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浅谈植物病毒ELISA检测试剂盒中阳性对照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梅生  相宁 《植物检疫》1998,12(6):374-375
在植物病毒的血清学检测技术中,阴性和阳性对照的设立是必需的。由于ELISA试验本身的优点,使得它在血清学检测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有多种商品化的试剂盒出现。就ELISA试剂盒而言,毫无疑问需要给用户提供相应的对照,包括阴性和阳性对照...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X病毒(PotatoviusX,PVX),虽不是危险性检疫病毒,但它在马铃薯上是发病最普遍最严重的病毒之一。在血清学诊断实验中,酶联诊断试剂盒具有快速、灵敏的特点,提供阳性对照,使之更准确,对提高判断准确率是很重要的。而阳性对照抗原性保存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酶联诊断试剂盒的使用期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PVX病毒汁液保存期实验,本文报道了实验结果。1 材料和方法1.1 病毒汁液将马铃薯X病毒接种在普通烟(WhiteBurley)上,放在防虫的温室中,待显症后,取症状明显的叶片,放在研钵中磨成汁液,经双层…  相似文献   

3.
梁训生 《植物保护》1979,5(3):11-15
十多年来植物病毒技术研究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发现植物病毒700多种。由于对病毒本身的形态、理化特性及血清学等方面研究技术的发展,就摆脱了过去主要依靠生物学鉴定来诊断植物病毒的方法,使多种植物病毒得以澄清和区分,为植物病毒在分类学上系统化提供了比较完善的依据。植物病毒技术是随着生产的需要,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4.
《湖北植保》2008,(2):31-31
植物检疫是指人们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和技术,应用科学的方法对调运、携带的植物和植物产品上的病菌、害虫、杂草等有害生物进行检疫检验,并依靠国家制定的植物检疫法律法规保障实施的行为。目的是防止对植物、人、及公共设施具有危险性的病、虫、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由国外传入国内,或在国内蔓延、为害农作物、危及人体健康。同时维护对内、对外贸易信誉。  相似文献   

5.
胡吉成 《植物保护》1963,1(3):139-141
血清学方法,在植物病毒研究方面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由于植物病毒抗血清具有高度的专化性,并且容易控制,所以,可用来研究病毒的株系亲缘关系、病毒在植物体内转移及带毒量的分析等方面。在生产上,对无性繁殖的材料,可用血清反应法淘汰带病毒的植株,亦可诊断没有症状的带病毒植株。  相似文献   

6.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分类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是仅次于真菌和病毒的第3大类病原生物,侵染植物可引起许多重要的病害,造成农作物的严重减产,例如国内外普遍发生的茄科植物的青枯病,水稻白叶枯病,大白菜软腐病;有国外危害严重,国内尚未发生的检疫性病害梨火疫病和玉米枯萎病,还有在国内较普遍的泡桐丛枝病和枣疯病等。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由于生产和科研的需要,以及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从国外引进大量的植物种苗、种质资源,大都直接种植;这就给传播危险性病虫害和其它有害生物带来了很大可能性。为此,做好植物检疫工作,严格防止在引进种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建立了大豆种子中菜豆荚斑驳病毒(BPMV)和烟草环斑病毒(TRSV)单管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将含有相同浓度的分别带有BPMV和TRSV CP基因的质粒溶液作为阳性对照,以受两种病毒侵染的大豆种子作为待测样品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表明能从同一管中同时检测出这两种病毒而不发生交叉反应。尽管在阳性对照中,二者的检测限相当,均可达到35 pg/mL,但在实际应用中,两种病毒由于在大豆种子中的浓度不一致而存在一定的差别。该方法快速、灵敏、简便,同时特异性更强,在出入境检验检疫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烟草环斑病毒无侵染性组分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0%~40%的蔗糖梯度离心,将烟草环斑病毒无侵染性的病毒组分分开,获得了具抗原性但无侵染性的病毒外壳,可作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的阳性对照,避免了检疫危险性的病毒扩散到环境中。  相似文献   

10.
Djuwadi  唐志 《植物检疫》1992,6(1):75-76
确立植物检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及其环境免受植物病虫害这类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侵害。危险性植物病虫害的传人或蔓延总是和来自国外的植物和植物产品以及国内各地区间这些产品的调运相联系。人们正是本着阻止病虫害传播蔓延的目的来实施具体的检疫措施,从而实现植物检疫这一使命。  相似文献   

11.
浅谈生长期监管在进境种苗病毒病检疫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苗作为活的植物,其携带传播危险性有害生物特别是种苗传病毒病害的风险性远远大于其他植物及植物产品。鉴于种苗传病毒病害的特殊性,现场检疫不一定能全面反映种苗带毒情况,检疫法规中规定,对于进境种苗要求必须隔离种植检疫一定的时间,未发现危险性有害生物方可放...  相似文献   

12.
随着植物检疫工作的发展和检疫技术的提高,植物病毒的检疫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农业部1992年颁布的《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中,危险性植物病毒就有13种。笔者搜集和整理了名录中  相似文献   

