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马尾松低效防护林多层经营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系统整体的观点。结合乔木层郁闭度(Xl)、灌木层盖度(X2)、草本层盖度 (X3)、枯落物层盖度(X4)与林地土壤侵蚀模数建立的回归模型分析,提出了多 层经营的概念,即“同步经营林分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届和枯落物层,根 据各层目标功能确定经营措施,获取生态经济的整体效益。使林分在高效高产 水平上持续协调发展”。并通过分析马尾松低效防护林系统群落各层次的目标 功能,确立了多层经营的指导思想,据此分层阐述经营技术。  相似文献   

2.
在划分了四川马尾松低产林经营类型的基础上,选择了乐山市洪雅、青神和眉山三个县进行以采伐更新为主的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研究,总结出了8个低产林经营类型的最佳改造技术组合。分析了调整林种结构,发展经济林在低改中的重要意义。试验表明幼林阶段适当地间种农作物有助于林地土壤改良和提高林分生长量。试验和调查结果还表明封山育林对于保持水土、保护现有林分不受破坏具有重要作用。但在提高林分产量方面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建议对于以用材为主要目的的林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取全砍重造的改造方式。  相似文献   

3.
子叶与外施蔗糖对豌豆幼苗生长及插条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豌豆(PisumsativumLin.)种子播种在纯石基质中,于40μmolm~(-2)S~(-1)光强、16小时光周期和22℃恒温条件下发芽和幼苗生长。分别于播种后4—11天除去子叶。取11天苗龄的插条在水培营养液中诱导生根。结果表明:幼苗高度、第三节长度、鲜重及干重均随去子叶的时间推迟而显著增加,插条生根力随幼苗生长量的增加而提高。去子叶后幼苗外施蔗糖表明:第5天去子叶的,幼苗高度和第三节长度随蔗糖浓度升高而明显增加,但过高的蔗糖浓度(4.0%)显著降低幼苗第三节长度,插条根量在2.0%蔗糖的浓度下最高。第8天去子叶的,幼苗外施蔗糖的效果显著高于未施蔗糖的,但不同蔗糖浓度间差异不明显。第5天去子叶的插条根量在0.5—0.7%的蔗糖生根液中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但平均根长度以0.9%的蔗糖浓度最高。第8天去子叶的,插条根量在0.3%蔗糖生根液下最高,平均根长随蔗糖浓度升高(0—0.9%)而显著增加。本文就子叶与外施蔗糖对豌豆生长及插条不定根形成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桃树黄化病施铁矫正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1993年在有严重黄化病的桃树上进行施铁试验。用根系输入法施用TL-Fe,7-10天即可使叶片转绿,复绿果达100%,并使叶片含铁量增加71.2%,叶绿素增加3.4倍,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5倍,单株挂果数增加4.2倍。果重增加70.9%,果实品质也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长白猪×雅南猪(L.Ya)、汉普夏×雅南猪(H.Ya)、杜洛克×雅南猪(D.Ya)、大白猪×雅南猪(W.Ya)、长白猪×(杜洛克×雅南猪)(L.DYa)、汉普夏×(杜洛克×雅南(H.Dya)和大白猪×(杜洛克×雅南猪)(W.Dya)7个杂交组合共196头试猪,在前期(20-50千克)饲喂低能(2.8兆卡/千克)高蛋白(17-18%)、后期(50-90千克)低能(2.8兆卡/千克)低蛋白(12-13%)饲粮,前敞后限条件下,L.Ya、H.Ya、D.Ya、L.DYa和H.DYa是较优的5个杂交组合,平均日增重分别为579克、592克、581克、597克和573克,每千克增重耗料分别为3.71、3.56、3.68、3.50和3.28(千克),胴体瘦肉率分别是53.8、53.3、54.3、56.8和57.5(%)。平均日增重分别比相应的对照组低4.8、8.8、2.2、1.4和10.1(%),胴体瘦肉率分别比相应对照组增加2.8、1.0、1.51.1和0.8个百分点。W.Ya和W.Dya表现出较上述杂交组合积脂力更强的特点,瘦肉率试验组分别为52.4%和54.0%,对照组分别为49.1%和52.5%,各组合的各项肉质?  相似文献   

