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9 毫秒
1.
1.症状识剐。该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能发病,主要为害叶片,偶尔发生在瓜和蔓上。苗期发病时.子叶上形成网形或半圆形的褐色斑,稍凹陷,后期叶干枯。成株期叶片染病.先出现褪绿小点,以后扩大.病斑受叶脉限制呈灰白色或黄褐色多角斑。湿度大时叶背病斑外围有明显的水渍状绿色晕圈.病斑上出现乳白色水珠状菌脓。干后留有膜状白痕。后期病斑干裂穿孔,  相似文献   

2.
双基因联合PCR检测水稻叶鞘网斑病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水稻叶鞘网斑病的快速PCR检测体系,为该病害的早期诊断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水稻叶鞘网斑病病原菌帚梗柱孢霉(Cylindrocladium scoparium Morgan)DNA为模板,分别以factor 1-α(tef1)和β-tubulin gene两个保守性极强的特定区域序列作为检测靶标,针对C.scoparium设计了EF-S-4/EF-A-4和BT-S-9/BT-A-9两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水稻叶鞘网斑病的双基因联合PCR检测技术。[结果]该体系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8℃,DNA灵敏度检测限达到550 fg·μL-1,病原菌可扩增出大小分别为272 bp和157 bp的2条条带,而其他对照组均未有扩增条带。[结论]田间时效检测结果显示:该体系能准确检测出不同发病地区的水稻叶鞘网斑病病原菌,为农业生产早期诊断水稻叶鞘网斑病害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正一、花生叶斑病(一)症状花生叶斑病包括褐斑病和网斑病,多发生在花生生长中后期,病斑发生在叶片、叶柄、托叶上,其中以叶片最多。1.褐斑病。初期叶片症状与黑斑病难以区别,后期叶片上病斑较大,直径为4~10 mm,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病斑色泽较浅。叶片正面病斑呈茶褐色或黑褐色,背面较正面浅,呈褐色或黄褐色。初期病斑周围产生很明显的黄色晕圈,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灰白色粉状物(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愈合形成特大的  相似文献   

4.
花生叶斑病、网斑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害花生的病害较多,其中叶斑病(包括黑斑病、褐斑病)、网斑病作为叶部病害发生普遍且严重。2种病害常在田间同时发生,可导致花生减产10%~20%。严重者达40%。现将花生叶斑病、网斑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技术总结如下,以期为广大花生种植农户提供有效的防病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5.
花生网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花生网斑病 (PhomaarachidicolaMarasas,Pauer&Boerema) ,又称云斑病、污斑病 ,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1 7] 。 1 972年 ,美国德克萨斯州首先发现花生网斑病。 1 982年在我国山东、辽宁等省花生主产区首次发现花生网斑病 ,此后在陕西、河南等省相继发生[3 ,8] 。花生网斑病能导致花生生长后期大量落叶 ,影响产量 ,一般可减产 1 0 %~ 2 0 % ;严重的达 30 %以上[3 ,6 ,8,1 0 ,1 9] 。为了控制该病的发生与危害 ,国内外学者对花生网斑病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明确了病原菌的分类地位 ,摸清了病…  相似文献   

6.
青稞蚜虫及黄矮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迪庆青稞蚜虫发生种类是禾谷缢蚜[Sitobion graminis(Takahashi)]和麦无网长管蚜[Acyrthosiphon dirhodum(Walker)].优势种是禾谷缢蚜,可周年繁殖。田间混合种群有翅蚜发生高峰在5月下旬,蚜量高峰在6月中旬。青稞黄矮病潜伏期为20~25d.发病高峰在6月中下旬。蚜虫种群数量与黄矮病发生程度成正相关。采用“治虫防病”的防治策略,重点控制青稞拔节期前蚜虫种群数量及切断病毒抟播循环链的方法,控制了青稞黄矮病成灾的局面,青稞黄矮病的发病率控制到3%以下,产量增幅达到25%~60%,取得了显著的控病及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7.
青稞黄矮病是对青稞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经过蚜虫传播其病毒。在适宜温度,低湿,杂草较多,肥水条件差的环境容易大面积发病。青稞黄矮病防治一方面要从药剂防治着手,另一面还要加强田间管理及选育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8.
一、特征特性(一)农艺性状该品种直立疏枝,生育期130d左右。叶片呈浓绿色、椭圆形;连续开花,株高39.6cm,侧枝长42.9cm,总分枝8~9条,结果枝7~8条,单株结果数10~20个;荚果为普通型,果嘴锐,网纹粗深,籽仁呈椭圆形、粉红色,百果重213.1g,百仁重88g,出仁率70%左右。(二)综合抗性强经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抗性鉴定:网斑病发病级别为0~2级,抗网斑病;叶斑病发病级别为2~3级,抗叶斑病;锈病发病级别为1~2级,高抗锈病;病毒病发病级别为2级以下,抗病毒病。  相似文献   

