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目的]明确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甘蔗梢腐病的发生情况及品种抗性,为甘蔗品种的合理布局及梢腐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定点和随机的方法,在甘蔗梢腐病发生初期对广西柳州和来宾市6个县级蔗区甘蔗主栽品种梢腐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发病程度,利用病情指数划分的抗性标准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品种的田间抗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梢腐病的区域性发生情况.[结果]2016年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甘蔗梢腐病发病率为0~6.11%,其中新植蔗发病率为0.34%~1.87%,宿根蔗发病率为0~6.11%;除柳城05-136外,宿根蔗感病程度均比新植蔗严重.粤糖93-159在来宾市兴宾区发生最严重,其次为粤糖00-236在来宾市武宣县.综合各品种新植和宿根蔗在不同蔗区的抗性表现,柳城03-1137、ROC16和桂糖40表现为高抗,其余6个品种表现为抗性.从小蔗区来看,调查的6个不同县(区)甘蔗梢腐病发病率差异较明显,其中武宣蔗区的发病率最高(2.85%),融安蔗区发病率最低(1.52%).从大蔗区来看,调查的两个大蔗区(柳州和来宾)甘蔗梢腐病发生程度差异不明显(P>0.05),柳州蔗区发病率稍低(1.93%),来宾蔗区发病率稍高(2.39%).[结论]目前甘蔗梢腐病在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发生程度较轻,柳州和来宾两个大蔗区甘蔗梢腐病发生程度差异不明显,但小蔗区差异较明显.甘蔗品种对梢腐病的抗性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但区域性气候及生态环境条件等是影响梢腐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云瑞甘蔗种质资源进行梢腐病抗性鉴定及农艺性状分析,筛选出优异的云瑞甘蔗种质,为甘蔗抗梢腐病育种及培育高产高糖新品种提供种质材料.[方法]以161份云瑞甘蔗种质为研究对象,3个生产性品种为对照,分别调查参试材料新植蔗和宿根蔗梢腐病发病情况,根据病情指数进行抗病性评价;于甘蔗成熟期测量与甘蔗产量和糖分相关的株高、茎径、锤度和有效茎数4个农艺性状,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新植蔗与宿根蔗间的梢腐病自然发病率、病情指数和农艺性状田间表现差异极显著(P<0.01,下同);梢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株高、有效茎数和锤度呈负相关,其中发病率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P<0.05),病情指数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梢腐病的发生对甘蔗产量和糖分影响大;根据病情指数将161份云瑞种质划分为高抗、抗病、中抗、中感、感病和高感6大等级,其中高抗30份(占18.63%)、抗病54份(占33.54%)、中抗24份(占14.91%)、中感13份(占8.08%)、感病10份(占6.21%)、高感30份(占18.63%);新植蔗和宿根蔗均未发生梢腐病的有11份(占6.83%);聚类分析将86份抗病型种质分为六大类群,第Ⅱ和第Ⅴ类群产量和糖分性状较好,其中云瑞04-145、云瑞09-753、云瑞05-283、云瑞05-733和云瑞10-554等27份材料不仅抗梢腐病,还具有高产高糖育种潜力.[结论]大部分供试云瑞甘蔗种质易感梢腐病,且宿根蔗较新植蔗发病率高、发病更严重.CP×云瑞类型组合具有较好的梢腐病抗病性和高产高糖育种潜力,评价出的27份云瑞甘蔗材料可为甘蔗抗梢腐病和高产高糖育种提供种质来源.  相似文献   

3.
广西甘蔗主要真菌病害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广西蔗区主要真菌病害的发生情况和种类,为甘蔗病害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2011年采用随机踏查、种植户随访、资料查询和定点调查等方法对广西蔗区甘蔗真菌病害种类及发生程度进行调查,并采集病害样本,通过病原分离培养鉴定等方法确定真菌病害的种类.[结果]共采集和鉴定出13种主要真菌病害,分别为:黑穗病、凤梨病、梢腐病、锈病、叶焦病、赤腐病、轮斑病、褐条病、褐斑病、虎斑病、白疹病、眼点病、黄点病,其中发生严重并对甘蔗品质和产量影响最大的病害有黑穗病、锈病、梢腐病和凤梨病.[结论]黑穗病仍然是对甘蔗危害最严重的病害,生产中急需选育高抗且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蔗品种以替代现有的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4.
