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电器孵化小鸡中,只要掌握温度、通风、翻蛋三大要素,必要时运用湿度、孵蛋位置和凉蛋等辅助因素,就完全可以控制禽胚按天然孵化的规律发育,获得满意的孵化效果。  一、温度  电器孵化用温可以分为恒温和变温两种。  恒温孵化:对于种蛋来源少,或者室温偏高,宜分批入孵,采用恒温孵化,经过长期工作实践,认为鸡胚胎较适宜恒温孵化的施温方案,见表 1。表 1恒温孵化用温 室温(℃)胚龄(天) 1~1819~21低于2038.037.3 20~2737.837.3高于3037.637.3  变温孵化:对于来源充足的种蛋,宜整批入孵。这时孵化器内胚蛋胚龄都是一样…  相似文献   

2.
1.控制温度立体孵化器孵化种蛋的适宜温度为37℃~37.8℃。在孵化时应先定好温度,使之在适宜温度范围内;在孵化过程中每隔1小时要检查1次,尽力保持温度平稳。如温度忽高忽低就要调整孵化器的恒温调节器,使温度平稳在适宜温度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3.
正一、收集种蛋将每日的种蛋写上产蛋日期,每日将种蛋翻转180度左右,防止蛋黄粘在蛋壳膜上。每7天送种蛋1次,防冻、防热、防晒、防雨。要用蛋托箱装种蛋,车辆运输时蛋托箱下还要有缓冲物。二、采用控温电孵机孵化的前、中、后期和出雏期(夏秋出雏在摊床上)的温度分别为:38~39℃、37.5~38.5℃、37~37.5℃、38~38.5℃。空气相对湿度依次为:75%~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岭南黄鸡快长型、中速型、慢速型、麻黄、矮脚黄5个配套系父母代种鸡的种蛋孵化失重情况进行比较,评价种蛋孵化失重对孵化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孵化机温度37.8℃、相对湿度56%,出雏机温度36.8℃、相对湿度65%的恒温恒湿孵化条件下,5个配套系种蛋第1~6阶段(每3 d为1个阶段)及0~18 d的平均失重率范围是1.859%±0.047%~2.039%±0.044%、1.584%±0.027%~1.981%±0.056%、1.927%±0.037%~2.266%±0.067%、1.764%±0.053%~2.216%±0.062%、1.865%±0.036%~2.259%±0.059%、1.849%±0.057%~2.271%±0.064%、10.571%±0.176%~12.296%±0.301%。配套系和蛋重区间相同,孵化阶段只在部分情况下对失重率有显著影响,其中第2阶段的失重率显著偏低;孵化阶段相同,配套系内不同蛋重区间的失重率仅慢速型最小蛋与小、较小蛋存在显著差异,其他配套系的蛋重对失重率影响不显著,4个配套系种蛋的18 d失重率趋势是大蛋失重率小,小蛋失重率大,而矮脚黄的情况正好与之相反;孵化阶段和蛋重区间相同,配套系对孵化0~18 d失重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变温与恒温对孔雀种蛋孵化效果,试验采用变温与恒温对2组孔雀种蛋进行孵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蓝孔雀受精种蛋孵化率性状上,试验Ⅰ组(变温组)显著高于试验Ⅱ组(恒温组),说明孵化期间采取前期高、中期平、后期略低、出雏期稍高的变温措施,符合孔雀胚龄发育所需的最适温度变化规律,有利于孔雀受精蛋的孵化。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变温与恒温对孔雀种蛋孵化效果,试验采用变温与恒温对2组孔雀种蛋进行孵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蓝孔雀受精种蛋孵化率性状上,试验Ⅰ组(变温组)显著高于试验Ⅱ组(恒温组),说明孵化期间采取前期高、中期平、后期略低、出雏期稍高的变温措施,符合孔雀胚龄发育所需的最适温度变化规律,有利于孔雀受精蛋的孵化.  相似文献   

7.
杨东  雷刚  王晓明 《湖北农业科学》2011,(23):4900-4901
收集四川白鹅产蛋高峰期产的种蛋,随机分成2组,一组进行恒温孵化,另一组进行变温孵化,研究了不同孵化方式对四川白鹅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实行恒温孵化条件下,入孵蛋孵化率56.67%,受精蛋孵化率62.20%,健雏率70.59%;在实行变温孵化条件下,入孵蛋孵化率78.89%,受精蛋孵化率85.54%,健雏率76.06%。经统计学检验,两种孵化条件下的孵化性能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孵化试验表明,鹅种蛋孵化宜采取变温孵化方式。  相似文献   

