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研究药物和辐照对毛竹甲基化水平的影响,采用0、25、50、100、250μmol·L-1的5-氮杂胞苷和0、10、20、30、40、60、90、120 Gy的~(137)Cs-γ射线分别处理毛竹种子,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采用外标法测定实生苗叶片的甲基化水平。结果表明,5-氮杂胞苷处理毛竹种子后,甲基化水平下降,其中250μmol·L-1处理后甲基化水平为20.8%,下降最显著;低剂量的辐照处理对甲基化的影响不明显,而在高剂量的γ射线胁迫下,DNA甲基化程度下降至26.0%,达到极显著水平。本研究揭示了辐照与基因组甲基化水平间的相关性,为毛竹辐照诱变和甲基化抑制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牛体细胞核移植的有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电场强度为100v/mm,电脉冲2次,脉冲时间为10μs的融合率显著高于30μs的融合率,囊胚发育率差异不显著;在耳部成纤维细胞的注核微滴中添加7%乙醇可提高重组胚的卵裂率,供体细胞的预激活可提高核移植效果;TⅠ期(第二次减数分裂末期)去核卵母细胞核移植总囊胚率低于MⅠ期(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去核卵母细胞的,TⅠ期去核卵母细胞的核移植效果不如MⅠ期去核卵母细胞的;成纤维细胞直接注射后3h用离子霉素(5μmol/L,5min)和6-二甲氨基嘌呤(6-DMAP,2mmol/L,3h)激活处理的重组胚发育率显著高于注核后0h和6h激活的重组胚,供体细胞核与受体卵母细胞激活前的胞质因子互作一段时间,有利于核移植胚胎的早期发育。  相似文献   

3.
Cu胁迫对脐橙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脐橙52"为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Cu胁迫对脐橙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0.1μmol·L-1Cu处理的脐橙叶片叶绿素含量比对照显著增加.而5μmol·L-1、20μmol·L-1,40 μmol·L-1Cu处理使绿素含量下降,且Cu浓度越高下降幅度越大;类胡萝卜素含量随Cu浓度增加不断下降.Cu≥5μmol·L-1的胁迫造成光合效率降低,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下降.0.1 μmol·L-1cu处理使脐橙叶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增加,而5 μmol·L-1和20 μmol·L-1Cu处理使蒸腾速度和气孔导度下降,40 μmol·L-1Cu处理的两个指标变化不大.0.1 μmol·L-1 Cu处理叶绿体光还原活性比对照有所增加,而5μmol·L-1、20 μmol·L-1、40μmol·L-1Cu处理叶绿体光还原活性受到抑制.说明低浓度Cu处理可促进脐橙幼苗的光合作用,而高浓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龙葵(Solanum nigrumL.)是Cd超累积植物,可用于植物冶金和Cd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超累积植物的生理基础研究有助于提高其对Cd的富集效率。龙葵种子在含有不同浓度CdCl(20、30、50、100、150、200μmol·L-1和300μmol·L-1)的琼脂培养基上萌发7d。结果表明,龙葵在200μmol·L-1和300μmol·L-1Cd时发芽率显著降低,而低浓度Cd(30~150μmol·L-1)胁迫下无显著差异;在Cd≥30μmol·L-1时,活力指数、发芽势均显著降低,幼苗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幼苗生长分析表明:在30~150μmol·L-1Cd处理下根长下降约17%~35%,显著低于200~300μmol·L-1Cd处理(下降79%~90%);株高随Cd浓度的升高逐渐下降。子叶抗氧化酶活性分析表明:100~150μmol·L-1Cd胁迫下,CAT和APX活性显著上升;在Cd胁迫下,SOD活性降低但维持在较高的活性水平。表明龙葵幼苗能忍耐小于150μmol·L-1Cd,抗氧化酶活性在抵抗Cd毒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丁内酯-Ⅰ影响猪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和发育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存在核成熟与胞质成熟不一致的情况,从而使得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质量不高.本实验采用cdc2激酶抑制剂丁内酯-Ⅰ (butyrolactone Ⅰ,BL-Ⅰ)抑制猪卵母细胞核体外成熟,期望解决卵母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细胞核与细胞质发育的不同步问题.结果表明,分别用0、10、20、40和80 μmol/LBL-Ⅰ处理猪卵母细胞44 h后,对卵母细胞成熟的抑制程度与BL-Ⅰ浓度的升高成正比.