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CNG加气站的生产系统工艺流程复杂,误操作后果严重。采用三维虚拟现实仿真与CNG加气站安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利用CNG三维仿真培训系统提高培训效率的目标。详细介绍了该仿真系统的组成、3DSMax软件建模方式、设备模型及其原理和流程,该仿真系统可用于CNG理论及工艺流程的教学,确保新入职员工快速高效地进行岗前培训工作,为CNG加气站安全运行提供一定的技术保障。研究结果表明:集先进性、实用性、科学性于一体的CNG三维仿真培训系统在课堂教学与员工培训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培训效能,该系统可以进行批量培训,不受实训场地和资金的限制,具有较好的经济性,是一种提高人员技能水平的有效培训方式。(图6,参10)。  相似文献   

2.
CNG加气站建设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天然气加气站的基本构成,对近年来从事加气站建设和运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总结,提出了CNG加气站建设和运行管理中值得注意的一些基本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地下储气井作为CNG加气站最主要的储气方式,其安全性是保证CNG加气站正常运行的关键。为了对CNG加气站储气井进行动态安全评估,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概率化动态安全评估方法:利用Bow-Tie模型建立完整的加气站储气井泄漏失效因果逻辑,根据Bow-Tie模型与贝叶斯网络的映射关系生成相应的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安全评估模型;分别计算顶上事件和事故后果先验概率、顶上事件发生情况下的后验概率、防锈漆完全脱落情况下的失效风险以及报警响应可靠性变化情况下的事故后果概率,并利用贝叶斯网络的特性对根节点的敏感性进行分析。动态安全评估结果表明:提高CNG加气站储气井安全性的关键在于降低高敏感性基本事件的失效概率、基于新证据周期性地预测失效风险,并通过提高报警响应可靠性以最大程度降低事故损失。(图8,表5,参20)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压缩天然气(CNG)常规站压缩机的充气效率,研究了其开启压缩机直接给车载储气瓶充气模式下的启动条件和充气效果。通过Hysys软件构建了CNG常规站工艺流程计算模型,并根据加气站现场实际规模和运营环境设定计算模型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对CNG加气站工艺流程进行动态模拟,分别得到了加气站全天及高峰加气期间压缩机的能耗、运行时间、启动次数等数据,并提出了一个新的过程参数——单位能耗加气量,用以表征不同加气工况下压缩机的运行经济性。研究发现:开启压缩机直充模式下的压缩机充气效率较不开启直充模式高;随着压缩机直充模式启动压力的提高,压缩机的单位能耗加气量和车瓶最低充满压力均会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压缩天然气(CNG)常规站压缩机的充气效率,研究了其开启压缩机直接给车载储气瓶充气模式下的启动条件和充气效果。通过Hysys软件构建了CNG常规站工艺流程计算模型,并根据加气站现场实际规模和运营环境设定计算模型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对CNG加气站工艺流程进行动态模拟,分别得到了加气站全天及高峰加气期间压缩机的能耗、运行时间、启动次数等数据,并提出了一个新的过程参数——单位能耗加气量,用以表征不同加气工况下压缩机的运行经济性。研究发现:开启压缩机直充模式下的压缩机充气效率较不开启直充模式高;随着压缩机直充模式启动压力的提高,压缩机的单位能耗加气量和车瓶最低充满压力均会提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BWRS方程描述储气井内CNG的状态,采用正割法求解储气井内CNG的密度,基于CNG储气井质量平衡方程,建立了CNG加气站地下储气井泄漏计算模型,阐述了计算和监测步骤.基于VB6.0开发了泄漏计算及监测程序,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储气井内的储气量与压力成正比,与温度成反比,由于地下储气井温度接近地温,相对恒定,因此井内压力是反映储气量的主要指标,储气井发生泄漏时,其压力变化明显;该计算方法精度高且比较稳定,可以满足一般工程的应用要求,但因其最大误差不可忽略,故无法准确判断微小的泄漏.  相似文献   

7.
天然气汽车储气方式的技术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晓东  顾安忠 《油气储运》2000,19(11):29-33
天然气可用液化,压缩和吸附三种方式来存储。对于车用天然气而言,液化方法实用性有限。而压缩天然气需要高压及昂贵的多级压缩设施,同时压缩天然气(CNG)加气站高昂的造价也限制了CNG汽车进入北美市场。实验室水平的吸附式天然气(ANG)储气只需用CNG约1/6的压力即可达到其3/4的体积能量存储密度。目前,探寻一种新的,更适合车用的吸附剂以进一步提高ANG存储的体积能量密度并降低成本的研究已成为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针对天然气储气方式的经济性进行了探讨,比较了吸附,液化及压缩等方法的存储数据,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梦  张玉峰 《油气储运》2008,27(3):56-60
介绍了MXL185型整体撬装天然气压缩机的主要技术参数特性及其在国内的实际应用情况,并对该型号的压缩机与国产配套设备在德州市经济开发区CNG加气站的应用工艺进行了分析和比选。结果表明,压缩机采用机前脱水工艺,实施加气机、储气瓶组和加气柱优先级控制顺序,通过单线加气系统并预留三线加气功能,提高了站内设备的安全可靠性,降低了建设投资。  相似文献   