8.
采用机器孵化法孵化绿孔雀,并进行人工育雏。孵化温度为37.0~37.8℃,孵化湿度为50%~60%,第1~3天育雏温度为33℃,第4~6天为31~32℃,之后每周降低2℃直至室温。试验显示,每对绿孔雀1个繁殖期共产卵36枚,受精率为37.5%,受精卵孵化率为58%,雏雀成活率为85.9%。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是绿孔雀孵化和育雏成功的首要因素;湿度对孵化和育雏也极其重要;地理位置可能会影响绿孔雀发情时间;产蛋后期卵均不受精,可能是雄鸟个体的原因,也可能是物种的生理特性。因此,采用机器孵化和人工育雏以增加绿孔雀数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本次试验主要测定不同的孵化温度和相对湿度对蓝孔雀胚胎发育、受精蛋孵化率及健雏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蛋在不同的人工孵化温度、湿度条件下,受精蛋孵化率和健雏率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次试验筛选出的最佳孵化条件为:孵化温度1~7d为38.50℃,8~15d为38.00℃,16~21d为37.80℃,22~24d为37.50℃,25~28d为37.80,相对湿度1~7d为65%,8~15d为60%,16~21d为60%,22d~24d为65%,25~28d为70%。  相似文献   

10.
正1种蛋的孵化条件1.1温度孵化最适温度随肉鸡的品种、季节、孵化器类型的不同而略有差异。一般立体孵化低于平面孵化,胚龄大的低于胚龄小的,夏季低于早春或晚秋。最合适的孵化温度为37.8~38.3℃,在出雏机内的出雏温度为37.3℃,采用整批孵化,掌握温度的原则是前期高、中期平、后期低。孵化期中的温度控制可采用变温和恒温孵化两种。(1)  相似文献   

11.
<正>1.锦鸡的繁殖。锦鸡具有季节性产蛋的特点,1年龄的锦鸡就有求偶行为和繁殖能力。每年的3~7月是繁殖期,繁殖期间公母配比为1:2,一个繁殖周期每只锦鸡可产蛋30枚左右。2.种蛋的孵化。少量的锦鸡蛋可由家鸡代孵,但规模养殖宜采用人工孵化。种蛋经消毒后放入孵化器中,孵化期为23~24天,温度恒定控制在38℃,相对湿度控制在  相似文献   

12.
1、孵化前期死亡(1-6天)遗传因素;种鸡的营养水平及健康状况不良,主要缺乏维生素 A、维生素B2;种蛋储存时间过长;保存温度过高或过低;种蛋熏蒸消毒过度;孵化前期温度过高或过低;种蛋运输时受剧烈振动。 2、中期死亡(7-12天)种鸡的营养水平及健康状况不良,主要缺乏维生素D、维生素B2; 入孵前种蛋未预热;污蛋未消毒或消毒效果低; 孵化温度过高或过低;未翻蛋或翻蛋不当;通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狮头鹅种蛋孵化期间失水率、蛋温变化等基础数据及其对孵化率的影响。[方法]对孵化期的狮头鹅种蛋进行称重,并测定孵化期内蛋内温度和蛋壳温度的变化,分析气孔数对孵化效果的影响。[结果]失水率不仅影响孵化率,而且影响雏鹅质量,孵化第6、15、24和28天种蛋最佳失水率分别为3.28%、4.75%、9.48%和14.22%。随着胚龄的增加,蛋壳表面温度相对稳定(37.32℃→37.17℃→37.37℃→36.83℃),而壳内胚胎温度上升较快(37.75℃→39.22℃→39.82℃→40.62℃)。蛋壳气孔数量显著影响胚胎发育。蛋形指数影响孵化率,但不影响受精率。[结论]降低湿度、严格选蛋、孵化中后期加强凉蛋是提高鹅蛋孵化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人工孵化主要条件是温度和湿度.孵化过程包括:翻蛋、照蛋、凉蛋、换气和人工助产等。 1 温度 温度是决定种蛋在孵化过程中胚胎能否正常发育的首要条件.只有在温度适宜于胚胎发育的条件下,种蛋才能正常发育。鸭蛋正常孵化28天出雏,健雏最多,如温度过高,种蛋胚胎新陈代谢加快,发育也加剧,发育周期缩短.提前出雏.可能造成胚胎大量死亡。如温度过低,种蛋胚胎的新陈代谢降低.导致胚胎发育迟缓或停止发育,最后也会引起胚胎死亡。可见,温度是决定种蛋孵化好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正1挑选高品质的种蛋种蛋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孵化率和出雏率,因此要严格按照种蛋标准选择种蛋,种蛋要新鲜、清洁、干净。要贮放在空气流通、清洁卫生、阴凉的专用蛋库,蛋库温度控制在15℃左右,贮放时间以1~3 d为好,每天翻蛋1~2次。种蛋要经过消毒、后预温、再入孵。2科学控制孵化温度孵化温度是指种蛋应达到的温度,而不是指孵化室或孵化器的温度。孵化雏鹅的正确温度:入孵前10 d 38.5~39℃,中10 d 37.5~38℃,后10 d 37~37.5℃,即做到  相似文献   