用20、40和80μmol/L处理时,处于生发泡(GV)期的卵母细胞分别为25%、47%和67%,与对照组(5%)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而到达MⅡ期的卵母细胞分别为38%、9%和0,与对照组(67%)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将20、40和80 μmol/L处理44 h后的卵母细胞,再在不含BL-Ⅰ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中培养44 h后,到达MⅡ期的卵母细胞为57%、41%和5%,与抑制44 h时相比均有显著差异,表明BL-Ⅰ对卵母细胞成熟的抑制作用是可逆的.20 μmol/L BL-Ⅰ抑制培养20 h再正常培养24 h(20 h++24 h-处理组)后卵母细胞的成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正常培养44 h)(65.6%vs 70.1%,P<0.05).对20 h++24 h-处理组成熟的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其卵裂率、囊胚率和囊胚总细胞数均好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对20 h++24 h-处理组成熟的卵母细胞进行核移植(NT),获得重构胚的卵裂率、囊胚率和囊胚总细胞数均优于对照组,并且卵裂率有显著差异(68.9%vs 62.4%,P<0.05).结果提示BL-Ⅰ处理对猪卵母细胞的核成熟有明显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是可逆的,对猪卵母细胞孤雌胚胎发育能力和核移植胚胎的发育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阐明Ni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毒害的生理生化机理,研究了不同浓度Ni(0、50、100、200、400μmol·L-1)对小麦幼苗根系生长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50μmol·L-1Ni处理小麦幼苗6 d对根系生长和活性氧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无显著影响。100~400μmol·L-1Ni处理时,随着Ni处理浓度增加,根系鲜重和长度逐渐降低,H2O2和MDA含量及O2-·产生速率则逐渐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转硫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活性逐渐提高,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先上升后下降,100μmol·L-1Ni浓度时APX活性最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无显著变化。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抗氧化酶同工酶谱发现,100μmol·L-1Ni处理诱导新的同工酶带APX-3和APX-4;对照组SOD出现了2条同工酶带,G6PDH出现4条同工酶带;100和400μmol·L-1Ni处理增强SOD和G6PDH同工酶带活性。由此可见,过量Ni处理抑制小麦根系生长、诱导活性氧水平升高而导致氧化胁迫,而SOD、APX、GST和GPX等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可能是根系为抵御氧化胁迫而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响应。  相似文献   

7.
镉胁迫对水稻幼苗生长和根尖细胞分裂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镉(Cd)对水稻幼苗生长、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及染色体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浓度增加和处理时间延长,水稻幼苗根的生长及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明显降低。Cd使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所占比例相对增加,前期、后期、末期细胞相对减少。Cd能诱导染色体产生多种类型的畸变,染色体畸变率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1~10μmol L-1Cd胁迫24 h后,水稻根尖畸变主要有C-有丝分裂、染色体桥,占总畸变率的32.64%~78.29%;25~200μmol L-1Cd胁迫24~72 h后,水稻根尖细胞中染色体粘连、断片和微核占较大比例,占总畸变率的76.44%~93.96%。研究表明,Cd对水稻根尖分生细胞有丝分裂具有阻滞作用,并诱发染色体畸变率的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8.
