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接种福廷瓶头霉对毛棉杜鹃的共生效应及其对加磷处理的响应.[方法]采用回接试验法,设置了4个加磷梯度(P0:不加磷,半磷P1:0.5 mmol/L,全磷P2:1.0 mmol/L,高磷P3:1.5 mmol/L),分析了接种福廷瓶头霉及加磷对毛棉杜鹃幼苗生长、根系形态和植物氮、磷吸收效率的作用.[结果](1)在不加磷时,接菌组的苗高、基径、平均冠幅净生长量和叶面积均显著高于CK组;加磷处理后,接菌组和CK组对磷浓度变化的生长响应趋势不一致:加磷处理可促进CK组苗高、冠幅和基径的增长,叶面积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以P1时最大;加磷对接菌组的苗高影响不显著,对冠幅和基径的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叶面积呈现先降后升趋势,以P2时最低,P0和P3时显著高于P2;(2)接菌组的生物量显著高于CK组,增量为22.46% ~ 242.86%;不加磷时,毛棉杜鹃对共生体依赖性强(322.1%),高磷时对共生体依赖性中等(243.1%),半磷和全磷时对共生体依赖性较弱(124.4%~144.6%).(3)接菌能促进毛棉杜鹃根系的发育,总根长、总表面积和总体积均显著高于CK组;加磷可促进其微根和细根体积比例的增加.(4)接菌可促进毛棉杜鹃幼苗的氮、磷元素吸收效率,其氮、磷吸收效率增量分别为59.16% ~310.07%和59.44% ~197.91%,在P0和P3条件下,其促进作用更显著.[结论]福廷瓶头霉可通过与毛棉杜鹃形成共生体,促进宿生植的生长及氮、磷吸收,也可有效提高毛棉杜鹃耐磷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2.
云锦杜鹃菌根真菌接种技术及其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择从野生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 L.)根系分离的4个菌根真菌菌株,采用3种方法接种云锦杜鹃试管苗.结果表明:营养液与栽培介质混合的单层接种方式是一种良好的植物—真菌共生培养方法;选择的4个菌株对云锦杜鹃试管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幼苗苗高、叶片数、主根数、根长、叶绿素、干重等指标都优于对照植株.  相似文献   

3.
毛棉杜鹃是我国观赏价值较高的观花树木,在我国南部天然林中广泛分布,但极少在城市园林中应用。 应用盆栽试验方法比较研究了毛棉杜鹃幼苗在全光照半光照50%全光照和低光照25%全光照下生长表现和生 理生态特性,结果表明院1毛棉杜鹃幼苗的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较快,但冠幅生长以半光照条件较快,弱光会抑 制幼苗的高生长和冠幅生长,导致其比叶面积和根冠比增大2在夏季强光下毛棉杜鹃的幼芽和叶片易受灼伤,苗 木的净光合速率最小初始荧光FoPS域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也明显受抑3毛棉杜鹃幼苗对弱光有一定的 适应能力遮荫条件有利于其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并通过最大光学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和光补偿点 的调节提高其光能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对毛棉杜鹃幼苗抗热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农业科技》2015,(20):115-117
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溶液处理毛棉杜鹃幼苗,通过测定毛棉杜鹃幼苗的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初步探究壳聚糖对毛棉杜鹃抗热性的影响机制,寻找能提高毛棉杜鹃抗热性的最适处理浓度,为毛棉杜鹃的抗热性研究提供借鉴参考。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壳聚糖处理能提高高温胁迫下毛棉杜鹃的可溶性糖含量,减轻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减缓细胞膜透性的增加,减少丙二醛的积累,促进植株生长,提高毛棉杜鹃幼苗的抗热性。在本试验范围内,壳聚糖浓度以90 mg/L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根系共生真菌对北方重要园林绿化树种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的生理生态效应。【方法】设置油松接种牛肝菌属Suillus sp.(Su)、福廷瓶头霉Phialocephala fortinii(Pf)、须壳孢属Pseudopyrenochaeta sp.(Ps)、短梗蠕孢菌Pleotrichocladium opacum(Po)、斯氏曲霉Aspergillus spelunceus(As)和不接种对照(CK)处理,测定各处理油松幼苗的营养生长、根系形态、元素含量和土壤养分的含量等。【结果】(1)与CK相比,接种Su显著提高了油松幼苗地径、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提高了30.00%、31.57%和47.37%;而接种Pf显著提高了幼苗的株高和地下生物量,分别提高了3.99%和36.84%;接种Ps显著提高了幼苗株高和地径,分别提高了10.96%和15.00%;接种Po的幼苗株高、地径和地上生物量均低于CK植株,接种As的幼苗株高及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显著低于CK植株。(2)菌根生长响应的结果表明,接种Pf、Ps和Su对油松幼苗生长具有正效应,且接种Su对油松幼...  相似文献   

6.
