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模式对青光眼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术期血压的影响。方法 79例行手术治疗的青光眼合并高血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精细护理组40例及常规护理组39例,在围术期分别给予精细化护理及常规护理。使用高血压治疗依从性量表(TASHP)从遵医行为、不良行为、日常生活管理、烟酒嗜好管理4个维度评价患者治疗依从性;使用自我管理能力量表(ESCA)评价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比2组患者术前1 d、术日清晨、返回病房、术后1 d血压情况。结果 干预后,精细护理组患者TASHP量表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ESCA量表各项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提高并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围术期各时间点血压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模式可提高青光眼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术期高血压治疗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对稳定患者围术期血压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护理对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的影响。方法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组及常规护理组各45例,快速康复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快速康复护理,常规护理组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术后4、8、12、24、48 h疼痛情况,比较2组术后排气、排便、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结果快速康复组患者术后4、8、12、24 h VAS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术后48 h 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康复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护理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快速康复护理可减轻宫腔镜手术围手术期患者疼痛,促进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围术期应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方案的护理效果。方法 行手术治疗的67例骨盆骨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加速康复组34例及常规护理组33例,在围术期分别实施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干预。使用痛觉可视化评分(VAS)评价术后24、48、72 h患者疼痛情况,观察术后恢复情况,使用Majeed评分系统评价患者术前及术后3、6个月时骨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加速康复组术后24、48、72 h VAS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Majee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时加速康复组Majeed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骨盆骨折围术期实施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干预在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术后骨盆功能恢复及加速康复方面较常规护理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念在子宫肌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FTS组及常规组各50例,FTS组患者给予基于FTS理念的护理干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FTS组术后2、6、24 h 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FTS组术后进食时间、拔尿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FT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子宫肌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给予基于FTS理念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患侧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提高乳腺癌根治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乳腺癌TNM分期I~II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病历资料,依据护理干预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分别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干预。应用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评估2组患者术后第2、4、12周患侧肩关节功能,使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2组患者术后2周患侧肩关节外展、后伸幅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12周时患侧肩关节外展、后伸幅度均大于术后2周(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12周时患侧肩关节外展、后伸幅度均大于同期对照组(P0.05)。2组患者出院时FACT-B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12个月FACT-B评分均高于出院时(P0.05);观察组出院6、12个月时FACT-B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围术期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侧肩关节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妇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糖尿病的妇科手术患者97例围手术期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预防,随机选取同期非合并糖尿病的手术患者100例作对照。结果:97例患者全部安全渡过围手术期,且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切口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非妇科手术禁忌证,围手术期积极治疗及监测,选择适宜的手术及麻醉方式,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或空腹血糖轻度升高不超过8mmol/L,可确保糖尿病患者的妇科手术的安全进行,并避免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治疗组(26例)应用后路手术治疗,对照组(26例)则采取前路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椎体前缘高度比、椎体后缘高度比均较对照组高(均P0.05),而Cobb角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组平均VAS疼痛评分是(3.10±0.79)分,低于对照组的(5.57±1.19)分(P0.05)。结论: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肯定,可作为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下胃肠道围手术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将腹腔镜下行胃肠道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制定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下床活动、恢复自理能力所需时间、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发生例数等。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0%vs 16.0%,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腹腔镜下胃肠道围手术期的患者,可加速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接受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69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34例)和快速康复技术组(FTS组,35例)。常规护理组患者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方法,FTS组采用FTS理念指导的术前、术中、术后的优化护理措施进行围术期处理。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FTS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分别为(4.0±1.8)d vs(6.8±2.5)d、(1.27±0.23)万元vs(1.62±0.39)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是可行且安全的,能促进患者的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 model, IMB)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患者介入溶栓术后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0例接受介入溶栓术的ACI患者,按照随机盲选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IMB的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及Barthel指数]、疾病管理能力(服药依从性、功能锻炼依从性)、自我效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出院前,2组患者NIHSS、Barthel、服药与功能锻炼依从性、GSES及WHOQOL-10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6个月后,2组患者NIHSS评分降低,Barthel指数、服药与功能锻炼依从性、GSES及WHOQOL-100评分提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ACI患者介入溶栓术后的延续性护理中应用IMB可有效改善患者出院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活动功能状态,提高其服药与...  相似文献   

11.
