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交配时,雌蛾是以精珠的形式受精的。雌蛾的交配次数和时间,可以通过观察交配囊中精珠的数目和形状而得知。因此,在小地老虎发蛾期间,系统地检查田间雌蛾交配率的变化,对研究种群数量变动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在1964年第一次及第二次发蛾期间,每天收集黑光灯及糖酒醋钵内的雌虫标本,携回室内按灯诱、糖诱两组分别解剖检查精珠数目。结果发现,在两次发蛾期中,自然种群雌蛾的交配率差异很大。自3月10日至5月1日第一次发蛾期间,共计灯诱雌蛾1,591头、糖诱1,199头,雌蛾交配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梨小食心虫雄蛾的交配能力等生物学特性, 正确评价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杀雄蛾的田间应用效果, 本研究借助监控设备观察了梨小食心虫雄蛾与雌蛾的交配时间段、交配持续时间、雄蛾交配次数、雄蛾首次交配及末次交配日龄, 研究了雄蛾日龄对交配率的影响, 雄蛾交配次数对雌蛾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梨小食心虫雄蛾能与多头雌蛾交配, 且从1日龄至19日龄期间均能与雌蛾交配。随着雄蛾日龄的增加, 其与雌蛾交配率降低, 雄蛾交配次数的增加对雌蛾产卵量及卵孵化率没有显著影响。因此田间使用性信息素诱杀一定数量的雄蛾对降低后代种群数量有一定的作用, 但只有在短时间内将雄蛾数量减少到一定范围内才可起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光期对甜菜夜蛾雌蛾注射人工合成的小分子性信息素合成激活肽PBAN,并观察其求偶、交配与产卵行为。结果表明,人工合成甜菜夜蛾PBAN适宜的注射浓度为3.5 pmol/μL。与注射蒸馏水对照相比,注射PBAN能够有效促进雌蛾提前发生求偶行为,且持续交配时间显著延长,单雌产卵量也显著增加。但与空白对照(未注射)相比,尽管注射PBAN的雌蛾求偶行为有所提前,但交配率和产卵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初步说明外源注射PBAN对甜菜夜蛾求偶、交配与产卵行为均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特别是引起雌蛾求偶行为明显提前,甚至在光期观察到注射PBAN的雌蛾出现求偶行为。这为验证甜菜夜蛾PBAN的功能提供了依据,也为遗传改造PBAN基因干扰成虫交配达到无公害防治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应用昆虫性诱剂作诱杀法、迷向法防治害虫,交配率的测定是一项重要的防治效果考查指标。为此,我们在1981年考查迷向法防治红铃虫的效果时,学习应用《开放式雌蛾交配测定法》,未取得理想结果。1983年,试用粘线挂蛾法测定田间雌蛾交配率获  相似文献   

5.
性诱剂诱杀葡萄透翅蛾效果显著蒋耀培,钱光莲(上海市植保植检站200051)(闵行区农科所)用性引诱剂诱杀葡萄透翅蛾雄虫,是减少雌成虫交配率,减轻葡萄透翅蛾危害的重要途径。根据多年来的试验和观察,葡萄透翅蛾雄虫90%以上一生仅能交配l次。因此,用性引诱...  相似文献   

6.
梁来荣 《植物保护》1979,5(4):39-40
自然界里蜱螨数量仅次于昆虫,它们的习性及生活方式多样。 一、螨类的繁殖 螨类是雌雄异体的动物,除若干螨类至今未发现雄螨外,都有雌雄存在。它们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有些螨类经雌雄交配,产生受精卵,经幼螨和若螨期,而后发育为成螨。这称为两性生殖。雌雄交配方式,有些是雄螨以交接器直接插入雌螨交配孔,把精子给予雌螨(图一)。但也有不少螨类,其雄螨缺乏交接器,交配方式是雄螨产下精包(图二),内包含精子。雌螨以螯肢、足或须肢把精包塞入雌螨交配孔;或象瘿螨那样,雄螨把精包产在叶片上,由雌螨拾起精包,以完成授精过程。多数螨类的受精卵发育  相似文献   

7.
红铃虫的雌雄,不但成虫的雌雄容易区别,就是老熟幼虫或蛹的雌雄也可以区别开来。 成虫:后翅,雌者具有翅韁三根;雄者只有一根。雌蛾尾端园孔较雄者宽而长,雌者呈杏仁状;而雄者则呈梭状(图1)。雌蛾生殖器的产卵器为柔软的几丁质并盖有硬毛。生殖板心脏形。交配囊具  相似文献   

