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在粮食生产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但由于杂交水稻是利用品种间、亚种间、远缘间杂种优势育成 ,在栽培上常因杂种自身的内在因素或外界环境条件 ,管理措施等原因造成杂交水稻空秕率高 ,解决好造成杂交水稻空秕率高的问题 ,对水稻增产是一种潜力。一、影响杂交水稻结实率的因素1.杂交组合不育系和不育性能对后代产生影响 ,加上恢复系的恢复力不强 ,致使花药开裂散粉迟缓 ,柱头接受不到花粉 ,造成杂交水稻空秕率高。2.由于库、源失调 ,植株制造的碳水化合物不能保证颖花总容量的需求 ,从而造成空秕率增高 ,结实率…  相似文献   

2.
 对4种类型的水稻品种(组合)即常规稻、两系品种间杂交稻、亚种间杂交稻、三系杂交稻的籽粒灌浆特性及库源与结实性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秕粒的数量是影响这4个材料结实率的主要因素;与常规稻比较,杂交稻在灌浆前期启动灌浆的籽粒多,粒重增加快,但实粒出现迟且增加速度慢,实粒率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晚;3个杂交组合均有2个灌浆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的时期都相同,但第二个高峰出现的时期因组合不同而不同;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组合)的源库矛盾及其结实对生育后期功能叶片光合作用的依赖程度均不同。本研究还对杂交稻的结实率比常规稻低的原因及如何提高结实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品种间和亚种间杂交育成的大穗型和超大穗型二系、三系杂交水稻组合,在结实期间冠层功能叶及根系代谢活性的早衰现象,是降低空秕率、发挥杂交组合大穗优势、从营养生长优势转化为经济产量优势的主要障碍,尤其是灌浆后期,约有30%左右的大穗型已受精弱势颖花要在强势...  相似文献   

4.
水稻花药培养在亚种间杂优利用研究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对水稻广亲和材料间,广亲和与籼、粳品种间,以及广亲和与籼型恢复系间的杂交组合进行花药培养,用花粉植株(HO)与雄性不育系测交,通过考察测交种的农艺性状、结实率与产量,同时筛选出亚种间强优协组合及其父本。该方法可在两年四季完成一个育种周期,是水稻亚种间杂种利用研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盆栽的方法对19个水稻品种(系)在花期进行剪叶与剪穗处理,结果表明减少库容对降低秕粒率的效果不如减源对增加秕粒率的效果大;剪库增加粒重,而剪源则降低粒重.品种间对剪源与剪库的反映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籼×粳、籼×爪和爪×粳的不完全双列杂交F1的平均小穗不育率分别为49.4%、36.1%、38.9%,爪哇类型表现为籼粳的中间类型。爪哇类型参与的杂交组合平均小穗不育率最低(37.9%),籼型和粳型参与的杂交组合小穗不育率相近,分别为44.9%和44.2%。亚种间杂种绝大多数农艺性状都测定有杂种优势。性状杂种优势与杂种小穗不育率的相关不显著,表明水稻亚种间杂交并非亲缘关系愈远性状杂种优势愈强,杂种优势和远缘品种间分化程度取决于相对独市的基因系统。讨论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杂种优势利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一般栽培条件下,杂交水稻空秕率15%~25%,如果遇到不良气候,空秕率显著增高,严重影响产量,石屏县1994年、1995年、2000年3年都出现了空秕率高达30%~50%的田块,面积在466.67hm2左右.因此,弄清空秕粒形成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是防止或减少空秕、提高杂交水稻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亚种间杂交稻与汕优63比较,不仅秕粒率高,而且空粒率也高;不同部位籽粒的空、秕粒率均是二次枝梗大于一次梗,下部大于上部,但这种部位间的差异,空粒率一般很小,而秕粒率则很大;亚种间杂交稻的二次枝梗秕粒率高于汕优63,而一次枝梗秕粒甚至较汕优63低(除协优413外)。剪叶和疏花对空粒率的影响很小,对秕粒率的影响很大。此外,本文还探讨了提高亚种间杂交稻结实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从列述的三系籼型杂交水稻33个组合、粳型杂交水稻21个组合和两系籼型杂交水稻5个组合及其亲本对白叶枯病抗性反应看出,品种间杂交组合双亲的抗性是不完全显性,表现为数量性状;当亲本之一呈高抗时,即可获得中抗(籼型)至高抗(粳型)的杂交水稻组合。籼粳和籼爪亚种间杂交组合则不然,从列述的12个组合中,大部分组合的双亲杂交是抗性不亲和;一般在双亲均呈抗性时,才可获得抗病的杂交水稻组合。  相似文献   

