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我县油桐栽培历史悠久,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共同作用下,导致油桐历代分化,形成了桐林类型、品种混杂,桐株之间结实量差异大。由于长期以来,管理粗放,改造更新工作跟不上,造成老弱残林多,产量低而不稳,一般平均亩产桐油7~12斤左右。为了挖掘老桐林的增产潜力,提高产量,探索老桐林改造更新的方法,我们的设想如下:  相似文献   

2.
油桶产量的高低,不仅受本身遗传品质的控制,同时受生境条件的制约,而这种生境条件又受人为的生产活动所左右。土壤是油桐生长的基础,不同的土壤管理关系到油桐寿命长短,产量高低,因此,加强对桐林的土壤管理,是油桐生产中一项极其重要的技术措施。研究和了解不同土壤管理与油桐生长结实的关系,对制定桐林土壤管理技术措施,实现油桐高产稳  相似文献   

3.
经三年多努力,贵州农学院油桐研究组对促进油桐幼林丰产和提高成林产量的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为大幅度提高我省现有桐林产量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省内外专家认为,这一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是一项重要的科研成果。油桐是我省主要的木本油料树种,种植面积和产量名列全国第二。我省油桐质优,但单产低而不稳。1982年开始贵州农学院根据省政府安排,承担了“促进油桐幼林丰产和提高成林产量的研究”课题。他们在有关单位配合下,结合我省实际,对油桐施肥技术、纯林密  相似文献   

4.
露天地下埋藏是油桐种子贮藏较好的方法之一,但未进行过长期露天地下埋藏试验,为了解决油桐结实歉收年对油桐良种的需要,为今后油桐种子的贮藏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关于油桐种子贮藏期长短对苗木生长影响的探索.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油桐为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我省历史上油桐面积一度曾达14.6万亩,但现存的成幼林仅约5万亩左右,其中成林近0.7万亩.且品种资源不清,单株个体间良莠不一,产果量悬殊很大,很不适应油桐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迅速摸清油桐农家品种资源,研究农家品种优劣,选出适合我省栽培的主要栽培品种,这对于加快油桐资源的发掘、利用以及品种改良,具有一定的意义,并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油桐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打下基础.本文是我们1980—1983年,对江苏省油桐农家品种资源的调查研究结果,供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6.
油桐是一种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解放初期,我省只有油桐成林100亩,从1952—1964年陆续发展到14.7万亩.在文化大革命中,油桐林受到严重破坏,全省残存7000余亩.由于品种混杂、管理粗放,产量很低,平均每亩只产8—10斤桐油.油桐为异花授粉植物,在长期栽培过程中,产生了不少自然杂种,出现了许多不同品种类型,形成了一个混杂的群体,其遗传性状表现不一,产量和质量的差别也很大;即使是同一个品种类型,个体间也有很多的变异,其抗寒、耐瘠薄以及抗  相似文献   

7.
油桐是涪陵地区经济林中主要树种,但现有桐林,良莠混杂,低产树多,单产低,本文仅就油桐的结实规律和采摘适期进行调查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油桐是我国主要木本工业油料树种。一般油桐当年种植后(播种)第二年开始分枝,第三年(有的品种第二年)开始结实。据调查油桐植株的分枝点高低,树体结构状况与结实量有着密切关系,而一年生苗木的生长状况,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生长发育,则是构成树体结构的主要基础,也是影响今后产量高低和结实寿命长短的物质基础。本试验目的在于研究  相似文献   

9.
合理施肥能有效地提高油桐成林的产量和质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单纯施氮肥会降低油质。  相似文献   

10.
油桐黑疤(Cercospora aleuritidis Miyeke)是油桐结实期的一种主要病害.该病不仅影响油桐生长,也给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关于此病所引起的损失阈值,尚未见报道。为了探讨油桐黑疤病的经济为害水平,给防治提供可靠依据,我们于1982至1983年对该病的经济损失做了初步探讨。现将结果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11.
夏天是油桐和杂草生长部旺盛的季节,它们激烈地争水、夺肥,从而严重地影响了油桐的生长和结实。此时,如能及时进行夏铲,对消灭杂草,疏松土壤,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壤透气性和蓄水保肥能力,促进油桐的挂果是大有好处的。据凋查,连年间种和铲山的3年生油桐林,表土层0至2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1.82%,停止二年间种和铲山,土壤有机质含量则下降到1%。油桐在七月以后,花芽开始分化、种子脂仿迅速累积,此时铲山,对当年种仁生长与油脂累积是非常有利的、同时,对花芽分化也有促进作用,有利于第二年开花结果。所以夏铲不仅关系着本年油桐果实的生长发育,也影响到下一年的产量,夏铲的增产效  相似文献   

