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庆市蚕桑生产组织模式的调查分析与调整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东梅  黄先智  沈以红 《蚕业科学》2010,36(6):1056-1060
重庆市现有的蚕桑生产组织模式主要包括农户分散经营模式、公司规模化经营模式、公司+农户模式、专业合作社模式。对这4种生产组织模式的运行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4种模式分别存在规模小风险大、投入大成本高、制度设计有缺陷、服务功能有限等问题。调整与完善重庆市现阶段的蚕桑生产组织模式建议从3个方面入手:(1)通过桑园流转等方式,重点发展蚕桑生产基本户;(2)构建使农户与龙头企业或合作社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干、鲜茧利益共同体的新型生产组织模式;(3)以蚕桑资源高效利用和提高蚕桑产业总体经济效益为目标,充实蚕桑生产合作社的生产与经营内容,提高合作社的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
根据蚕桑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有关理论及原理,结合山西的实际情况,重点构建了4种适合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山西省蚕桑产业发展模式。即:“蚕技中心+农户”模式,“蚕技中心+基地+农户”模式,“丝厂(市场)+蚕桑协会+农户”模式,“公司(市场)+蚕农合作社+农户”模式。  相似文献   

3.
就江西省乐安县的蚕桑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修水县黄溪村的“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江西信达茧丝绸有限公司的“公司+农户+合作社”模式、永新的“蚕桑+”复合经营模式等几个典型的经营模式与路径作总结介绍,为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调查和分析南宁市横县蚕桑生产情况,显示蚕桑生产以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存在整体经济效益低,劳动效率低,抵御风险能力低等问题。比较分析了近年来南宁市蚕桑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桑与养蚕"专业化分工"等规模化经营模式的特点和相关技术,提出了蚕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理念,为今后蚕桑生产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广西虽然是我国蚕桑生产的第一大省,但在传统蚕桑产业中仍然以家庭散养模式为主.要进一步提高产业效益,可以从改变生产模式入手.文章通过分析蚕桑生产组织模式及广西蚕桑产业特点,提出了适合广西蚕桑发展的生产组织模式: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相似文献   

6.
丁洁  简云峰  王萍 《中国蚕业》2011,32(1):60-62,65
针对毕节市蚕桑产业发展存在的基础薄弱、技术服务体系不全、缺乏龙头企业带动、蚕茧市场混乱和比较效益低等问题,提出了构建全新的产业发展基础、建立健全蚕桑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规范蚕茧收购秩序、推进综合利用开发等促进蚕桑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石泉县蚕桑产业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建立长效的监督机制和设立风险基金,达到养蚕户的适度规模经营,并推广现代的养蚕技术;以蚕桑局为管理主体,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健全蚕桑一体化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8.
陈晟  苗道平 《北方蚕业》2000,21(4):44-44
为探索我县蚕桑生产经营模式,今春,我们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在仰化镇涧河村、侍岭镇岭西村进行了蚕桑生产合作社的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试点结果 表1 合作社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9.
蚕种生产是蚕桑丝绸产业的源头,构建稳定的原蚕生产基地十分重要,而“种场+基地+农户”的蚕桑产业化经营模式是构建稳定的原蚕基地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发展关系,既稳定了我区的蚕桑生产和原蚕基地的发展,又实现了蚕农增收,种场增效的双赢局面,对我区今后蚕桑生产的稳步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缙云县通过提供政策保障、创新蚕桑生产经营体制、强化科技支撑等措施,利用"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生产技术,推行"优质优价"策略,提高蚕茧品质,增加农民收益,推动蚕桑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浙江省蚕桑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与特征,分析了蚕桑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存在资源环境、主体能力、比较效益、经营方式等四个方面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坚持内部提高、外部引入、整合优化相结合,改造主体结构、提高主体素质、促进主体联合,形成以专业蚕农为基础,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服务为骨干,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新型蚕桑生产经营组织体系的发展思路;推进壮大蚕桑经营主体,夯实经营主体发展基础,构建现代蚕业服务体系,提高新型主体发展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我省农村经营蚕桑生产的农户逐年增加,而且大部分农户积极性高,蚕桑收入成为这些农户的主要经济收入之一。但是,也有部分农户的蚕桑收入低微,经济效益不高,对经营蚕桑生产缺乏兴趣,有的甚至出现毁桑现象。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对本区一些有代表性的农户,从桑园面积、全年饲养蚕种数量、蚕茧产量、蚕桑收入及其它经济收入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3.
宿豫县蚕桑生产合作社试点工作的效果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晟  苗道平 《江苏蚕业》2001,23(1):49-50
为了挖掘我县蚕桑生产潜力,探索我县蚕叠高产、优质、高效的生产经营模式,推进我县茧丝绸事业健康、协调、稳步发展,2000年春,我们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在爷化镇涧河村、侍岭镇岭西村搞蚕桑生产合作社的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种桑养蚕是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也出现了比较效益下滑的趋势。探索规模化生产和复合经营将有助改变传统的小规模分散经营的不足,提高广西蚕桑产业的比较效益。扩大生产规模的目的是促进机械化提高劳动效率,并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综合效益。提出"扩大蚕桑生产规模+农家乐模式"和"扩大蚕桑生产规模+套种、套养模式"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蚕桑生产经营主体是现代蚕业的核心,是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导力量。自贯彻实施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蚕桑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浙政办发[2009]105号)以来,我市蚕桑生产经营主体的培育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蚕桑专业合作社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相比其他农业产业,仍存在经营主体弱、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带动能力不足,蚕农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运作欠规范等诸多问题,蚕桑对工商企业、民间资本吸引力不强,经营主体弱质化趋势未从根本上得到改观。为了稳定我市蚕桑产业,对经济、生态及社会再作贡献,通过调研摸清我市蚕桑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并对其影响培育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加快培育和提升蚕桑生产经营主体的总体思路、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杭州市两种蚕桑产业化形式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桑生产要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必需有健全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产业化服务组织。当前杭州市蚕桑产业化形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以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为龙头,实行“公司+农户”的产业化形式,第二种是建德市大同蚕桑专业合作社,组成蚕农联  相似文献   