10.
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13,自引:6,他引:113  
两用核雄性不育系是两系法杂交水稻的基础,我国现已育成17个达到规定标准的两用核不育系。根据育性对光温条件的不同反应,它们分为光敏型和温敏型两个基本类型,在生产上均有实用价值,但要因地制宜选用。两系法品种杂交水稻已经研究成功,一批优良组合开始在生产上试种和示范。两系法亚种间杂交水稻的选育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亚种间杂交稻的源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比较了亚种间杂交稻与汕优63的源库关系差异,分析了源库关系对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亚种间杂交稻较汕优63的库容量大,抽穗期单位叶面积负担的库容量多;(2)亚种间杂交稻的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较汕优63少,但每穗粒数多、且分布在二次枝梗上的籽粒的比例大;抽穗期上部3片叶的面积总叶面积的比例小;(3)剪叶和疏花对结实率的影响亚种间杂交稻较汕优63大。  相似文献   

12.
水稻源库关系(RSS)的研究结果表明,“次库”贮藏物在于阻止秕粒的形成和延缓衰老→而抽穗后源对产量的贡献相对较大;库积累干物质的能力具有位置与时间性;库的积累能力还能调节源的生产能力;库容本身的能力决定了产量限度;水稻从野生型到栽培型、从低产到高产,库源得到了交互改良。目前具超高产潜力的水稻品种或组合籽粒充实不良与新型平衡的源库关系尚未建立有关。从高产理论与限制因子角度出发,水稻有源限制型、库限制型及其它限制型。对源库关系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水稻籽粒淀粉积累的穗部粒间差异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稻穗部籽粒间淀粉积累差异是影响稻米品质的重要因子,这在穗部着粒密度较高的密穗型品种上表现更为明显。文章综述了水稻穗部籽粒间淀粉积累差异及其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从源的物质供应和库容及库的生理活性,包括谷壳大小及其叶绿素含量、籽粒胚乳细胞数、糖代谢酶活性、能量转化效率和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等方面分析了造成穗内粒位间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减少水稻穗部籽粒间淀粉积累差异的育种和农艺途径。  相似文献   

14.
超级稻群体籽粒库容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0,自引:6,他引:50  
【目的】探索超级稻群体库容形成及其构成特征。【方法】以具有代表性的5个籼型超级稻为材料,用汕优63为对照,比较研究超级稻群体籽粒库容构成及特征。【结果】 (1)不同试点的超级稻品种均显著或极显著比对照增产,群体颖花量的增加是产量增加的直接原因。培育大穗是超级稻扩大库容量、增加颖花量的主要途径,而增穗并不能扩增群体总颖花量。(2)大穗是通过两种途径协调实现的:一是增加一次枝梗数及其上的平均着粒数,二是增加二次枝梗数但稳定二次枝梗上的平均着粒数; 其中增加二次枝梗数及其总粒数是主要的; 超级稻在一、二次枝梗数增加的同时,通过稳定二次枝梗上的平均着粒数而增加一次枝梗上的平均着粒数,优化颖花分布,提高全穗结实率而增加单穗籽粒重; 超级稻单穗重达4.0 g 以上, 平均比对照增重10.9% 。(3)超级稻产量潜力高,最大库容达870 kg/667m2,显著高于对照,平均增幅近10%;但最高库容有效充实度在品种间、试点间变化较大,并无稳定优势,平均为80.3%,略低于对照,故因种因地栽培是实现超级稻稳定超高产的关键。【结论】超级稻在稳定适宜穗数的基础上通过协调增加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及其平均着粒数来增大穗型,通过优化一、二次枝梗上颖花分布来提高结实率从而增加单穗重。  相似文献   

15.
超级稻Ⅱ优航2号超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设计基蘖肥与穗肥的不同施氮比例,对超级稻Ⅱ优航2号的超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超高产栽培水稻总颖花数的增加主要在于每穗粒数的增多,超高产栽培水稻产量的显著提高主要是库容量的显著扩大。(2)超高产栽培水稻群体无效分蘖和无效叶面积少,群体源库协调。(3)超高产栽培水稻根系活力、光合能力在孕穗期、齐穗期均高于普通高产栽培水稻,超高产栽培有利于水稻生育中后期有机物的积累。因此超级稻超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途径是:(1)在一定穗数基础上,通过主攻大穗扩大库容;(2)培养健壮个体,减少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和粒叶比,协调源库关系;(3)提高根系活力和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16.
优质籼稻扬稻6号库、源、流特性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以生产主栽杂交稻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了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扬稻 6号的库、源、流特性。结果表明 ,扬稻 6号库容较大 ,填库能力强 ;株叶型配置好 ,透光率强 ,消光系数小 ,叶绿素含量高 ,光合产物积累量大 ,尤其是抽穗至成熟期光合作用能力强 ,粒叶比高 ;花后光合产物对籽粒充实的贡献大 ,源库间流的通畅性好 ,库、源、流能在较高水平上协调是扬稻 6号及其作亲本资源配制杂交稻两优培九等组合优质高产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7.
研究表明,1.亚种间杂交稻与汕优63比较,在产量形成上有如下特点:一是分蘖力弱;二是抽穗前的干物质生产量多,而抽穗后的干物质生产量少;三是库容量大,但叶面积系数不高,高效叶面积率低,抽穗期单位叶面积负担的库容量高;四是每穗粒数多,结实率低,秧数少。2.亚种间杂交稻高产组合选配的主要指标有:分蘖力强、干物质生产能力强、库容量和叶面积均大,但库容量/叶面积比较低。3.亚种间杂交稻高产栽培的对策是增加穗数,减少粒数,在保持较高的库容量的情况下,尽可能扩大叶面积,增加干物质生产量,抽穗后加强田间管理,防止早衰。  相似文献   