不同来源的供体细胞对水牛体细胞核移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融合方法,探讨不同来源的供体细胞对水牛核移植效果的影响。体外成熟培养22~24h的水牛卵母细胞,在含有5μg/mL细胞松弛素B的操作液中进行去核,然后将经0.1μg/mLAphidicolin(APD)+0.5%FBS培养2~9d的水牛不同来源的供体细胞,注射到去核的卵母细胞卵周隙中,电融合形成重构胚。重构胚经5μmol/L离子霉素激活处理5min,并在2mmol/L的6-DMAP中培养3h后,在含有颗粒细胞单层细胞的微滴中培养7~9d,观察其卵裂和胚胎发育情况。结果发现,来自水牛胎儿耳部或腹部组织块的成纤维细胞用作供体细胞,其重组胚的融合率及体外发育能力差异不显著(P>0.05),且细胞培养方法(组织块法或酶消化法)对其核移植效果没有影响;来自编号011010的胎儿耳皮成纤维细胞重组胚的囊胚发育率显著高于来自编号030323和030410细胞(31.45%vs10.96%和14.49%,P<0.05),但它们的融合率、卵裂率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经不同培养方法培养的细胞或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均可作为核移植研究的供体细胞,但是水牛体细胞核移植效果受供体的个体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5、10mmol·L^-1Ca^2+对不同水平镉处理下的油菜幼苗生物量、根长、丙二醛(MDA)和H2O2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利用HPLC分析外源钙对油菜幼苗镉胁迫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镉处理浓度为150、300、450μmol·L-^1时,5和10mmol·L-1Ca^2+均能有效增加植株的生物量和根长,5mmol·L^-1Ca^2+能显著减少油菜幼苗中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的活性及GSH的含量。镉胁迫浓度为600μmol·L-1时,施钙后油菜幼苗出现生物量低、MDA含量高、抗氧化酶活性和GSH含量均下降,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镉处理浓度≤450μmol·L-1时,5mmol·L^-1Ca^2+能明显缓解芥菜型油菜生长和生理所受胁迫,外源钙可作为减轻镉胁迫对油菜毒害的保护剂。  相似文献   

10.
主要是探讨水牛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与供体的年龄和性别对其核移植效果的影响。体外成熟培养22~24h的水牛卵母细胞,在含有5μg/mL细胞松弛素的操作液中进行去核,然后将经0.1μg/mL蚜栖菌素(Aphidicolin,APD)培养处理24h,再用0.5%胎牛血清(FBS)培养2d的水牛耳皮成纤维细胞注射到去核的卵母细胞卵周隙中,再经电融合形成重构胚。重构胚经5μmol/L离子霉素激活处理5min并在2mmol/L的二甲氨基嘌呤(6-DMAP)中培养3h后,在含有颗粒细胞单层细胞的微滴中(30μL)培养7d,观察其卵裂和胚胎发育情况。结果显示:在添加有10ng/mL上皮生长因子(EGF)成熟液中培养的受体水牛卵母细胞的融合率和重组胚卵裂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其囊胚发育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8.53%vs.7.56%,P〈0.05)。来自胎儿(3个月)或成年(一头5~6岁,另一头22岁)水牛的耳皮成纤维细胞核移植后重组胚的卵裂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水牛胎儿体细胞构建的重组胚囊胚率显著高于成年体细胞(22.55%vs.10.77%和8.09%,P〈0.05)。雌性水牛成纤维细胞构建的重组胚的囊胚发育率(20.23%)显著高于雄性水牛体细胞的囊胚率(10.16%,P〈0.05)。以上结果表明:(1)成熟液中添加EGF能提高受体卵母细胞核移植后的胚胎发育率;(2)水牛体细胞核移植效果受供体的个体年龄和性别的影响:胎儿成纤维细胞的核移植效果优于成年的成纤维细胞,而且以雌性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铝、镉胁迫对空心菜生长及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铝(Al)、镉(Cd)胁迫对空心菜植株生长、有害元素积累和抗逆生理代谢的影响,采用营养液培养试验,模拟酸性环境(p H值4.5),对空心菜幼苗进行Al、Cd单一及复合处理3周,测定相关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单独10μmol·L-1Al和0.5μmol·L-1Cd处理促进空心菜植株生长;高浓度Al(100μmol·L-1)、Cd(5μmol·L-1)胁迫导致植株根系和地上部Al、Cd大量积累,诱导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强,丙二醛(MDA)含量增多;叶片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植株生物量大幅下降。