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以丙酮(破坏受体细胞壁和细胞膜,使供体物质得以进入)和多种供体植物研磨液分别对扁穗雀麦、红三叶草、紫花苜蓿进行处理。在M_1代受体发生了显著的性状变异。如红三叶的青草产量提高了58.96%,紫花苜蓿的种子产量提高了37倍。说明它是一种方法简单效果明显的育种手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红三叶—猫尾草草地中植物雌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早春时,红三叶草地中雌激素含量较高,到夏季时下降,再生草中雌激素的含量也较高。再生草生长的长短和收获的时间均影响其含量。混播草地中植物雌激素的含量稍高于单播红三叶草地中的。猫尾草草地中雌激素的含量可忽略不计。施氮降低了混播草地中红三叶的比例,因而减少了雌激素的含量。氮肥也降低了红三叶中的祖蛋白质含量。本研究发现红三叶中雌激素和粗蛋白质含量之间是强相关。植物雌激素总量中大部分是芒柄花黄素和鸡豆黄素—A。大豆黄素和金雀昇黄素的含量较低,但有其自身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红三叶为豆科三叶草属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在全面综述红三叶主要成分异黄酮的抗氧化功能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基础上,展望其进一步开发应用前景,旨在为相关科研、医药生产单位及其深加工提供重要参考。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红三叶中含有多种异黄酮类物质,这些物质不但具有抗氧化性等多种生理活性,而且具有弱的雌激素样作用和促进动物生长、抑制癌细胞等多种生理功能,对于预防乳腺癌、前列腺癌、改善骨质疏松和改善妇女更年期症状等有一定的作用,说明红三叶异黄酮是一种极具开发前景的天然药物,具有潜在的预防疾病的作用,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用2个红三叶品种和3个白三叶品种检测了春季茎叶中主要植物雌激素的种类及其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春季红三叶茎叶植物雌激素总含量为3.35×103~7.99×103μg/g,远高于白三叶的0.57×102~3.81×102μg/g。红三叶茎叶主要含有芒柄花素、美皂异黄酮、染料木素和大豆黄酮等植物雌激素,而白三叶茎叶则主要含有芒柄花素和染料木素,时有少量美皂异黄酮,未检测到大豆黄酮。两种三叶草春季植物雌激素总含量的变化均取决于芒柄花素的变化,与生育进程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
红三叶是加拿大东部大西洋沿岸省份的主要豆科牧草。爱德华王子岛的卡罗泰镇农业部试验站是从事红三叶育种工作的少数单位之一,而加籍华人朱天森博士则是该站这项工作的主持者。本文根据他的两篇近作编译而成。  相似文献   

6.
牧草的航天诱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诱变育种是近十几年来快速发展的农业高科技新领域,将高科技的空间技术与常规农业育种相结合,是一项高创新性育种方法,其目的是利用空间诱变技术选育植物新种质、新材料、培育新品种.我国的航天育种技术走在世界前列,已在农作物、蔬菜及花卉上广泛应用,且已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鉴定了70多个品种,牧草航天育种尚处于初始阶段,目前主要集中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方面的相关研究.为此,简要阐述了航天诱变育种的定义、机理和特点,介绍了紫花苜蓿、燕麦、猫尾草、红三叶、白三叶、黄花矶松、红豆草和沙打旺等几种牧草航天诱变研究的自身特点,以及目前我国牧草航天诱变研究进展,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7.
红三叶茎叶对几种牧草种子及幼苗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培养皿砂培法研究3种浓度的红三叶茎叶浸提液对受体植物黑麦草、高羊茅、紫花苜蓿、白三叶和萝卜及红三叶本身幼苗生长及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浓度红三叶处理使黑麦草、白三叶、紫花苜蓿和萝卜的根伸长生长受到明显抑制,黑麦草的根干重以及高羊茅的种子发芽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红三叶茎叶对几种牧草种子及幼苗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李志华  沈益新 《中国草地》2005,27(3):41-43,48
采用培养皿砂培法研究3种浓度的红三叶茎叶浸提液对受体植物黑麦草、高羊茅、紫花苜蓿、白三叶和萝卜及红三叶本身幼苗生长及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浓度红三叶处理使黑麦草、白三叶、紫花苜蓿和萝卜的根伸长生长受到明显抑制,黑麦草的根干重以及高羊茅的种子发芽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为丰富红三叶种质资源,试验采用变异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引进的28份红三叶种质材料农艺性状进行研究,探讨引进材料在重庆地区的生长表现,以期为红三叶品种选育提供优异素材。结果表明:叶、枝等营养器官的变异程度高于花序等繁殖器官的变异程度,其中总叶柄长度变异程度最大(30.58%)。茎粗、叶长、叶宽、节间长、节间数、拉直株高、单花序小花数、花序直径和花序长度等9个性状指标是引起红三叶表型性状变异的主要因子。28份材料分为4类,第1类包括17份材料,数量最多,但大部分无突出特点;第2类包括4份材料,营养体部分较突出;第3类包括6份材料,繁殖性能相对突出;第4类包括1份材料,种子千粒重较大。说明以红三叶的叶、茎、枝等营养器官作为参考指标筛选出的第2类群营养体部分突出,理论生物量较高,可在以产草量为主的育种方向上进一步选育利用。  相似文献   