通过黑穗病菌的人工接种,分析了甘蔗8个亲本品种及其按NCⅡ遗传设计交配的16个组合新植和宿根蔗抗病性的主要遗传参数.配合力方差分析结果,亲本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特殊配合力均方都显著,揭示出甘蔗抗黑穗病遗传是由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的,但加性效应大于非加性效应,说明抗病亲本的评价和选配在甘蔗抗黑穗病育种计划中的重要性.以三种方法估算的甘蔗抗黑穗病狭义遗传力(h2N)为0.39-0.57,以二种方法计算的新植—宿根蔗的抗黑穗病重复力为0.47-0.61,意味着甘蔗对黑穗病的抗性是中度可遗传和可重复的,可以在育种早期选择阶段优选抗病株系.遗传相关分析则表明,甘蔗感病性与产量、品质组分相关不显著,说明在杂交后代分离群体中可以选择到抗病性强且产量品质综合性状好的株系  相似文献   

5.
甘蔗梢腐病田间抗性评价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甘蔗梢腐病田间分级标准和品种(系)区域性抗病差异。【方法】以11个甘蔗新品种(系)和广西当前主栽品种ROC22在南宁、柳州、河池、百色、北海和崇左6个试验点梢腐病的发病情况为依据,建立甘蔗梢腐病田间病害分级标准及品种(系)抗性评价体系。【结果】参试点新植蔗梢腐病发病率为0.16%~23.82%(平均为3.51%),病情指数为0.03~16.48(平均为3.45),宿根蔗梢腐病发病率为0~25.89%(平均为4.27%),病情指数为0~17.37(平均为4.61)。建立了田间抗性评价标准,并将抗性水平划分为高抗、抗病、中抗、中感、感病和高感6个不同抗性等级。研究的12个品种(系)中没有发现高抗和高感材料,其中桂辐06-156、桂糖05-3846、桂选B9和ROC22抗性最好,表现为抗性;桂糖06-1023和桂糖06-400抗性最差,均表现为感病。根据病情指数对12个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甘蔗品种(系)的聚类与抗性等级划分的结果一致。梢腐病在广西蔗区的发生呈现区域性,崇左、柳州和河池3个试验点属于梢腐病重发区;北海次之;百色和南宁2个试验点属于轻发区。【结论】不同甘蔗种植区域、不同品种(系)以及不同植期存在感抗梢腐病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不同种植模式下甘蔗梢腐病和香蕉枯萎病的病情指数及致病菌种类,探讨两种病害的发病特征,为病害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5—2017年在广西隆安和百色分别设置甘蔗连作、香蕉—甘蔗轮作、香蕉连作和甘蔗—香蕉轮作4种种植模式,于每年7—10月调查各点甘蔗梢腐病和香蕉枯萎病的病情指数;对采集到的具有典型甘蔗梢腐病和香蕉枯萎病病株叶片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并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香蕉—甘蔗轮作模式下,百色点2016年甘蔗梢腐病病情指数明显高于2015和2017年,隆安点2016年的甘蔗梢腐病病情指数略高于2015年同期,2017年的病情指数低于2015和2016年;甘蔗连作模式下,百色点的甘蔗梢腐病病情指数变化不明显,隆安点2016年的病情指数明显高于2015和2017年.香蕉连作模式下,百色点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随种植年限延长呈不断增长趋势,而隆安点明显高于同期百色点;甘蔗—香蕉轮作模式下,百色点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虽然随种植年限延长呈不断增长趋势,但同期病情指数低于连作模式.病原菌分离检测结果表明,甘蔗梢腐病和香蕉枯萎病存在多种致病菌,其中以尖孢镰刀菌分离频率最高.[结论]香蕉和甘蔗上均存在丰富的镰刀菌类群,可能存在交叉感染现象.轮作模式有利于丰富真菌种类,同时有效降低甘蔗梢腐病和香蕉枯萎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广西甘蔗生长中期主要病虫害 发生与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广西蔗区病虫害的发生及对病害的抗性,2015年在生长中期对8个蔗区11个甘蔗主栽品种的主要病虫害进行调查,并对黑穗病和花叶病的田间抗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螟害枯心率为0.00%~38.55%,其中桂柳2号宿根蔗和柳城05-136新植蔗在北海发生最严重,枯心率分别达到38.55%和37.66%。黑穗病发生率为0.00%~24.89%,所有调查品种宿根蔗黑穗病发生均较新植蔗严重。ROC22对黑穗病的抗性最差,表现为中感;桂柳2号次之,宿根蔗发病率为7.45%,鉴定为抗病,其余9个品种均为高抗。目前广西蔗区甘蔗花叶病发生较轻,花叶病发生率为0.39%~7.73%。ROC22、桂糖42号和桂柳2号对花叶病表现为中抗,其余8个品种均为抗病。南宁和北海蔗区螟虫发生较为严重,甘蔗生长前期对螟虫抗性的田间评价体系有待建立。ROC22对黑穗病抗性最差,其余品种较好。广西蔗区花叶病发生较轻。黑穗病和花叶病的田间抗性准确评价有待多年多点的观察。  相似文献   