6.
攀西地区云南松低效林分结构及林分类型辩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调查攀西地区三条江河(安宁河、雅砻江、金沙江)88个标准地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揭示出云南松低效林分的结构,提出低效林的辩识类型和相应的改造措施,可以应用于攀西地区长江上游低效防护林改造,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判明低效林分改造试验林的现实林分结构具有趋同性的情况下,采用主成份分析和谱系聚类法进行聚类,依据聚类的结果作了水土保持效应的分析。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揭示了林分结构要素在控制水土流失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改造模式对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低效林的改造效果,为低效林改造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方法]以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柏木低效林改造区5种种植模式[核桃(无植草)、核桃+菊苣、核桃+苜蓿、核桃+鸭茅、纯柏(对照)]为对象,研究林地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对柏木低效林进行改造后,各种植模式中的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明显增加,核桃+菊苣模式最为明显,其微生物总数、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含量分别提高了112.5%、7.7%、33.0%、39.1%和62.9%,且0~15 cm土层显著高于15~ 30cm土层(P<0.05).土壤微生物与4种酶活性季节变化规律不一,真菌数量以夏季最高,放线菌以春季最高,而细菌则表现为秋季最高;过氧化氢酶活性以秋季最高,其他3种酶活性皆以春季最高.土壤微生物总量与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过氧化氢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各改造模式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肥力,而核桃+菊苣模式改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在调查了四川29个县(市)203个马尾松低产林标准地的基础上,分析了马尾松低产林形成的原因,通过统计分析,筛选出了导致马尾松林分低产的5个主导因子,即土壤类型、有效上层厚度、土体石砾含量、林分密度以及土壤侵蚀程度。划分出了11个马尾松低产林经营类型并编制出了经营类型表,根据各类型的林分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该经营类型表简明易操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用70%的热乙醇(75℃)处理普通豆饼30分钟。处理豆饼的粗蛋白和真蛋白含量分别比未处理豆饼低3.1和4.1个百分点。用乙醇处理豆饼或普通豆饼为唯一蛋白来源的饲粮饲喂3周龄断奶仔猪,进行2周试验。结果表明,处理豆饼饲粮的能量、粗蛋白、有机物和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均明显高于未处理豆饼饲粮。其中,粗蛋白消化率高13.1个百分点,其他养分高7.6—7.8个百分点。然而,处理豆饼组仔猪的采食量和生长速度均低于未处理豆饼组。  相似文献   

11.
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不同世代湿地松净光合速率值及其日进程对氮磷营养的响应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代种子园苗木的净光合速率与一代种子园、母树林苗木的净光合速率值有极显著差异,通过遗传改良,二代种子园、一代种子园所培育苗木苗期的净光合速率值分别比其低一世代提高了51.29%和9.82%:氮、磷营养施用量过高反而降低了叶片中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的活性,因而降低了湿地松的净光合速率值,适量氮、磷营养能明显提高湿地松的净光合速率值,其净光合速率值分别比对照提高70.31%和68.89%;二代种子园、一代种子园、母树林湿地松盆栽苗苗期净光合速率对不同水平N素营养的日响应进程为"双峰"型,二代种子园湿地松盆栽苗苗期净光合速率对不同水平P素营养的日响应进程有二种模式,一代种子园、母树林湿地松盆栽苗苗期净光合速率对不同水平P素营养的日响应进程为"双峰"型.  相似文献   

