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树在夏秋季节根灌鲁虹牌全营养生态肥180~150倍液,新梢生长粗壮、发芽整齐,芽头密度提高达7.25%,百芽重增加达56.25%,鲜叶产量增加达24.39%;茶叶品质显著提高,感观审评香气嫩香浓高、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和,其氨基酸含量提高了20个百分点,酚氨比降低4.9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为生态肥在皖南地区水稻生产中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营养生态肥处理对水稻产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肥Ⅱ(基施生态肥追施尿素)能显著提高水稻的穗粒数和结实率,并且水稻产量最高,分别比其他2个施肥处理增产3.9%和3.1%,但是生态肥Ⅰ(一次性基施生态肥)的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分别比其他2个施肥处理增加63.8%~91.8%和67.7%~77.1%。与复合肥处理和生态肥Ⅱ处理比,生态肥Ⅰ处理的净收入和产投比分别增加1.2%~4%和25.7%~46.5%,说明一次性基施生态肥能够达到水稻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夏暑茶叶苦涩感强、综合品质差等问题,设置80%、60%、50%遮阴和未遮阴4个处理,其中未遮阴为对照,分析不同遮阴处理下‘佛手’茶树新梢农艺性状、新梢内含成分及成茶感官品质。研究发现,遮阴处理可使新梢叶色变绿、叶质变软,叶面积增大5.25~8.17 cm2,百芽重增加32.04~60.32 g、新梢含水量增加1.27~3.94个百分点;使新梢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水浸出物、咖啡碱、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0.61~0.95、0.29~0.6、0.9~1.55、1.21~4.37、0.13~0.45、0.66~1.14个百分点;茶多酚含量、酚氨比、叶绿素a/b分别下降3.73~5.5个百分点、5.77~8.1、0.22~0.58;成茶感官品质评分增加5.55~16.4分。遮阴可明显促进‘佛手’茶树生长,改善新梢生化品质及感官品质,其中以80%遮阴综合改善效果最佳,感官评分达91.75。  相似文献   

4.
采用定点的方法,对自然干旱条件下茶树生理生化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干旱条件下,茶树的生理功能下降,茶树的生理功能指标叶绿素含量、新梢的含水量、根系活力、单位体积的根重较正常情况下降低了 15.6%、6.0%、24.1%、20.6%,而百芽重却上升了9.5%; 茶树生化成分有升有降,氨基酸、咖啡碱含量下降0.5%、 0.7%,而茶多酚、水浸出物上升了2.7%、1.4%。另外对暖冬对茶树影响研究得到,茶树根系活力、根重、叶绿素含量上升了19.3%、6.3%、13.1%,而百芽重下降了18.6%;茶叶的生化成分有升有降,茶叶水浸出物、氨基酸、咖啡碱下降4.27%、0.34%、0.24%,而茶多酚上升5.32%,但茶园的生物量增加,特别是有害生物增加和出现频率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同一有机茶园淋灌四种不同用量的沼液,调查茶树生长发育相关性状,检测茶叶主要生化成份含量,探究四种沼液用量对有机茶树生长发育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四种施肥方法中,每667m2根灌沼液4000kg效果最好,不仅可以促进茶树生长发育,对提高茶叶品质也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1 苗床烂籽烂芽、翻根原因调查分析1.1 调查样点1997~ 2 0 0 0年 ,共调查太康、杞县、淮阳、西华等四县 2 3个村 318个苗床。1.2 发生程度烂籽烂芽发生率一般在 10 %~ 15 % ,最高达 80 %以上 ,翻根发生率一般在 5 %~ 2 0 % ,最高达 5 0 %以上。1.3 对出苗的影响烂籽烂芽苗床缺苗 (钵 )较重 ,一般在 5 %以上 ,最高超70 % ;翻根苗床缺苗 (钵 )较轻 ,最高不超过 10 % ;同一苗床烂籽烂芽、翻根同时出现的情况较少。2 原因分析2 .1 外因播种偏早 ( 3月中旬以前 ) ;温度偏低 (气温 15℃以下 ,床温2 5℃以下 )且播种后出苗前冷暖变化剧烈 …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不同萌发物候型茶树的休眠机制,以特早生茶树品种龙井43和中生茶树品种碧云为材料,利用钙黄素处理茶树茎段,检测越冬芽在休眠与萌发时期与其他器官的物质交流情况。利用同源比对鉴定胼胝质水解相关基因,并分析其序列特征及在冬季不同时期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越冬芽在茶树生长阶段和休眠阶段都存在着与着生茎段和母叶间的物质交流;从茶树越冬芽休眠形成到解除的不同时期,其物质交流存在"强-弱-强"的变化规律,但龙井43的与碧云相比存在较短的物质交流减弱时期;两种茶树的物质交流变化模式与鉴定到的茶树胼胝质水解正向调控相关基因CsGLU1的表达模式密切相关;启动子序列分析进一步证实CsGLU1启动子区有多个与激素信号以及低温和休眠响应相关转录因子结合的保守序列。茶树越冬芽在休眠和非休眠状态下都存在与茎和母叶之间的物质交流,且物质交流强弱与茶树越冬芽休眠状态改变密切相关。CsGLU1可能是参与胼胝质水解调控,改变茶树越冬芽物质交流水平,进而影响茶树休眠状态的关键基因。这对明确茶树越冬芽休眠状态变化和深入揭示不同萌发物候型茶树休眠机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硅肥在茶树上的应用效果,试验选取位于滁州市南谯区茶园为试验田,以及液体硅肥为供试肥料。通过试验发现:叶面喷施液体硅肥可促进茶树提前3天开采,鲜叶市场价格较;通过四批次采摘测量,发现施用液体硅肥可以提高茶树的茶芽密度和百芽重;喷施液体硅肥的试验田单位产值达3050元/667m~2,比对照平均产量提高6.1%,净增收125元/667m~2,产投比为2.5:1,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四川地区茶树种质资源叶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来自川西地区的114份茶树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成熟叶、新梢芽叶等19个主要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9个数值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10.09%-23.4%之间,平均值为16.2%;多样性指数在1.39-2.04之间,平均值为1.86。10个描述型性状中有7个性状在各个描述级别中均有分布,表现出不同的遗传分化,其余3个性状仅分布在部分描述级别中,多样性指数在0.66-1.31之间。基于9个数值型性状,可将参试的114份茶树种质资源分成6个类群,其中85%的茶树种质聚在了第Ⅲ大类。并选取叶长、叶宽、一芽二叶长、一芽二叶百芽重4个数值型性状,以类群III为参照,比较各类群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配方施肥对茶叶生化组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养是茶树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茶树的营养状况对实现茶叶高产优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施肥则是为茶树提供营养的一项关键技术,国内外对茶树施肥已有很多研究,但茶树专用肥的配比,最佳施肥模型等问题均尚有待研究解决。本研究着重就不同配方施肥对茶树芽叶氨基酸组成、儿茶素组成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讨,以期  相似文献   

