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膜覆盖具有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发育,提高光能利用率,稳定土壤墒情,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状等多方面的作用。笔者1992年安排了掖单4号地膜制种试验40亩,结果亩产比对照(未盖膜)增产36。  相似文献   

2.
冉敬才 《作物杂志》1993,9(1):30-30
为了探索地膜玉米全苗、高产、节约成本的科技开发增产潜力,我们在海拔1100米的高寒山区酉阳县毛坝乡大石鼎村种植104亩郧单1号肥球(即营养钵保温育苗)玉米半膜覆盖侧栽(简称半膜侧栽)示范田,加权平均亩产340.1公斤,比对照全膜覆盖玉米(简称地膜玉米)亩产232.2公斤增产46.5%,比露地直播玉米亩产100.8公斤增产2.4倍。……  相似文献   

3.
提高夏播玉米制种产量几点措施钱向明,栗勤学(河北省赞皇县种子公司051230)1992年我县5400亩紧凑型夏播玉米制种平均亩产302.5公斤,千根村1200亩太合1号制种,平均亩产382公斤。1993年千根村1400亩掖单12制种,亩产421公斤,...  相似文献   

4.
王立华 《作物杂志》1995,11(1):39-39
覆盖地膜对玉米制种产量的作用王立华(吉林省通化市种子总站134001)地膜覆盖玉米杂交制种田(简称地膜制种)增产效益十分显著。我们在中单2号(mo17×330)制种田设覆膜与不覆膜(CK)试验区,获得覆膜区比对照提早成熟10天,种子产量(每亩281....  相似文献   

5.
“90-1”系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与河南浚县农科所合作育成的一个坚叶大穗型高产优质多抗的黄粒玉米单交种。1992年被农业部定为“八五”国家重点扩繁品种。1990-1991年在河南省玉米区试直播组,平均亩产529.5公斤,比对照种橡玉1、5号亩增产687公斤,为14.9%,居首位。在全国北方夏玉米区试中。1991年早熟组预试平均亩产581.8公斤,比掖单2号亩增产105.8公斤,为22.2%,居首位;1992-1993中熟区试中,晋、鲁、豫、皖、苏5省平均亩产516.9公斤,比掖单2号增产68.8公斤,为15.4%,居首位。1993年在河南省玉米生产示范试验平均亩…  相似文献   

6.
掖单2号是山东省莱州市玉米研究所育成的紧凑型玉米单交种,目前推广2200多万亩,遍及全国夏播玉米区及部分春播玉米区。我市从1989年开始搞掖单2号制种,大部分是反交制种。两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反交掖单2号制种同平展型玉米制种相比有以下特点: 1.反交掖单2号的母本是黄早4,黄早4本身株型紧凑,叶片上冲,单株生产力较低,适合密植,一般比平展型玉米制种亩增加1000~2000株。  相似文献   

7.
中江县是川中丘陵农业大县,常年玉米间套种植面积54~60万亩,需要玉米杂交种80~90万公斤。1988年利用姊妹种制种以前的12年间,平均制种单产是133.1公斤,玉米制种产量低而不稳。玉米种子质量的优劣,种子生产的丰歉,已成为制约全县玉米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1987年在省玉米种子生产技术改进协作组的指导下,我们先试验示范,首次利用莫17姊妹种配制改良中单2号,比莫17配制中单2号增产38%,一代种比中单2号增产0.2%。1988年我县在全省率先将这项技术大面积运用于种子生产,3077.4亩莫17姊妹种制种,平均亩产234.1公斤。1989年严重春夏旱长达64天,2807.9亩姊妹种制种平均亩产266.7公斤。以吴绍教授为首的玉米专家组来中江进行了现场考察,认为利用姊妹系间杂种配制改良单交种的方法是玉米种子生产技术的一项重大改进。从1988年起,我们连续三年采用姊妹种制种,三年全县共计配制改良单交种9788.2亩,  相似文献   

8.
覆膜栽培在玉米制种播差调花中的应用甘立刚四川省大竹县种子公司地膜覆盖栽培具有增温、保温、保肥水的作用,能加快玉米生育进程,提早抽雄、吐丝、成熟。同一玉米自交系因盖膜栽培时间的长短其生长发育也有快慢之分,尤其是盖膜与露地栽培差异更大。在四川东部春播条件...  相似文献   

9.
临清市唐元乡良种场黄福贵1989年夏配玉米掖单4号4亩,秋后收获玉米种1830公斤;创全市夏玉米制种平均亩产457.5公斤的高产纪录。现将其技术措施分析如下: 一、重视前茬小麦管理 1.重施底肥。小麦播种前,亩施优质圈肥2500公斤,饼肥50公斤,复合肥15公斤。这样不仅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也可  相似文献   