13.
汪鑫  郭京泽 《植物检疫》2004,18(2):86-87
凤仙花坏死斑病毒(Impatiens necrotic spot virus)简称INSV,是危害观赏植物的重要病害之一,它最早从有症状的凤仙花上分离鉴定出来,能侵染许多植物.凤仙花坏死斑病毒能随着带毒植物种苗广泛传播,经研究证明昆虫是这种病毒的重要传毒介体.这种病毒病害严重发生时会造成许多观赏植物的枯死矮化,是国外花卉生产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尚未报道有该病害的发生,因此有必要了解该病害症状和病毒性质,高度重视从国外引进的相关寄主植物种苗的检验监测,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避免可能造成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4.
胡稳奇 《植物保护》1991,17(6):33-35
用带标记的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作探针的核酸杂交技术,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近年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众多学科中。由于它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适用面广及快速简便等特点,近十年来已应用于植物病毒及类病毒的诊断、鉴定与分类中。国外,很多植物病毒及类病毒已制备了  相似文献   

15.
广西粉虱传染类植物双生病毒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健和 《植物保护》1996,22(6):48-48
广西粉虱传染类植物双生病毒调查植物双生病毒(Geminivirus)具有独特的球状对生病毒形态和单链DNA,由于其经济和理论研究上的重要性,近年成为病毒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国内有关此组病毒的报道极少。笔者自1991年以来在广西对粉虱传染类植物双生...  相似文献   

16.
植物病毒病广泛发生于粮油、蔬菜、果树等多种作物上,由于防治比较困难,其发生和危害,日益受到重视。植物病毒是一类只能在植物寄主内生存的寄生物。病毒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绝大多数只由内部的核酸芯和外部的蛋白外壳组成;外形变化少,几百种植物病毒仅有杆状、线条状、球状等几种形态。由于这些特点,使病毒病的诊断和病原鉴定有其特有的技术方  相似文献   

17.
加强植物病毒检测防止有害生物入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植物病毒检测重要性及迫切性植物病毒检疫是种苗检疫的重点。至今报道的 90 0多种植物病毒中 ,至少三分之一可以由 1种或多种植物繁殖材料传带而作远距离传播 ;反之 ,多数植物种苗可以传带一种或多种病毒。由于植物病毒可以随着引进植物种苗进行远距离的传播。一旦传入新的地区 ,很难根除。并且可以随植物繁殖扩大传给后代而长期存活、持续地对植物产生危害 ,其重要性已经被形容为生物的“定时炸弹”。至今对于植物病毒还没有有效的检疫处理措施。目前的植物种苗引进 90 %以上是属于商业性的。如果在口岸检疫过程中发现危险性的植物病毒 …  相似文献   

18.
我国49种线状植物病毒分子鉴定及其基因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建立了马铃薯Y病毒属、马铃薯X病毒属、麝香石竹潜隐病毒属和葱X病毒属成员RT-PCR检测和全基因组扩增技术体系,并成功用于60多种供试植物病毒的检测诊断。利用所建立的技术体系,从全国18个省市42种作物上采集的病样中鉴定了49种植物病毒,其中10种为新种,11种为国内新记录,更正了7种病毒的鉴定和命名。测定了这49种病毒217个分离物基因组序列,并全部在国际基因数据库登录,占全球登录的植物病毒基因组序列总数的3.8%,其中27种植物病毒为基因组全序列,20种为国际首次报道,15种病毒全序列被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确定为相关病毒的标准序列。  相似文献   

19.
陈京  胡伟贞 《植物检疫》1997,11(2):81-84
番茄环斑病毒(TmRSV),烟草环斑病毒(TRSV),南芥菜花叶病毒(ArMV)的病汁液和PEG粗提纯液,经适宜温度或甲醛处理,均丧失侵染性而有抗原性。TmRSVPEG粗提纯液经60℃(水浴)处理10分钟或28℃7天,TRSV粗提纯液置25℃一个月,Ar-MV在40℃7天条件下均可做为阳性对照的灭活处理的最佳方案。可保存抗原性在7~12月以上。为了防止危险性检疫病毒的侵入,对入境种苗进行检疫,需建立快速、准确、标准化检疫程序,而在血清学快速诊断试验中,提供阳性对照,对提高判断准确率是必要的。因此,为了解决在诊断试剂中提供阳性对照但又不能使其检疫性病毒人为扩散这一重要问题,我们在研究三种外检病毒(TmRSV,TRSV,ArMV)的检验技术的同时,又进行了一些灭活试验,用化学和物理方法钝化病毒,使其失去侵染性而保持抗原性,并应用于酶联诊断试剂盒中,本文报道了初步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以制备的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单抗2C2为核心,建立了检测水稻叶片和白背飞虱虫中SRBSDV的dot-ELISA试剂盒。试剂盒的灵敏度分析表明,当SRBSDV感染病叶稀释到1∶10 240倍(w/v,g/m L)、单头携毒白背飞虱稀释到1∶51 200倍(头/μL)时仍能检测到SRBSDV。建立的试剂盒检测感染SRBSDV的水稻和携毒白背飞虱呈阳性反应,而检测感染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水稻矮缩病毒、水稻条纹病毒、水稻瘤矮病毒、水稻条纹花叶病毒、水稻锯齿矮缩病毒的病叶和健康水稻及非携毒白背飞虱呈阴性反应。试剂盒的田间样品检测结果与RT-PCR方法的检测结果的符合率达到100%,核酸测序和序列比对结果发现RT-PCR检测阳性的样品确实感染SRBSDV。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检测试剂盒能准确、有效地检测田间白背飞虱及水稻样品中的SRBSDV,可为我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检测和诊断、预测预警及科学防控提供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