11.
在常规培养环境条件(温度(25±3)℃、湿度60%~70%、光强1500~2000 lx,10~12 h/d)下,以中华芦荟、驱蚊香草、三倍体毛白杨无菌芽或叶片为材料,研究不同培养基对其无菌苗增殖、生根的影响,探讨其一体化成苗技术。结果表明:中华芦荟无菌芽转接在MS+6-BA 2.0 mg/L +NAA 0.1 mg/L+AC 0.1%培养基中50天,分化芽数平均达3.4个;生根率达100%,单株根数达6.1条,单株总根长达52.0 cm,且根系粗长、黄白色。驱蚊香草无菌芽在MS+6-BA 3.0 mg/L +NAA 0.2 mg/L +AC 0.05%培养基中增殖速度最快,转接后45天分化芽数平均为10.2个;生根率为100%,生根苗叶片呈深绿色,生根质量好。三倍体毛白杨无菌叶片接种在MS+6-BA 0.5 mg/L +KT 0.4 mg/L +NAA 0.2 mg/L +Ad 25.0 mg/L +AC 0.05%培养基中55天,分化芽数平均达8.6个;生根率达92%,且根系较粗长、浅白色。  相似文献   

12.
"特香早"茶树品种是安徽茶树良种中新秀,它具有三个宝贵特点:兰花香特高,发芽特早,抗寒耐旱力特强。这三个优良特点结合到一个茶树品种上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我国和我省优质高产茶树品种不少,但在早芽和特早芽茶树品种中具有优雅兰花香气者极为罕见,特别是高香早芽品种,而又具有很强的抗寒耐旱性则更少。所以特香早茶树品种可以称得上是我国茶树品种中瑰宝。现将特香早茶树品种来源、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制茶品质简述如后。  相似文献   

13.
对国家级无性系中芽茶树品种‘安徽1号’进行了不同时期轻修剪试验。结果表明:与不修剪(CK)相比,春茶后轻修剪茶树的生长情况稍优,而经济性状相差不大;夏茶后轻修剪茶树的生长及抗冻性稍差,但经济性状表现突出,发芽密度高22.3%、一芽二叶长度增7.3%,一芽二叶百芽重增13.5%、春茶产量增40.2%;鲜叶的水分、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可溶糖含量较高,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稍低;秋茶后和早春轻修剪茶树的生育物候期推迟,春茶开园时间分别迟6d和10d,春茶产量降幅较大,因此,主攻春季名优茶生产的茶园,不宜选择秋茶后和早春轻修剪。  相似文献   

