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农机》2005,(3):14-14
为贯彻落实中央促农增收精神,成都市新都区农机局把抓好夏收跨区机收作为为民办的实事之一。他们利用各地收获时差,计划组织该区100余台联合收割机前往周边区县以及西昌、陕西等地跨区作业.预计机收小麦3万亩,机手增加收入150万元。与此同时,他们认真组织辖区内机收作业,适时抓好夏粮收获,确保农民增产增收。预计投入该区夏收作业的各地联合收割机将达到650台,机收小麦7万亩.将大大加快夏收生产进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小麦联合收割机发展迅速,一些省(区)利用不同地区小麦成熟的时间差,组织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机收小麦。这一活动对提高联合收割机的利用率、推进小麦收获机械化技术的开展,夺取夏粮丰产丰收,提高农民收入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几年跨区机收小麦的实践经验可知,为了确保跨区机收的顺利进行,必须切实做好下列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农业农村部下发《毫不放松抓好"三夏"生产努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的通知》,要求各地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夺取2021年粮食丰收的特殊重要性,坚定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0.65万亿kg以上目标不动摇,毫不放松抓好"三夏"生产各项工作落实,赢得全年粮食丰收主动权。确保夏粮颗粒归仓。当前黄淮海主产区夏粮开始大面积收获。各地要精心组织好跨区机收作业,特别是及时做好倒伏麦田收获,防止发芽霉变。统筹利用好粮食烘干、仓储等设施,搞好小麦晾晒、烘干、储存,最大限度减少产后损失。组织好夏粮收购,做到应收尽收。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今年小麦种植面积4120万亩。5月下旬以来,全省各级农机部门在政府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搞好服务,优化农机作业环境,确保小麦收获有效有序开展。截至6月7日,全省收获小麦3649万亩,进度达88.5%,其中机收3510万亩,  相似文献   

5.
8月6日.江苏省沛县张寨收割机跨区服务队将一面锦旗送到江华县农机局.表达感谢之情。“双抢”期间.这支来自江苏省的机收作业服务队,在江华县境内开展水稻机收作业,县农机局积极配合并做好相关服务工作。特别是在柴油供应严重短缺的关键时期.县农机局及时组织30000kg柴油.对外地来本县作业的农机具一视同仁.凭“作业证”不限量保障供应。有力保证了农机作业没有受到市场缺油的影响,使“双抢”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7月14日,全国水稻跨区机收启动仪式在湖南长沙举行,标志着今年水稻跨区机收工作全面展开。预计今年将有21万台联合收割机投入早稻收获,比去年增加3万台,作业水平达到48%,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参加跨区作业的水稻联合收割机15万台。农业部要求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真抓实干,统筹推进当前水稻抢收抢插和防汛抗涝等工作,确保早稻收获颗粒归仓,晚稻抢插及时到田,为秋粮生产打牢基础,为夺取全年粮食有个好收成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廊坊市2006年玉米种植面积达17万公顷。新增玉米联合收获机57台,全市保有量达到113台,机收作业面积7080hm2,平均单台作业面积63hm2,农民开始逐步认识和接受此项技术,购机热情高涨,玉米收获机械化呈快速发展的态势。据调查,2006年廊坊市玉米收获机单机作业时间最长的为60天,最短的仅为20天,平均30天,作业面积最高的超过133hm2,最少的仅为27hm2,为延长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时间,提高使用效率,寻求增加机手收入新途径,借鉴小麦联合收获跨区作业的成功经验,2006年秋收期间,廊坊市农机推广站进行了组织玉米机收远程跨区作业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到6月22日,我省小麦机收全面结束。麦收期间,全省共上阵机具184.6万台,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73054台,收获小麦4577万亩,机收率达91.4%;其中联合收获占机收的75.7%。近万台联合收割机到河南、安徽、湖北等省跨区作业。今年全省小麦机收由于领导高度重视,部门配合密切,信息服务及时,“防非”措施到位,帮扶工作扎实,所以抢在雨季到来之前圆满完成了收获任务,充分显示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威力。 今年麦收期间,我省注重抓好小麦秸秆的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使其成为机收中一个显著的特  相似文献   

9.
本进讯 最近,省委副书记刘伟在省农机办呈报的<小麦机收日报>上作出重要批示:"今年小麦收割,全省农机部门的同志们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组织有序,调度有方,服务有力,全力抢天时抢速度,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小麦机收工作进度快、质量高、秩序好,价格稳中有降,机收率进一步提高,确保了夏粮及时收获、颗粒归仓,做到了丰产又丰收.  相似文献   

