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省发展大豆生产的农业气候条件及主产区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吉林省各地大豆生长季内的农业气象条件,指出大豆生长发育及高产的气象指标,分析了我省大豆栽培高产稳产的区域气候生态适应性.综合考虑气候、经济效益和市场条件,确定了大豆主栽区,分析了适宜发展规模,为我省发展大豆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豆[Glycine max(L.) Merr.]是我国重要的蛋白质和油脂来源,目前我国大豆主要依赖进口,合理密植和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均可促进大豆产量的提高,保障我国粮食生产的安全。然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和密植栽培等模式均会导致大豆受到遮阴胁迫,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和鼓粒结荚。概述了大豆耐阴性的概念,综述了遮阴对大豆的影响,鉴定耐阴性的指标,耐阴性大豆品种评价方法等,梳理了大豆对遮阴胁迫的响应及耐阴鉴定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耐阴性大豆品种的特性,对于大豆育种和栽培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物资。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干扰影响,各地自然灾害频发。其中,干旱的气候条件对大豆的生产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研究表明,大豆抗旱性是一个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与自然气候条件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基于此,概括了干旱胁迫对大豆生理的影响、面对干旱时大豆做出的响应及抗旱鉴定的生理指标等内容,以期通过对大豆抗旱生理方面的研究,为研究大豆抗旱高产栽培及大豆抗旱育种奠定基础,对提高大豆抗旱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豆丰产节水灌溉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水资源贫乏,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实施丰产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大豆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本试验利用盆栽方法,采用正交设计、积分回归统计分析结果,揭示了大豆需水变化规律,大豆灌溉水量、时间与产量效应关系,明确灌溉水量在不同时期的生产价值,确定了大豆各生育阶段适宜土壤水分标准和灌溉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农机作业宽幅条件下玉米-大豆间作对大豆光合特性及群体产量的影响,于2018—2019年采用大田试验,以单作玉米(SM)和单作大豆(SSB)为对照,在玉米-大豆2:1播幅(I21)、2:2播幅(I22)、2:3播幅(I23)间作模式下,测定大豆光合指标、生理生长指标以及群体产量。2年的结果表明:各处理大豆冠层上方的光合有效辐射(PAR)日变化呈现先增后降的单峰曲线变化趋势,随着大豆宽幅的增加,各间作处理大豆冠层上方的光合有效辐射逐渐增加,但均小于单作。相较于单作,间作处理降低了大豆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以及地上部生物量,各指标均随着大豆播幅的增加而增加,其中I21处理显著低于I23和SSB处理,I22处理与I23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增加了大豆植株的胞间CO2浓度(Ci)、叶绿素含量以及株高,各指标均随着大豆播幅的增加而减小,其中I21处理显著高于I23和SSB处理。与单作相比,基于处理总面积的间作玉米产量显著增加,大豆产量显著降低,3种间作处理以籽粒产量为基础的LER(土地当量比)随着大豆播幅的增加而增加。研究表明,玉米-大豆2:2、2:3播幅种植具有间作生产优势。  相似文献   

6.
根据近年来大豆主栽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结合大豆品种选育工作中的经验与体会,提出了三江平原地区现阶段在品种选育上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要求,即选择适合目前生产栽培的,具有3000kg/hm^2以上生产潜力的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指标,以达到提高选择效果,加快品种选育速度,满足生产需要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用2×3析因试验设计,研究了含有20%热处理全脂大豆、20%生全脂大豆和不含有任何大豆及大豆产品的等能、等氮和等赖氨酸水平的3种饲粮对东北民猪仔猪和长白猪的血液生理与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长白仔猪血液中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大于东北民猪仔猪;血小板数东北民猪仔猪。但三项指标都没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血清GOT、GPT以及血液中的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淋巴细胞数,猪品种间无显著差异。饲喂热处理全脂大豆饲粮食局和生全脂大豆饲粮仔猪血液中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P<0.05)、血红蛋白含量(P<0.10)显著小于饲喂对照饲粮的仔猪,三项指标在热处理全脂大豆饲粮与生全脂大豆饲粮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光伏环境下不同大豆品种的苗期适宜性,对日光温室内光伏板下31个大豆品种(浙江省主推品种)进行适宜性评价(以无光伏板作为对照),分析光伏设施荫蔽对大豆苗期生长的影响,并通过耐荫性评价模型和聚类分析综合判断各大豆品种对光伏环境的适应能力。在移栽后30 d,测定大豆苗期的20个生长形态、生物量及生理指标,计算各性状的耐荫系数,并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及聚类分析,把大豆的多个性状指标转化为6个新的综合且各自独立的指标,其权重分别为0.251、0.229、0.170、0.138、0.126、0.115。根据综合评价值(D值),光伏板下31个大豆品种苗期适宜性可分为强、良好、差3类,其中:9个品种为适宜性强,分别为八月拔、东山白马豆、兰溪大青豆、嘉丰绿皮豆、沙心豆、特泛豆1号、浙鲜9号、浙鲜12号、浙春14号;12个品种为适宜性良好;10个品种为适宜性差。本研究为农光互补体系下保障大豆的生长和产量提供了理论参考和适宜性品种。  相似文献   