9.
从花生网斑病的分布、危害、症状、病原特征、侵染循环及流行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综合论述了近年来关于花生网斑病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晚疫病:是黑紫马铃薯毁灭性病害。初发病时叶边缘出现淡褐色病斑,湿度大时病斑就会发展,干旱时病斑干枯。严重时病斑连片,叶片干枯。空气湿度大时病叶呈墨绿色,像让开水烫了一样。最后病叶变黑,发病重时全田秧苗变黑干枯,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块  相似文献   

11.
由陕西关中15个大麦品种的种子检出了四种德氏霉属病原真菌,即根腐叶斑病菌(Drechslera sorokiniana)、条纹病菌(D.graminea),网斑病菌(D.teres)和四胞德氏霉(D.tetramera)。依据吸水纸培养特征,能快速检测这四种种传德氏霉病菌。文中详细描述了它们的吸水纸培养特征、鉴别特点以及与种子上常见腐生菌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小麦生长后期从江苏省各地采集小麦叶斑病病叶标本420份,分离到580个菌株,其中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lana(Sacc)Shoem〕、链格孢〔Ahernaria alternala(Fr)Keissler〕、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 Link〕依次各占43%、46%及10%,偶尔分离到大麦网斑内脐蠕孢〔Drechsiera teresSacc.〕Shoem〕和双色平脐蠕孢〔B.bicolor(Mitra)Shoem〕,二者合计仅占1%。从小麦的黑胚、黑尾种子分离到229个菌株,其中链格孢、麦根腐平脐蠕孢、黑附球菌、双色平脐蠕孢、大麦网斑内脐蠕孢、长孢平脐蠕孢〔B.urochloae(Putterill)Shoem〕及狗牙根平脐蠕孢〔B.cynodonlis(Marig)Shocm〕依次各占54.1%、33.2%、4.4%、3.5%、1.3%、1.3%及0.9%,嘴突凸脐蠕孢〔Exserohilumrostratum(Drechsl.)Shoem〕不等弯孢〔Curvularia inaequalis(Shear)Boedijin〕和画眉弯孢〔C.eragrotidis(P.Henn.)J.A.Meyer〕各占0.4%.双色平脐蠕孢和长孢平脐蠕孢在国内首次从小麦上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3.
小麦属与黑麦属的可杂交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粒小麦、拟斯卑尔脱小麦、节节麦、圆锥小麦、圆柱小麦(DDAA)和普通小麦作母本,研究了它们与栽培黑麦、山地黑麦、非洲黑麦、瓦维洛夫黑麦和森林黑麦的可杂交性。揭示了普通小麦、四倍体小麦及其各染色体组供体种与各黑麦种的可杂交性规律。就圆锥小麦与拟斯卑尔脱小麦在可杂交性上的一致表现,讨论了B组染色体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大麦胚芽鞘切段在稀释10倍的柠檬酸-磷酸缓冲液中的伸长量显著大于原液(原液由K2HPO4·3H2O 2.351g+柠檬酸1.019g+蔗糖20g,加水定容至1,000mL配制而成,pH=5.0)中的伸长量,长为10~12mm的胚芽鞘顶端3mm下的5mm长切段在单位时间内的伸长量显著大于其后的各切段,胚芽鞘越长,芽鞘切段伸长越慢,5‰~40‰浓度的蔗糖均能促进芽鞘切段的伸长,蔗糖浓度为20‰时促进作用最明显。大麦网斑病菌无菌培养滤液对感病品种甘啤1号芽鞘切段伸长的抑制作用显著大于对抗病品种莫特44号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普通小麦、四倍体小麦及其各染色体组供体种为母本,与一年生簇毛麦(Haynalida villosa,2n=14)和四倍体多年生簇毛麦(H.hordeacea,2n=14)杂交,研究了小麦属与簇毛麦属的可杂交性。结果表明,乌拉尔图小麦(AA)、拟斯卑尔脱小麦(SS)和节节麦(DD)与一年生簇毛麦的杂交率分别为1.8%、2.4%和82.4%,它们与多年生簇毛麦的杂交率分别为7%、0.8%和38.6%,上述各组合中,除乌拉尔图小麦与两种簇毛麦的组合能产生出正常的种子外,其余四组合所结的种子均不能正常发芽。圆锥小麦与两种簇毛麦的杂交率分别为0.9-8.8%和1.2-19.6%,所结种子大都能正常发芽。圆柱小麦与两种簇毛麦的杂交率分别为1.1%和1.5%,所结种子都不能正常发芽。普通小麦与两簇种毛麦的可杂交性同普通小麦与栽培黑麦的情况相似,它们可能受小麦的同一遗传系统控制。  相似文献   