16.
嘌蛋技术     
王妍 《农技服务》2006,(7):29-29
6-2嘌蛋是将正在孵化的胚蛋从孵化场送到另一个地方出雏的一种方法。比运输种蛋和雏鸡更加便捷,特别是对交通不便的偏僻地区及路途远的地方更有意义,深受用户的欢迎。(一)嘌蛋时间嘌蛋一般在种蛋孵化10天以后才能进行;在气温超过30℃时,也可提早到孵化8天进行。起程的时间,要根  相似文献   

17.
夏季蛋鸡的饲养管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年当中,夏天是温度最高的炎热季节,对产蛋母鸡如不采取一些措施,很可能会使蛋鸡减产,甚至停产,要使蛋鸡在炎夏产蛋不衰必须采取以下有效措施。1降温防暑措施蛋鸡产蛋的适宜温度是21~25℃,湿度是50%~70%,饲料利用率的最佳温度为15.5~20.0℃,能保持良好产蛋环境温度是10~24  相似文献   

18.
种蛋的重量和蛋形指数是影响孵化率的因素之一。国内对鸡鸭鹅有所研究报道,对鹌鹑未见有报道。本研究旨在为选择鹌鹑种蛋提供科学依据。 材料与方法 试验Ⅰ 选择保存期不超过7天,色泽、蛋形正常,无裂缝的朝鲜龙城系鹌鹑种蛋,用天平逐个称重。根据蛋重分成3组,Ⅰ组蛋重大于12.0克,Ⅱ组蛋重在10.5~12.0克之间,Ⅲ组蛋重小于10.5克。种蛋在同一孵化机内孵化,孵化机为9F-1500型(无锡孵化机厂),孵化温度为100.4°F,15天落盘,温度为99.5°F。共孵化三批,测定以下项目: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  相似文献   

19.
冬春是孵化小鸡的黄金季节。孵小鸡前,种蛋选择和保存的好坏,直接影响胚胎的发育和雏鸡的品质。因而是获得孵鸡成功的两个主要条件。一、种蛋的选择1.种蛋的来源。应选用来自饲养管理良好的健康鸡群所产的鸡蛋,病鸡产的蛋不要用于孵化,因为有些疾病往往通过鸡蛋传给下一代。种鸡的年龄与孵化率也有关系,一般鸡在第二年产的蛋比较好,孵化率也比较高。2.新鲜种蛋的标准。种蛋保存时间的长短与孵化率也有直接的关系要求越新鲜越好,一般7天内的种蛋最好,最长不能超过15天,15天以上的种蛋孵化率逐渐降低。新鲜种蛋表面覆有一层霜状物,表面鲜艳,气…  相似文献   

20.
鸡饲养与气象环境条件关系密切,鸡孵化的最佳温度为37.3 ~ 37.8℃,最高温度为42.0℃,最低温度为24.0℃,孵化的相对湿度为50% ~ 60%,氧气含量为21%,CO2为0.5%;育雏期42日龄的雏鸡的最适宜温度为30 ~ 32℃,此后每周降温2℃,直至降至18~21℃,仔鸡期49~56日龄时,舍内温度保持32~33℃,以后每周降温2℃,降至20℃左右为止,相对温度65%左右为宜,仔鸡期每天需23 h的光照,1h的黑暗,1~2周龄内光强为10~15 lx/m2,3~4周龄5 lx/m2,育成期的光照管理措施是种鸡饲养的关键,增加光照时间可以促进性成熟,光照强度以5 lx/m3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