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高等农林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我国创业教育发展概况入手,剖析了地方高等农林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阐述了浙江农林大学创业教育的创新实践与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同类型的地方高等农林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市场机制下,高等教育大众化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经费不足的压力,这就要求农林院校在筹资时必须市场化。该文分析了农林院校与一般院校相比较的特点、农林院校筹资的作用、农林院校筹资现状、农林院校筹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林院校筹资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摘要: 在阐明通识教育发展历程及其内涵的基础上,从高等农林院校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环境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特殊性入手,分析了高等农林院校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即学科单一,人文教育力量薄弱;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离;缺乏完整、有效的人文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教育者的知识结构残缺、教育思维方式单一。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高等农林院校要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促进高等农林院校通识教育的开展。具体措施包括:加强课程的文理交叉和综合化;精心谋划学科专业建设,提高人文教育质量;提高教师队伍的素养,寓人文教育于专业教育之中;建立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校内组织架构;举办人文教育系列讲座,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4.
高等农林院校的财务管理既有一般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的特点,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新时期我国高等农林院校财务管理在资金分配及有效使用上面临许多新的矛盾与挑战,主要表现为日常经费支出压力大,资金严重不足等问题。结合上述问题和高等农林院校的特殊性,该文提出了包括资金使用管理、财务管理制度、科研教学经费管理、学校日常经费管理和学校支持创新能力培养的资金管理等5个方面18个子项57个指标构成的高等农林院校财务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等林业院校基础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纪要1995年7月12日至14日,普通高等林业院校基础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东北林业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本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4人。会议传达了“全国农林院校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讨会...  相似文献   

6.
在2017年第4轮学科评估中,高等农林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评估结果排名均属于B类和C类,与综合性大学和工科高校的同类学科相比,整体上有一定差距。从办学特色、师资队伍、科研平台和社会声誉等角度分析,高等农林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学科专业发展缺乏特色,无法与综合性大学和工科高校抗衡;缺乏具有工程技术背景的学科领军人才和师资;在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领域的尖端试验条件和技术手段方面与综合性大学和工科大学有较大差距;在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领域的行业认可度较低,难以通过获得社会资源提高学科实力,等等。因此,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高等农林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在生物学、生态学和土壤学等特色学科上的优势,以长板补短板,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开拓具有农林特色的学科发展之路。一是要发展与农学大类相关的有高等农林院校自身特色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方向;二是要依靠高等农林院校优势学科专业的领军人才提升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核心竞争力;三是要充分利用高等农林院校农林和生命科学等学科领域的尖端技术手段和先进仪器设备;四是要开拓具有高等农林院校特色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领域,在环境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环境生物技术与工程等方向开展深入研究,占据先发优势。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对高等农林院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的背景分析,认为高等农林院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首先应从改革的目标、指导思想与原则着手,并在此基础上,认真做好高等农林院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创新问题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为高等农林院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针对当前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存在的整体不发达、特色不鲜明,教育水平不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等问题,高等农林院校应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培育办学特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地方高等农林院校,要立足地方,服务"三农",抢抓机遇,跨越发展,为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王凤 《林产工业》2024,(3):99-100
<正>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知农民的农业类人才成为当前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农林院校作为农业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更应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使命任务,依托思政理论课阵地,切实加强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感与乡土情怀,使其树立科学的职业观与道德观,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工作贡献力量。“新时代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讨会”(由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和2018年度教育部高校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农林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提升机制研究》课题组共同主办)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进行,邀请来自全国高等农林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400多名教师参加,旨在推动新时代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增强思政理论课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该研讨会以“农林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提升”为主题,围绕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机制建设、学院建设等,分主题报告和交流发言两个环节进行研讨。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会长、  相似文献   

10.
浅谈陡坡垦殖与退耕还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浅谈陡坡垦殖与退耕还林宋宪虎(陕西省林业厅)陕西省长江流域包括汉中地区、安康地区的全部,商洛地区的大部,以及宝鸡、西安市的部分县(区),共31个县(市),总面积7.23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35.1%,其中水土流失面积达4.05万km2,占流域总面...  相似文献   