9.
<正> 前人对大豆生理指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大豆高产栽培提供了许多指标。但是,由于各地生态条件、产量水平和选用品种不同,所提出的生理指标也不尽相同。为了探索本省淮北中低产地区夏大豆亩产150公斤的生理指标,在本所多年试验和本区大豆生产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高产栽培,开展了大豆亩产150公斤生理指标的研究,为制订亩产150公斤栽培技术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栽培大豆、野生大豆和半野生大豆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栽培大豆、野生大豆和半野生大豆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栽培大豆幼苗期的酯酶同工酶共出现了17条酶带。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既有共同的酶带,又有各自独特的酶带,是亲缘关系较近的两个种。半野生大豆有类似野生大豆的酶谱,表现了野生种的特点.不同进化类型的大豆酯酶同工酶有明显不同。随着进化程度增高,酶带数目有增多的趋势.研究表明,大豆幼苗酯酶同工酶酶谱比较稳定,酶带明确,具有较为明显的种的专一性,可以做为大豆分类学和研究大豆进化关系的一个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1.
预警是对中国大豆市场的波动情况进行预报的有效手段。采用中国大豆的需求量增长率作为警情指标,利用1995~2010年的经济数据,选择49个警兆指标。通过时差相关分析法,去除无效指标后,将警兆分为先行、同步和滞后指标,并计算各类指标的权重。利用扩散指数编制先行、同步、滞后指标的预警波动曲线,与大豆需求量增长率曲线比较后发现,先行与同步指标有效,滞后指标稳定性稍差。通过先行指标对2011、2012中国大豆需求量增长率进行验证,证明方法有效性,及为未来的2~3年中国大豆需求量增长率预警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不同微肥对大豆连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用5种微肥喷施连作3年大豆,对其产量及产量性状、生长发育、生理指标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其结果为:5种微肥对大豆连作的产量及产量性状、生长发育、生理指标都具有良好的效果,不同微肥作为效果不同,其顺序为硼、锌、铜、钼、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产品已进入了国际市场,农业种植结构有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有一定的扩大,其产量的高低左右着中国大豆总产的丰歉,对中国大豆进出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气象指标评估黑龙江省大豆丰歉年型,准确的预报大豆产量,对政府部门及有关部门宏观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各省区1993~1997年大豆平均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统计分析可知,黑龙江省大豆总产量占全国大豆总产量的33%,是中国大豆主要生产基地,其余各省区总产对中国大豆总产的贡献率均不足10%,种植面积较为分散、种植季节和方式差异较大,研究大豆产量丰歉气象指标较复杂,本文仅对黑龙江省大豆产量丰歉年型的气象指标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黑龙江省巴彦县永常村大豆高产栽培模式为例,在运用技术组装组织大豆机械化生产过程中,通过实践测定分析,提出了5类12项综合性评估指标,并对3种技术组装方案进行评估分析,指出了优化方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84~2022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区73个气象站对应县(市)渍害灾情史料、大豆产量资料及27个农业气象站大豆生育期资料,应用统计分组法构建大豆渍害样本减产率序列。通过柯尔莫哥罗夫-斯米尔诺夫检验和置信区间阈值法,建立黑龙江省大豆渍害减产率等级指标并以预留的渍害样本验证指标。结果表明,大豆轻度、中度和重度渍害减产率下限值于出苗三真叶期分别为5.6%、10.3%、14.7%,于开花结荚期分别为6.2%、9.3%、14.2%。指标评价判识结果和历史灾情记录度吻合率达84%,可应用于黑龙江省大豆渍害影响定量评价。构建黑龙江省大豆不同生育期渍害影响定量评价指标,有助于实现黑龙江省大豆渍害影响评价量化。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辽宁省大豆种植气候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辽宁省大豆种植合理布局提供依据,利用1981—2015年辽宁省54个气象台站的气候资料、大豆产量及大豆生育期资料,根据大豆生长发育对气象条件的要求,确定气候区划指标,采用GIS技术对大豆各区划指标进行网格推算并予以空间分析,进而将全省大豆种植划分为适宜种植区、次适宜种植区和不适宜种植区3个区域。通过分区评述和分析,提出辽宁省发展大豆种植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根据黑龙江省科委项目研究内容与指标要求,结合黑龙江垦区大面积机械化的生产特点,在棕壤、暗棕壤温凉区代表地军川农场设立大豆大面积高产综合技术的试验区、示范区和辐射区,总结提出了适用于该生态区特点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8.
大豆地方品种种质保持中适宜样本容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将大豆的绿种皮品种作为标记基因型与黄种皮品种合成具有不同频率的混合群体,以模仿大豆群体种质。通过田间试验和蒙特卡罗计算机模拟,研究标记基因型频率的抽样变异和群体种质保持的适宜样本容量。所用统计指标标为稀少基因型频率的标准差、95%置信下限及丢失频率,大豆播种样本容量264 ̄330粒,种植行长3.33m,4 ̄5行,相应田间株数150 ̄200,可以权衡既保持大豆群体种质又节省繁殖工作量。群体种质繁殖次  相似文献   

19.
据1983-1985年在黑龙江省45个县(市)792个试验点,6种土壤和14个大豆品种的小区试验和大面积试验证明:大豆接种根瘤菌比不接种平均增产11.2%,每公顷增收大豆241.5公斤。5年(1983-1987)累计应用面积已达31.5万公顷。由于大豆接种根瘤菌增加了大豆的结瘤数和根瘤重、植株鲜重和干重、植株含氮量和根瘤固氮酶活性,从而提高大豆产量和籽实蛋白质含量。本文研究了大豆接种根瘤菌的有效性与土著根瘤菌生态分布(以大豆自然结瘤性状C值、接种回收率为指标),大豆品种对根瘤菌的选择性,土壤化学因子(N. P. K. pH.有机质)的相关关系以及与化学肥料(磷酸二铵)、微量元素肥料(钼酸铵),VA菌根真菌的联合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20.
李曼 《现代农业》2010,(5):42-44
为探讨不同抗旱性大豆品种对施氮肥量的反应,本试验从大豆根系生理指标角度出发,研究不同施氮肥量对不同抗旱性大豆根系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N4水平上各抗旱性品种大豆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均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