Al、Cd复合处理植株各器官有害元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单一毒害处理,尤其是根系,并诱发更严重的植株生长抑制效应和氧化胁迫,表明Al、Cd对空心菜植株的生长抑制和氧化胁迫具有协同性。本试验研究结果可为Al、Cd复合污染酸性菜园蔬菜安全栽培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供体核种类对水牛核移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采用电融合法和直接注射法进行核移植,以比较不同来源和不同类型水牛供体细胞的核移植效果。当用电融合法进行核移植时,成体耳部成纤维细胞的融合率(46.0%)、卵裂率(53.9%)和囊胚发育率(10.9%),均显著低于胎儿成纤维细胞(64.5%,70.1%和21.6%)、胎儿皮肤细胞(71.5%,70.8%和22.1%)以及卵巢颗粒细胞(88.2%,79.1%和25.5%);后三种细胞间的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无显著差异,但卵巢颗粒细胞的融合率显著高于胎儿成纤维细胞和胎儿皮肤细胞(P<0.05)。当用直接注射法进行核移植时,胎儿皮肤细胞注核后的存活率(78.2%)、卵裂率(41.6%)均显著低于成体耳部成纤维细胞(88.6%和57.4%)和胎儿成纤维细胞(85.8%和65.0%)。胎儿成纤维细胞注核后的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23.3%)均显著高于胎儿皮肤细胞(10.1%)和成体耳部成纤维细胞(12.0%)。结果表明:(1)采用直接注核法进行核移植时,胎儿成纤维细胞作为核供体较为合适,而采用电融合法进行核移植时,用颗粒细胞作核供体更为适宜;(2)胎儿成纤维细胞的核移植效果好于成体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不同受体胞质对核移植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部分体外成熟16~18 h的牛卵母细胞,其细胞核已完成成熟,胞质可直接用于核移植而不需进行激活处理,直接进行核移植囊胚率达7.7%;体外成熟培养(IVM)30 h的TⅡ期受体胞质较IVM 20~22 h激活的TⅡ期胞质核移植效果差,不适宜作受体胞质;MⅡ期胞质核移植效果优于TⅡ期胞质,两组囊胚率分别为11.7%和5.2%(P<0.05)。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探讨了水牛供体细胞不同培养处理方法对细胞周期及其核移植效果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供体细胞周期的结果显示,水牛胎儿耳皮成纤维细胞或颗粒细胞,在增长期、汇合长满期或经血清饥饿培养或0.1μg/mL蚜栖菌素(APD) 0.5%胎牛血清(FBS)培养处理后,G0 G1期细胞比率差异显著(P<0.05),其中以0.1μg/mL APD 0.5?S培养处理的G0 G1期细胞比率最高(87.89%和89.04%);而增长期的G 2 M期的细胞比率以及汇合长满期的S期细胞比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但经血清饥饿处理后,DNA碎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当分别以0.1μg/mL APD 0.5?S培养处理后的水牛胎儿耳皮成纤维细胞或颗粒细胞作供核时,重组胚的卵裂率及囊胚发育率,均显著高于血清饥饿处理或汇合长满期的同种供体细胞(成纤维细胞:70.14%vs 58.29%和55.90%,21.33%vs 10.55%和8.72%;颗粒细胞:74.35%vs 60.51%和57.61%,22.17%vs10.26%和9.78%,P<0.05),但汇合长满期或血清饥饿处理的供体细胞构建的重组胚,其卵裂率和囊胚率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将经APD处理后的供体细胞构建核移植胚胎,移植给受体水牛后有1头受体水牛妊娠并成功的产下后代。以上结果表明:0.1μg/mL APD 0.5?S预培养处理供体细胞,能有效的抑制细胞停留在G0/G1期,并能提高其核移植胚胎的发育率,而且已成功的获得后代。但在本培养系统中,血清饥饿处理供核细胞是没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发酵床垫料中微生物16S rDNA基因扩增实验中诸多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法对16S rDNA基因扩增时PCR反应体系中的5个潜在因素(Mg2+、dNTP、引物、Taq酶、模板DNA)5水平上进行优化实验,并进一步优化了反应程序中的退火温度、循环次数。结果表明:25μL的最佳反应体系为:10×PCR buffer 2.5μL、MgCl22.0 mmol·L-1、dNTP 0.2 mmol·L-1、引物0.2μmol·L-1、Taq DNA聚合酶0.5 U、模板DNA 50 ng;最佳反应程序为:在94℃下进行4 min预变性;随后循环扩增25个循环(包括94℃变性45 s,53.7℃退火30 s,72℃延伸90 s);最后在72℃下延伸10 min。  相似文献   

16.