8.
2010~2012年采用定点踏查、普查和定时系统调查的方式对广西甘蔗病害种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鉴定出甘蔗病害21种,其中真菌病害15种,细菌病害1种,病毒病害2种,线虫病害3种;甘蔗鞭黑穗病、凤梨病、梢腐病、宿根矮化病和花叶病发生较普遍,是广西蔗区的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9.
2011~2012年广西甘蔗品种区试百色试点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供试甘蔗品种的特征特性进行全面比较,为本蔗区甘蔗新品种推广和广西甘蔗品种审定提供依据.[方法]以11个甘蔗新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两年新植和一年宿根的区域品比试验,比较各品种的丰产性、宿根性和抗性等.[结果]供试甘蔗品种两年新植的平均出苗率61.41%~79.13%,一年宿根发株率102.32%~155.15%;分蘖率34.63%~90.63%,平均单茎重1.508~1.908 kg,田间有效茎数64239~74222条/ha;平均蔗茎产量86.005~122.769t/ha,平均蔗糖分14.11%~15.04%;平均含糖量12.163~17.448t/ha,其中GT03-2287、GT04-1001、GT05-3084和LC04-359等4个品种的含糖量比ROC22(CK)增产,增幅0.72%~10.30%;螟虫为害枯心率为1.94%~4.43%,黑穗病感病率为0.16%~4.48%.大部分供试甘蔗品种表现为较快的生长速度、株型直立、较强的抗旱性、较容易脱叶、无空心和绵心、少气根,但抗寒性、抗倒性一般,总体表现较好的甘蔗品种有GT03-2287、GT04-1001、GT05-3084、LC04-359.[结论]GT04-1001、GT03-2287和GT05-3084等3个品种的蔗茎产量、蔗糖分和含糖量等性状优于或相当于对照ROC22,宿根性、脱叶性及抗性等综合性状好,建议推荐审定并在本蔗区进一步扩大试验和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甘蔗叶冠形态与抗梢腐病相关性,在南宁市设置大田试验,以广西蔗区甘蔗梢腐病主要致病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为毒源,对美国佛罗里达引进的13个甘蔗新品(系)和广西主栽品种ROC22进行接种研究。主成分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甘蔗抗梢腐病性与其+1叶叶面积极显著正相关,与角度指数显著正相关。根据梢腐病病情指数抗性评价和聚类分析,14个参试甘蔗品种(系)被分成4类,即高抗品种CP07-2518、CP06-4647、CP06-3458和CP06-3332;抗病品种CP07-2547、CP07-1527、ROC22、CP06-3477和CP06-2897;中抗品种CP09-4707、CP09-4369和CP07-1533;中感品种CP06-3051和CP06-2422。结果表明,甘蔗叶冠形态与其抗梢腐病性存在一定相关性。株型紧凑、叶片狭窄直立且易脱叶的甘蔗品种对梢腐病抗性较强。反之,叶片宽大、披散下垂型且不容易脱叶的甘蔗品种对梢腐病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甘蔗品种桂糖42号的种性及其高产稳产性进行分析与评价,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可代表广西蔗区70%土壤类型的金光农场为试验地点,选择高、中、低3种不同土壤类型的地块,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对照,连续进行桂糖42号4年新植3年宿根共30点次的生产性试验;试验期间调查其主要农艺性状、抗性及产量表现,并采用高稳系数与变异系数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其高产稳产性.