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鄯乌输气管道鄯善首站埋地管道的腐蚀进行了调查分析。根据站区埋地管道的腐蚀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护对策。这些对策包括改善环境、降低土壤腐蚀性采用非溶剂型覆盖层材料,减少针孔产生;取消玻璃布增强材料,确保涂装质量;实施区域阴极保护技术,有效控制埋地管道的腐蚀。  相似文献   

2.
针对延川南煤层气田采气平台埋地管道弯管因腐蚀穿孔而产生泄漏的现象,对埋地管道的输送介质、土壤环境、腐蚀产物、弯管与直管的金相组织进行分析,并采用电化学手段研究弯管和直管段的腐蚀趋势。结果表明,煤层气井口采出水溢出增加了土壤的含水量和氯离子含量,增大了管道埋设环境的腐蚀性,促使埋地管道防腐层失效。弯管段材料晶粒粗大,电化学反应活性高于直管段,致使弯管区发生严重的局部腐蚀。由此,提出煤层气地面排水管道整改与埋地管道加强防腐层修复及阴极保护相结合的综合腐蚀治理对策,相关成果可为煤层气田采气平台的安全管理提供借鉴。(图7,表4,参30)  相似文献   

3.
针对长期以来埋地管道交流腐蚀评价只能依赖现场测取的交直流参数且准确性欠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埋地管道交流干扰腐蚀的实验室评价方法.通过现场测取实际管道的交流干扰信号,在实验室使用取自管道沿线的土样进行大范围交流腐蚀模拟实验,评价埋地管道在现场交流干扰条件下的真实腐蚀风险.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对称电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在实验室内精确模拟实际管道在交流腐蚀和阴极保护条件下的腐蚀速率;通过覆盖现场测量数据的交流干扰腐蚀失重实验,可以最大程度地在实验室内实现埋地管道交流干扰的腐蚀风险评价与表征.  相似文献   

4.
随着长距离输电工程的发展,杂散电流引起的埋地油气管道电化学腐蚀日趋严重,其中高压直流(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输电系统的接地流干扰将在管道防腐涂层缺陷处导致严重的电化学腐蚀,威胁管道运行安全。通过COMSOL软件对靠近接地极的埋地管道沿线杂散电流密度分布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各干扰参数(管道与HVDC系统电缆夹角、接地流、土壤电导率、与接地极距离、管道半径)对管道沿线杂散电流密度分布及干扰腐蚀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管道与任一接地极距离小于5 km时,干扰腐蚀显著增强;管道与电缆夹角为0°时,干扰腐蚀最为严重;其余参数对管道干扰腐蚀均具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管道干扰防护及维修检测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图7,表2,参21)  相似文献   

5.
埋地管道腐蚀评价与维修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商同林 《油气储运》2004,23(10):23-25
针对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埋地管道腐蚀穿孔及改造投资较高的现状,提出了埋地管道腐蚀评价及维修方法.利用管道电流检测评价技术和现场开挖核实等综合手段,确定管道腐蚀程度,掌握埋地管道腐蚀的位置,对破损点进行优化设计.该方法针对性较强,可以提高投资利用效率,但工作量大,操作复杂、施工组织管理困难,完善后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吴明  谢飞  陈旭  王丹  孙东旭 《油气储运》2022,(6):712-722
随着油气管道服役时间的延长,管道面临的腐蚀失效问题愈加严峻。阐述了中国埋地油气管道腐蚀现状,总结了埋地管道常见的腐蚀失效类型,讨论了油气管道酸腐蚀、微生物腐蚀、应力腐蚀开裂(SCC)及氢损伤的作用机理,分析了温度、腐蚀性阴离子、阴极保护电位、磁场和交流电等环境因素对管道腐蚀的影响。针对当前埋地油气管道腐蚀失效研究尚不充分,机理、规律尚未完全明确的现状进行讨论,以期为未来油气管道腐蚀失效的研究方向选择提供参考:在点蚀穿孔方面,未来应结合多相流模型和弱酸腐蚀机理建立弱酸作用下的腐蚀预测模型,以准确评估油气管道腐蚀程度,采用扫描振动电极技术等手段深入开展微观层面的腐蚀机理研究;在SCC方面,未来可将模拟计算方法与更高分辨率的显微原位观测技术相结合来解析管道应力腐蚀本质。(图5,参87)  相似文献   

7.
针对含腐蚀缺陷管道因地面占压带来的安全问题,基于ABAQUS软件建立了地基-管道-堆载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了含腐蚀缺陷占压管道的应力和变形情况,研究了管道埋深、管道内压、堆载荷载以及腐蚀缺陷位置对埋地管道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管道埋深可以有效缓解管道应力分布,但同时会增大开挖工程量;当管道内压达到一定程度时,腐蚀缺陷作用下管道最大应力主要由管道内压控制,地面堆载荷载对其影响不大;管土切向摩擦因数对埋地管道力学性能影响较为显著,管道应力随着管土切向摩擦因数增加而近似线性增大;当腐蚀缺陷相对于管道截面的角度位置为5:15方向时,含腐蚀缺陷占压管道的应力最大。  相似文献   

8.
秦京输油管道防腐层劣化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高廷禹 《油气储运》1996,15(6):25-28
秦皇岛--北京输油管道外包缠改性石油沥青防腐绝缘层,同时采用外加电流及局部牺牲阳极的电化学防护方法进行防腐,由于管道埋地近20a,防腐层已逐渐劣化。根据管道防腐层现状,详细分析了防腐层老化的原因,(1)防腐层施工质量差;(2)预制管子在安装、运输、储存及下沟回填过程中的损坏;(3)管道热油运行的影响;(4)沥青材料随埋地时间的增长而劣化等。提出在加强防腐层施工质量、预制管道同时,对热油埋地管道的运  相似文献   

