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脱臭馏出物中天然维生素E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油脂脱臭馏出物中天然维生素E的特性,对从大豆脱臭馏出物中提取天然维生素E的工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合于日处理200t大豆加工厂进行提取天然维生素E的工艺及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
邵平  姜绍通  李岩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12):2570-2576
【目的】菜籽油脱臭馏出物是天然维生素E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了从菜籽油脱臭馏出物中获得较高纯度的天然维生素E。【方法】采用分子蒸馏和脂肪酶催化浓缩菜籽油脱臭馏出物中维生素E;在分子蒸馏预处理和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建立脂肪酶催化反应生成的脂肪酸甲酯含量的数学模型。【结果】当20g反应原料,反应温度37℃,初始加入水量11.77 ml,加入酶量30.78 U,水解时间16 h,在后续反应中单次加入甲醇量1.32 ml和脂肪酶15 U, 共加3次,总反应时间40 h,多次分子蒸馏后维生素E的纯度达到25%。【结论】分子蒸馏耦合脂肪酶催化浓缩菜籽油脱臭馏出物中维生素E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其工业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豆油脱臭馏出物甲酯化处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豆油脱臭馏出物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2提取维生素E,原料的甲酯化处理是重要的步骤之一,甲酯化结果表明,影响甲酯化的主要因素是甲醇与豆油脱臭馏出物的重量比例、酯化温度、酯化时间,而催化剂硫酸浓度的影响较小,最佳酯化因素组合是甲醇与豆油脱臭馏出物的重量比为0.6、硫酸浓度1%、酯化温度80℃、酯化时间60min,酯化率可达75.59%。而影响维生素E保存率的主要因素是酯化时间、酯化温度,甲醇与豆油脱臭馏出物的重量比例,矿石浓度影响较小,在酯化过程中,维生素E的保存率最好可以达到95.82%。  相似文献   

4.
从油脂脱臭馏出物中提取生育酚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油脂脱臭馏出物的化学成分 ,提取生育酚时所采用的原料处理方法以及提取和浓缩天然生育酚的各种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尿素包接和SFC结合法浓缩α-维生素E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豆油脱臭馏出物为原料 ,采用尿素包接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和浓缩α-维生素 E,探讨尿素包接工艺参数和超临界萃取压力、温度和二氧化碳流量对α-维生素 E浓度和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用尿素包接可以使非包接物中α-维生素 E的浓度提高 3倍 ;超临界萃取压力和温度对萃取物中α-维生素 E的浓度以及回收率的影响较大 ,而二氧化碳流量对上述两指标的影响较小。在萃取压力 18MPa,萃取温度 30 8K,二氧化碳流量 10 L / m in的条件下 ,可以获得较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豆油脱臭馏出物中α-VE的超临界CO2萃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甲酯化豆油脱臭馏出物为原料 ,利用超临界 CO2 萃取技术浓缩 α- VE,探讨萃取条件对 α- VE和豆油脱臭馏出物中油脂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萃取压力和萃取温度对 α- VE和脂肪酸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萃取效果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而二氧化碳流量对萃取效果影响较小。在萃取温度 30 8K,萃取压力 18MPa,二氧化碳流量 6~ 12 L/ m in条件下 ,可以获得较高的萃取得率和 α- VE含量。  相似文献   