11.
差距与发展──浅谈我国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现状施志高(北京林业部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100010)我国中密度纤维板生产发展很快,自1985年开始引进成套设备,到1993年设计能力为37.7万m3,实际产量31.3万m3;1994年设计能力59.7万m3,实...  相似文献   

12.
闽东位于福建省东部,辖9个县(市),东临东海;西连南平市;南接福州市;北与浙江省温州市接壤。土地总面积130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77万hm2,森林覆盖率、绿化率分别为62.7%和86.7%。1992年经区划省定森林火险Ⅱ级县(市)6个;Ⅲ级县(市...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垦区林业建设经过几代北大荒人的不懈努力,尤其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总局历届党政班子高度重视下,建成了比较完善的防护林体系,绿化了大片荒山、荒地、道路、河流和营区,为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和生态农业奠定面积1250万亩,其中人工林690万亩,建成103个专业林场、83个专业苗圃、一所在校生达2000人的农垦林业学校和一个农垦林业科研所。垦区森林覆盖率由1979年的7.8%提高到15.1%,活立木蓄积达3400万立方米,在3000万亩耕地上建成了由6.7万条林带构成的…  相似文献   

14.
印度林业的成就、危困与新思路沈照仁(中国林科院科信所,北京100091)印度1947年独立,政府从50年代至今,正式公布的森林面积一直是7300~7500万hm2,约相当于22%~23%的森林覆盖率。46年中,全国人口从3.7亿增至9.1亿,而森林面...  相似文献   

15.
甘肃三北荒漠地区樟子松引种与推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肃三北荒漠地区樟子松引种与推广惠晓萍洪涛(省林业厅三北局兰州730000)1前言甘肃三北地区的沙区面积2481.9万hm2,占全省总面积的54.67%。特别是河西走廊,沙区面积高达2426.7万hm2,占全省沙区面积的97.78%,走廊腹地与绿洲...  相似文献   

16.
“贫乏的语文能力”与“语文教育的贫困”———对农林院校高等语文学科教育现状的思考北京林业大学张京霞理科高等语文以其自身的思想性、情感性、基础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在整个理科高校学科课程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职能。可是,在农林院校,理科高等语文的这种学科教...  相似文献   

17.
开放课程建设是农林教育模式改革的必经之路,将引导和推动农林教育的重塑,有利于促进农林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高等农林院校以开放课程建设作为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突破口具有现实意义。但是,目前高等农林院校开放课程建设存在通识教育缺位且对农林教育的适应性不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相互交融和渗透不够、开放课程没有很好地融入专业教育教学体系等问题。为此,高等农林院校在建设通识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的开放课程、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同等重要的开放课程、国际化教育与本土化教育紧密结合的开放课程、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互融通的开放课程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方面,不仅明确了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而且丰富了高等农林院校的课程资源,加强了开放课程的教学管理;另一方面,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森林保护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伴随着我国进入WTO,科技市场日趋活跃,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增强森林保护学高层次人才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和适应力,是高等农林院校研究生培养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强研究生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法和专家法构建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形成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问卷。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北京林业大学150名大学生实施了问卷调查,对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基本能力、实践能力、发展能力、专业能力和其他能力5个一级指标及其下24个二级指标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性别、专业、生源地、政治面貌、学生身份、社会实践等不同维度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分别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和高校的角度提出提升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与建议,包括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夯实基础知识与加强专业技能、主动参加就业指导培训、积极参加实践活动等,高校要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调整专业设置、加强实践教学和大学生就业指导等。  相似文献   

20.
哲盟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业绩辉煌哲盟在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期间,造、封、飞实际完成892;1万亩,占规划任务545万亩的163.7%。其中,人工造林693.7万亩,飞播造林18.04万亩,封山(沙)育林180.3万亩,分别为规划任务的151.8%、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