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鹅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或鹅出血性败血病,是鹅、鸭、鸡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有时也呈现慢性病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相似文献   

2.
鹅副粘病毒病(有人称鹅新城疫)是由禽副粘病毒Ⅰ型,鹅副粘病毒引起(禽鸟类共患病)各种年龄鹅只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率和致死率可高达90%以上。由于鹅副粘病毒和鸡新城疫病毒均属于禽副粘病毒Ⅰ型,有的学者称之为鹅的新城疫,是近几年来新发现的鹅传染病。  相似文献   

3.
正鹅副黏病毒病(GPM)是由禽副黏病毒Ⅰ型(APMV-I)引起的不同日龄鹅均可感染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消化道病理为主要特征,常可引起大批鹅死亡,给养鹅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威胁养鹅业的健康发展。1 病原特征鹅副黏病毒(GPMV)于1956年首次分离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979年被定性为禽副黏病毒I型(APMV-I)。鹅副黏病毒和鸡副黏病毒均属于禽副黏病毒I型F基因型,但鹅副黏病毒属于F基因Ⅶ型毒株,而鸡新城疫病毒属于  相似文献   

4.
禽霍乱又称出血性败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是鸡、鸭、鹅和火鸡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此病发病率、死亡率较高,急性型呈败血症和剧烈下痢:慢性型发生肉髯水肿和关节炎为特征.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年来养殖业的发展,养鹅业也在不断发展和扩大,在养殖过程中,鹅的巴氏杆菌病是比较常见的疫病,时有发生。鹅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或鹅出血性败血病,是鹅、鸭、鸡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有时也呈现慢性病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由于病禽常常发生剧烈的腹泻症状,所  相似文献   

6.
<正>鸡滑液囊支原体病又称鸡霉形体病,是鸡滑液囊支原体(MS)引起鸡、鸭、鹅、鹌鹑、鸽等禽类的一种以关节渗出性的滑液囊膜炎及腱鞘滑膜炎为特征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该病四季均可发生但主要以气候多变的冬春季多发,早期以气囊炎为特征,最常表现为亚临床型上呼吸道感染,进而出现急性或慢性滑液囊炎症,影响鸡只运动和采食,妨碍种鸡交配,降低产蛋率、蛋品质和孵化率。  相似文献   

7.
1出血性败血病是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每年各季都可发生和流行,为鸡、鸭、鹅等共患传染病,死亡率较高。最急性型不出现任何症状便突然死亡。急性患鹅精神沉郁,羽毛粗乱,体温升至43℃以上,离群,闭眼缩头呆立,双翅下垂,不愿下水,减食或绝食,饮  相似文献   

8.
<正>禽巴氏杆菌病,又称为禽出血性败血病、禽霍乱等,是鸡、鸭、鹅等家禽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在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其中急性型可因败血症变化而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2006年6月,山东省费县兽医站接诊了一起商品肉鸭发生急性死亡的病例,最后确诊为急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9.
禽流感是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的全身性或呼吸器官性传染病。鸡、火鸡、鸭、鹅和鹌鹑等家禽及野鸟、水禽、海鸟均可感染,发病情况以禽的种类不同以及感染病毒的亚型类别不同,表现各种各样的变化,有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及隐性感染。鸡、火鸡感染后多出现急性症状,鹅、鸭、水禽多以隐性感染而不出现症状,现就禽流感有关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兴龙 《猪业科学》2001,18(4):23-26
3 NDV的致病性及其分子基础 NDV可引起多种禽类和鸟类发病,其中鸡最易感,鸭、鹅也可以感染,但不表现临床症状, 人偶而也可以感染.NDV不同的毒株,致病性差异较大,有的对青年鸡、成年鸡、雏鸡均有致病性,有的只感染雏鸡.感染后的临床表现也不同,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和无症状型.进而有人将新城疫归纳为5种类型:一是Doyle氏型,即嗜内脏速发型,可致所有年龄鸡急性致死性感染,常见消化道出血性损害;二是Beach氏型,即嗜神经速发型,常引起所有年龄鸡急性致死性感染,以出现消化道症状和神经症状为特征;三是Beaudette氏型 ,是致病性较弱的嗜神经速发型,常感染幼禽;四是Hitchner氏型,表现为不明显的呼吸道感染症状;五是肠型,主要为肠道感染,不明显发病.  相似文献   