干旱是杜鹃花迁地保育与园林应用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本文比较研究了干旱胁迫对2种毛棉杜鹃菌根化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接种菌剂处理组幼苗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增加幅度均小于非接菌的对照组;接菌组幼苗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与各接菌处理组间的叶绿素含量差异不大。隶属函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接种内生真菌可促进毛棉杜鹃幼苗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接种Phialocephala fortinii菌的毛棉杜鹃幼苗的耐旱性优于接种Aspergillus sydowii菌。  相似文献   

7.
云锦杜鹃ERM真菌接种效应研究及优良菌株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15个不同类型的ERM菌株对云锦杜鹃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均能侵染幼苗根系,侵染率为33%~72%;云锦杜鹃对ERM菌根的依赖性较强,所有供试菌株对接种幼苗的生长均表现为积极的正效应,12个菌株接种苗干重显著高于对照,且不同菌株接种苗生长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深圳梧桐山毛棉杜鹃根内真菌进行分离、鉴定,为深圳梧桐山毛棉杜鹃优良菌株的筛选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根段直接培养法从毛棉杜鹃的根内分离得到14个菌株,采用r DNA-ITS-PCR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所得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深圳梧桐山毛棉杜鹃根内真菌丰富,所获的14个菌株均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除瓶头霉属(Phialocephala)和软盘菌属(Mollisa)外,其余菌株分别与Bionectria ochroleuca、Gloeotinia temulenta、Aspergillus sydowii、Paecilomyces javanicus和Fusarium oxysporum同源或近缘,均首次在杜鹃花科植物根内发现。[结论]该研究为毛棉杜鹃菌根化育苗技术的优良菌株筛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瓶内接种菌根真菌对毛棉杜鹃生长与抗性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毛棉杜鹃(Rhododendron moulmainense)的接种效应,筛选较佳的菌种,为毛棉杜鹃高效育种提供参考,并初步揭示菌根提高植株抗性的机理。【方法】选用7种从野生毛棉杜鹃中分离并鉴定的杜鹃类真菌回接到毛棉杜鹃无菌组培苗中,定期观察生长情况,测定苗高与生物量增长率、菌根侵染率、病情指数、PAL酶与LOX酶活性。【结果】(1)对照组2周后枯萎,而接菌组均生长良好。(2)7号菌组苗高生长率与生物量增重率均为最高,分别为71.81%与83.62%,其次是17号与14号处理组。(3)16号的菌根侵染率最高,1号菌种最低。7号的病情指数最低,5号、3号病情指数最高。各接菌处理组的PAL酶和LOX酶活性均高于CK组,16号PAL酶、LOX酶活性最高,为4.82与0.88 U/mg,1号、5号、17号PAL酶活性最低,为1.90~2.20 U/mg,1号、3号LOX酶活性最低,为0.29~0.38 U/mg。相关性分析表明,侵染强度与PAL酶活性和LOX酶活性均有显著正相关,而病情指数与侵染强度、PAL酶活性和LOX酶活性均呈负相关。【结论】7种真菌均可与毛棉杜鹃无菌组培苗形成菌根共生体,但不同菌种对宿主植物的生长影响有差异,7号(Bionectria ochroleuca)为最优的菌种,14号(Aspergillus sydowii)与17号(Paecilomyces javanicus)菌种为次优菌种。菌根侵染强度越大更加有益于PAL酶和LOX酶的产生,对植物的抗性与生长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与真菌的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利用杜鹃花的生理生态特性高效率地建设深圳梧桐山风景区的"十里杜鹃"景点,研究了该景区引种栽培的毛棉杜鹃、华丽杜鹃、映山红的光合特性参数。结果表明:毛棉杜鹃的净光合速率(Pn)为双峰曲线,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华丽杜鹃和映山红的Pn是单峰曲线。净光合速率的日均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毛棉杜鹃、华丽杜鹃、映山红。3种杜鹃的蒸腾速率(Tr)均为单峰曲线,华丽杜鹃的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摩尔分数显著高于毛棉杜鹃和映山红。在水分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方面,毛棉杜鹃显著高于华丽杜鹃和映山红。因此,毛棉杜鹃可作为上述景点建设的优先选择种。  相似文献   

11.