10.
豆科牧草是我国牧草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大多数品种均为蜜蜂非常喜欢采集的的蜜粉源植物。通过蜜蜂授粉,可以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红豆草和红三叶种子的产量,提高紫花苜蓿和红三叶的千粒重,提高红豆草的单蘖结籽数。另外,通过蜜蜂授粉所生产的紫花苜蓿、红豆草和红三叶的种子其发芽势和发芽率均高于普通种子。  相似文献   

11.
不同红三叶品种在兰州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岷山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 ‘Minshan’)为对照,从物候期、分枝数、株高、草产量、种子产量和营养成分等方面对国外引进的6个红三叶品种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宜于兰州地区种植的优良红三叶品种,或为红三叶育种提供优异种质资源。结果表明:6个红三叶品种中,除Nzead外,其余均可在兰州地区种植。Sensation的单株鲜草产量、分枝数、单株种子产量优于其他品种;Astred的鲜干比、茎叶比以及粗蛋白含量最高;Cobbity的株高和单株干草产量最高;Colenso的粗脂肪含量最高,粗纤维含量最低;Renegade的单株鲜草产量、分枝数以及粗蛋白含量较低。对各参试品种的综合评价得出,Sensation的综合性状最优,其次为Colenso, Cobbity 和Astred,而Renegade最差。  相似文献   

12.
AMV和WCMV在转基因红三叶中的基因累集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出现了一大批表现优良、经济效益高的转基因植物,但生产实践要求一种植物同时具有多个优良的转基因性状。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主要是基因累集(Gene pyramiding),就是将多个基因集中到同一植株,可以将已经转入1个基因的植株做原材料,用农杆菌介导或基因枪等方法将另一基因转进去。也可以采用人工杂交,在不同转基因植株之间进行人工授粉,从后代中筛选出所需要的基因型。本研究对抗苜蓿花叶病毒(AMV)的转基因红三叶和抗白三叶花叶病毒(WCMV)的转基因红三叶进行了人工杂交,以期获得兼有2个基因、同时抵抗2种病毒的新植株,为下一步的育种打好基础。几乎所有的杂交组合都结了种子,杂交一代的发芽率随杂交亲本转基因拷贝数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只有1个转基因拷贝的亲本其杂种发芽率最高。对所有幼苗先用PCR进行检测,从中挑出较理想的基因型作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分析。Southern和Northern印迹分析结果表明,有些杂交一代的转入基因多于1个拷贝,有一部分同时兼有2种抗病基因,并且得到了表达。为进一步检测其抗病性,对它们进行了温室接种和田间评估,结果显示,尽管有的个体Northern分析呈阳性,但在田间仍然对病毒敏感,不过其感病程度都比对照有显著降低。大多数兼有2种转入基因的植株都能同时抵抗2种病毒,可以作为免疫个体供下一步育种之用。与遗传转化相比,人工杂交以其操作简单、省时省力、预见性强和准确率高而具有明显优势,是常规育种方法在分子育种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对红池坝野生红三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研究对红池坝野生红三叶的植物学、生物学特性、生产能力动态及饲用价值进行了观测分析,并通过试验提出了该牧草混播、施肥、刈割等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红三叶与苜蓿有着相近的蛋白质含量和相似的青贮特性,但在青贮后苜蓿中的蛋白质发生大量水解,非蛋白氮的增加量比红三叶高出近一倍,非蛋白氮的组成也产生了一定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红三叶中含有一种多酚氧化酶,它催化植物中的酚类物质生成苯醌,苯醌与蛋白质发生聚合反应从而起到保护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红三叶栽培管理专家系统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 L.)栽培管理专家系统的设计思路与结构体系.该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开发平台,建立了以草地资源环境综合信息、红三叶试验观测数据等为基础的数据库,并构建相关模型,实现在我国南方山区,红三叶品种选择、播种、灌溉、施肥、刈割利用等栽培技术的决策;同时对不同管理措施下红三叶生长情景进行预测,并提供相应的目标管理决策建议.该系统有红三叶基本信息、草地资源环境综合信息数据与模型、红三叶栽培技术决策、红三叶生长情景预测与目标管理决策4个模块.通过系统运行,可实现红三叶栽培管理信息的查询、栽培技术的智能决策,以及红三叶生产情景预测和目标管理的科学决策,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16.
2日照日照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也很显著。花芽分化作为该植物进入光周期(白天与黑夜相对长度交替反应)开始,而开花作为植物通过光周期的主要标志。有些蜜源植物如春油菜、萝卜、豌豆、红三叶草、甘蓝等。在其生长过程中需要有一段时期每天有较长的日照时数才能开...  相似文献   