[结果]桂糖42号新植蔗的萌芽率和茎径与ROC22接近,分蘖率、单位面积苗数和有效茎数高于ROC22,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下同),株高则显著低于ROC22(P<0.05,下同).宿根蔗的株高略高于ROC22,茎径与ROC22相当,单位面积苗数和有效茎数较ROC22有明显优势,与ROC22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P<0.01,下同)水平.桂糖42号抗螟虫和抗梢腐病能力与ROC22相当,抗黑穗病、抗倒伏能力及抗旱性强于ROC22.新植蔗和宿根蔗的平均蔗糖分为14.95%~15.36%,均高于ROC22,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1~3年宿根蔗茎产量和糖蔗产量分别比ROC22增产28.86%~62.93%和28.98%~63.03%,其中第3年宿根仍有较高的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分别达80.02和12.32t/ha,4新3宿的平均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分别达95.32和14.43t/ha,比ROC22极显著增产18.38%和18.86%.从高稳系数和变异系数来看,桂糖42号新植蔗的产量稳定性较ROC22略差,但宿根蔗和新宿平均的产量稳定性较高,较ROC22有明显优势.[结论]桂糖42号在广西金光农场表现出高产高糖、宿根性强、抗旱性好、脱叶性好及抗倒性强等诸多优良特性,适宜在广西及国内相同土壤类型蔗区进一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新引进甘蔗品种桂斐1号和桂哥1号的田间表现,对其在广西本土条件下的应用前景作出初步评价.[方法]采用拉丁方设计,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对照,于2015和2016年分别进行桂哥1号和桂斐1号新植蔗和宿根蔗田间试验,观测两个新引进甘蔗品种在常规栽培管理条件下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性状.[结果]与对照品种ROC22相比,两个引进品种的出苗(发株)率、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光合速率较低,枯心率和分蘖率较高,抗黑穗病能力较强.桂哥1号的株高和生长速率与ROC22差异不明显,而桂斐1号的株高和生长速率较ROC22明显较低.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来看,新植蔗中桂哥1号的有效茎数与ROC22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而桂斐1号显著低于ROC22(P<0.05,下同);宿根蔗中桂哥1号的有效茎数显著高于ROC22和桂斐1号,桂斐1号与ROC22无显著差异.新植蔗产量表现为ROC22>桂哥1号>桂斐1号,宿根蔗产量表现为桂哥1号>桂斐1号>ROC22.从甘蔗品质性状来看,桂哥1号高产高糖,蔗汁重力纯度高;桂斐1号高产高糖,纤维分低,出汁率高,中晚熟.两个引进品种的综合性状均优于对照品种ROC22.[结论]新引进甘蔗品种桂哥1号和桂斐1号表现中大茎,脱叶性好,抗病性和宿根性强,高产高糖,综合性状优于对照品种ROC22,可在不同蔗区进一步开展试验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甘蔗脱毒健康种苗宿根矮化病的检测提供好的方法。[方法]利用PCR技术对甘蔗脱毒健康种苗进行甘蔗宿根矮化病(RSD)病菌的的检测研究。[结果]在甘蔗健康种苗生长的前几个不同时期(组培苗增殖阶段、生根阶段、从苗沙培和单株假植阶段),甘蔗宿根矮化病菌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PCR检测灵敏度的研究表明,PCR能够检测到甘蔗宿根矮化病菌液浓度的10-3。[结论]PCR检测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适合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生产中的大批量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甘蔗宿根黄化遗传特点与亲本耐宿根黄化差异,为开展甘蔗耐宿根黄化育种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383个甘蔗亲本和97个甘蔗家系为试验材料,开展5个宿根作物季的田间宿根黄化试验,并进行性状相关分析、方差分析、遗传力和育种值计算及聚类分析。