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农药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药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是评价农药对使用者和再进入施药区域劳动者健康危害的方法体系。根据国际风险评估的原理和流程,主要介绍了农药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的方法,即采用安全剂量与不同场景农药暴露量的比值来评估非遗传毒性农药的健康风险。并阐述了暴露模型、出发点和不确定因子等概念及其运用。最后,从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风险评估方法、基础数据库及加快农药毒理学良好实验室(GLP实验室)建设等几方面,就我国应该如何开展农药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药接触对农业劳动者健康危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引起农业劳动者农药接触(暴露)的原因和途径;主要介绍了职业性农药接触对其健康造成的危害,包括对皮肤、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影响,及其与癌症发生率的关系。提出应加强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力度,开展对农业劳动者田间接触农药情况的检测及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3.
接触农药的主要危害是由于经皮或吸入一个相对大剂量后引起的急性毒性反应。其症状通常在农药进入体内后几分钟或几小时后即能显示出来。然而研究低剂量或长时期接触农药而造成的影响,尤其是潜在的致癌性作用,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评定农药和其他任何物理、化学因素的致癌危险性极易失败。这是因为癌症的潜伏期长,在发病前我们可能看不到有害效应。而当医学界、科学界知道这种潜在危险性时,为数  相似文献   

4.
农药的大量使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危害,传统的农药风险评估成本高、周期长,远远不能满足农药风险管理的需要,利用计算毒理学技术可以高通量识别农药的危害性,并能提高风险评估效率。本文介绍了计算毒理学的发展以及QSAR和多介质环境逸度模型理论、技术方法及在农药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并以啶酰茵胺为例,运用EPI Suite和KABAM 2个模型预测了其鱼类生物富集因子(BCF),以期为我国农药的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农药在农业病虫草害的防控中起着重要作用, 但农药应用后其母体和转化产物在农产品和水体、土壤、空气等环境中的残留存在一定的生物活性或毒性风险。传统的农药活性和毒性的评估手段不仅耗时、耗力、耗成本, 且违背实验动物“3R”原则, 也难以快速准确预测种类繁多且不断增加的农药化学品对人体和生态健康的风险。计算毒理学为农药化合物的毒性预测、活性筛查及风险评估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本文主要介绍计算毒理学的发展及其在农药毒性预测、活性筛查及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现状, 以期为新时代背景下农药对人类健康及环境安全的风险评估提供新思路。该领域的研究对指导农药的安全生产、科学使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专家调查数据,使用层次分析法,对机械施药危害性进行事前的风险评估,建立了相应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计算出了可接受的权重值,填补了我国机械施药危害性风险评估的空白。研究表明,农药和施药废弃物是机械施药产生危害的主要危险源,而农户操作的随机性更增加了危害发生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黄河内蒙古段水体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危害风险,应用健康风险评价方法,从饮水、皮肤接触和食鱼三条途径,对黄河内蒙古段水体中POPs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黄河内蒙古段水体中POPs的总致癌风险值为6.94×10-5~19.3×10-5,平均为14.9×10-5,中下游断面(5-17)的总致癌风险值高于USEPA推荐的可接受的致癌风险水平,α-HCH是致癌风险的主要因素;总非致癌风险指数值为13.6×10-4~37.1×10-4,平均为28.4×10-4,低于USEPA推荐的可接受的非致癌风险水平。不同的暴露途径对比表明,食鱼途径是水体中POPs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途径,其对人体健康总风险的贡献远大于饮水和皮肤接触。  相似文献   