17.
通过遮光处理,研究了光照对白三叶新品系和红三叶花朵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对植物花色有明显影响。遮光后花朵颜色消失,但恢复光照后花色又变回原来的颜色;白三叶新品系在遮光处理后3d花色开始变化,红三叶在4d后花色转变。  相似文献   

18.
张婷婷  赵桂琴  刘欢 《草地学报》2009,17(4):456-463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技术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植物育种领域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传统育种技术与转基因技术相结合,既可以缩短育种时间,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最终获得能稳定遗传且性状优良的转基因植株,对其后代进行鉴定及筛选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以抗苜蓿花叶病毒(AMV)转基因红三叶和抗白三叶花叶病毒(WCMV)的转基因红三叶人工杂交后代T1,T2代植株为研究对象,通过PCR及RT-PCR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对T1代34株植株进行PCR检测,筛选出12株阳性植株,其中兼有两种抗病基因的植株5株,各有一个抗病基因的植株7株,在这些植株中进行杂交组合,大部分杂交组合都结了种子,最终得到30株性状优良的T2代植株,对其进行PCR及RT-PCR检测,结果表明AMV与WCMV外壳蛋白基因能够在大部分T2代转基因植株中整合并表达,并且通过人工杂交,得到9株兼有两个抗病基因的杂交后代,外源基因稳定地从T0传至T2.同时也表明人工杂交是转基因植株基因累积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红三叶新品系无菌苗培养体系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 L.)新品系为材料,对无菌苗培养的种子消毒方法和培养基组成进行研究,以期为红三叶新品系组培再生体系、分于育种及抗病性研究提供基础依据。结果表明:0.1%HgCl2,3%NaClO和15%H2O2消毒不超过15 min,对红三叶新品系种子发芽率没有显著影响,但消毒效果存在较大差异。红三叶种子消毒的最佳方法为75%酒精预处理,0.1%HgCl2消毒10 min,发芽率可达89.44%,并彻底无污染。最适培养基为1/4MS+1.5%蔗糖,不添加激素,pH6.0,发芽率可达85.78%,无菌苗生长良好。培养基中无机盐的含量是影响红三叶种子发芽率和无菌苗生长的关键因素。琼脂培养基培养比滤纸培养的无菌苗子叶和下胚轴出愈率显著提高,但不同组分琼脂培养基的无菌苗出愈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相继有文献报道,红三叶草总异黄酮、大豆黄酮、大豆异黄酮、山楂叶黄酮等一些从植物提取的类黄酮对动物体内的脂类代谢具有调控作用[1~3],其中对大豆黄酮(ISO)的研究报道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