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铃薯晚疫病是云南省马铃薯种植区的主要病害。在云南省主要马铃薯生产区都有发生,冬季马铃薯种植区发生比较严重,病害危害叶片、叶柄、茎和块茎,在生产上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叶片光合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合作用在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叶片的光合特性反映了光合能力的强弱,而光合能力的强弱决定了马铃薯产量的高低。叶片的光合参数能直接或者间接的反映叶片以及马铃薯植株的生长发育状况,而光合参数可以通过光合仪器直接或者间接测定,从而了解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光合作用的变化规律,因此研究马铃薯叶片的光合特性对提高马铃薯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光合作用的研究进展,归纳了马铃薯叶片光合特性的研究现状,并提出马铃薯叶片光合特性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今后马铃薯叶片光合特性的研究方向,为马铃薯光合特性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马铃薯生长后期叶片对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时期去叶处理方法,对马铃薯生长后期叶片对马铃薯结薯数、大薯率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马铃薯终花期后叶片对结薯数影响不大,而对大薯率和最终的产量影响较大。[结论]马铃薯终花期前马铃薯植株结薯数量已经确定,而大薯数及最终产量的形成与后期叶片仍有一定的关系。在生产上应综合利用各种措施,调控植株后期叶片生长,延长叶片的功能期,为马铃薯丰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瓢虫     
蒋玉文 《新农业》2001,(7):39-39
马铃薯瓢虫又叫二十八星瓢虫。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北方.以山区、半山区发生较多。主要为害马铃薯、茄子、辣椒、菜豆、黄瓜、白菜及多种蔬菜;也可取食龙葵、野苋菜等野生植物,以马铃薯、茄子受害严重。成虫、幼虫均可为害叶片和果实。在叶片上多集中在叶背面啃食一面表皮和叶肉、仅残留上表皮,叶片出现许多弧形网状纹,叶片变得枯黄;茄果受害后,被啃食的部位变褐变硬,发苦,影响品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验证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安全性,探讨DON作为激发子在马铃薯主要土传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大西洋品种马铃薯为研究对象,筛选DON作为激发子诱导抗病的最适质量浓度以及最佳处理时间,优化DON诱导马铃薯抗病的条件,检测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结果显示低质量浓度下DON处理对马铃薯植株均无显著药害;5 ng·mL-1 DON处理4 h可以有效抑制青枯病致病菌茄科雷尔氏菌、软腐病致病菌菊欧氏菌、疮痂病致病菌疮痂链霉菌在马铃薯叶片中的扩展,3 ng·mL-1 DON处理4 h可以有效抑制干腐病致病菌接骨木镰刀菌在马铃薯叶片组织中的扩展;当温度为25℃、pH为7时DON诱导马铃薯抗青枯病、干腐病、软腐病效果最好,温度为25℃、pH为9时DON诱导马铃薯抗疮痂病效果最好;经DON诱导处理的马铃薯叶片在光照强度为12 000 lx条件下诱导抗干腐病效果最好,在光照强度为15 000 lx条件下诱导抗青枯病、软腐病、疮痂病效果最好;DON处理马铃薯叶片后,提高了SOD酶活性,同时,木质素含量增加,MDA含量减少。【结论】低质量浓度的...  相似文献   

6.
铜对马铃薯生物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铜对马铃薯块茎产量和某些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适宜浓度的铜溶液处理种薯,可以提高马铃薯块茎的产量(10.32%~24.68%);铜不但能够增加马铃薯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比叶重,而且能提高叶片中硝酸还原酶的活性与某些物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在马铃薯不同生育期控水的条件下,对马铃薯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叶片水势与不同生育期的抗旱性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对值、叶片水势相对值与相应品种的抗旱性有显著的相关性。不同时期的抗旱系数越大抗旱性越强,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对值、叶片水势相对值均随着生育期和控水水平的加强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主要病害之一,发病严重的地块可减产50%左右。 一、发病特征 马铃薯病原菌主要侵害叶片、茎和薯块。先在叶尖或叶缘产生水浸状褐色,具有浅色晕圈的斑点。温度高时迅速扩大,并产生一圈白霉,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干枯。发病严重时叶片卷缩,全株黑腐,散发出腐败气味。  相似文献   

