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观察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失败史妇女放置新型—吉妮致美的避孕效果及副反应。方法:将曾使用金属单环至少有一次失败的妇女220例,随机分为吉妮致美组(以下简称吉美组)(n=110)和T cu组(n=110),分别放置吉妮致美和T cu380A,于置后1、3、6、12、24个月进行随访。结果:吉美组及T cu组累计24个月的带器妊娠率分别为0.9%、1.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IUD脱落率分别为0.9%,6.5%,吉美组明显低于T cu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IUD因症取出率分别为1.9%、7.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IUD续用率分别为96.3%、84.1%,吉美组明显高于T cu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带节育器者白带增多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月经量多,经期延长,不规则出血,腰腹痛的症状,吉美组发生率明显少于T cu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吉美IUD具有避孕效果好、脱落率低、因症取出率低、续用率高和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后B超监测下即时放置MYCu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效果及其可行性、续用性,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情况。方法:人工流产术后B超监测下即时放置两种宫内节育器,其中MYCu宫内节育器159例,圆形Cu宫内节育器121例。对280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和宫内节育器的使用情况。结果:经术后不良反应及12个月后使用效果比较,MYCu宫内节育器组的术后经期延长、经量增多,腰腹疼痛、不规则出血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圆型含铜宫内节育器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移位、脱出、带器妊娠、失访、完成随访数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圆型含铜宫内节育器组取出率高于MYCu宫内节育器组,MYCu宫内节育器组续用率高于圆型含铜宫内节育器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工流产后B超监测下即时放置MYCu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小、取出率低、续用率高,具有临床推广性。  相似文献   

3.
宫内节育器(IUD)是我国育龄妇女使用最多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避孕工具.由于种种原因,一部分妇女采用IUD避孕至绝经后数年至数十年仍未取出.而绝经后取器常常发生困难.笔者于1993年4月至1996年3月采用尼尔雌醇改善子宫条件,并配伍哌替啶减轻取器时的疼痛不适,为28名妇女取器成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引起宫内节育器并发症发生的常见原因,提高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在我服务中心放置宫内节育器的4 102例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出现并发症分成A、B两组。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分析宫内节育器并发症发生的主要类型,以及引起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结果 4 102位对象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共出现并发症21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3%,其中宫内节育器并发症发生的主要类型为:宫内节育器下移为152例(69.7%),嵌顿为37例(17.0%)。A、B两组间比较发现,年龄越大、置器年限越长则宫内节育器并发症的风险越高(P〈0.01);而置器时间在月经干净后以及置器后定期复查可降低宫内节育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P〈0.01)。结论置宫内节育器对象的个体年龄小、置器时间短、在月经干净后置器及定期随访可降低宫内节育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爱母牌MCU功能性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效果和副反应。方法:对251例年龄在20~40岁和月经正常者以爱母牌MCU作为唯一的避孕方法,并随访追踪36个月观察其效果。结果与结论:251例连续3a观察结果:发生带器妊娠2例,积累妊娠率为o.8%;自然脱落4例,积累脱落率为1.2%,铜离子过敏取器1例,其余244例无任何不适,累积安全使用率为97.2%。爱母牌MCU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安全性大,副作用少,为目前较受育龄妇女欢迎的避孕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6.
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device,IUD)避孕具有安全、经济、简便、长效、可逆的优点,在我国城乡推广已有50余年,育龄期妇女使用率超过45%,目前许多放置IUD的妇女已进入绝经期,面临着绝经期IUD的去留及绝经后取环的时间问题。绝经后妇女因体内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减少、生殖器官萎缩,在取器过程中常出现操作困难甚至取器失败。笔者对90例绝经后妇女一般资料及取环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提高绝经后妇女取环成功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比产后使用宫内节育器、皮下埋植剂及避孕套的避孕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在当前二胎政策下初次剖宫产患者适用的避孕方式。方法:共选择剖宫产患者178例,按其主观意愿分成3组,其中节育器(IUD)组58例,避孕套组72例,皮下埋植组48例,从采取避孕措施开始随访1年,观察患者避孕效果、月经变化及不良反应。通过比较选择最适合于有再次生育要求的产妇的避孕方法。结果:避孕效果比较,皮下埋植组优于其他两组。月经量比较,节育器组中有62.7%明显多于妊娠前,皮下埋植组66.7%明显少于妊娠前;避孕套组较妊娠前无明显改变;节育器组月经量明显多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比较,节育器组腰腹不适及月经增多明显高于避孕套组及皮下埋植组,皮下埋植组点滴出血明显高于节育器组及避孕套组,避孕套组性交不适明显高于皮下埋植及节育器。结论:皮下埋植避孕效果确切,副作用小,不影响产后性生活,可作为有再次生育要求的剖宫产产妇避孕首选。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超声显像观察早孕妇女药物流产过程中宫内的变化 ,评价药物流产的效果及超声监测的意义。方法 :选择自愿终止妊娠的健康早孕妇女 170例 (孕 35~ 40 d46例为 A组 ,孕 41~ 49d的 12 4例为 B组 ) ,在服药后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 )进行连续的超声监测。结果 :完全流产 15 3例 ,完全流产率 90 .0 % ,A组完全流产率为 10 0 .0 % ,明显高于 B组的 86 .3% (P<0 .0 5 ) ;B组阴道流血量及流血时间均多于 A组 (P<0 .0 1)。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抗早孕效果确切 ,超声显像对药物流产过程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乙烯雌酚在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绝经后妇女口服乙烯雌酚药物0.5mg,每天2次,维生素B6 20 mg,每天3次,连续服药7d后行取环术,随诊3个月,B超监测子宫内膜情况。