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秋栽桑,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宜桑则桑,宜果则果,宜林则林。让桑、果、林各占其位,各得其所。保持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要坚决克服“桑、果、林混植,三林打挤”的做法。在规划桑园时,要根据地理位置、土质条件、管理水平来确定栽植“四边桑”和“家庭小桑园”,要考虑数量和比重合理布局。凡有利于栽植“四边桑”的和缺株的地方,应采取补栽措施;如栽大行间作桑,要认真考虑与作物配套,行间切忌种植高干作物,对桑园实行立体布局,要根据不同季节和市场需求,冬季在桑园内可间作蔬菜,春、夏间作花生、芋头、中药材等耐荫作物;大行间作桑,实行桑、粮结合,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提高桑园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正> 勾秀蓉:系盐亭县临江乡石坎村三组蚕农。她把发展蚕桑生产作为治穷致富的重点来抓她,今年养蚕收入三千余元,成为绵阳市蚕桑致富的典型户。落实生产责任制后,针对山区特点,勾秀蓉带领全家10口人,承包耕地10.6亩,除保证粮食生产外,近年来栽植速成丰产小桑园4.4亩,利用田边地角和山坡栽“四边桑”,“围边桑”一万余株。她还总结出一套“头年栽桑,二年嫁接,三年每株产四斤叶”的科学管桑经验。由于实行良桑良法,她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我省推行“四边桑”、“小桑园”、“大行桑”三结合的栽桑布局后,广大蚕区栽桑的区域和面积有了进一步扩大,土壤和水肥条件均好的小桑园相继增多,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对这类桑园若仍采用“冬重修”法剪定,势必会出现春叶低产、夏秋叶高产的开差更为增大,不利于“主攻春蚕”、不能发挥土、水、肥的优势夺取桑叶  相似文献   

4.
<正> 阆中县柏桠镇自1983年以来,共栽有桑树364万余株,由于放松了培护管理,病虫害蔓延,桑树生长不良。据1985年分别在“四边”桑、“小桑园”和“间作桑”中进行调查:平均株害率达41.25%,枝害率14.78%,对养蚕损失较大。为了有效地防治桑天牛的为害,从1986年以来,利用广播讲座、办培训班和科技咨询市场等方式向广大蚕农宣传桑天牛的形态特征、习性和为害性,发动群众用人工捕杀方法消灭桑天牛取得了显著效果。我们的具体作法是:从蚕桑技术指导费中抽拨部份资金,采取收购办法,在逢场天设专人收购桑天牛成虫,集中烧  相似文献   

5.
<正>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蚕桑生产发生了由队营变户营的巨大变化。为适应变化后的新情况,我区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变化了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发展“两户”、建设蚕桑基地,以及发展立体农业与商品生产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将栽植单一的“四边桑”调整为“四边桑”、“小桑园”、“大行间作桑”相结合的栽桑路子,选择较适宜于桑树生长发育的土质,栽  相似文献   

6.
桑树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受到各种害虫和病菌的危害,重则威胁桑树生长,甚至死亡;轻则损害桑树器官,降低桑叶的产质量,影响蚕茧生产。我省农村自有桑树以小桑园和四边桑比例最大,实际生产中蚕农重农药防治,忽视综合防治,重短期防治,忽视长效  相似文献   

7.
<正> 安岳县华严镇,1988年开始实施把华严建成快速发展的优质蚕茧基地。到1990年,仅三年时间,采用“小苗直栽,一步建园”和“鸡桑扦插,快速成林”的新技术,走”以大行间作桑为主,小桑园为辅,积极发展四边桑”的新路子,一举成功,建成粮桑型大行间作桑五千亩,小行间作桑四二千亩,共新植桑树一千余万株,为养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我县桑园建设历史较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蚕桑生产的桑树基础主要是四边桑,八十年代中期四川提出四边桑、小桑园、间作桑"三结合"栽桑模式,各地才陆续发展小桑园或间作桑园,但主要分布在部分地区的少数农户,桑园面积总量不大,没有占据蚕桑生产的主导地位。因此,人们对桑园的建设关注不多,桑园建设和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然而,近年来随着蚕桑产业的转型发展,大力开展了蚕桑大户和家庭农场的培育,规模化、  相似文献   

9.
一、我市桑树概况: 1983年以来,我市因地制宜调整了栽桑布局,在完善提高“四边桑”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了“小桑园”、“大行桑”。并实行桑粮、桑经、桑菜的合理套作,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实现了立体农业、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型生产结构。  相似文献   

10.
<正> 建国以来,我国养蚕业发展的速度是比较快的。1949年,全国有桑园面积270万亩,年产茧仅61.8万担,平均亩产茧不到23斤。80年桑园面积,包括“四边”桑大约650万亩,其中“四边”桑约300万亩(每500株折算一亩),产茧486万担,平均亩产茧75斤左右。31年来桑园面积增加了1.4倍,产茧量增加了6.8倍,亩产茧量提高了2.3倍。拿亩产茧量来说,广东已超过200斤,浙江超过100斤,江苏近100斤,四川“四边”桑不  相似文献   