12.
湿地松粉蚧为害对湿地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林木被害状划分湿地松的受害等级,并在此基础上测定了湿地松受害后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严重受害林分主梢、侧梢生长分别下降23.7%和25.8%,严重被害木树高,胸径、当年生地叶鲜重、材积生长分别下降26.8%、30.3%、47.6%和335%,对粉蚧侵入后连续5年的材积测定表明,第2年和第3年材积生长显著下降,第5年受害较轻,5年材积累计损失3.964m^3/hm^2。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采用人工干旱盆栽试验的方法,对柏木和露丝柏的生长和生理生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干旱条件下,两个树种皆表现出生长受抑、叶相对含水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下降、酸性磷酸脂酶活性增加等趋势。但二者在变化程度上又具有明显差异。在相同的土壤干旱条件下,柏木较露丝柏保持较多的水分,并且前者的水分下降速度较后者慢;柏木苗的高生长和地径生长的受抑程度较露丝柏低;柏木的酸性磷酸脂酶活性的增加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下降皆小于露丝柏;干早七十天后,露丝柏死亡率高达85%,而柏木仅为15%。可见柏木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较露丝柏弱、抗旱性较露丝柏强。  相似文献   

14.
樟子松天然母树林疏伐强度与种子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樟子松天然母树林的4种不同疏伐强度标准地的林木开花结实与气象因子观测,进行了疏伐强度对母树林种子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疏伐可有效的促进母树林的开花结实;(2)疏伐强度与母树林单位面积产种量相关密切;(3)疏伐促进林木结实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光照,地面温度等气象因子;(4)樟子松天然母树林定株疏伐的最佳密度为190株hm^2。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测定了25年生人工油松元宝枫混交林和油松纯林的现存生物量、生长量、枯落物层蓄积量和一年内的逐月凋落量,并分析了它们各组分的氮、磷、钾和灰分含量,土壤中速效性氮、磷、钾的含量,进而求出林分的元素年归还量和年存留量,得到了不同林分主要营养元素循环及改土性能方面的总概念。结果表明,油松元宝榈混交林对于油松纯林的优越性主要表现为:生长量高44.46%,枯落物层元素累积量高12.82—26.83%,元素的归还量和存留量分别高13—142.47%,林下土壤速效性养分含量比对照高22.5—222.7%。元宝枫凋落物分解速度快,单位胸高断面积的元素归还量比油松高1.8—4.2倍,是个良好的土壤改良树种。其结论是:选择元宝枫作为伴生树种是恰当的,在试验地条件下的这种混交组合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马尾松优树自由授粉子代变异及其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10年生马尾松优树自由授粉子代的树高、胸径、材积和通直度性状变异的研究结果表明,263个优树家系中有26.62%材积生长超过对照10%以上.其中龙岩地区优树的子代生长表现最佳.同地区不同林分的优树子代有很大差异,林分间平均变异系数大于林分内家系间的平均变异系数.在不同海拔林分选择的优树,除戴云山南麓海拔600~700m左右优树子代生长表现较好外,其它海拔点的子代无明显差异,且都差于对照.优树子代生长性状与树干通直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表明可望同时在生长性状和干形上得到改良  相似文献   

17.
辽西油松纯林林分改造效益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辽西地区大面积油松纯林的松毛虫危害严重、水土保持功能差、生态和经济效益低的现状 ,自 1982年起 ,在辽西地区通过采用带状皆伐后栽植阔叶树方法对油松纯林进行了更新改造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油松纯林改造成针阔混交林近 2 0年后 ,林分的小气候逐渐向良性转变 ,相对湿度提高 2 0 %~ 5 7%,气温降低 0 4~ 1 9℃ ,松毛虫虫口密度降低了 2~ 2 0头 株 ;同时水土保持功能增加 ,油松树高增加 16 8%,胸径增长 2 2 94%;经济效益有了较大提高 ,每公顷利润平均增加了 2 1倍 .因此 ,油松纯林改造成混交林是根治松毛虫危害 ,提高林分生态功能 ,增加林分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应进行大面积推广 .  相似文献   

18.
松材线虫危害后马尾松林土壤氮素的矿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合肥大蜀山森林公园受松材线虫危害程度不同的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试验对林氮素的转化性质,增加了土壤氮素淋失的危险性。地土壤氮素矿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土壤氮素转化速率差异显著(P<0.05),受损严重的林分氮素矿化速率显著高于轻度受损林分,特别是硝化速率更为显著(P<0.01)。松材线虫病危害改变了马尾松林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