14.
为挖掘峨眉山野生茶树和群体种中的优良资源,利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感官审评等方法,对峨眉山40份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资源评价。结果表明,峨眉山茶树种质资源丰富,且多以灌木型为主;18个芽叶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为7.70%~60.99%,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是芽叶色泽(60.99%)。因子分析表明,18个芽叶形态性状综合为6个公因子,前6个公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且累计贡献率达80.74%,主要代表性指标为叶片大小、叶片锯齿和叶面特征等。聚类分析将研究材料分为5个大的类群,显示了复杂的亲缘关系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适制性研究表明,初步筛选的11份种质资源制绿茶适制性较好,感官审评总分在92分以上,大体表现为香气鲜香带花香、清香高长带花香或栗香浓郁带花香,滋味鲜爽、鲜甜或鲜浓醇。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选种在增产上是有巨大作用的。据苏联研究结果,格鲁吉亚一号二号品种比一般品种可增产达36—77%;未经选种的三年生茶树,平均亩产鲜叶(一芽二叶)164斤,而在同一环境条件和管理下经选种的三年生茶树亩产鲜叶270斤。据我国祁门茶叶试验站研究,祁门槠叶种(祁门代表种)一个芽叶(一芽二叶)平均重量为0.44克,而祁门栗漆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从贵州省黎平县侗乡佳绿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获悉,该公司通过探索加工生产的"黎平茶树花茶"上市,销售良好,成了该县首家生产销售"黎平茶树花茶"的企业。该花茶的生产不仅增加了当地茶产品种类,还解决了茶园管理中因茶树开花影响次年茶叶产量的问题。据了解,茶树开花是茶树的一种生理现象,开花结果需要消耗树体内一定的营养,这对于以采摘茶树芽叶为目的的企业和茶农来说是不愿意看到的。人工采摘茶树花成本较高,茶农常采用修剪花果枝等措施来降低茶树花果量,以保存营养供应叶芽,从而保证茶叶产量和  相似文献   

17.
硫酸钾镁肥在红黄壤茶园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红黄壤茶园中,以施用相同氮磷肥为基础,通过增施几种不同品种钾肥对茶树生长状况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增施硫酸钾镁肥处理对茶树的生长效果最好,与单施氮磷肥处理相比,茶树春梢长度和着叶数分别提高了6.23%和11.1%,茶叶叶面积的增大率为11.17%,茶叶的芽头密度和百芽重分别提高28.88%和21.43%,茶叶鲜叶产量增加14.27%。增施硫酸钾肥处理和氯化钾肥处理对茶树的生长也有较明显的促进效果,前者(增施硫酸钾肥处理)对茶树春梢的着叶数、叶面积、芽头密度和茶叶产量的效果较好,而后者(增施氯化钾肥处理)对春梢长、百芽重的增加效果较好。施用45%复合肥处理能比单施氮磷肥处理表现出略为促进茶树生长的效果。增施硫酸钾镁肥比增施45%进口复合肥(农民习惯施肥法)可增加效益3226.5元/ hm2,值得在红黄壤区茶叶生产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对三峡库区6个主要茶树栽培品种的营养芽物候期、产量、品质和抗寒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6个茶树品种均适宜加工名优绿茶。宜红早、平阳特早茶发芽早、产量高、抗性强、制茶品质好,最适于广泛推广。新选育的省级良种柳叶早达到平阳特早茶品质。繁育和推广本地良种对提高三峡库区茶叶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技与产品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在茶树越冬芽休眠机理研究中获得新突破茶树越冬芽进入休眠状态,是茶树抵御冬季环境逆境的一种适应性能力,对于茶树的年周期生长具有重要意义。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杨亚军研究团队在茶树越冬芽休眠与萌发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结果为今后揭示茶树逆境响应、萌发期的早晚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0.
袁先安 《茶业通报》2004,26(4):160-161
良种是茶叶优质、高产、高效的基础,提高茶树良种化水平,是实现茶叶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安徽省舒城县农业局选育的“舒茶早”茶树新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早生型的无性系茶树良种,适制绿茶,抗性强,适宜长江南、北茶区,2002年被审定为国家级茶树良种,审定编号为国审茶2002008。舒城县已有40hm2“舒茶早”良种园进入盛产期,实践证明,舒茶早芽叶生育力强,发芽早、整齐,长势旺,产量高,春茶萌芽一般在3月上旬,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上旬,春茶每667m2产名优茶达50kg,产值达3000元左右,全年每667m2产量可达250kg。由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