9.
林翠 《农村科技》2014,(12):40-40
<正>马铃薯甲虫是世界有名的毁灭性检疫害虫,种群一旦失控,成、幼虫危害马铃薯叶片和嫩尖,可把马铃薯叶片吃光,尤其是马铃薯始花期至薯块形成期受害,对产量影响最大,严重的造成绝收。因此,掌握马铃薯甲虫的发生规律,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极为重要。马铃薯甲虫属鞘翅目叶甲科,寄主植物主要是茄科作物,其中最喜欢取食马铃薯;此外,还可危害番茄、茄子、辣椒、烟草等。主要以成虫和3~4龄幼虫暴食寄主叶片,可将整个植株叶片吃光。该虫给马铃  相似文献   

10.
钾是植物生长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影响着植物的各种生理机能。本文从钾对干旱胁迫下马铃薯幼苗叶片丙二醛含量和相对含水量的影响机制、钾对干旱胁迫下马铃薯幼苗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机制、钾对干旱胁迫下马铃薯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机制和钾对干旱胁迫下马铃薯幼苗叶片光合生理的影响机制四个方面研究了钾对干旱胁迫下马铃薯幼苗抗旱性的影响机制,为钾对干旱胁迫下马铃薯幼苗抗旱性的影响机制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菌引起的真菌病害,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其孢子囊通过风雨传播,侵染叶片、茎、薯块,严重影响马铃薯单产和品质,已成为马铃薯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为了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防治药剂,2003年进行了科佳悬浮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营养失衡主要指生长期间的各种元素的缺乏,导致其生长受到抑制。 1.氮氮素对马铃薯生长是生死攸关的,缺氮多发生在有机质含量较低,酸度足以抑制硝化作用的砂质土上。缺氮时开花前显症,植株矮小,生长弱,叶片均匀淡绿色,严重时叶片上卷呈杯状。到生长后期,基部小叶的叶缘完全失绿而皱缩,有时呈火烧状,叶片脱落,产量低。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臭氧水处理对马铃薯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以清水为对照,采用1.0 mg/L臭氧水土壤浇灌和0.6 mg/L臭氧水叶面喷施处理,测定了幼苗生长35 d后叶片质膜透性、SOD、POD和CAT活性及矿质元素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臭氧水浇灌和喷施处理均能显著降低马铃薯叶片质膜透性,显著增加马铃薯叶片POD和CAT活性,明显提高马铃薯幼苗抗逆性;臭氧水喷施处理的马铃薯叶片Ca含量显著降低,臭氧水浇灌和喷施处理的马铃薯叶片Fe含量显著增加,且臭氧水浇灌处理增加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及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干物质在叶片、地上茎和块茎中的分配随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而不同;干物质的积累是形成马铃薯产量的物质基础,以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促进干物质的合理分配才能取得比较好的马铃薯产量。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生理病害是由于马铃薯遇到不良环境条件、不适宜的栽培措施、条件较差的土壤条件等因素,导致马铃薯出现冻害、空心病、裂口、畸形青头、黑心病等类似病害的症状,统称为马铃薯生理病害。 1导致马铃薯主要生理病害的因素 1.1冻害 马铃薯出苗后如遇晚霜,气温降温下降到0℃以下时,叶片受到冻害,待升温后植株幼叶失水,导致枯死;秋季早霜来临时可使植株茎叶提前枯死,块茎不能充分膨大,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16.
一、抑制萌芽。使用青鲜素、萘乙酸甲酯或乙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抑制马铃薯、洋葱、大蒜、萝卜等蔬菜的发芽与抽薹。马铃薯在贮藏时,每吨薯块先用萘乙酸40~50克与2~3千克细土混匀,将细土均匀拌入薯块中。洋葱、大蒜在收获前10~15天用0.25%青鲜素溶液喷洒叶片,马铃薯在收获时用0.25%~0.3%青鲜素溶液喷洒叶片,均能防止贮藏期发芽,  相似文献   