9.
用管道经济地输送液体燃料实际上取决于可靠的腐蚀保护系统。埋地管道的腐蚀防护通常是覆盖层和阴极保护结合应用,两种方法实际上是互为补充的。  相似文献   

10.
科学地进行埋地管道的腐蚀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玲莉 《油气储运》1997,16(1):36-38,50
腐蚀控制是埋地管道长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有效的腐蚀控制取决于对腐蚀环境的了解、正确的防蚀设计、良好的工程质量以及适当的维护。从防腐层设计的选择、工程质量、维护管理等方面叙述了目前我国埋地长输管道腐蚀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土壤腐蚀性评价、杂散干扰腐蚀及土壤条件的识别等管道沿线环境评价既是为防腐层的选用作准备, 阴极保护和附加保护设计提供依据。正确的防蚀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以低腐蚀风险方式提高系统内在的  相似文献   

11.
侯胜 《油气储运》2001,20(12):32-35
通过对榕山-佛荫输气管道进行智能检测发现,管道石油沥青防腐层损坏严重。从管道膜下腐蚀、环焊缝处“死角区”以及阴极保护极化电位不足等方面,对该条管道外壁产生腐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管道外腐蚀控制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管中管”埋地管道的腐蚀分析及防腐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义 《油气储运》1998,17(5):33-35
通过对“管中管”管道的现场调查和室内分析,发现管体腐蚀主要是由保浊国层内进水致使电化学腐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华北油田三管伴热集油流程中的热水管道存在严重内腐蚀问题,通过对油田集输站水伴热系统的研究,确定了水中溶解氧是影响热水系统腐蚀的主要因素,在系统温度及流速一定的条件下,水中溶解氧含量越高,对金属的腐蚀性影响越大.经试验和筛选对比,确定油田热水系统采用海绵铁滤料除氧装置,可以起到良好的除氧作用,并且清洗"再生"性能好,指出水质通过该滤料后,可以达到良好的除氧效果及缓蚀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李庞 《油气储运》2001,20(8):27-28
铁岭-抚顺浑河隧道输油管道穿越段因腐蚀穿孔严重对其进行施工改造。针对隧道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制定了新管道布管的设计方案,介绍了隧道施工中旧原油管道拆除、布管、焊接和防腐保温阶段的施工方法,并根据现场施工要求,对机具进行改进,积累了一定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5.
含硫天然气集输管网的腐蚀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鑫  羊东明  张岚 《油气储运》2012,31(1):27-30,44,83
含硫天然气腐蚀性较强,天然气集输管网的耐硫腐蚀不容忽视。介绍了含硫天然气集输管网的腐蚀机理,指出水的存在是含硫天然气具有腐蚀性的前提条件。梳理了从管网设计到运行维护各个环节的防腐工作,指出设计阶段的防腐工作渗透于管网选材、管网敷设、缓蚀剂加药装置、清管装置、腐蚀监测装置、管网附属装置等各个环节的设计中;而运行阶段的防腐措施,主要有添加缓蚀剂和设置阴极保护两种,腐蚀检测则是动态了解管道腐蚀状况和科学制定维修计划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了解某海底天然气管道的运行状况,保证天然气海管的安全运行,通过建立天然气海底管道仿真模型和腐蚀预测模型,分别对水露点含水量状态和饱和含水量状态下的不同典型工况进行分析,得出了天然气海管流动参数分布规律、流型、积液量、水合物生成以及管道腐蚀情况。结果表明:在两种含水状态下,海管运行参数均在设计范围之内,且均无水合物生成;水露点含水量状态下积液量几乎为0,管内流型为单相流,仅立管处有轻微腐蚀;饱和含水量状态下积液量较大,管内流型为分层流,整个管道均会发生中度腐蚀。该分析结果可为海底天然气管道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许高达  马珂 《油气储运》1994,13(1):24-27
论述了在有保温层条件下,埋地热输管道钢管自身的弹性结构与防腐保温结构的适应性。从防腐保温层和保护层强度、层间粘结力及钢管与防腐层之间粘结力着手,选择材料和防腐保温层结构,使管道获得土壤的约束力,确保管道稳定性。从防腐保温层材料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热胀特性及各层间的粘结力着手,研究热胀冷缩的同步性,使管道在热变形条件下,确保管子与保温层之间不滑脱或防腐保温层不产生开裂。经输送稠油管道现场检测证明:  相似文献   

18.
柴业森  石永春 《油气储运》1999,18(11):38-41
在对影响管道运行可靠性和整体性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由腐蚀原因造成管道事故的评价方法,指出应用B31G及其修正系数可较准确地确定腐蚀管段的允许安全强度,采用电化学腐蚀理论可成功解决预测泄漏时间,腐蚀速率和剩余使用寿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杨静  马国光  张友波 《油气储运》2006,25(10):55-58
针对气田集输管道腐蚀诸多因素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管道腐蚀剩余寿命预测困难等问题,提出了适用于集输管道腐蚀预测的两种评价方法,即概率统计方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研究表明,这两种方法能较好地预测集输管道腐蚀变化趋势,为管道剩余寿命预测提供可靠依据.对腐蚀评价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针对马惠宁输油管道多次发生内部腐蚀穿孔事故,在现场调查和室内试验基础上,应用材料和化学理论,对管道钢材的化学组分、腐蚀产物的结构和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原油中所含水质的腐蚀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