7.
维生素E抗油脂氧化的功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抗氧化功能是维生素E的一种基本功能,维生素E特殊的化学结构与性质使得它既能抗油脂自动氧化,又具有一定的淬灭^1O2的能力。本文根据目前公认的油脂氧化机理,就维生素E抗油脂氧化的机理与具体功能进行了研究,并且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油脂中的PUFA与维生素E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棉籽油脱臭馏出物中生育酚的分子蒸馏工艺。[方法]以棉籽油脱臭馏出物为原料,分别按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定参数进行分子蒸馏,分别对压强、蒸发面温度、进料速度、刮膜转速等操作参数进行考察。[结果]经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分析得出:在压强为2.0 Pa,蒸发面温度为95℃,进料速度为0.5滴/s,刮膜转速为300 r/min的条件下,生育酚纯度和蒸馏效率均达到最优,其生育酚含量为31.5%、重组分与轻组分之比(R)为0.25。[结论]该研究为新疆棉籽油脱臭馏出物附加值的提升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天然维生素E对食用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食用菜子油为对象,研究了天然维生素E对植物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维生素E比叔子基羟基茴香醚(BHA)和二叔丁基甲苯(BHT)更适合于添加至食用油脂中作为抗氧化剂;在0-95mg/L用量范围内,随着天然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食用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指数(OSI)值增高,抗氧化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油茶籽油脱臭馏出物维生素E的分子蒸馏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油茶籽油脱臭馏出物进行分子蒸馏制取维生素E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预处理,而后通过三级分子蒸馏,第一、二级蒸出乙酯,第三级蒸馏使轻组分中的α-生育酚含量提高至1.97 mg。同时得出分子蒸馏工艺条件为:第一、二级加热壁面温度100℃,进料速率2 mL/min,刮板转速100 r/min,预热温度85℃;第三级加热壁面温度190℃、进料速率2 mL/min、刮板转速100 r/min、预热温度85℃。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维生素E代谢深入研究,人们已经基本弄清维生素E的合成途径.在植物不同组织维生素E的含量和组成各异.维生素E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是人类和动物维持生殖系统和免疫系统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维生素E因其抗氧化性能保护生物膜免受氧化而与预防多种疾病以及抗衰老有关;维生素E还能抑制油脂的自动氧化和酸败,延长食用植物油贮存期.维生素E的活性和抗氧化性与其组成和含量相关.对维生素E的基因工程研究主要从改变总量和各成分比重入手,通过单点和多点调控调节代谢,改变油料作物维生素E的组成.综述了维生素E合成代谢途径以及当今利用基因工程改变维生素E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技术与产品特点本项目针对油脂精炼中脱臭工序能耗大、有异味等问题,在充分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油脂干式冷冻真空脱臭技术及装备研究,开发形成了油脂脱臭干式冷冻真空工艺,研发了真空高效结冰破冰技术、冷热同槽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行精炼工艺脱臭环节中高能耗、异味问题。研制出的大型干式冷冻器捕汽能力强,可凝气体捕集率高,配套的制冷及真空系统形成的油脂干式冷冻真空脱臭技术,对现行的精炼脱臭工艺改造后,蒸汽消耗量及废水产生量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高效分离出饱和脂肪酸。[方法]试验采用低温协同超高压脲包法,以棕榈酸乙酯的残留率和质量为主要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冷藏温度、冷藏时间和超高压处理压力3个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以正交试验法对该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试验表明,低温协同超高压脲包法分离大豆油脱臭馏出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冷藏温度4℃,冷藏时间90 min,压力300 MPa。在此条件下,棕榈酸乙酯的残留率为21.87%,质量从137.31 g减少到30.03 g。[结论]经过低温冷藏处理后,采用超高压脲包法可有效分离出大豆油馏出物中的饱和脂肪酸,为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4.
探讨姜的根茎中姜油树脂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及其各种抗氧化能力.以乙醇为提取剂,通过超声波辅助法浸提生姜中的姜油树脂,在单因素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正交法优化试验条件,得到最佳提取工艺;通过体外抗氧化能力的测定,比较姜油树脂与人工抗氧剂的各种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在乙醇浓度为95%、提取时间为50 min、料液比为1g:17mL、提取温度为70℃的条件下,姜油树脂的提取率最高可达5.29%.姜油树脂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都有清除能力,并且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能力强于维生素E.表明姜油树脂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且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能力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5.
以粗榧种子为试材,分析不同浓度的粗榧种子油脂提取物对常用食用油(核桃油、大豆油和花生油)过氧化值的影响,并与维生素E抗氧化性进行比较,探究粗榧种子油脂的抗氧化性,并通过气相色谱(G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别测定粗榧种子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与脂溶性维生素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粗榧种子出油率达31.45%,高于大豆等油料作物;3种食用植物油在16d内的抗氧化效果均随粗榧种子油脂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而粗榧种子油的过氧化值几乎没有变化;在核桃油中进行粗榧种子油脂和维生素E抗氧化性比较发现,粗榧种子油抗氧化性明显高于维生素E。此外,GC分析结果表明,粗榧种子油的脂肪酸组成以棕榈酸质量分数最高,达24.31%,其次是质量分数不等的硬脂酸(12.74%)、珠光脂酸(8.18%)、十五烷酸(7.69%)等脂肪酸;HPLC检测结果表明:粗榧种子油脂中维生素E质量分数为9.73mg/kg,维生素A质量分数为0.63mg/kg。可见,粗榧是一种天然抗氧化物质的良好来源,值得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6.
正虽然食品专家一直提倡选油时尽量买小桶的,但经济实惠的大桶油还是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不过大桶油要一两个月才能吃完,再加上瓶盖不断开关,难免会遇到脂肪酸和维生素氧化的问题。对此,专家介绍,存大桶油,放粒维生素E,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油脂氧化。维生素E不仅是食用油中本身含有的营养素,更是一种良好的抗氧化剂。贮藏大桶油时加入维生素E,一方面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茶黄色素(Typ)化学成分及其对油脂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茶黄色素含有茶叶中大部分生物活性物质,是一类人体多功能保健食用色素并具有优异抗氧化活性,对油脂抗氧化作用比维生素E、C和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强得多,在食用、油脂工业和药物应用上有美好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8.
肖勇生  张良  包珍  巫小波  李琎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9051-9052,9055
[目的]探讨用固定化脂肪酶从脱臭馏出物中生产脂肪酸甲酯并提取植物甾醇的方法。[方法]以江西特产山茶油精炼过程中的脱臭馏出物为原料,采用酶法合成脂肪酸甲酯及提取植物甾醇,对反应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佳反应工艺参数。[结果]试验表明,固定化脂肪酶添加量8%,甲醇添加量10%,在反应温度为40℃、搅拌速度为150r/min条件下反应16h,酯化率可达93%。且经过酯化反应,将反应液经过冷析和重结晶后,植物甾醇的提取率可达89%,纯度达到90%以上。[结论]该研究得出的合成脂肪酸甲酯及提取植物甾醇的工艺方法,可对山茶油精炼过程中的废液进行重新利用,增加了附加值,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该文对牡丹籽油在各精炼阶段中主要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牡丹籽油经碱炼后酸值和色泽大幅下降,脱色后油中过氧化值下降,脱臭工序中油脂的酸值与色泽变化较大。气相色谱分析表明,碱炼与脱臭两个工序对牡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影响比较大,碱炼牡丹籽油中硬脂酸含量降低,而脱臭温度较高会导致脂肪酸的分解。  相似文献   

20.
<正>主食加工过程中长时间油炸对产品品质有哪些影响?主食加工过程中,如果经历长时间油炸,除会破坏食品的营养品质外,还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在150~300℃的油炸温度下,原料中的营养素很快受到破坏,例如,蛋白质会炸焦变质,造成其被消化吸收率大大下降;油脂中的必需氨基酸大量损失,维生素C彻底破坏,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E破坏或流失。油炸产品本身油脂含量多、热量高,加热后含有较高的氧化物质,经常进食易导致肥胖、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