内江市蕨类植物种类名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3年多实地调查,共记录内江市蕨类植物20科23属26种和2变种,其中科的顺序按秦仁昌系统排列,科内的属、种和种以下单位按植物学名的拉丁字母顺序排列。  相似文献   

12.
内江地区39年气候变化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内江地区1971~2009年的气温变化资料和逐月降水量资料,用气候均值、距平分析和变率分析的方法计算线性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9年来,内江地区气温变化的总趋势是上升的,极端最高气温日数明显增多;年降水量呈波动变化过程,且降水集中在夏季,春秋季节降水基本持平,冬季降水偏少,各季节降水量存在差异,以夏季减少最为明显;内江地区的区域降水量冬、春两季正逐渐增加,而夏秋两季却逐渐减少,年总降水量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13.
内江市41年来日照时数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进一步剖析内江市地区日照时数的长期变化规律,以更好地为农业发展和农业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内江市1971—2011年各月日照时数资料,采用气候倾向估计法,分析内江市41年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月变化以及利用滑动t-检验法的突变检验。结果表明:内江市日照时数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夏季最为明显,其气候倾向率为-36.5 h/10 a,而冬季的气候倾向率只有-7.7 h/10 a;且内江市年日照时数在41年内存在2次突变,其中1980—1982年的突变现象尤为显著,表现为急剧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方法,基于内江市乡村旅游发展对气象服务的需求,结合当前气象服务实际,明确了内江市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在政策、资金、人才、技术、服务方式和渠道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从理清政策层面关系、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旨在气象服务社会化改革上迈出实践探索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5.
内江市作为四川省柑橘和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利用内江市柑橘产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发展柑橘林药套种产业,可实现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同发展,是林业增效及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内江市为例,系统分析其林药种植模式发展的可能性,探讨该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如何推动该模式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内江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依据内江市2002年和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对土地面积变化幅度、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和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标进行计算,分析了内江市土地利用类型总体的变化情况以及各县(市、区)之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差异。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0.0对内江市2002—2006年的社会经济系统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定量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将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镇化以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增加确定为引起内江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通过这些驱动力因素对内江市土地利用的变化进行论述分析,从中发现驱动力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内江市的实际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提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对策和建议,从而实现内江市社会、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内江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经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对已有文本的分析,结合四川内江市土地“三换”试验案例,分析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过程中农户、集体与地方政府的参与情况和现存问题,探讨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的方法与未来可能的制度选择。内江市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三换”模式分别为:土地换现金、土地换股份和土地换保障。结果表明:目前政策文件还未对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的操作规程进行明确;内江市中区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试点中,实际退出土地的农户较少,大量农户为土地流转;各参与主体参与意愿有待进一步考证、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补偿机制有待完善、集体土地制度还需进行相应调整。若未来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继续发展,短期内仍可以农村集体承包地市场封闭运作的方式应对,但若退出土地已占到集体土地的大部分,开放农村集体承包土地市场也许是未来的选择。据此,应从提高农民对承包经营权退出的接受程度与参与意愿、注重各方利益、引导土地制度进一步调整三个方面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退出制度;应从引导农民参与土地流转、搭建土地流转平台两方面入手提高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应设计有效的集体成员认定制度以适应权利变动所带来的成员身份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内江市代表性公园、小区和学校等的园林树木调查,分析研究了内江市园林树木的利用现状。结合内江市的人文地理及气候条件,提出了适合其气候条件、人文特点的园林绿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内江市农业主导型经济融入成渝经济圈协同发展的优劣势及机遇挑战。认为该市农业主导型经济定位及其上、中、下游产业链发展有基础、有动力。当务之急要从机制创新、服务创新、政策扶持等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20.
内江市土壤和蔬菜中微量元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土壤和蔬菜中微量元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梅花形布点法采样,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和蔬菜中的Zn、Fe、Cu、Mn、Ca、Mg和Pb含量。[结果]试验地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其含量大小依次为:Ca>Fe>Mn>Mg>Zn>Cu,所测蔬菜中微量元素含量大小依次为:Ca>Mg>Fe>Cu。所测蔬菜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所测蔬菜中Mg含量明显高于土壤,Cu含量明显低于土壤,说明蔬菜对Mg有富积作用,对Cu无富积作用。蔬菜不同部位同一元素的含量有很大差别,莴笋叶中微量元素含量都比莴笋茎中高。70%蔬菜中Pb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限量。[结果]土壤中微量元素和蔬菜中微量元素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