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兔病毒性出血症简称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兔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该病主要侵害3月龄以上的青、壮年兔,2月龄以内特别是1月龄以内的兔很少发病。其主要特征为呼吸系统出血、肝坏死、实质器官水肿、淤血及出血性变化。本病具有发病急,传播迅速,发病率和病死率极高等特点,常引起暴发性毁灭性疾病的流行,是  相似文献   

2.
正獭兔病毒性出血症简称为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兔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列为国家二类动物疫病。该病主要侵害3月龄以上的青、壮年兔,2月龄以内特别是1月龄以内的兔很少发病。其主要特征为呼吸系统出血、肝坏死、实质器官水肿、淤血及出血性变化。本病具有发病急,传播迅速,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兔病毒性出血症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的兔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只能感染兔,主要侵害3月龄以上的青、壮年兔,2月龄以内特别是1月龄以内的兔很少发病,成年兔发病率、死亡率也比较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东北地区3~10月最常发生.传播迅速,2~3天就能波及全群.  相似文献   

4.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常给养兔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据报道,兔病毒性出血症多发于60日龄以上的青年兔和成年兔,2月龄以内的仔兔敏感性较低。2006年7月17日梧州市蝶山区高旺村黄某饲养的仔兔发病后伴随着尖叫、抽搐后死亡。剖检病变为胃肠高度臌胀,肝脏和肺脏有严重灰白色坏死灶、充血和淤血以及其他实质性器官肿大和充血。经梧州市畜牧兽医站中心实验室综合诊断为兔病毒性出血症,这说明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对仔兔的易感性增加,毒力增强。  相似文献   

5.
兔病毒性出血症(又称兔瘟),是家兔的一种病毒性、急性传染病。多发病于2月龄以上的青壮年兔,2月龄以下的仔兔则很少发病死亡。1990年4月我场发生仔兔病毒性出血症,现将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兔病毒性出血症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以长毛兔最易感染,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2月龄以上的青年兔和成年兔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达95%以上),断奶幼兔对该病毒有一定抵抗力,哺乳期仔兔基本不发病。病毒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多种途径引起感染,其潜伏期48~72h。  相似文献   

7.
<正>1兔病毒性出血症兔病毒性出血症又叫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该病列为B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临床上以呼吸系统充血、出血;肝、肾、脾以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特征。本病发病死亡率极高,对养兔生产危害极大。1.1流行病学自然感染条件下,本病只导致兔发病。长毛兔最易感,主要发生于2月龄以上的青年兔,成年兔易感性也较高且死亡率高,40日龄以下仔幼兔和部分老龄兔  相似文献   

8.
兔瘟防治     
兔瘟是兔病毒性出血症的简称,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兔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该病主要侵害3月龄以上的青、壮年兔,2月龄以下的仔兔和哺乳期的幼兔很少发病.其主要特征为呼吸系统出血、肝坏死、实质器官水肿、淤血及出血性变化.本病具有发病急,传播迅速,发病率和病死率极高,常引起爆发性毁灭性的流行,是严重危害养兔业健康发展重点疾病之一,经济损失巨大,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兔病毒性出血症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各种家兔均易感。2月龄以上的青年兔和成年兔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高达95%以上),断奶幼兔有一定的抵抗力,哺乳期仔兔基本不发病。病毒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多种途径传播,潜伏期48—72h。  相似文献   

10.
<正>兔病毒性出血症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以长毛兔最易感染,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2月龄以上的青年兔和成年兔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达95%以上),断奶幼兔对该病毒有一定抵抗力,哺乳期仔兔基本不发病。病毒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多种途径引起感染,其潜伏期48~72小时。  相似文献   

11.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兔出血性肺炎、兔病毒性出血热等,是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死亡率很高。2000年春夏季在辽宁省许多养兔场发生此病,造成一定损失。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流行情况2000年春夏季,辽宁许多兔场兔病毒性出血症流行严重。各品种家兔均有发病,1月龄以内的幼兔极少发病,3月龄以下幼兔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3月龄以上的青壮龄兔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有的高达100%。某养兔场,饲养500只兔,按疫苗使用说明书在1月龄时进行预防接种,到半年时进行第2次接种。但兔在45日龄时就全群发病,用抗菌素治…  相似文献   