18.
大穗型杂交粳稻产量构成因素协同特征及穗部性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旨在探讨大穗型杂交粳稻库容构成特征及其穗部性状,探索其群体生产力增长途径。【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具有代表性的8个大穗型杂交粳稻品种(A18/F7562、A2/F7563、A20/F7501、A5/F9249、A2/F7513、A20/F7503、甬优8号和甬优13号)和2个中等穗型常规粳稻品种(武运粳7号和武粳15)为材料,对大穗型杂交粳稻产量构成特征、群体颖花量、库容量、穗部性状等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大穗型杂交粳稻产量、群体颖花量、库容量、穗长、着粒密度、单穗重、每穗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单枝梗着粒数、每穗一次枝梗总粒数、每穗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单枝梗着粒数和每穗二次枝梗总粒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中等穗型常规粳稻,穗数、结实率、千粒重、一次枝梗结实率和二次枝梗结实率极显著低于中等穗型常规粳稻。随着每穗粒数的增加,大穗型杂交粳稻产量、群体颖花量、库容量和二次枝梗结实率先增后减,穗长、着粒密度、单穗重、每穗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单枝梗着粒数、每穗一次枝梗总粒数、每穗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单枝梗着粒数和每穗二次枝梗总粒数不断增加,穗数、结实率、千粒重、一、二次枝梗数比值、一、二次枝梗总粒数比值和一次枝梗结实率不断降低,除产量、库容量和二次枝梗结实率外其它与每穗粒数的相关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每穗粒数的提高由中等穗型到偏大穗型,主要依靠一次枝梗的贡献,而由偏大穗型到大穗型以及特大穗型和超大穗型,则主要依靠二次枝梗的贡献。在满足一定穗数和具备稳定的结实率的基础上,提高千粒重,是充分利用大穗型杂交粳稻获取超高产的关键;提高群体颖花量是增加产量的基础,而提高库容量是增加产量的重点,在提高群体颖花量的同时还需兼顾千粒重的稳定。【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大穗型杂交粳稻每穗粒数250左右时穗粒结构合理,群体颖花量高,库容充实足,产量最理想。随着水稻品种和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其最适值还将可能更高。  相似文献   

19.
成都平原两熟区籼粳稻品种籽粒灌浆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成都平原两熟区籼、粳稻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差异,为成都平原种植粳稻提供依据。【方法】以籼稻品种辐优838、泸优578及粳稻品种辽星15、辽星19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利用Richards方程对不同品种强、弱势粒的灌浆过程进行比较,进而分析不同品种灌浆特性与抽穗后物质积累和转运及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粳稻品种中辽星19不仅库容量大,结实率也高,其产量显著高于辽星15,且与籼稻品种辐优838、泸优578相当。籼、粳稻稻品种籽粒灌浆类型分别为强、弱势粒同步灌浆型和异步灌浆型,并且穗型大小对籼、粳稻灌浆结实的影响也存在差异。辽星19抽穗后干物质转运能力更接近当地的籼稻品种,有利于籽粒灌浆的启动;其每穗粒数虽显著高于辽星15,但弱势粒的灌浆速度并未降低,且达到灌浆峰值后下降减缓,灌浆时间也有所延长,最终结实率得到显著提高。【结论】粳稻品种辽星19每穗粒数虽多,但其抽穗后干物质转运能力得到加强,籽粒灌浆得到改善,仍能实现较高的结实率,因此在成都平原仍表现出较好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20.
高产籼糯与高产籼稻品种性状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高产籼稻"满仓515"为对照,对"鄂荆糯6号"、"闽岩糯"、"越糯3号"3个常规高产籼糯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及其构成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这3个籼糯品种的穗数比"满仓515"多28.3%~56.3%,但总颖花数和库容量分别比"满仓515"少7.7%~20.6%和14.8%~30.4%,最终产量水平比"满仓515"低15.4%~22.1%。说明常规高产籼糯品种每穗粒数少和生物产量低是其产量较高产籼稻品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