12.
油桐林地土壤容重与生产性能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土壤容重与油桐生长结实的关系,在湖南慈利县设置了40块标准地,进行土壤容重测定和油桐根系、产量、树体生长调查,并用统计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桐单位面积产量、枝条生长量等随土壤容重的减小而增大。油桐根系生长与土壤容重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应加强桐林管理,降低土壤容重,以提高油桐产量。  相似文献   

13.
我省今年重点推广27项科技成果之一的泸溪葡葡桐,是一个盛果期早,结实丛生性特强、单株和单位面积产量高,遗传性相对稳定的优良油桐品种,1965年定名以来,已在全国17个省市引种推广,增产效果显著。保靖县大妥公社引种的4.53亩6  相似文献   

14.
野生板栗嫁接早期经营管理技术,采用整形修枝、虫害防治、土壤施肥三因子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整形修枝和虫害防治二因子对板栗生长和结实有一定影响,但不明显;土壤施肥不但树体长势好,而且结实量明显增加,是板栗早期丰产、稳产的主导因子。通过三项技术管理,板栗株产年平均可增加0.57kg,年平均增产幅度为30.4%,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5.
油桐不同地方品种及家系性状变异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油桐的13个性状因子,分析了来自6省(区)不同地方品种19个家系多个层次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地方品种及不同家系的大部分性状都存在着遗传上的显著差异,并有较高的遗传力,品种G.V.C比家系G.V.C高;家系内不同个体的有些性状分离较大,但枝下高等性状具有较大的相似性。油桐还存在着遗传上的地理位置效应:来自湖南的4个家系群体结实量水平最高,比浙江品种增产25.5%,尤以67号家系最佳,比最差家系增产近2.3倍;来自高纬度的河南品种生长和产量最差,而来自低纬度的品种树体生长较旺盛,但产量不很高。结果枝比、每序雌花数的结果数等性状与产量呈紧密的遗传相关关系,可以通过这些性状进行油桐良种的间接选择。  相似文献   

16.
1年生苗高与幼树早期生长、分枝、结实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研究1年生合格壮苗标准,对实现油桐早实丰产有重要意义。分技是油桐进入开花结实的必须条件。1年生苗高与分技高没有明显的相关,分技高是受物种相对稳定的生物学遗传特性所控制。在涪陵地区生产条件下,油桐1年生合格苗高应在70厘米以上,这种合格苗分技早,结实早,能早实丰产。 我区油桐生产一般采用直播造林桐农混种,幼苗分散,不便管理。1年生桐苗生长矮小,往往第2不能抽分新技,形成广阔的树冠,开花结实迟,三年桐3年不能投产,有的4年生也不结实。为了探索小米桐1年生苗高标准,1982年造试验地4亩,220株,用在彭县选出的10株小米桐优树种子播种,用完全随机种植。现将4年观测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7.
溧水渔歌付家边,油桐丰产试验田。方园九亩地嫌少;单产百斤油领先。松土施肥勤抚育;治虫防病费钻研。桐油增产潜力大,总结提高永向前!  相似文献   

18.
国产赤霉素对红松人工林开花调节作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江  田松岩 《林业科技》1993,13(3):17-18
建国以来,我国营造了大面积的人工林,现大都开始结实.但结实量低且分叉多,难以成林.天然林和种子园也存在种子产量低难以满足需求的问题.而现行的促进结实技术除疏伐、施肥外,基本上是外伤刺激母树的办法,这些方法基本上不适于在母树林、人工林中应用。而疏伐对具有顶端结  相似文献   

19.
油桐的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建议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6  
油桐是原产我国的世界著名的工业油料树种。油桐在我国16个省、市、自治区有栽培分布,栽培分布范围广,品种资源丰富,结实早,产量高。简单介绍了油桐的资源分布、栽培与利用及其栽培的优势,并提出把油桐生产列入国家生物质能源发展的范畴、把油桐生产列入“十一五”规划项目、开展油桐作为生物柴油使用的试验研究、恢复原来的油桐研究会、迅速搜集保存油桐种质资源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于1984年收集了全国各地油桐品种和优树基因资源共169号,在湖南衡阳县建立油桐基因库;对其中来自9省(区)的66个油桐品种,按田间试验设计要求,设置品种评比试验林,并对各品种的形态特征、开花习性、生长结实量、果实经济性状、种仁含油率、油脂理化性质、油脂脂肪酸含量等进行了连续7年的系统观测;较全面地揭示了各品种在生长、结实、形态、经济性状等方面的差异,找出了不同生育阶段、年份变化和营养状况对花序大小、雌雄花比例和果实丛生性的影响规律;评选出湖北大米桐、浙优13号等6个适合于湖南丘陵红壤地区发展的油桐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