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高蛋白品系F93-486为母本,武春1号和陇春8号为父本组配了2个组合,在每个组合中获得P1、P2、F1、F2、B1和B26个群体,并以此为供试材料对F93-486的蛋白质含量,角质率等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豌豆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2个豌豆组合的P1,P2,F1,F2,B1,B2和F3七个世代群体的资料用加性-显性模型和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估算了12个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结果表明:加性效应是所研究性状的一个重要遗传分量,对不同分析模型表现稳定。显性效应对性状遗传的控制组合间变化较大,对不同分析模型较不稳定。  相似文献   

3.
选用6个杂交组合的P1、P2、F1、F2、B1和B2家系的平均数及其方差,估计了不结球白菜15个杂艺性状的基因效应、遗传力和基因效应对杂种优势的贡献。结果表明:15个性状的遗传基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遗传模式呈部分拟合模式。所在属于 状的各组合均有显著的加性效应和1-3种 效应,1/3的组合有显著的生效应。株重、叶片得叶两重暑株高等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高、菜头粗度、叶柄宽度和叶柄厚度告示决策 状  相似文献   

4.
水稻显性矮秆遗传研究:Ⅰ.关于KL908的矮生性遗传的性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KL908与6个高秆品种杂交,根据P1、P2、F2、B1、B2和部分F3世代群体株高变异的分析,证明KL908的矮生性系受性1对显性矮秆基因控制。基因的表达受品种的遗传背景影响,显性影响,显性效应较弱。KL908的基因型暂定为DkDk,Dk与籼稻半矮秆基因sd-1非等位。作者论述了培育显性矮生系的潜在育种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以徐州553作为对照,研究了8个棉花品种播种品质。结果表明:苏杂16F2、华农44、望江92-1F2、全椒93-10F2、泗棉3号均有较好的播种品质,其中以苏杂16F2的播种品质最好。中杂028F1、皖杂40F1的播种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6.
选用6个杂交组合的P1、P2、F1、F2、B1和B2家系的平均数及其方差,估计了不结球白菜15个农艺性状的基因效应、遗传力和基因效应对杂种优势的贡献。结果表明:15个性状的遗传基本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式或部分拟合模式。所有性状的各组合均有显著的加性效应和1~3种上位效应,1/3的组合有显著的显性效应。单株重、叶片重、叶柄重和株高等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高,菜头粗度、叶柄宽度和叶柄厚度等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低。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单株重、叶片重、叶柄重等产量性状上,显性效应[h]和上位效应[l]对杂种优势的贡献均具有重要作用。这三个性状的遗传均受重复型互作基因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以徐州553作为对照,研究了8个棉花品种播种品质,结果表明:苏杂16F2、华农44、望江92-1F2、全椒93-10F2、泗棉3号均有较好的播种品质,其中以苏杂16F2的播种品质旯好。中杂028F1皖杂40F1的播种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8.
采用双亲本杂交遗传设计,运用P1,P2,F1,RF1,F2,RF2,B1,RB1B2和RB210个世代的材料,对不结球白菜11个质量性状的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叶片深裂对叶片无缺刻为显性,受1对基因控制,(2)叶面有刺毛对无刺毛为显性,叶面皱缩对叶面平滑为显性,叶缘锯齿对全缘为显性,均分别由1个对主效核基因和细胞质修饰基因所控制。(3)圆梗对扁梗为显性,由2对核基因和细胞质修饰基因共同控  相似文献   

9.
超大穗小麦84加79—3—1穗部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穗形小麦陕229为测验系,与超大穗小麦84加79-3-1组配为P1、P2、B1、B2F1和F2世代材料,采用明道绪提出的“利用各世代的小区平均数估记遣传参数的加权最小二乘法”对84加79-3-1穗部性状的基因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穗长遣传加性应作用显著;结实 小穗数遗传性效应、加性显性互作效应作用显著;小穗粒数遗传力低,各类基因效应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研究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亲子相关表明:在F1代和F2代,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干、湿面筋含量与中亲值和低亲值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Zeleny沉淀值在F1代与高亲值,中亲值及低亲值的正样关均不显著,在F3家系对F2单株除湿面筋含量外,籽粒蛋白质含量Zeleny沉淀值和干面筋含量在多数组合中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小麦籽品质性状的遗传力因材料和方法而异。表现为中等偏上,其排列顺序为: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  相似文献   