17.
以宁薯4号马铃薯为观测对象,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利用CIRAS-1型光合测定仪观测马铃薯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光合有效辐射、气温、CO2摩尔分数等变化,研究马铃薯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其他微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马铃薯叶片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光合有效辐射、大气水汽浓度均呈"S"曲线关系,与气孔导度、气温、大气CO2摩尔分数呈二次曲线关系,与叶室内外CO2摩尔分数差呈线性关系,与叶室内外水汽浓度差呈乘幂关系。马铃薯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微环境因子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用相关环境因子推测叶片净光合速率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马铃薯叶片病害识别工作量大、准确率低且主观性强等热点问题,提出1种通过ResNet34模型结合不同迁移方式进行集成学习以快速识别马铃薯叶片病害图像的方法。首先,利用多种迁移方式(全部参数迁移、特征提取、微调及全新训练4种训练方法),通过调整超参数,使模型快速收敛达到全局最优点。其次,使用混淆矩阵对多种迁移方式的训练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微调模型识别准确率达到95.45%。最后,利用集成学习将3种训练较优的模型进行集成并与微调模型进行对比。通过试验建立了1个马铃薯叶片病害图像数据集,结果表明,相比现有热门神经网络模型,该数据集无论是识别准确率还是识别效率均有显著提升,通过对比发现,试验的总体准确率提升了3.68百分点,达到99.13%,迁移学习能够更快速地收敛,减少训练时间,并且集成学习能够大幅提升平均识别准确率。本研究提出的针对马铃薯叶片病害的识别方法成本低、精确率高,能更好地应用于日常病害识别中,为植物叶片病害的智能诊断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不同肥料和密度对马铃薯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4因素5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分别对氮肥、磷肥、钾肥和密度进行3重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密度组合与马铃薯叶片光合速率、小区产量之间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施肥、密度对马铃薯光合速率的影响为钾肥氮肥磷肥密度;对马铃薯小区产量的影响为钾肥磷肥氮肥密度;马铃薯叶片光合速率与小区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过低、过高的氮肥、磷肥、钾肥均施用量均可以抑制马铃薯叶片光合速率。随着马铃薯密度的增加,马铃薯叶片光合速率逐渐降低,并且降低速率不断加快。氮和磷、氮和密度、钾和密度对马铃薯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为正互作。氮和磷、氮和钾、磷和钾配合施用对块茎产量的影响为正互作。马铃薯叶片光合速率最高时的最优组合为纯N 172.5 kg.hm-2,P2O5112.125 kg.hm-2,K2O 90 kg.hm-2,密度6万.hm-2。马铃薯块茎最高理论产量时的最优组合为纯N 172.5 kg.hm-2,P2O5112.125 kg.hm-2,K2O 67.5 kg.hm-2,密度6万.hm-2。  相似文献   

20.
 对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s operculella(Zeller)]在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叶片和块茎上产卵的特征进行了一系列的室内试验。通过一个特别设计的连接活性炭过滤器的双向选择的嗅觉仪,来判断马铃薯块茎蛾在两个供试样本之间的偏爱程度。结果表明:(1)马铃薯块茎蛾在马铃薯叶片上的产卵量明显比大白菜(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或辣椒(Capsicum annuum)叶片多。而在马铃薯和茄子(Solanum melongena)叶片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别;(2)马铃薯块茎蛾在马铃薯块茎上的产卵量明显比在茄子果实和甘薯块根上多,而在马铃薯块茎和番茄果实或辣椒果实上的产卵量没有明显差别;(3)高温水煮和高压蒸汽都不能破坏马铃薯块茎吸引马铃薯块茎蛾的产卵行为,煮过后去皮的马铃薯块茎也不影响马铃薯块茎蛾的产卵行为;(4)除去块茎表皮或仅去其芽则明显减少马铃薯块茎蛾在其上产卵;(5)马铃薯块茎蛾对表皮为浅黄色、红色和紫色的块茎没有明显的产卵偏好;(6)成虫在涂有马铃薯块茎的正己烷提取液的滤纸上所产的卵明显比在只涂有正己烷溶液的滤纸上多。用相同的提取方法,在马铃薯叶片上没有提取出吸引马铃薯块茎蛾产卵的化学物质。由此推断,马铃薯块茎在储藏期,会不断的释放一些化学物质来吸引马铃薯块茎蛾在块茎上产卵,这些化学物质的其它的特征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