结果48例绝经后妇女惰性宫内节育器不锈钢单环均1次取环成功,成功率为100%,随诊3个月,B超未发现子宫内膜增厚。结论乙烯雌酚用绝经后妇女的取环术,效果好,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最佳方法、效果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在B超引导下行MPCNL治疗的765例肾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建立经皮肾取石通道,其中单通道取石679例(88.8%),双或多通道取石86例(11.2%);一期取石731例(95.6%),二期取石34例(4.4%);手术时间40~150min,平均(65.6±22.7)min。总结石取净率为88.0%(673/765)。术后出现动静脉瘘出血12例,冲洗液外渗3例,其余无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B超引导下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是一种穿刺成功率高、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避孕药具的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佛山市南海区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试点的避孕药具不良反应报告,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区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报告1 912例,其中器械(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1 857例,避孕药品不良反应55例.在宫内节育器可疑不良事件中,分列前5位的主要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B超诊断妇科急腹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B超对184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进行诊断,对比分析超声诊断与临床诊断结果。结果 184例急腹症患者经B超诊断与临床结果对比,诊断符合率为90.2%(166/184),误诊率为7.6%(14/184),漏诊率为2.2%(4/184)。结论 B超能有效提高妇科急腹症的诊断符合率,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经会阴B超宫颈成熟度评分与头位分娩启动的关系。方法:通过经会阴B超观测110例单胎、头位、初产孕妇宫颈长度、内口扩张程度、羊膜囊嵌入宫内口程度(HM),对其宫颈成熟度评分,与其临产时间及分娩方式相结合分析。结果:随宫颈长度、内口扩张及HM评分增加,宫颈成熟度增加,临产时间逐渐缩短。宫颈成熟度评分0~4分组(38例)、5~8分组(36例)、≥9分组(36例)手术产率各为78.94%(30/38)、55.55%(20/36)及27.78%(11/36),0~4分组与≥9分组相比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会阴B超进行宫颈成熟度的评分,对临产时间及分娩方式有一定提示作用,是一种客观准确、简便安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如何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是每一位妇产科医生关注的问题.我院自2002年5月开始在B超监测下行无痛人流52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用"GnRH+PGc+GnRH"法同期化处理水牛,利用B超对多卵泡发育和排卵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经同期化处理的母水牛多卵泡发育发生率为6.43%(42/653),排卵率为72.73%(24/33)。母水牛多卵泡发育的发生与品种、年龄、季节等因素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及早发现羊水过少,采用及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改善围产儿预后。力法:采用B超羊水指数作为监测羊水量的指标。结果:羊水过少多发生在妊娠40--46周间,占66.2%,其中合并高危因素者42例,16例出现胎儿宫内窘迫,低评分4例,无1例围产儿死亡;其中例宫产分娩60例,占88.2%(60/68);用B超羊水指数作为监测羊水量的指标,其符合率达94.1%(64/68)。结论:B超可作为及早发现羊水过少的可靠方法,适时剖宫产结束分娩能显著改善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恶性肿瘤患者行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中心静脉置管(CVC)的应用效果.方法 96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9例)采用PIOC置管,B组(47例)采用CVC置管,对比两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的长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3.9%,B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导管留置时间为(112.2±68.7)d,明显长于B组的(48.0±26.2)d(P<0.01);A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B组的导管相关感染、导管脱出、误入动脉及发生气胸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 PICC置管操作方便、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轻微,因此提倡在恶性肿瘤患者中使用.  相似文献   

18.
以月季切花品种Daiana带芽嫩茎为外植体,研究了激素等因素对其无性繁殖系建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其诱导分化以B5 BA1.0mg/L(单位下同) IBA0.25效果较好;继代增殖以B5 BA1.0~2.0 IBA0.25 GA0.3效果好,增殖系数可达5.8~6.2以上;生根以50㎎/LNAA或50mg/LIBA溶液浸泡嫩茎切口基部0.5~1d后,接种于无激素1/2MS基本培养基中效果好,生根率达100%;在基质珍珠岩或蛭石中驯苗,成活率可达94.1%以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在城市景观湖治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安庆西小湖为原位生态修复试验对象,共设置6个断面(A、B、C、D、E、F),于实施前(8月19日)和实施后(2015年9月24日和10月19日)监测氨氮、总磷、总氮浓度、高锰酸盐指数和透明度。[结果]A点位氨氮浓度从处理前的5.600 mg/L下降到3.870 mg/L,下降率为30.89%。D点位总磷从处理前的0.413 mg/L下降到0.195 mg/L,下降率为52.78%。E点位高锰酸盐指数从处理前的10.600 mg/L下降到7.470 mg/L,下降率为29.53%。E点位总氮浓度从处理前的7.800 mg/L降到6.660 mg/L,下降率为14.62%。各监测断面的透明度在处理后均有明显改善,从处理前为20 cm提高到28 cm。[结论]原位生态反应池对安庆西小湖的修复效果较好,各监测断面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指标、透明度总体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阴道B超和宫腔镜检查对宫腔内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50例子宫腔内病变患者行阴道B超检查、诊断性宫腔镜检查,在宫腔内定位摘取病变组织或诊断性刮取内膜。结果宫腔镜的诊断符合率为85.3%(128/150),阴道B超的符合率为54.0%(81/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阴道B超是筛选子宫腔内病变的方便、简捷、有效与经济的方法。宫腔镜检查能直视宫腔内病变,定位取材,诊断准确率高,宫腔镜检查结合定位病变活组织检查是诊断子宫腔内病变可靠和理想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