12.
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heamorrhagic disease,RHD)简称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abbitheamorrhagic disease,RHD)感染家兔并导致死亡的一种烈性病毒性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为发病高发期,以60日龄左右青年兔发病死亡率最高,未断奶仔兔几乎不发病。  相似文献   

13.
兔病毒性出血症的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发病急,死亡高等特点,常呈暴发流行,对养兔业有巨大的威胁。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春、秋和冬季发生更为严重;不同年龄表现不一,哺乳期的仔兔未见发病,幼兔2月龄以后逐渐增加对本病的易感性,青年兔和成年兔易感性最高。  相似文献   

14.
正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呼吸系统出血、肝坏死、实质脏器水肿、瘀血及出血性变化为特征。1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秋、冬季发病较多。本病只侵害兔,主要危害青年兔和成年兔,40日龄以下幼兔和部分老龄兔易感性差,哺乳仔兔一般不发病。2临床症状最急性型多发生在流行初期,患兔死前无任何明显症状,往往表现为突然蹦跳几下并惨叫几  相似文献   

15.
正兔瘟又称为兔病毒性出血症,1984年中国学者杜念兴等首次报道~[1],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败血性和毁灭性的高度接触性、高度致死性的烈性传染病,一般2月龄以内的仔兔或哺乳兔多具有抵抗力,此病特征是青壮年兔先发病先死亡。该病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有时与球虫病、巴氏杆菌病并发,对养户易造成巨大的损失。兔出血症病毒属嵌杯病毒科兔病毒属,对绵羊、鸡、鹅和人的O型红细胞有凝集作用,可通过人的O型红细胞的血凝和血凝抑制实验进行检测诊断。目前因兔瘟苗的普及,该病虽不常见,但仍有零星发生,并  相似文献   

16.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兔出血症,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的家兔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青年兔、成年兔,死亡率较高。本文总结了一例兔病毒性出血症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以及治疗措施情况,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兔瘟是兔病毒性出血症的俗称,由兔瘟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烈性传染病,来势凶猛,传播迅速,发病率极高,病期较短。该病一年四季均易发生,以春、秋季发病较多。各类品种的家兔均易发生。主要发生于2月龄以上的青、壮年兔,3月龄以上的成年兔发病率和死亡率达95%以上,未满月的幼兔发病率较低。此病对养兔业可造成毁灭性的经济损失,须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1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省养兔业的迅猛发展,兔病的诊断和防治愈见复杂。在生产实践中,如果预防措施做得不够,往往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严重危害我省养兔业的主要疫病作简要介绍。1 兔病毒性出血症(兔瘟)1.1 流行特点 本病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各种兔均可感染,主要侵害青壮年兔,2月龄以内的幼兔也有发病。病兔和带毒兔为主要传染源。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伤口、粘膜及生殖道传染。本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发病率常在60%以上,病死率高达90%。1.2 症状与病变 急性病例往往突然倒地死亡,死前呼吸急促,划动四肢,抽搐…  相似文献   

19.
兔出血症病毒(RHDV)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兔病毒性出血症 (RHD)是由兔出血症病毒( RH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以传染性极强、呼吸系统出血、肝坏死、实质脏器水肿、淤血及出血性变化为特征,其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是兔的一种毁灭性传染病。目前所有已测的兔的品种(系)都表现出对该病的易感性,但在自然条件下, RHDV只感染年龄较大的家兔, 2月龄以下的仔兔自然感染时一般不发病。该病自 1984年春在我国江苏无锡、江阴等县市首先暴发后,迅速流行蔓延开来,迄今为止,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所有省份都有 RHD的流行报道。此后朝鲜于 1986年开始…  相似文献   

20.
兔瘟又称病毒性出血症,是高度接触性烈性传染病。各品种的兔都极易感染,2月龄以上的兔易发病,乳兔和不满2月龄幼兔一般不发病。本病传播迅速,常在2~3天内波及全群,发病率很高,所以做好预防为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