11.
<正>禽霍乱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最急性表现为突发性和无症状性特点,急性型表现为高热下痢和败血症,慢性型表现为呼吸道炎、肉髯水肿和关节炎,发病率和致死率都较低。1流行特点本病对各种鸡、鸭、鹅等家禽、野禽类均有易感性。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流行,春秋两季发病率较高。其中,鹅群易感性较差,鸭群中常呈流行性,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在鸡群中常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产蛋鸡群易感性较强,多发生于成年鸡。病  相似文献   

12.
鸭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急性型呈败血症和剧烈下痢;慢性型发生肉髯水肿和关节炎;除感染鸭外,鸡、火鸡、鹅、野鸟等均可感染.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成鸭多散发,雏鸭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相似文献   

13.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对鸡、鸭、鹅、野禽、猪、牛、羊、马、兔等均可致病。急性型呈出血性败血症,迅速死亡;亚急性型于黏膜关节等部位发生出血性炎症等;慢性型则表现为皮下组织、关节、各器官的局灶性、坏死性炎症等。  相似文献   

14.
搞好雏鹅的疾病防治,是保证雏鹅成活率的关键环节。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将雏鹅的常发疾病其防制方法介绍如下,供同行们参考。1小鹅瘟小鹅瘟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通过消化道传播的雏鹅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多发生于20日龄左右的雏鹅。1.1主要症状潜伏期为3~5 d,根据病程经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7日龄以内的雏鹅感染常呈最急性型,往往不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15日龄以下发病的雏鹅一般呈急性型。急性型病鹅精神萎顿,缩头松毛,步行艰难,离群独处,打瞌睡,继而食欲废绝,喜饮水,严重下痢,排灰白或淡黄绿色并混有气泡的稀粪;鼻孔流出…  相似文献   

15.
鹅与番鸭溃疡性胃肠炎病原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从患以胃肠道出血、溃疡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死亡的鹅和番鸭病料中各分离到 1株病毒 ,DQ和DQ M。病毒分离物对鸡胚、番鸭胚、鹅胚和番鸭均具有极强的致病性。血清学实验结果表明 ,DQ和DQ M属于禽Ⅰ型副粘病毒  相似文献   

16.
<正>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感染鸡、鸭、鹅等家禽和候鸟等动物,人亦可感染禽流感病毒,它的传播途经主要是候鸟迁徙地及水禽水网。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陆续发现了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公元前412年古  相似文献   

17.
禽零乱又称禽出血性败血症,禽巴氏杆菌病,是鸡、鸭、鹅、火鸡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型表现为败血症,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慢性特征表现为慢性呼吸道炎、水肿、关节炎、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低.  相似文献   

18.
禽霍乱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最急性表现为突发性和无症状性特点,急性型表现为高热下痢和败血症,慢性型表现为呼吸道炎、肉髯水肿和关节炎,发病率和致死率都较低。1流行特点本病对各种鸡、鸭、鹅等家禽、野禽类均有易感性。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流行,春秋两季发病率较高。其中,鹅群易感性较差,鸭群中常呈流行性,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在鸡群中常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产蛋鸡群易感性较强,多发生于成年鸡。病  相似文献   

19.
<正>禽霍乱又名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鸭、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急性型的特征为突然发病、下泻,出现急性败血症病状,病死率极高。剖检表现为各器官出现败血性炎症和肝脏出现小点坏死。笔者在乡村从事兽医工作多年,曾多次接触和诊治过该病,现将最近诊治的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鹅副黏病毒病(GPM)又称鹅类新城疫,是由禽副黏病毒I型(APMV-1)引起鹅的一种以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目前该病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特征性病变为肠道呈现糠麸样溃疡,并有大量的纤维性结节,脾脏、胰腺肿胀而且表面有灰白色、大小不等的坏死灶。鹅、鸭、鸡、鸵鸟和企鹅等为禽副黏病毒I型的易感禽类,其中鹅最易感。不同日龄的鹅均易感,日龄越小越容易感染,2周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