8.
对目前中国主要蜜源作物上登记的农药品种进行了梳理,并采用现有的风险评估标准方法,对其中毒死蜱、吡虫啉等共61种杀虫剂对蜜蜂的风险进行了初级评估。结果表明:在58种喷雾施用的杀虫剂中,35种对蜜蜂的风险商值均大于1,风险为不可接受;其余23种的风险商值小于1,风险为可接受;所评估的6种土壤或种子处理内吸性杀虫剂中,5种对蜜蜂的风险商值大于1,风险为不可接受,仅氯虫苯甲酰胺的风险商值小于1,风险为可接受。但由于文中是以药剂在所登记作物上的单次最高施药剂量为暴露量进行的初级评估,并未考虑农药在花粉、花蜜中的降解及降雨引起的淋洗损耗,以及施药时间与作物花期之间的关系等影响因素,因而使得评估结果具有较大的保守性。研究结果一方面可为这些农药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提供参考,另一方面提示了目前中国关于农药对蜜蜂的初级风险评估程序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9.
《植物医生》2012,(1):12
美国环保署最近完成的累积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除虫菊酯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使用引起的与人体接触不会对儿童或成人构成风险。风险评估包括对除虫菊酯和拟除虫菊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对农药应用风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它不仅影响作物产量,还会影响农药应用风险问题,包括农药使用量、农药环境行为、毒性效应等。我国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农药应用风险问题受到高度关注。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分析了气温升高、降雨变化以及极端天气频发对农药应用的直接影响,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农药应用的间接影响,为气候变化下农药应用风险评估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南方五省辣椒农药残留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促进辣椒产业的良性发展和维护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本研究分别使用确定性、概率性和累积暴露评估方法评估了2016年我国南方5省辣椒中农药残留的膳食暴露风险。确定性方法的结果表明6种农药对8组人群的急慢性暴露量仅占安全阈值的0.0%~12.0%;考虑到累积暴露风险的问题,本文还评估了吡虫啉和啶虫脒的累积暴露风险并与两种农药单一暴露风险(概率性暴露评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农药的急慢性累积暴露量仅占安全阈值的0.90%~33.32%,但要高于各自的单一暴露量;同时三种方法的结果皆表明辣椒中6种农药残留对儿童的暴露风险要高于其他人群。综上,2016年我国南方5省辣椒中6种农药残留对8类人群的急慢性膳食暴露风险皆可接受。  相似文献   

12.
李少南 《农药学学报》2014,16(4):375-386
农药生态毒理学是横跨毒理学、农药学和生态学的一门交叉学科。文章从"关注对象"、"关注层面"、"学科归属"和"成果应用"4个方面归纳了"农药生态毒理学"与"农药环境毒理学"的区别,并从"试验历期"、"剂量设置"、"可控性"、"暴露评估"以及"研究的阶段性"等不同侧面阐述了农药生态毒理学研究的方法学要素。对于除人类以外的非靶标生物的关注以及提倡用生态学方法进行研究,是农药生态毒理学区别于农药环境毒理学的明显特征。按照试验历期的长短,农药生态效应评估试验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类;按照试验条件的可控性,则可分为"室内"、"半田间"和"田间"3个层次。从经济和时效性角度考虑,农药生态效应评估试验应遵从先急性、后慢性,先室内、后田间的顺序;为避免出现"假阴性"结果,试验设计时应确保受试生物在室内试验中所受的胁迫强度高于半田间或田间试验。鉴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农药生态毒理学家应该有意识地使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与现有的农药生态风险评估体系相衔接,惟其如此,相关研究成果的生态学意义才能够得到充分体现。随着人们对农药与农业生态系统相互关系认识水平的提高,农药生态毒理学在理论及实践方面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将反过来促进农药生态风险评估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为评估渤海湾产区苹果中主要农药的残留情况及其产生的风险,在山东、辽宁及河北3个主要省份的150个生产基地进行了苹果样品采集与测定分析,并对我国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93.3%的苹果样品检出有低浓度农药残留,经最大残留限量值(MRL)判定后100%合格,82.0%的样品中农药残留种类在3种及以下;共检出17种农药残留,大多为低毒或无毒农药,无禁用和高毒农药。采用点评估方法,选择检出率在20%以上的多菌灵、毒死蜱、啶虫脒和戊唑醇进行不同消费人群暴露点评估。结果显示:4种农药的急性和慢性摄入风险均为儿童高于成年人,绝大多数女性人群的摄入风险高于男性;4种农药急性摄入风险均高于慢性摄入风险,风险水平由高到低为多菌灵毒死蜱戊唑醇啶虫脒,但点评估结果均远低于100%,说明通过食用苹果摄入的农药残留极其微量,不会对人体产生急性或慢性风险。  相似文献   

14.
Risk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is an absolutely essential tool in the overall process of protecting public health. Risk assessment needs reliable scientific information and one source of information is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metabolic fate and toxicokinetic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The aim of in vitro characterization is to produce relevant information on metabolism and interactions to anticipate and ultimately predict what happens in vivo in humans. Because human data is most appropriate to improve human risk assessment, the best option is to rely upon human-derived in vitro models and obtain quantitative toxicokinetics data from in vitro systems for the comparison between species or individuals. In short, based on our studies of pesticide metabolism and interactions, we have used in vitro metabolism data in human and animal hepatic in vitro models and clearance testing data to calculate chemical-specific adjustment factors, instead of fixed uncertainty factors, to be employed as an alternative and more realistic model for human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pesticides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相似文献   