丛枝菌根真菌对有机基质性状及番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番茄实际生产中应用丛枝菌根真菌(AMF)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盆栽条件下有机基质和普通土壤均设接种AMF菌系GM、GV和不接菌3个处理,在番茄植株生长过程中分8个时期测量相关指标,研究AMF对有机基质栽培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在有机基质中接种GM的植株生长势强于接种GV的植株和未接种植株;而在土壤基质中接种GV的植株生长较好。接种AMF对番茄的根冠比和干物质生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有机基质中促进效果要优于在普通土壤中,接种GM要好于接种GV;干鲜比和总鲜重均表现出相同趋势。接种同种AMF,相同处理的离子浓度表现为Cl-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马勃类真菌菌株对桉树苗木生长的影响。[方法]于桉树纯林下采集纯化获得10个马勃类真菌菌株,将菌株培养、粉碎并接种于桉树幼苗,对苗木生长情况进行鉴定。每个菌种为1个处理,不接种为对照。[结果]10个菌株对桉树苗木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桉树苗高增加14.5%~68.1%,其中接种1-4菌株的苗木最高,增加68.1%;苗木地径增加8.1%~49.7%,接种5-6菌株的苗木地径生长最好,增加了49.7%;苗木生物量(干重)增加5.3%~58.8%,接种1-6菌株的苗木生物量最大,增加58.8%,表明其效果最明显。[结论]利用马勃类真菌对桉树幼苗进行接种可有效促进桉树生长。  相似文献   

13.
AM真菌对彩叶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颖  郭绍霞  李想  张玉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500-4501
[目的]为丛枝菌根在观赏花卉育苗上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彩叶草(Coleus blumei)、AM真菌Glomus mosseae(CL1)、G.versiforme(CL2)和G.mosseae、G.versiforme、G.intraradice的混合菌种(CL3)为试验材料,用盆栽方法研究了灭菌条件下接种AM真菌对彩叶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接种CL3的彩叶草实生苗的根系长度、须根数、根系干重、叶片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叶片N、P、K含量分别增加了75%、75%、69%、63%、58%、44%、100%和21%,与对照差异显著,接种CL2的彩叶草实生苗的冬指标分别增加了58%、27%、38%、71%、68%、19%、67%和16%,接种CL1的彩叶草实生苗的冬指标分别增加了52%、23%、47%、51%、45%、4%、44%和14%。接种CL3的彩叶草实生苗的移栽成活率比对照提高了13%,与对照差异显著。[结论]接种AM真菌能够侵染彩叶草实生苗并促进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黄菠萝不同密度播种育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燕超  龙作义  李雪  李红莉  孙强  逄宏扬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130-12131,12186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育苗对黄菠萝生长的影响,为黄菠萝优质苗木的规模化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不同规格的容器进行黄菠萝苗木培育,定期观测黄菠萝苗木生长,苗木停止生长后,测定苗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量,确定黄菠萝最佳的育苗密度.[结果]不同密度对黄菠萝苗木生长进程有一定影响,对黄菠萝苗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影响也很显著,黄菠萝最佳育苗密度为200株/m2.[结论]为了培育大量优质壮苗,提高经济效益,应合理控制育苗密度.苗木密度适宜时,苗干粗壮,根系发达,高径比值较小,合格苗木数量多,抗逆能力较强;密度过小,不但不能充分利用土地,而且苗木质量也不一定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1年生樟子松苗木根系构型和养分吸收对氮添加及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的响应机制。  方法  以1年生樟子松菌根苗(8种外生菌根真菌混合接种,HJ)和非菌根苗(未接种,WJ)为研究材料,设置4个氮添加处理试验,分别为:不施氮(CK,0 kg/(hm2·a))、低氮(LN,15 kg/(hm2·a))、中氮(MN,30 kg/(hm2·a))和高氮(HN,60 kg/(hm2·a)),对比分析氮添加和接种处理对苗木根系形态(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分叉数、根尖数、平均直径等)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结果  (1)在CK、MN、HN处理下,接种处理间苗木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CK处理下,菌根苗生物量较非菌根苗提高了54.3%;而MN和HN处理下,菌根苗生物量较非菌根苗分别下降17.8%、23.7%。