电脉冲激活对体外成熟猪卵母细胞卵裂率和囊胚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索了电脉冲结合细胞松驰素B(CB)、放线菌酮(CHX)以及6-二甲基嘌呤(DMAP)等化学物质,对猪卵母细胞激活后发育的影响.在电脉冲激活时,0.6 kV/cm和1.3 kY/cm,80μs,1次电激活后,(1)用2 mmol/LDMAP处理6 h的卵裂率分别为(60.39±6.71)%和(60.35±8.95)%,差异不显著(P>0.05),囊胚率分别为(9.51±5.93)%和(14.53±3.38)%,差异显著(P<0.05);(2)用7.5μg/mL CB+10μg/mL CHX处理6 h的孤雌胚,卵裂率[(1.82±10.76)%vs(58.50±8.33%)]和囊胚率(8.91±4.37)%vs(14.53±3.38)%]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卵母细胞经1.3 kV/cm、80μs和单次电脉冲激活后,分别用7.5μg/mL CB、10μg/mL CHX、2 mmol/L DMAP、7.5μg/mL CB+10μg/mLCHX和7.5μg/mLCB+2 mmol/LDMAP处理2~8 h,结果表明CB处理4 h,CHX、CB+CHX和CB+DMAP处理6 h,DMAP处理8 h的卵裂率和囊胚率高于其它时间处理组.在电脉冲/CB、CHX、DMAP、CB+CHX和CB+DMAP 5种激活方法中,CB+CHX和CB+PMAP的卵裂率和囊胚率分别为(78.46±8.46)%、(33.13±7.84)%和(75.84±10.61)%、(39.12±7.15)%,囊胚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  相似文献   

17.
阿维菌素预处理与短期高温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联合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试虫死亡率、化蛹时间、化蛹率、羽化率等的变化为依据研究了阿维菌素预处理与短期高温对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3龄幼虫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35 ℃、40℃高温持续4h及其以上时,对小菜蛾3龄幼虫具有显著不利影响,表现在试虫死亡率显著提高,化蛹率、羽化率显著降低;与35℃相比,40 ℃二处理后试虫不利作用出现时间提前,化蛹时间显著推迟;0.56 mg·L-1阿维菌素处理后,35℃持续12 h能够显著提高阿维菌素的毒力;0.14 mg·L-1、0.56 mg·L-1阿维菌素均能显著提高试虫耐35℃持续4 h、8 h的能力.40℃持续2 h以上都能显著提高0.14 mg·L-1、0.56 mg·L-1阿维菌素的毒力.0.14 mg·L-1阿维菌素能够显著降低试虫耐40℃持续8 h的能力,而0.56 mg·L-1阿维菌素能够显著削弱试虫耐40℃持续2 h、4 h、8 h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卵母细胞的化学去核是采用干扰染色体分离或纺锤体正常功能的化学试剂,使其所有染色质通过纺锤丝牢固结合,并借助极体排出的惯性将所有染色质全部带出胞外,达到去核目的。目前以化学去核处理的MⅡ期卵母细胞为受体,已获得克隆小鼠。然而,第一次减数分裂期的小鼠卵母细胞经化学去核后,进行核移植还未见报道。与传统的机械去核相比,该方法对卵母细胞无机械损伤,完全是极体的自然排放;同时细胞质及其中核重编程相关因子损失量小;而且高效、省时,程序简单,所得的卵胞质或许更适合于供体细胞核的重编程。剪取超排小鼠的卵巢,以注射器刺破有腔卵泡后获得卵母细胞和卵丘细胞复合体,进行体外成熟培养。成熟培养5 h后去除卵丘细胞,挑选生发泡破裂的细胞顺序移入含脱羰秋水仙碱(DC,0.4μg/mL,2 h)和DC(0.4μg/L) 放线菌酮(CHX,50μg/mL)的M16培养液中继续培养,直到第一极体排出。去核卵胞质与胎儿成纤维细胞用植物凝集素(PHA,200μg/mL)粘合后,转入电击槽;施加1个5 V/mm、3μs交流电脉冲和2个92 V/mm、70μs直流电脉冲进行电融合。3 h后,以SrCl2激活6h,于四孔培养皿中制作的“孔中孔”(well of well)体外培养重构胚。试验重复3次,共计698个卵母细胞,获得的重构胚融合率和激活率分别为84.8%和93.6%;胚胎2-细胞发育率为24.7%,4-细胞率为6.74%;2-细胞期克隆胚移植假孕受体后,没有获得怀孕受体。试验分别以“血清饥饿”胎儿成纤维细胞、新鲜细胞和冷冻保存细胞为供体作核移植,结果表明,冷冻保存细胞的融合率(69.3%)与其余两组(80.6%和84.8%)呈显著差异(P<0.05);激活率、2-细胞和4-细胞发育率,则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将化学去核与无透明带技术相结合,完全丢弃了传统核移植的显微操作及其繁琐程序,属手工克隆,它的成功将会大大简化核移植程序,同时提高了核移植的生产力,最终提高核移植总效率。  相似文献   

19.
