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系统调查、收集和评价广西果树种质资源,为我国果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野外调查、原产地和室内鉴定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收集的果树种质资源进行评价,以筛选优异单株并妥善安全保存。【结果】从广西101个县级行政区共收集到果树种质资源2338份,其中荔枝资源149份,龙眼及其近缘资源39份,柑橘及其近缘资源269份,黄皮及其近缘资源146份、葡萄及其近缘资源255份、芒果及其近缘资源141份、猕猴桃及其近缘资源206份、火龙果资源88份、柿资源157份、桃资源40份、李资源48份、梨及其近缘资源74份、杨桃资源115份、枇杷资源5份、橄榄资源45份、苹婆及其近缘资源151份、菠萝蜜资源120份、木奶果资源132份和野生果树资源158份。所收集的果树资源隶属于21科38属86种。通过对果树资源进行果实品质、特异性状或抗病性鉴定评价,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优异种质25份。调查发现,桂西南地区有龙眼野生资源及假苹婆、粉苹婆和香苹婆等苹婆近缘野生种分布,进一步明确桂西南地区是龙眼和苹婆的起源地之一。【结论】广西果树种质资源分布范围广、资源蕴藏量丰富,除栽培种类外,还有砧木资...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甘蔗野生资源植物开发利用前景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甘蔗野生资源植物在育种上的价值甘蔗野生资源植物是指甘蔗属及其近缘植物的一些野生属种而言。它们在甘蔗育种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甘蔗是主要的制糖原料作物。  相似文献   

3.
黄秋葵研究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查阅国内外黄秋葵大量的研究,概述了黄秋葵资源、育种、植物学特性、栽培技术、应用价值、快速繁殖技术、种子生理等研究进展与发展前景,为深入开展黄秋葵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人们对花卉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发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尤其是观赏花卉的野生近缘种,对于我国的花卉育种工作和观赏园艺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该文从我国重要花卉及其野生近缘种研究与开发的角度来探讨我国花卉业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和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对野生植物资源进行开发、研究和利用的途径,希望能够为观赏园艺的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   相似文献   

5.
正本项目集"理论研究-技术研发-产品研发"为一体,在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具有创新性。1 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种质资源库,研究制定并出版了专著2部收集保存国内外黄秋葵种质资源318份,居国内首位;获得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品质性状等37524个鉴定数据,采集图像1908幅,并录入农业部种质资源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259份;研究制定并出版了国内首部《黄秋葵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和《黄秋葵种质资源图册》,为黄秋葵种质资源性状数据系统性、科学性和可靠性描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作过氧化物(POD)同工酶、酯酶(EST)同工酶分析,并使用SPSS 17.0软件对谱带作相关及聚类分析,以探讨四川盆地不同产地25份麦冬及其近缘植物野生资源间的遗传多样性,为麦冬分类、鉴定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生化依据。结果显示,不同产地麦冬及其近缘植物样品的POD同工酶有10种酶谱类型,每种类型具有6~11条酶带;EST同工酶有15种酶谱类型,每种类型有4~8条酶带;同工酶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将25个样品被分为4类,并与染色体核型具有同一性。四川盆地麦冬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POD、EST同工酶分析可以作为麦冬及其近缘植物种质资源鉴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并可将其加以区分,结合形态学、细胞学等经典理论研究,可判断其遗传差异及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吉林省在向日葵育种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分三个阶段回顾了过去近五十年的向日葵选育历程,分别于20世纪70年代填补了我国无向日葵杂交种的空白,80年代加强籽实产量和含油率提升的育种工作,90年代至今在新品种选育和"二比空"栽培模式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并对抗性育种和栽培制度不合理等问题进行简要整理、分析;在此基础上笔者建议未来吉林省向日葵育种方向应重视种质资源的保护、创制及利用工作,尤其是针对目前菌核病危害严重的问题,尝试在野生近缘种中寻找相关抗性资源,并对其进行发掘和利用,结合"三系"杂种优势模式,借鉴国外育种公司繁育及营销的成功经验,推动我省向日葵育种工作乃至产业的健康发展。希望对吉林省向日葵的育种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8.
2007年10月,经国务院同意,由国家环保总局正式颁布了《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生物物种资源”指具有实际或潜在价值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物种以及种以下的分类单位及其遗传材料,除了物种层次的多样性。还包含种内的遗传资源和农业育种意义上的种质资源。“遗传资源”是指任何含有遗传功能单位(基因和DNA水平)的材料;“种质资源”则是指农作物、畜、禽、鱼、草、花卉等栽培植物和驯化动物的人工培育品种资源及其野生近缘种。  相似文献   