10.
2010年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组织好农机跨区作业.做好夏粮收获和夏种工作,对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意义重大。2010年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小麦机收7月上旬即将"开镰",目前自治区正全力备战跨区机收.2009年,内蒙古跨区机收作业围绕自治区优势作物机械化生产薄弱环节,将突出抓好小麦、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机收和牧区机械打捆草跨区作业,不断扩大范围和规模,提高主要粮食作物和草原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促进农畜产品增产、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  相似文献   

12.
要闻动态     
山西省小麦机收跨区作业圆满结束截至2007年6月27日,山西省小麦收获工作已全部结束,其中机械收获面积922万亩,占种植面积的88%。共投入各类农业机械18万台,联合收割机数量8921台,其中引进外省机车3735台,割晒机械2436台,组建跨区机收服务队128个,成立跨区机收接待站71个。今年由于旱情严重,小麦收割时间比去年同期提前5 ̄7天。目前,全省各级农机部门和农机操作人员积极组织农机具进行复播工作,在夏粮减产的情况下,争取秋粮生产有个好收成。  相似文献   

13.
玉米联合收获作业五注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政府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和农民购机积极性的提高,玉米联合收割机保有量不断增加,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逐年大幅提高。如何提高机械的作业效率,增加机手收入,成了农机部门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在玉米联合收获作业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做好计划安排做好作业计划安排是玉米联合收获作业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机械作业效率和增加经济效益的关键。首先,要了解和掌握作业市场信息。诸如玉米的种植品种、种植面积、宜机收面积、成熟时间、作业价格等。借鉴小麦联合收获跨区作业的经验做法,玉米联合收获跨区作业已逐步开展,如果…  相似文献   

14.
王帅 《广东农机》2009,(6):29-29
内蒙古小麦机收7月上旬即将“开镰”,目前自治区正全力备战跨区机收。2009年,内蒙古跨区机收作业围绕自治区优势作物机械化生产薄弱环节,将突出抓好小麦、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机收和牧区机械打捆草跨区作业,不断扩大范围和规模,提高主要粮食作物和草原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促进农畜产品增产、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  相似文献   

15.
<正>8月20日,记者从在许昌市举行的河南省花生机械化收获作业扬尘治理暨"三秋"工作现场会上获悉,围绕今年"三秋"生产特点,河南省在小麦机播、花生玉米机收、土地深松等方面定下农机作业目标。"三秋"生产,一季管两年,收好秋是全年粮食丰产丰收的保障,种好麦是明年夏粮丰收的基础。今年"三秋"生产,河南省计划投入各类农机430万台(套),确保小麦机播率保持在98%以上,水稻机收率保持在88%以上,力争玉米机收率达85%、花生机收率达65%,机耕作业  相似文献   

16.
4月27日,农业部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加强粮食机械化收获作业质量,切实减少机械化收获环节中的粮食抛洒损失,确保颗粒归仓。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联合收割机以其省时省力、节本高效的特点,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和认可。2014年全国小麦、水稻、玉米机收水平分别达到94%、81%、56%以上。机械化收获已成为当前粮食收获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收割期选择不恰当、机收操作技能不熟练、机具调试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个别地区出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 今年三夏.全省各级农机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科学调度,精心组织农业机械抢晴天、战阴雨,确保了全省5317.8万亩小麦适时收获,小麦机收率达97%,圆满完成了小麦机收和玉米机播作业任务.呈现出七大特点。  相似文献   

18.
<正>一、玉米机械化收获现状唐山市玉米常年种植面积426.6万亩以上,玉米播种已经实现了机械化作业98%,而玉米机收作业只占18%,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相对缓慢。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唐山市农民开始购买玉米收获机械。目前,全市共有玉米收获机械600台,其中2013年新增256台,报废2台、转手10台、20台两用机只作小麦收获使用。品种有自走式、背负式和互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农民创造的跨区机收化解了种植小规模与机械作业的矛盾,使我国北方迅速实现了小麦收获机械化。陕西有组织的率先在全国开展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已有20多年的历史。然而,农机手跨区作业中最担忧的不赚钱、  相似文献   

20.
当前,夏收跨区作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约翰迪尔收割机以可靠的质量和良好的服务赢得了用户的信赖。为了最大程度地帮助用户提高作业收益,确保夏粮收获顺利进行,约翰迪尔中国市场部抽调服务人员,协同经销商,全力做好夏收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