8.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是一种远距离迁飞害虫,其成虫生存期间会取食,但是取食获得的水和糖在其交配繁殖中的作用目前并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卵巢解剖法和行为观察法,详细研究了成虫喂食对草地贪夜蛾存活、卵巢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发现饥饿不喂食草地贪夜蛾成蛾存活时间短(约3 d),卵巢发育不成熟(低于2级)、交配率低(22.00%)、几乎不产卵(5.8枚),卵几乎不孵化(3.0%)。喂食纯水或蜂蜜水成蛾存活时间长(6~8 d),雌蛾卵巢发育成熟(3.4~3.6级)、交配率高(61.1%~66.7%)、产卵量大(436~1281枚)、卵孵化率高(大于95%),均显著大于不喂食成蛾。喂食对交配雌蛾的交配次数(1.1~1.7次)和未发育成熟雌蛾的交配率(18.2%~22.9%)无显著影响。喂食蜂蜜水雌蛾的存活时间(8.06 d)和产卵量(1281枚)显著大于喂食纯水(分别为6.57d和436枚),而雄蛾存活时间、雌蛾卵巢发育等级、交配率、卵孵化率在喂食纯水和蜂蜜水之间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认为水是草地贪夜蛾成蛾存活和繁殖必须补充的物质,糖仅能增加雌蛾的产卵量。仅仅利用花香气味进行草地贪夜蛾的监测和防控,效果可能不理想。这些结果为草地贪夜蛾的精准监测和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枫杨挥发物对棉铃虫的引诱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风洞测定了棉铃虫对萎蔫的枫杨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萎蔫的枫杨挥发物仅能对棉铃虫处女雌蛾产生引诱作用,而对已交配过的棉铃虫雌蛾和雄蛾无引诱作用;在光周期为14L:10D的条件下,棉铃虫处女雌蛾对萎蔫的枫杨挥发物的行为反应时间的为进入暗期后的7~10h。据此推测,棉铃虫在田间趋向于杨树枝把的目的是为了求偶或者寻找合适的交配场所。  相似文献   

10.
周祖琳 《植物保护》1984,10(5):27-27
由于性信息素应用试验工作的需要,近几年国内外创造了剪翅法(Snow等,1976)、缚翅法(Kawasaki等,1976)、开放式测定法(李文谷等,1981)、交配盘法(Hendricks,1982)、粘挂雌蛾法(黎教良等,1983)等雌蛾交配率田间测定法。我们以这些方法作基础形成又一种新的测定交配率方法——拴放式交配率测定法。这种测定法的操作比较简单,适用于麦蛾、红铃虫等多种昆虫交配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测试了25℃下交配频率对条纹小斑蛾成虫产卵量和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雌虫在未进行交配的情况下不能产卵,交配2次的雌虫产卵量最高,其次是交配3次和1次的雌虫,但平均每雌总产卵量在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对于雌虫寿命各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未交配的雌虫寿命显著长于交配一次的雌虫。各处理间雄虫寿命也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明确雌成虫的卵巢发育及其卵子发生有利于害虫发生期和发生量的准确预测及其防治适期的确定。本研究在观察重大外来入侵害虫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雌成虫生殖系统结构和卵巢发育级别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了营养条件和是否交配处理,即未交配+清水、未交配+20%葡萄糖溶液、交配+清水、交配+20%葡萄糖溶液条件下番茄潜叶蛾的卵子发生动态。结果显示:雌成虫生殖系统主要包括卵巢、输卵管、附腺、交配囊、阴道支囊、受精囊及受精囊腺等组织;左右两侧卵巢的卵巢管数大多相等,各含4根卵巢管;卵巢发育进度可分为卵黄沉积前期(Ⅰ级)、卵黄沉积期(Ⅱ级)、成熟待产期(Ⅲ级)、产卵盛期(Ⅳ级)和产卵末期(Ⅴ级)5个级别。雌成虫只取食清水也可持续形成成熟卵子,未交配雌虫卵子数量于羽化72 h达到高峰,发育至96 h时显著减少,并观察到卵子重吸收现象。取食20%葡萄糖溶液可显著促进雌虫的卵子发生,其成熟卵子、总卵子数在羽化后24 h均显著多于取食清水;雌虫发生卵重吸收后,补充取食20%葡萄糖溶液,卵巢内各类卵子数显著增加。交配对雌成虫卵子发生有明显促进作用,取食20%葡萄糖溶液或清水的交配雌虫,羽化96 h后,成熟...  相似文献   

13.
玉米螟成虫习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玉米螟的发生规律,探索防治新途径,我们通过室内饲养,对玉米螟的羽化、交配和产卵的时间规律等习性进行了观察。1 观察方法 7月末,中午自养虫室内取第三代玉米螟老熟蛹400头左右(带折叠纸),置大养虫笼内。从14时开始,观察记载24小时内每小时新羽化的蛾数,并随即移入另笼饲养,定时观察记载雌雄蛾的交配数量和雌蛾的产卵数量;取15对正在交配的成虫,分装15个养  相似文献   