9.
 对云南省境内分布的三七野生近缘种种质资源进行考察,共采集到包括屏边三七、竹节参、狭叶竹节参、疙瘩七和珠子参在内的野生种质资源138份。部分三七野生近缘种已濒临灭绝,开展对这些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系统研究是防止种质流失和保护资源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黄秋葵作为一种特种蔬菜,果实富含蛋白质、黄酮、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及保健功效。本文就黄秋葵的营养成分及动态、功能成分及药理作用等进行概述,可为黄秋葵的开发利用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找出适合贵阳地区栽培的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L.)Moench]品种及相应的栽培方式。[方法]在贵阳地区对五角秋葵和圆角秋葵开展露地和大棚引种栽培试种,系统地综合地调查研究其开花、结果生物学特性,对黄秋葵在不同的栽培环境中各品种的性状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和对比研究。[结果]五角秋葵表现优于圆角秋葵,露天栽培方式优于大棚栽培方式。[结论]该研究可为黄秋葵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选择 4个黄秋葵品种 ,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的黄秋葵品种 ,其生育期、形态特征有一定的差别 ,单位面积的产量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各品种的抗病性及抗虫性都比较强。综合看广东黄秋葵表现最好 ,八角黄秋葵与红秋葵次之 ,可以在本地区作为黄秋葵生产推广品种 ;而绿秋葵表现比较差 ,产量低 ,成熟晚 ,不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3.
干旱对黄秋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在土壤干旱条件下不同黄秋葵种质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差别。[方法]以22个黄秋葵种质为材料,采用干旱伤害率分析法,对其抗旱性进行评价。[结果]干旱对004-5的株高,生物产量和光合作用的伤害率低,对B015的伤害率高;土壤相对含水量下降到30%~35%时,各种质光合指标的日均值有明显差异。[结论]004-5的抗旱性最强,B015对干旱最敏感。  相似文献   

14.
傅狄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053-7054
[目的]探讨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种子中咖啡碱的提取方法,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微波提取法、回流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3种方法提取黄秋葵种子中的咖啡碱,并采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采用微波提取法时,在中等功率、微波时间8 min条件下,所得的咖啡碱的得率最高,为0.149%。采用回流提取法时,在提取剂水∶乙醇为1∶2、提取时间为1 h条件下,所得的咖啡碱的得率最高,为0.156%。采用超声提取法时,在提取剂用量为25 ml、超声时间为30 min条件下,所得的咖啡碱的得率最高,为0.142%。[结论]该研究得出了采用微波提取法、回流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提取黄秋葵种子中咖啡碱含量的最方便最有效的提取方法,可为黄秋葵种子中有效成分提取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剂提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 L.)种子中的脂肪酸和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黄秋葵种子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1种化合物,其中正癸烷含量最高,达21.180%;从黄秋葵种子脂肪酸中鉴定出13种脂肪酸,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为亚油酸,占总量的40.225%。黄秋葵种子中的挥发油和脂肪酸成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叶绿体片层结构分析方法对10种茄子进行了亲缘关系的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不同种间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有显著差异。认为同工酶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近;反之,酶谱差异越大的种间亲缘关系越远,并发现茄子种间酶谱差异随两物种间地理距离增远而加大。对不同茄子种类进行了电子显微镜叶绿体片层结构观察,其结果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分析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17.
从甘蓝型油菜的生活周期出发,概述了甘蓝型油菜及其近缘种的开花习性、甘蓝型油菜与其近缘种的杂交亲和性、杂种及其回交后代的育性和适应性,评价了在中国环境条件下甘蓝型油菜中的外源基因向其近缘种漂移而导致生态风险的可能性.认为在中国环境条件下,转基因甘蓝型油菜向其野生杂草近缘种的基因漂移风险较小,而如何防止转基因向白菜型油菜(Brassica rapa)和芥菜型油菜(B.juncea)转移应作为中国转基因甘蓝型油菜基因基因漂移风险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黄秋葵作为一种食药两用植物,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和开发潜力。国内对黄秋葵的研究比较全面和深入,主要集中在优良品种选育、栽培制种、病虫害防治、综合利用等方面,本文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1999年-2019年的数据作为检索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年度分布、研究机构、基金支持、学科分类、期刊来源等方面分析了黄秋葵研究文献,剖析了黄秋葵文献研究的特点和热点方向,分析近20年来黄秋葵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通过综述黄秋葵的食用、药用和饲用价值,总结其种质和育种情况,阐述了黄秋葵的育种前景。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甘蓝型油菜向其近缘种的基因漂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甘蓝型油菜的生活周期出发,概述了甘蓝型油菜及其近缘种的开花习性、甘蓝型油菜与其近缘种的杂交亲和性、杂种及其回交后代的育性和适应性,评价了在中国环境条件下甘蓝型油菜中的外源基因向其近缘种漂移而导致生态风险的可能性。认为在中国环境条件下,转基因甘蓝型油菜向其野生杂草近缘种的基因漂移风险较小,而如何防止转基因向白菜型油菜(Brassica rapa)和芥菜型油菜(B.juncea)转移应作为中国转基因甘蓝型油菜基因漂移风险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