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控制里下河稻区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lis)危害,分析了里下河稻区稻纵卷叶螟发生的特点,根据资料确定影响里下河稻区稻纵卷叶螟发生的因素主要有种植制度、品种布局、栽培方式、气候条件等.提出了防控措施,通过加强预测预报、合理确定防治适期、应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2.
<正> 为改变我县在稻纵卷叶螟发生时,大量乱用农药,污染环境,破坏稻田生态平衡的局面,从1979年起,我们着重对稻纵卷叶螟为害损失率,水稻对卷叶螟低龄幼虫的抗性,稻纵卷叶螟卵期、幼虫期被天敌寄生以后的生存率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据以改革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指标,并应用于大田防治和预测预报。一、稻纵卷叶螟为害的损失率选取早、中、晚稻不同品种40块田,分别在不同生育期进行剪叶和稻纵卷叶螟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安顺稻区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概况,介绍了稻纵卷叶螟防控技术,包括预测预报、农业防控、生物防控、绿色诱杀防控及化学防治技术,以期为安顺稻区制订相应的防控对策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试验,使用新型飞蛾诱捕器搭配性信息素对稻纵卷叶螟进行诱集,与人工赶蛾监测数据对比,明确新型诱捕器用于田间稻纵卷叶螟预测预报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飞蛾诱捕器诱集稻纵卷叶螟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的黏胶式诱捕器,监测蛾峰与田间赶蛾一致,且在水稻生长后期更能反映田间稻纵卷叶螟实际发生态势,可代替人工赶蛾作为田间稻纵卷叶螟预测预报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稻纵卷叶螟是三都县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分析三都县2000~2005年稻纵卷叶螟监测结果,针对稻纵卷叶螟在三都县的发生危害规律,提出预测预报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药剂进行了试验,经筛选,防治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以锐劲特、毒死蜱和乙酰甲胺磷为好,防治稻纵卷叶螟高龄幼虫以乙酰甲胺磷为好。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近年来我国稻纵卷叶螟预测预报方法研究进展,阐述了现有的三类稻纵卷叶螟测报方法、特点,并对今后的测报技术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农家致富》2008,(9):37
回复以前稻纵卷叶螟好治,主要是有兼具触杀、胃毒作用的高活性内吸性王牌药甲胺磷.当时该药对稻纵卷叶螟的低龄虫和高龄虫均有良好效果,对用药适期要求不严.见到卷叶再打药也不迟。另外.杀虫双、杀虫单等治螟药对稻纵卷叶螟也有良好防效.治螟虫时也能兼治稻纵卷叶螟。菊酯类农药也常用来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县稻纵卷叶螟连续几年暴发成灾,由于只凭经验测报,预测预报准确率不高,造成防治过程中处于被动,不及时,损失严重,为了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笔者通过几年来对稻纵卷叶螟的系统观测,特提出测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贵州喀斯特稻区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2010-2011年采用灯光诱捕和田间系统调查方法对贵州省内5个不同稻区的稻纵卷叶螟种群发生动态进行系统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在不同稻区不同年份间发生情况差别明显,2010年稻纵卷叶螟在道真、锦屏、思南和三都始见日集中在5月上旬,2011年在锦屏和三都始见日集中在6月上旬;两年中惠水始见日均在5月下旬。在田间一般发生3~4个世代,第四(2)代和第五(3)代危害为主,危害盛期主要集中在7月份。贵州地形、海拔、温度和多种水稻生育期并存是影响贵州稻纵卷叶螟区域性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水稻品种对稻纵卷叶螟的抗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贵州省生产上大面积栽培的5个水稻品种进行稻纵卷叶螟抗(耐)性研究。结果表明:5个品种对稻纵卷叶螟的抗(耐)性存在显著差异,试验条件下T优618和黔优568的长势最好,卷叶率低,抗性级别表现为抗(R);B优811和奇优894表现为中抗(MR);金优431卷叶率最高,抗性级别为感虫(S)。对5个品种叶片和叶鞘等进行了物理性状的测定及对比,发现稻纵卷叶螟趋于危害植株低矮、主脉狭窄、叶片含水量高、硅化细胞含量低的品种。