14.
杀虫剂对蛾类昆虫生殖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杀虫剂对蛾类昆虫求偶、性信息素合成及释放、定向行为、交配和产卵等生殖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经杀虫剂处理后,许多雌蛾的求偶行为受到抑制、性信息素含量降低,雄蛾对性信息素的反应和交配成功率下降,但药剂对产卵量和卵孵化率没有明显影响。而部分药剂可增强雄蛾对性信息素的反应,刺激雌蛾信息素含量异常增高和使活性组的比例发生漂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风洞中模拟形成高浓度性信息素Z7-12:Ac、Z9-14:Ac和 Z11-16:Ac 环境,研究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Smith)的求偶和交配行为,为进一步开发交配干扰技术提供技术参数和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下,草地贪夜蛾雄蛾的暗期活动时间延后,而雌蛾的活动节律则没有变化,雌雄蛾之间产生了活动节律的时间差。同时,雌雄交配率和交配持续时间显著下降,交配日龄则显著延迟2 d。由于交配日龄延迟,产卵量及其孵化率也相应降低。性信息素喷射时间间隔对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释放滴度有显著影响,当间隔时间为5、10、20 min时,雌蛾释放的性信息素滴度显著下降,以5 min为最低。因此,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不仅影响雄蛾对性信息素的定向,对雌雄蛾间化学通讯和交配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补充营养对二点委夜蛾成虫生殖与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明确补充营养对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schler)的影响,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5%蜂蜜水、5%葡萄糖水及蒸馏水3种补充营养处理对其成虫生殖与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充营养对二点委夜蛾成虫生殖和寿命均有显著影响。经5%蜂蜜水处理的雌蛾产卵历期最长,为7.17d,平均单雌产卵量最高,为248.23粒;经5%葡萄糖水处理的雌蛾产卵历期、平均单雌产卵量与5%蜂蜜水处理均无显著差异;经蒸馏水处理的雌蛾产卵历期最短,为5.53 d,平均单雌产卵量最低,为162.13粒,显著低于5%蜂蜜水;3种补充营养处理间雌蛾产卵前期、交配率、交配次数和卵孵化率均无显著差异;经蒸馏水处理的雄蛾寿命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研究表明,补充营养主要对二点委夜蛾成虫的产卵历期、产卵量和雄蛾寿命有影响,是影响其种群动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据1963—65年观察:重庆地区小地老虎春季世代田间幼虫的存活率为39.87%,天敌寄生死亡率高达60.13%。第一次发蛾期中,田间种群雌蛾的自然交配率在90%以上;而第二次蛾期交配率驟降至10%左右。交配率的下降与成虫未取得补充营养有密切联系。試驗結果说明,春季大量幼虫因天敌寄生消亡过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第二代幼虫的发生数量。但造成夏季世代田间虫口数量急剧下降的决定性因素是,4月中旬以后由于缺乏补充营养,大量雌虫没有交配产卵,不能繁殖后代。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和解剖云斑天牛雌虫生殖系统,研究了单次和多次交配对云斑天牛雌虫精子数量的消耗、产卵量、产卵历期和寿命的影响,并对云斑天牛雌虫生殖系统、精子形态及精子在雌虫生殖系统中的分布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次交配的云斑天牛雌虫交配-受精腔内的精子数量长期保持在80万个左右,而单次交配的云斑天牛雌虫交配-受精腔内精子数量随着天数的增加而下降。多次交配的雌虫产卵量(31.44粒)和产卵历期(30.12d)都显著大于单次交配雌虫的产卵量(27.88粒)和产卵历期(25.75d)(P<0.05);多次交配的雌虫寿命低于单次交配的雌虫,但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葡萄透翅蛾大田性诱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1993年作者在上海市松江县苗圃用性引诱剂诱捕葡萄透翅蛾,苗圃葡萄种植面积约2.8ha,设置粘胶诱捕器53-55只,每只用一含E3,Z13-18:OH300-500μg的硅橡胶塞作诱芯,6年依次诱杀雄蛾457、579、551、541、881和768头。试验期间,用雌蛾缚翅拴放法检测,雌蛾田间交配率高于47.6%;用雄蛾标记释放法检测,诱捕器的田间诱蛾率为30.6%。试验证明,此种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近年入侵我国的重大迁飞性害虫。本研究通过解剖观察不同日龄和交配状态的草地贪夜蛾雄蛾内生殖系统,确定其内含物分级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分析性诱剂田间诱捕雄蛾的交配状态。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精巢体积随日龄增加而减小,发育后期已交配的精巢皱缩扁平,日龄对未交配雄蛾单射精管非角质化区(PS)末端内含物无显著影响。根据PS末端内含物的颜色和紧密程度将雄蛾交配状态分为5级(Ⅰ~Ⅴ级)。未交配雄蛾PS末端内含物为褐色且均匀(Ⅴ级),交配后0 h呈透明(Ⅰ级),之后内含物会逐渐回填(Ⅱ~Ⅳ)。田间诱捕雄蛾共921头,其中647头已交配(Ⅰ~Ⅳ级)。不同性诱剂诱捕雄蛾的交配状态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为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和性诱剂防控实际控害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