄球菌、链球菌及大肠杆菌是引起浦东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以葡萄球菌分离率为最高。耐药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但对β-内酰胺类药物及复方新诺明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20.
奶牛乳房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养殖业常见的疾病之一.对奶牛乳房炎的现状、病因、诊断、治疗和防治研究方向进行了简要综述,为深入研究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