17.
随着蚕桑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蚕桑产业从业人员流失、养蚕用房紧张、比较效益低下、生产不安全因素增多等矛盾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临安燕村蚕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家省级规范化专业合作社,始终把服务蚕农,提高蚕桑经济效益为已任,从加强基地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密切产销合作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蚕茧质量,增加蚕农收入,蚕桑产业稳定发展。临安燕村蚕桑专业合作社于2004年4月经工商部门登记成立,注册资金20万元,合作社成立初认购股金社员138户,现已发展壮大为312户。由于运作规范,服务能力和带动农户致富能力较强,2009年被评为浙江省示范性专业合作社,现已成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将该合作社近年来发展壮大的基本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丽 《四川蚕业》2004,32(1):47-48
蚕桑生产传统的小农经营模式已极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实现小农经营模式向适度规模经营的转变,已成为我县蚕桑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县现有桑园面积8.2万亩,是蚕桑生产大县。但由于桑园在当前是按人均划分的,从而导致经营分散,加之最近两年来的低谷调整,目前,我县有40%的农户桑园面积在1亩以下,蚕桑收入在家庭经济结构中占的比重很少,致使蚕农不重视,新技术不易推广,大大影响了蚕桑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淳安县采用贸工农一体化的茧丝绸经营体制、"公司+基地+农户+丝厂"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抓住机遇强势发展,在生产规模、产品质量、农民增收、带动丝绸行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蚕桑产业的稳步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建德市蚕桑产业是五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 2003年成为浙江省蚕桑西进八个县市之一,蚕桑生产不断扩大,主要分布在大同和大洋两个乡镇,其中大同镇桑园总面积600余hm2;大洋镇桑园面积606余hm2,2个乡镇占全市桑园总面积的80%左右,逐步形成蚕桑两大区域优势.大同镇位于建德西南部,交通较为便利,通信设施完备,土地资源丰富,是经济作物主产区,也是我市蚕桑重点规划发展乡镇,而且建德市大同蚕桑专业合作社是浙江省示范性蚕桑专业合作社,其中大同蚕桑专业合作社从2008年至今就一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示范性蚕桑专业合作社.近几年合作社规范内部管理,强化服务功能,基本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蚕桑基地,扩大生产规模,完善收烘设施,方便蚕农售茧.但近年来蚕桑比较效益降低,生产上存在薄弱环节制约了蚕桑产业进一步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态资源利用的重视,为了稳定当地蚕桑产业,建德市农业局和建德市大同蚕桑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以桑园基地为产业基础,资源高效综合利用为开发手段的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