【结果】甘蔗宿根黄化高峰期出现4月下旬至5月上旬,黄化程度随生长期延长而下降,随宿根年限延长而加重,并受试验地影响。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宿根黄化影响甘蔗农艺性状,且发生较重时易与农艺性状呈显著负相关(P<0.05)。遗传力计算结果表明宿根黄化属低至中等偏低遗传力性状,亲本试验的广义遗传力为0.22~0.45,家系试验的广义遗传力为0.22,狭义遗传力为0.2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宿根黄化受到亲本、时期、试验地、年度、作物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效应中仅亲本显著存在,另外4个因素将通过互作影响甘蔗宿根黄化,其中影响最重要的是试验地×时期、亲本×试验地等互作,亲本位居第五。亲本或家系间宿根黄化差异最大时期为宿根发苗中后期而不是宿根黄化率最高时期。表型预测值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超过63.6%亲本和64.9%家系的耐宿根黄化能力属较好以上;育种值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仅30.3%亲本属耐宿根黄化能力较好以上,不及亲本表型值分类的一半,亲本育种值评价结果与表型值评价结果存在差异。【结论】甘蔗宿根黄化属低至中等偏低遗传力性状,影响因素众多,并以互作影响为主。易受试验地微小环境和田间管理影响,将给甘蔗宿根黄化田间试验研究与耐宿根黄化新品种选育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广西主要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ing disease,RSD)的发生情况,了解其分布、危害程度及发生规律,为推广甘蔗健康种苗,有效防控RS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2014年在广西9个糖料蔗主产区进行RSD发生情况调查和田间取样,采用PCR对采集的蔗茎样品进行RSD检测,并按不同蔗区、不同品种、不同植期、不同蔗地类型的发病率分析广西蔗区RSD发生状况.[结果]在278个样品中有198个样品检测出RSD,检出率为71.2%;调查的9个主产区均检测出RSD,阳性检出率在58.3%~100.0%;采集的27个甘蔗品种(系)均检测出RSD,其中主栽品种ROC22发病严重,RSD检出率达80.8%;新植蔗的RSD检出率为36.0%,宿根蔗的RSD检出率为75.7%,宿根年限越长,RSD检出率越高;旱地蔗的RSD发病率比水田高18.1%(绝对值).[结论]RSD在广西普遍发生且发生严重,生产中急需推广甘蔗温水脱毒种苗和选育高抗且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蔗品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春剑在阴棚条件下叶斑病和沤心病的感病状况及用药防治效果。[方法]在阴棚中采用盆栽进行田间小区试验,测定沤心病苗数、叶斑病叶数、每盆苗数和单苗叶片数。[结果]结果表明,各处理均感染叶斑病和沤心病,平均感病率为3.18%和1.93%;参试的几种杀菌剂对叶斑病和沤心病均有防治效果,均以百菌清8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结论]在栽培中有必要用杀菌剂对叶斑病和沤心病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甘蔗脱毒健康种苗宿根矮化病的检测提供好的方法。[方法]利用PCR技术对甘蔗脱毒健康种苗进行甘蔗宿根矮化病(RSD)病菌的检测研究。[结果]在甘蔗健康种苗生长的前几个不同时期(组培苗增殖、生根、丛苗沙培和单株假植阶段),甘蔗宿根矮化病菌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PCR检测灵敏度的研究表明,PCR能够检测到甘蔗宿根矮化病菌液浓度10-3。[结论]PCR检测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适合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生产中的大批量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