(2)氮添加和接种处理显著影响1年生樟子松苗木直径0 ~ 0.5 mm根系的总根长、总表面积、根尖数;在WJ处理下,随着氮添加量递增,樟子松苗木根系形态指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在HJ处理下,随着氮添加量递增,其根系形态指标均呈下降的趋势。(3)与CK相比,氮添加显著增加非菌根苗氮、磷养分含量;而对菌根苗氮、磷养分含量的影响表现为LN处理促进,HN处理抑制。  结论  低氮添加和接种处理对苗木根系形态和养分含量表现为协同效应,而高氮添加处理削弱接种处理对苗木根系形态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园林植物醉香含笑幼苗生长节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醉香含笑幼苗的生长节律。[方法]对醉香含笑1年生幼苗苗高和地径进行定期观察研究并应用有序聚类分析法对醉香含笑苗生长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年生醉香含笑苗木的生长可划分为以下4个生长时期:出苗期3月8日~6月6日;生长初期6月6日~8月3日;速生期8月3日~9月18日;生长后期9月18日~11月5日。醉香含笑1年生幼苗在1年生长过程中苗高呈“S”型增长趋势,地径的增长基本上呈平稳上升的趋势,苗高和地径比值在7月中旬前呈增长趋势,然后比值略有下降,之后比值快速提高,并于9月2日前后达到极值。[结论]该研究为醉香含笑的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常绿水生鸢尾种苗的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常绿水生鸢尾组培苗为试材,通过移栽试验研究了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在基质草炭+砻糠灰+珍珠岩(体积比为7∶1)中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达90%以上,其余2种基质的移栽成活率都低于60%。移栽后,生根培养基1/2MS+IBA0.5mg/L+NAA0.5mg/L+活性炭(处理A3)中组培苗的平均根数、叶数与主根长均显著优于1/2MS培养基,1/2MS培养基中根茎部无黑色污染状(处理A2)的组培苗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的。处理A2和A3中大、中苗的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4月13日与9月9日移栽的组培苗的成活率最高,分别为81%和82%;6月2日移栽的组培苗的成苗时间最短,为36d;11月3日移栽的组培苗成活率低,成苗时间长达120d。[结论]该试验为常绿水生鸢尾的栽培和繁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接种固氮菌对甘蔗组培苗氮营养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将2种内生固氮菌B16L与B8R接种到甘蔗栽培品种G16、R16与R22的组培苗中,研究这些组培苗的氮营养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于分蘖期和拔节期的测定结果表明,R16与R22+1叶的叶绿素含量、Ca2+-ATP酶活性处理均大于对照,G16+1叶的Ca2+-ATP酶活性处理低于对照。相对于分蘖期,拔节期不同品种的处理与对照的+1叶的叶绿素含量、Ca2+-ATP酶活性都有所升高。不同品种的处理与对照+1叶的硝态氮含量没有规律变化。[结论]接种内生固氮菌改善了R16与R22健康组培苗的一些氮营养生理特性,但对G16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埋土前取下无纺布容器袋对油松和侧柏苗木生长的影响。[方法]以苗龄为2.5年的油松、侧柏无纺布容器苗为试验材料,雨季移植时分为埋土前取下无纺布容器袋(去袋苗)和保留无纺布容器袋(带袋苗)2个处理,移植1年后,调查移植苗成活率,成活苗木株高、地径、高生长量。[结果]经χ2检验,去袋苗与带袋苗成活率差异不显著;经方差显著性F检验,去袋苗和带袋苗2个正态总体株高方差差异显著,地径方差差异极显著,高生长方差差异不显著;经t检验,去袋苗和带袋苗株高、地径、高生长量平均值差异不显著。[结论]在雨季移植埋土前取下无纺布容器袋对半干旱地区油松、侧柏苗木成活和前期生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接种AM菌剂对樟树幼苗生长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丛枝菌根真菌在野外环境中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对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幼苗进行AM菌剂接种试验,5个月后对樟树幼苗苗高、地径,根、茎、叶生物量,光合特征以及感病情况进行测定,探讨丛枝菌根真菌对樟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组樟树幼苗的苗高、地径均有明显提高;根、茎、叶生物量分别是对照组的6.02、3.48和3.40倍;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量分别较对照提高47.02%、43.61%和46.27%;净光合速率也较对照提高。对照组感病率约为接种组的6倍,对照组感病指数为接种组的1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