胚胎密闭培养是空间胚胎发育研究的基本条件,在胚胎密闭培养中,培养液适宜的氧含量对早期胚胎发育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两种氧气比例不同的标准气和两个充气时长,对胚胎培养液进行标准气充气,研究标准气的氧气比例和培养液充气时间对密闭培养小鼠(Mus musculus)2-细胞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胚胎密闭培养前,使用由5%O2,5%CO2,90%N2或7.5%O2,5%CO2,87.5%N2组成的高纯标准气对胚胎培养液分别充气120或150 min,以不充气密闭培养和常规微滴培养为对照组.在培养开始后24和48 h检测胚胎过氧化物;培养96和72 h时检测胚胎缺氧诱导因子-1 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培养72和96 h时统计囊胚发育率和孵化率,并进行囊胚细胞计数.结果显示,利用氧气比例为7.5%的标准气对胚胎培养液充气120 min组和充气150 min组的胚胎在培养24 h时能够检测出过氧化物累积;5%O2标准气充气120min,5%O2标准气充气150 min和7.5%O2标准气充气120 min组胚胎,在培养96 h时可检测到HIF-1α阳性,而不充气密闭培养组在培养48 h时即可检测到HIF-1α阳性;5%O2标准气充气120或150 min,7.5%O2标准气充气120或150 min时,密闭培养胚胎均能获得较理想的囊胚发育率和孵化率.培养72 h时,5%O2标准气充气120 min组的囊胚发育率(92.63±0.89)%高于其他3个充气密闭培养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充气密闭培养组囊胚发育率(57.04±10.04)%显著低于各充气密闭培养组(P<0.05),微滴培养组囊胚发育率(98.67±1.33)%显著高于7.5%O2的标准气充气120 min组((87.15±2.35)%,P<o.05).培养96 h时,各充气密闭培养组及微滴培养组囊胚发育率和囊胚孵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不充气密闭培养组(P<0.05).各充气密闭培养组胚胎体外培养72h后,囊胚细胞数差异不显著(P>0.05).培养96 h时,5%O2标准气充气120 min组密闭培养胚胎的囊胚细胞数(114.12±3.66)显著高于其他充气密闭培养组和不充气密闭培养组(P<0.05),与微滴组(110.56±5.24)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由5%O2,5% CO2和90%N2组成的标准气对胚胎培养液持续充气120~150min时,可较好地支持密闭培养小鼠2-细胞胚胎发育至囊胚阶段,并完成囊胚的孵化.本研究确定了小鼠2-细胞胚胎密闭培养适宜的标准气O2比例和充气时间,完善了胚胎密闭培养体系,为建立适宜于小鼠早期胚胎空间发育研究的密闭培养体系积累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供体细胞的不完全重编程是克隆动物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旨在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criptaid对牦牛(Bos grunniens)成纤维细胞重编程的影响,以及Scriptaid处理供体细胞对牦牛-黄牛(Bos taurus)异种核移植(interspecies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iSCNT)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分别利用0、500、1000、1500和3000nmol/LScriptaid处理牦牛胎儿成纤维细胞,观察细胞形态、统计细胞活率、测定细胞周期、检测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并以处理后的成纤维细胞进行体细胞核移植,检测重构胚体外发育水平。结果显示,经Scriptaid处理24h后,细胞形态发生了改变,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大量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随着Scriptaid处理浓度的增加,细胞组蛋白H3K9ac乙酰化水平逐渐提高;以1000nmol/L Scriptaid处理的成纤维细胞作为供体细胞后的囊胚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Scriptaid能显著提高牦牛成纤维细胞的乙酰化水平,以1000nmol/L Scriptaid处理供体细胞显著提高了牦牛-黄牛异种克隆胚胎的体外发育。本研究初步证实Scriptaid是通过提高成纤维细胞的乙酰化水平来促进核的重编程,为研究供体细胞的重编程以及异种克隆牦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