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甬优12病虫害发生特点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甬优12杂交稻在余杭区病虫害发生特点,对甬优12与常规粳稻秀水134等的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曲病发生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同一防治水平下,甬优12田块稻纵卷叶螟虫苞量比秀水134高26.43%,虫口数量高45.03%;在不同时段稻飞虱百丛虫量分别是对照品种的5.4倍、5.1~11.0倍和4.7~6.6倍;在直播条件下,甬优12和秀水134感染稻曲病病穗数分别为6.60个·m-2和0.40个·m-2,可见甬优12杂交稻易受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曲病危害,需要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和药剂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化州市稻纵卷叶螟发生量动态预测模型,为稻纵卷叶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Fuzzy贴近度原理,挑选与第3代稻纵卷叶螟发生量相关性好、超前性好的3项前期气象因子建立贴近度预测模型,并结合化州市第3代稻纵卷叶螟的实际发生情况,设定Fuzzy贴近度预测规则。【结果】建立了化州市第3代稻纵卷叶螟发生量的定量预测模型y=2.5587+44.1039R(x0,xi),并计算出预测规则,经对历史资料的回测检验,历史拟合率达92.3%,2009和2010年预测结果与实际一致。【结论】建立的稻纵卷叶螟发生量定量预测模型具有计算简单、工作量小、应用方便、预报准确率高等优点,适宜于基层测报站及生产单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建立了在拟水狼蛛、拟环纹狼蛛、食虫瘤胸蛛、粽管巢蛛、青翅蚊形隐翅虫及稻纵卷叶螟六个种群共存系统中稻纵卷叶螟各龄幼虫被捕食量的数学模型。检验表明,所建立的五个模型均能较好地模拟稻纵卷叶螟各龄幼虫被捕食量与供试的六个群之间的关系,文中还应用多年大田系统调查的资料来对模型进行较正。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水稻及其杂交后代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抗性检测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用剥查法,研究了转cry1Ac+SCK基因水稻及其杂交后代对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的大田抗性。结果显示,在自然生产条件下,转cry1Ac+SCK基因的两个株系MSA与MSB对稻纵卷叶螟具有极强的抗性。转cry1Ac+SCK基因稻的杂交后代21S/MSB与II-32A/MSB都获得了高抗稻纵卷叶螟性状。MSA、MSB、21S/MSB与II-32A/MSB上的稻纵卷叶螟数量、卷叶率、卷叶株率与带虫株率均极显著低于常规对照稻。  相似文献   

16.
从抗虫种质资源、鉴定方法、抗虫机理及品种选育等方面对水稻抗稻纵卷叶螟的筛选鉴定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1 000多份水稻品种材料的抗虫性进行自然鉴定,筛选出抗稻纵卷叶螟材料2份,并通过杂交、回交等手段,选育出抗稻纵卷叶螟的中间材料,为选育抗虫水稻品种提供种质材料及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在信阳地区1 a发生4代,常年7-8月份发生较重。通过探索稻纵卷叶螟豫南的发生规律,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化州市稻纵卷叶螟发生量动态预测模型,为稻纵卷叶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Fuzzy贴近度原理,挑选与第3代稻纵卷叶螟发生量相关性好、超前性好的3项前期气象因子建立贴近度预测模型,并结合化州市第3代稻纵卷叶螟的实际发生情况,设定Fuzzy贴近度预测规则。【结果】建立了化州市第3代稻纵卷叶螟发生量的定量预测模型y=2.5587+44.1039R(x0,xi),并计算出预测规则,经对历史资料的回测检验,历史拟合率达92.3%,2009和2010年预测结果与实际一致。【结论】建立的稻纵卷叶螟发生量定量预测模型具有计算简单、工作量小、应用方便、预报准确率高等优点,适宜于基层测报站及生产单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药用野生稻杂交后代对稻纵卷叶螟的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药用野生稻杂交后代进行接虫试验和自然鉴定,研究药用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后代抗虫稳定性。结果表明:药用野生稻亲本Pc和种间杂交后代品系Ac鄄1、Ac鄄3对稻纵卷叶螟表现较高抗虫性,可为选育抗虫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2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防治试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室内毒力、田间药效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48h对稻纵卷叶螟LC50为8.20mg/L,显著低于对照药剂乙酰甲胺磷,相对毒力指数为1086.83;2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连续两年每667m2喷施8mL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3.49%和94.72%;并对稻飞虱有一定的兼治作用,对水稻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