16.
秦岭巴山冷杉林群落学特征及类型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山冷杉是我国特有的树种之一.在区域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亚高山脆弱带保护及天然林保护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天然巴山冷杉林用Braun-Blanquet方法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秦岭巴山冷杉林群落由221个植物种组成,分属于64科136属,其中乔木6种,灌木42种,草本142种,蕨类7种,苔藓24种.下木及活地被物广布种类少,稀有种和偶见种居多,其中恒有度在10%以上的物种有21个,占总种数的9.8%;恒有度低于10%的有193种,占总种数的90.2%.高位芽植物种占总种数的19.5%,地面芽、地下芽、一年生植物、隐芽植物和苔藓种类占总种数的80.5%;多形成一个或少数几个种类占绝对优势的单优群落.以Raunkiaer方法和数量聚类分析法,结合立地条件和群落学特征,将巴山冷杉林划分为三大类型,即灌木、草类、藓类--巴山冷杉林和26亚类,根据林下主要优势层和次要层的优势种对各类型命名,并阐述了各类型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防治卫生害虫气雾剂与烟雾剂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编排了1995 ̄1998年在我国曾取得农药登记的防治卫生害虫的气雾剂与烟雾剂商品共180个,其中气雾剂商品130个、烟雾剂商品50个。气雾剂商品中有单剂7个、二元混剂90个,三元混剂33个;烟雾剂商品中有单剂40个、二元混剂10个。它们隶属农药有效成分25种,其中除早菊酯1种、拟除虫菊酯20种、有机氯1种、有机磷2种、氨基甲酸酯1种。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有效土传病害拮抗微生物,采用平板对峙法,对特定土壤样品中烟草主要土传病害拮抗微生物菌株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分离出微生物菌株共513株,其中,细菌121株、放线菌292株和真菌100株;筛选出具有拮抗效果的微生物菌株共135株,其中,放线菌107株、细菌26株和真菌2株.可为贵州省烟草生产上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病害及进一步研发适用的生物制剂类产品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奠定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9.
收集编排了1995-1998年在我国曾取得农药登记的防治卫生害虫的喷撒剂与涂抹剂商品共11个,其中喷撒剂商品105个,涂抹剂商品6个。喷撒剂商品中有单剂77个,二元混剂24个,三元混剂4个;涂抹剂商品中有单剂5个,二元混剂1个。它们隶属农药有效成分40种,其中扩除虫菊酯23种,有机氯1种,有机磷4种,氨基甲酸酯3种,其它9种。  相似文献   

20.
3种树木节和节间导管接触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永林  沈繁宜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131-7132
[目的]探索导管在植物形态学及水分输导中的作用。[方法]以白蜡、杜仲和五角枫为试材,以枝条为样本,对节和节间木质部的导管进行解剖,在复水处理的条件下测定接触角。[结果]节和节间木质部导管特征明显不同,节间导管较为均一,基本上为大导管,小导管数量极少,且节间细胞多为分化细胞,呈长柱状,细胞排列方向确定。构成节的细胞不均一,小导管较多,导管迂回盘绕,节区细胞分化程度也不均一,有的细胞仍处于分化阶段,原生质浓厚,细胞排列方向不规则。接触角的大小明显不同,节间的接触角均大于节的接触角。[结论]节区导管对水分具有更强的拉伸作用,节在植物体水分运输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