15.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E.Smith)是世界性重大农业迁飞害虫, 在我国已呈严重暴发态势, 对我国玉米等农作物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农药防治是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但是不合理的使用农药会对环境安全和施药人员带来潜在的风险?本文结合我国田间化学农药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实践和效果, 评估了8种田间常用防治药剂的环境风险及其对施药人员的健康风险?推荐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虱螨脲作为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的首推农药,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作为首推生物药剂, 高效氯氟氰菊酯和乙酰甲胺磷须谨慎使用?本研究从农药应用风险角度提出了具体的草地贪夜蛾合理用药建议, 以期为草地贪夜蛾的有效安全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食品中农药MRL标准对急性膳食暴露评估需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评估当前国内相关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及我国居民的急性膳食暴露风险水平,采用FAO/WHO农药残留专家联席会议(JMPR)推荐的农药残留急性膳食暴露评估方法,利用我国居民大份额膳食消费数据、国内登记农药的规范残留试验数据和JMPR推荐的农药毒理学数据,对我国普通人群、0~6岁儿童和育龄妇女的农药残留摄入情况进行了急性膳食暴露评估。结果表明:白菜中的虫螨腈和丙森锌、甘蓝中的高效氯氰菊酯和灭多威对三类人群的国家估算急性暴露水平(NESTI)均大于急性参考剂量(ARf D);香蕉中的氟硅唑对0~6岁儿童和普通人群的NESTI分别为ARf D值的300%和160%;苹果中的二氰蒽醌、甘蓝中的高效氯氟氰菊酯、花椰菜中的阿维菌素及番茄中的丙森锌仅对0~6岁儿童有较高的急性膳食暴露风险;儿童相比其他人群摄入农药残留的急性膳食暴露风险更高、概率更大。建议我国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降低农药残留摄入的急性膳食风险,同时尽快完善短期膳食消费数据库和农药残留数据库,在制定农药MRL标准时进行相应的急性膳食暴露评估,以保障消费者的农药急性膳食暴露风险在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17.
农药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两栖动物在农业区域及附近的水体中活动和繁殖,其个体发育和种群生存易受到农药的威胁,因此评估农药对两栖动物的生态风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几年来不同国家和组织关于农药对两栖动物的暴露评估、效应评估以及风险表征领域的研究进展。其中,美国和欧盟的两栖动物农药风险评估方法体系相对较为完善,在暴露模型研发及毒性 效应测试等方面更加科学化,评价工具更为模型化,评估方法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并且已进入到大尺度空间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估阶段。我国的两栖动物生态风险评估还处于初级阶段,慢性评估基础数据资料匮乏,评估方法尚不完善,定量评估模型研发还有待加强。因此,我国应积极完善两栖动物生态风险评估体系,以满足未来生态风险评估的发展趋势,为保护两栖动物种群的健康发展以及农药的合理应用和有效管理提供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8.
The use of probabilistic risk assessment (PRA) for examining chemical impac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rea of debate within the European Un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a case study on probabilistic techniques to assess pesticide risks in the UK aquatic environment. The main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demonstrate both the potential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PRA for assessing pesticides when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deterministic approach, and to examine whether PRA is useful within the European regulatory context. The organophosphate insecticide, chlorpyrifos, was selected as a model compound and toxicity exposure ratios calculated using Monte Carlo analysis and different distributions of spray drift and toxicity values following application to top fruit. Chlorpyrifos is highly toxic to arthropods but less toxic to fishes. Species sensitivity followed a log-normal distribution when fitted to all toxicity data. Toxicity data quantity had little influence on 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 model parameters when n was greater than 10 species. Below this, estimates were less accurate and precise, possibly because of the inclusion of data from many different sources. Estimates of chlorpyrifos exposure derived from the standard spray drift model differed substantially from measurements of chlorpyrifos in European surface waters. When a distribution based on measured concentrations was used in a PRA, the risk of acute fish mortality was low, and the risk of acute arthropod mortality was lower than in other scenarios, although not negligible. If PRA is used to assess pesticides, risk managers need further guidance on how to conduct a PRA and what constitutes 'unacceptable risk' under EC Directive 91/414/EEC, as judgement is required when simple trigger values are no longer u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