11.
<正> 在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的射洪农村中,蚕桑大户引导农民向集约化、专业化规模经营发展,代表了蚕桑生产经营的发展方向。他们在发展“四边桑”、“大行间作桑”的同时,充分利用非耕地、鸡啄地和开垦荒山荒坡,积极发展家庭“小桑园”,为自己形成规模经济奠定了牢固的物质基础。最近,我们调查分析了这些大户桑树的结构状况,发现形成蚕桑大户与发展小桑园有密切关系。1987年,射洪县养蚕收入超1000元的户有245户,其中有小桑园的户为186户,占1000元户的79%,拥有小桑园181.98亩,户平0.98亩。见表一。  相似文献   

12.
周吉才     
<正> 蓬溪县新会乡七村四组蚕农周吉才全家四口人,从1983年以来,依靠栽桑养蚕,勤劳致富,成为远近闻名的蚕桑重点户。为了脱贫致富,1983年他栽桑0.5亩,1984、1985两年又栽小桑园4亩。他家另有四边桑500—600株。1985年他家分别饲养普种2张,原种8张,共收入1000元。1986年养蚕收入及共育小蚕和穗条以及桑园间作等全年共收入2900元。1987年计划养蚕14.5张加上共育等力争  相似文献   

13.
<正>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蚕桑产业化已势在必行。产业化的基础构架是生产区域化,规模化建设。我区由过去的“四边桑”发展到一定小桑园,再到重点镇(乡)村适度规模建桑园,至今已形成了60个村实施“田种粮,地种桑”的区域化规模发展格局。为了加快桑园基地建设,做到早投产,早受益,提  相似文献   

14.
<正> (一)“丝绸之乡”的南充县,在24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南路到北路,101个乡镇的山山沟沟,“四边桑”密如蛛网,恰似条条翡翠腰带;“间作桑”满目生机,与粮、瓜、菜、豆共生;“小桑园”举目可见,处处绿影摇风。桑林、蛛网桑林、带状桑林、成片桑林,把大地点缀得多么青春年少!  相似文献   

15.
<正>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我省蚕桑生产逐步转向专业化、科学化生产,并开始建立蚕桑基地。目前,基地区在继续栽植“四边桑”的同时,并利用零星小块地发展“小桑园”进行粮、桑间作的多种栽植形式的复合经营,以提高商品生产和经济效益。“家庭小桑园”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关键取决于单位土地面积上经济效益高的就得到发展,反之,就受到制约,甚至于衰落。因此,这个问题值得重视和研讨。现就建立“家庭小桑园”,提高经济效益问题,提出几点意见供研究讨论。一、“家庭小桑园”的建立目前所栽植的“家庭小桑园”,从经营管理,经济效益较好的,归纳有以下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家蚕农药中毒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田用农药品种较多 ,新药不断出现 ,加之国外农药纷纷进入我国市场 ,品种急剧上升 ,多数农药药效高 ,化学性质稳定 ,不易在自然条件下或在植物体内降解 ,不少品种具有突出的广谱性杀虫杀螨作用 ,深受农民欢迎。但是农村因盲目在大田作物和桑树上使用 ,家蚕中毒事件常有发生。我国多数蚕区以田边地角的“四边桑”、“大行桑”、“间作桑”及“小桑园”为主要栽培形式发展蚕业 ,与粮食作物、棉花、果树、烟草等间种混种 ,大田作物用药特别是用残效期长的菊脂类农药桑叶易被污染 ,容易引起蚕儿中毒 ,加之蚕农不知其农药对家蚕的毒性 ,局部地区…  相似文献   

17.
<正> 宜宾地区地处川南盆周,具有发展蚕桑生产的自然条件,一是多属盆周山区,丘陵、半山区、山区,大量的梯形田土形成良好的立体结构,具有发展小桑园,大行桑(间作桑园)、四边桑“三结合”的巨大潜力;二是川南的水、热、气、光的优势对桑树的生长适宜,生长周期长、长势旺,这就决定了一年四季养蚕  相似文献   

18.
<正> “地界桑”是我县蚕农在承包耕地分界处各自栽植的一行桑树,此种栽桑,既不影响粮食生产和耕作,又能促进耕地单产多收,是一种粮、桑、猪立体农业综合开发的较好模式。这种栽桑形式在我县试点后,已显示出它的积极作用。与“四边桑”或大行间作桑相比,各有千秋,它有它的优点和实用价值,受到蚕农欢迎,很快就在全县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区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农民熟悉技术,蚕桑生产已成为农村支柱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门路。 全区有“四边”桑1463万株,小桑园67750亩,总计现有投产桑约9153万余株;1993年发种153842张,总产茧4,475,000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丝绸在中国,中国丝绸原料优势在四川,我省天府之国,栽桑养蚕,得天独厚。一是多属盆周山区,大部份是丘陵、半山区和山区,大量的梯形田土具有发展“四边桑”的巨大潜力,大量潮地具有发展大行桑的潜力大量的山地具有发展小桑园,间作桑园和成片桑园的潜力;二是四川的水、热、气、光的优势对栽桑养蚕相当适宜,特别是桑树生长周期长,决定了四季蚕基本均等的布局;三是农村经济落后,剩余劳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