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味开口带壳澳洲坚果加工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带壳澳洲坚果为主要原料,采用筛选分级、水洗、开口、浸泡、淋洗、干燥、焙烤、冷却等工序,加工调味开口带壳澳洲坚果。通过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对调味开口带壳澳洲坚果加工工艺参数与配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调味开口带壳澳洲坚果加工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开口含水量为15.11%,浸泡时间为4.0 h,浸泡3次后适量补盐;浸泡液的最佳配方为:食盐浓度为20%,白砂糖浓度为12%,味精浓度0.4%;最佳干燥参数为:50℃干燥2 h,60℃干燥2 h,70℃干燥3 h,80℃干燥2 h,烘焙条件130℃焙烤8 min。加工的调味开口带壳澳洲坚果产品开口均匀、口感酥脆可口,香味浓郁。  相似文献   

2.
澳洲坚果果仁加工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建云  郭刚军 《热带作物学报》2013,34(11):2295-2300
以澳洲坚果带皮鲜果为主要原料,采用脱果皮、筛选分级、干燥、脱壳、果仁分选、果仁干燥、焙炒等工序,加工澳洲坚果果仁,研究澳洲坚果果仁加工过程的各项技术参数。结果表明:澳洲坚果带壳果前期干燥条件为:温度40 ℃下干燥96 h;脱壳的澳洲坚果带壳果出仁率和整仁率的顺序为:二级果>一级果>三级果;水浮选果仁的时间为2 min,果仁后期干燥的适宜条件为:40 ℃、2 h→50 ℃、2 h→60 ℃、2 h→70 ℃、2 h,最佳焙炒条件为:焙炒温度为135 ℃,时间为10 min;产品包装方式选择充氮包装。加工的澳洲坚果果仁产品色泽淡黄,香味浓郁,酥脆可口。  相似文献   

3.
简述云南省西双版纳澳洲坚果生产发展现状,在多年试验示范、反复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一套适宜澳洲坚果的整形修剪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澳洲坚果油提取得率并获得高品质油脂,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澳洲坚果油,并分析提取油脂的理化性质。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提取溶剂、超声功率、超声时间以及液料比对提取率的影响,然后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正己烷对澳洲坚果油提取率较高;适当增加超声波功率、超声时间以及溶剂量,澳洲坚果油得率均随之增加;通过响应面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澳洲坚果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为9.6∶1(mL/g),超声功率为520 W,超声时间为32 min,澳洲坚果油得率达69.1%,2次提取总得率达96.3%。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是一种有效的油脂提取方法,从脂肪酸成分比例及理化性质来看,澳洲坚果油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详述了云南澳洲坚果的采收、贮藏和加工的成套技术。  相似文献   

6.
澳洲坚果的发展现状及在云南的开发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澳洲坚果的发展现状,品种,生态适应性和云南引种试种结果。对云南热区开发澳洲坚果产业具有气候,土地资源优势和发展前景,作了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焙烤澳洲坚果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比较了原料澳洲坚果和130℃焙烤10、15、25、35、40、50和60 min,以及市售商品澳洲坚果的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差异。分离鉴定得到130℃焙烤澳洲坚果中的23种典型的挥发性物质,包括9种醛类、9种吡嗪类、2种呋喃类和3种其他物质。原料澳洲坚果中的挥发性成分比较少,市售澳洲坚果中的调味料香气含量较高,坚果香气物质较少。随着焙烤时间的延长,焙烤香气逐渐增加,其中吡嗪类和呋喃类的含量在130℃焙烤处理组之间均差异显著。2-甲基吡嗪和3-乙基-2,5-二甲基吡嗪以及2-乙酰基吡咯也能作为进一步指示10~60 min不同焙烤时间之间焙烤程度差异显著的标志物质,用以规范澳洲坚果焙烤工艺和指导焙烤产品品质分级。  相似文献   

8.
澳洲坚果(Macadamia Nut)属山龙眼科,澳洲坚果属.它有七个种,其中仅M.intergrifolia(三叶澳洲坚果)和M.te-traphylla(四叶澳洲坚果)是可食的.这两个品种,可从下面特征来识别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澳洲坚果叶茶的品质特征及香气成分,以春季澳洲坚果一芽三叶为原料,依据炒青茶的制作方法加工成澳洲坚果叶茶,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结合GC-MS分析澳洲坚果叶茶的香气组成,同时结合感官审评和化学分析测定其品质。结果表明:澳洲坚果叶茶外形匀整饱满、滋味浓、口感厚重、香气浓醇、有特殊香气;化学成分分析表明其总灰分为(5.00±0.09)%、水浸出物为(39.00±0.27)%、多酚为(5.90±0.14)%,游离氨基酸(2.80±0.01)%,且不含咖啡碱,饮用品质良好。澳洲坚果叶茶的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38种,根据化学结构差异可分为醛类13种,醇类6种,酮类6种,吡嗪类5种,酚类3种,脂肪酸类2种,烃类、吡咯类和呋喃类各1种,并以酚类、醇类、醛类、吡嗪类为主,相对含量分别为36.86%、20.98%、18.35%和14.46%;2°,4,4°,-三甲氧基查耳酮(20.25%)、2,4-二叔丁基苯酚(11.88%)、顺-2-戊烯-1-醇(10.52%)、1-戊烯-3-醇(6.71%)、壬醛(6.64%)是澳洲坚果叶茶中含量最高的5种挥发性成分。特征香气成分分析表明,醇类、醛类、酮类、吡嗪类等可能对澳洲坚果叶茶香气品质构成产生重要影响,而无特殊香气的酚类等对澳洲坚果叶茶香气品质的贡献程度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丛枝菌根真菌对澳洲坚果幼苗的生长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澳洲坚果种子进行表面消毒,并播种于盛装已灭菌珍珠岩的塑料育苗盒中,观察其幼苗期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hiza Fungi,AMF(CL.mosse)】对澳洲坚果幼苗生长效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AMF对澳洲坚果幼苗的生长发育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AMF 能促进澳洲坚果幼苗的生长及其幼苗叶片蛋白质及糖分的积累;能促进其根系磷酸酶的活性,磷酸酶活性与AMF侵染率存在显著相关性。接种AMF可增强澳洲坚果幼苗根系活力,促进其根系对N,P等矿质养分的吸收和积累,并促进澳洲坚果植株的光合作用,提高其幼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