10.
晋西旱塬地渗水地膜覆盖玉米试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位于晋西南黄土残塬沟壑区的隰县旱地进行了渗水地膜覆盖玉米种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地膜覆盖比较,渗水地膜覆盖玉米增产38.3%,增产效果显著;玉米生育期0-100cm土层内土壤含水量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天然降水的水分粮食生产效率达到23.25kg.mm^-1.hm^-2;当气温在35℃以下时,渗水地膜与常规微膜具有相同的增温效果,当气温在35℃以上时,渗水地膜下的增温速度明显减慢,玉米生育期株高  相似文献   

11.
地膜覆盖玉米栽培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明显的保温、保湿、保墒、保肥、保全苗、抑制杂草生长、减少病虫害、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早熟、增产的作用。经测算,地膜玉米比露地玉米每667m^2平均增产150kg以上,除去地膜等成本每667m^2可以增收150-250元。目前韩城市也有一定面积的地膜覆盖玉米种植,  相似文献   

12.
和林  倪健英 《种子科技》2009,27(8):39-39
经过5年实践,累计在1.2万亩杂交玉米制种田上应用,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技术具有增温、保墒、保肥水的作用;让作物处于最佳生长环境下早生快发,提早成熟15~30天;有效防御和避开不良气候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应用地膜覆盖技术制种要比一般露地制种每亩增产93.6 kg,净增产值每亩达到300元以上,创造社会效益36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3.
应用地膜覆盖玉米杂交制种田(以下简称地膜制种),通常被认为投放塑料薄膜提高了生产费用,增收效果不甚显著。我们于1983~1984年对通单8号、四单8号、中单2号等玉米杂交制种田进行了地膜制种的多点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推广应用玉米优良杂交种是获得粮食增产的重要措施,特别是紧凑型品种掖单13号增产显著,深受农户的欢迎。为了满足农业生产用种,提高杂交种子繁殖系数,增加制种效益,我们对掖单13号进行了高产制种技术模式化研究。  相似文献   

15.
1 基本情况1999年在李堡镇袁庄村 9组 ,对当地大面积生产中几种主要的春播玉米与花生不同间作模式进行了比较试验 ,每个种植组合的面积 16 0 0m2 左右。玉米品种采用“掖单 13” ,塑盘拱膜覆盖育苗 ,一叶一心期地膜覆盖移栽 ;花生品种采用“泰花 2号” ,点穴直播 ,每穴 3粒 ;播种后满幅覆盖地膜 ,出苗后人工破膜放苗。玉米与花生的播种期均在 3月 13~ 14日 ,地膜选用 0 .0 0 4mm厚、45~ 90cm宽的微膜 ,大田生长期的各项培管措施按常规统一进行。不同组合的种植规格如下 :2 .7m组合 :玉米大行距 2m、小行距 0 .7m、株距 0 .11m ,…  相似文献   

16.
地膜覆盖栽培,是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的结合。它以良好的增温、保水、保肥效应,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为了改变玉米杂交制种产量低而不稳的状况,近年来,在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大面积推行了地膜制种,取得了较好效益。1990年,全县地膜制种面积4000余亩,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我县玉米制种采用全人工授粉法配制中单2号,行比1:10,1988年3077亩制种田亩产230.1公斤,1989年2661.9亩制种田亩产234.2公斤,两年平均亩产232.1公斤。1984~1986年我县配制中单2号,采用自然授粉与人工辅助授粉相结合的方法,制种行比1:6,平均制种亩产192.1公斤。采用全人工授粉技术后制种单  相似文献   

18.
1983年我县农牧业局在峰口区伍沟村试验地膜棉210亩,平均亩产83.4公斤,比不盖膜棉增产34%,增产幅度不大,其主要原因是地膜棉在8月中、下旬就开始脱肥早衰,致使秋桃比例小。据调查,地膜棉单株成桃  相似文献   

19.
在大旱之年,如何确保玉米不减产,是云南省各级农业行政、技术部门当今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以为,玉米膜侧沟种垄盖栽培技术,节水效果明显,省工省力,是最有推广潜力的玉米栽培技术。 玉米膜侧沟种垄盖栽培技术,就是把90厘米地膜覆盖在两行(宽窄行)玉米之间的垄背上,玉米以40厘米的行距、35厘米的塘距播种,每塘保留两粒玉米播在地膜两侧垄沟里。由于该项栽培技术具有膜内栽培相似的增温保墒、抗旱抗倒、改善田间通风通光等优点,所以能促进玉米生长发育,达到抗旱节水、增产增收的目的,同时节省了其他地膜覆盖技术要求的破膜、揭苗、压土等工时投入,也方便后期的追肥操作。  相似文献   

20.
提高掖单2号制种产量的关键措施山东省海阳县种子公司王典章掖单2号(掖107×黄早4)杂交种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品种之一。但由于土壤投入少、整齐度低、病虫危害严重、密度不足、管理粗放等原因,其制种亩产量较低,一般在120~175公斤之间徘徊,经济效益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