9.
针对广东某地区加油站扩建L-CNG加气功能的案例,从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建造组装流程等方面介绍了加油加气站内CNG储气的两种形式:储气井和储气瓶组。从安全性、占地面积、检验检测、使用寿命、施工难度、建造成本、可移动性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两种储气形式的优缺点:储气井安全性高、占地面积小;储气瓶组施工难度小,建设周期短,便于移动。因而,在加油站内扩建L-CNG功能推荐选用储气井储气,同时指出了应用储气井储气的几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CNG车用储气瓶发生事故的主要表现形式,分析了CNG汽车储气瓶发生事故的原因.从CNG的质量标准、安装CNG储气瓶的方法等方面,提出了CNG车用储气瓶的消防安全对策,以及CNG汽车事故的处置措施和应急方法.指出应建立完善的CNG储气瓶标准,制订不同材料气瓶的制造标准、定期检测和安全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压缩天然气(CNG)汽车加气母站工艺设计方案的确定原则。以前置脱水为例,介绍了CNG加气母站的工艺流程,结合《车用压缩天然气》(GB18047-2000)标准,分析了两种深度脱水方案的优缺点以及脱水方案的确定方式。从占地面积、安全性、使用年限等六个方面对小瓶储气、大瓶储气、储气井储气三种储气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着重介绍了CNG加气母站必备的各系统的构成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压缩天然气加气站类型及其工作原理,分析了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天然气易燃易爆、易泄漏、高压运行、质量差和站内多种引火源的火灾危险性,并从站的总体布局、天然气储存和质量、站内安全保护装置、设备材质、房间通风、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和预防电火花、静电、雷击等方面指出了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在消防安全设计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传统加油站采用自吸泵型加油机的加油工艺和近年来采用潜油泵加油机的加油工艺,并进行了对比.指出采用自吸泵型加油机的加油工艺存在弊端,而采用潜油泵加油机的加油工艺,可以实现一泵多枪,油罐正压出油,技术先进,工艺简单,使加油站设计更加灵活,是现代化新型加油站的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的建站规模及工艺流程.提出了3种加气站设计方案,通过经济分析,确定了进口关键设备、辅助设备国产化的加气站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
姚志祥 《油气储运》2001,20(3):54-55
提出了用3mm厚钢板,在罐的入孔和进油阀门处各焊一个1×1×1×1m的立方体槽室替代原有的砌筑混凝土块井的方法,对整治格拉油管道沱河加油站的5座埋地卧式储油罐出现的渗水与内积水结冰效果显著,介绍了采用汽油罐注水或柴油罐注满油后封死入孔盖板进行施焊的办法,能有效避免在用轻质成品;油罐焊接时发生火灾和爆炸。总结了在清除储罐内积水结冰层施工时应注意的事项,为在用成品油储罐的焊接和油罐渗水、内积水结冰的防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曲冬梅 《油气储运》1994,13(4):16-18
论述了加油站输油工艺系统的设计和施工要求。输油工艺系统可分为出油系统,进油系统和能通气系统。出油系统中,油罐与加油机之间的出油管呈直线布置,出油管在罐内的末端须加单向底阀。进油系统中卸油一般为密闭式卸油,进油管应距罐底200mm,以防产生静电。油罐与管道连接的附件都集中在人孔盖上,罐和管道使用前进行防腐,试漏试验,加油机底阀的安装决定着加油机的正常人工作,底阀的试压可检验螺纹连接处的密封。加油站内  相似文献   

17.
LNG在汽车代用燃料中的优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优化配件设计、合理改善油品质量和采用代用燃料是目前治理尾气污染的3种主要途径,其中代用燃料在降低和控制汽车尾气污染方面效果最好.通过对LPG(液化石油气)、CNG(压缩天然气)和LNG(液化天然气)3种代用燃料的对比分析,指出LPG和CNG作为汽车燃料因受其各自特性的制约,发展较缓,而LNG由于具有清洁高效、经济适用、安全度高、加气快捷、机动性强和冷能回收利用率高等优势,已成为当前最理想的汽车代用燃料,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8.
天然气非常规储运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科技进步提高天然气资源的利用率已成为当前国际石油工业的重要研究课题,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天然气水合物(NGH)的生产及运送、压缩天然气(CNG)的储运等非常规的储运技术。简要介绍和分析了这几种储运方式的技术特点,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