11.
多环境下水稻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表明 :三套遗传控制体系对各品质性状具有不同的遗传效应。胚乳核基因主要以加性方式作用于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和粒长 ,以显性方式作用于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 ,粒重的直接加性效应和直接显性效应几乎同等重要 ;而母体植株核基因主要以显性方式作用于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粒长、粒宽和粒重 ,长宽比的母体加性效应与母体显性效应差异不大。基因型×环境互作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一般为母体效应×环境互作和细胞质×环境互作 ,但胶稠度、蛋白质含量和粒重三性状还存在直接加性×环境的互作。不同品质性状的遗传率大小、来源均有一定差异 ,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和粒重以直接遗传率为主 ,而胶稠度、蛋白质含量和长宽比以及粒重的互作遗传率主要表现为母体互作遗传率 ,胶稠度主要表现为直接互作遗传率。稻米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包括胚乳直接杂种优势 (简称胚乳杂种优势 )和母体杂种优势。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和粒重既具有胚乳杂种优势 ,又具有母体杂种优势 ;蛋白质含量仅存在胚乳杂种优势 ,而粒长、粒重和长宽比只有母体杂种优势。此外 ,环境对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长宽比的杂种优势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亮  丰光  李妍妍  刘俊 《湖北农业科学》2016,(22):5751-5754
以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M54和D34组成的六世代群体为材料,测量不同世代群体内穗轴直径。利用盖钧镒六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控制玉米穗轴粗细的基因遗传分离规律。结果表明,次数分布中F2群体类似于偏正态分布,B1群体呈多峰分布,其中有两条主峰较为明显,B2群体主要呈多峰分布,其中一条主峰非常明显。通过群体AIC值进行适合性检验,该性状符合1对加-显主基因+加-显-上位性多基因遗传D模,主基因遗传率介于62.2%~69.3%之间,多基因遗传率介于20.8%~23.9%之间,主基因效应大于多基因效应,且以加性效应为主,该性状具有较高的育种值。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在F1及F2代中的表现情况。结果表明,控制蛋白质含量的基因作用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存在非加性效应;F1代子粒蛋白质含量与双亲平均值高度相关,F2代中子粒蛋白质含量分离呈正态分布,且正态分布的峰值蛋白质含量也接近双亲平均值。蛋白质含量的一般配合力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在优质育种的亲本选配上,一般配合力更重要一些,应重视蛋白质高配合力亲本的鉴定应用,并计算了蛋白质含量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同时对蛋白质数量改良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1987~1988年度选用产量和品质性状不同的五个冬小麦亲本,进行完全双列杂交,获得p~2=25个遗传型,采用Griffing方法1模型I进行分析.分析了11个性状的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20个F_1的220个组合次中,正向优势占48.6%,负向优势占45.5%,无显性的占5.9%;其中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正向优势超过中亲值极显著的只有两个组合,但这两个组合的一穗粒数、百粒重和单株粒重均呈负向优势,且大都达极显著水平.20个组合的蛋白质、赖氨酸含量的(F_1-MP)值与单株粒重的(F_1-MP)值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前者r=-0.7610~(**),后者r=0.6437~(**)).11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均极显著;特殊配合力除单株有效穗数与角质率外,其它性状都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抽穗期、穗长、角质率和蛋白质含量有极显著的反交效应.抽穗期、株高、穗长、角质率和每穗粒数的GCA/SCA方差比显著或极显著,故这些性状的遗传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特殊配合力的结果一般与超亲优势的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海岛棉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方法]根据加-显遗传模型,分析海岛棉11个杂交亲本及其部分F1的纤维长度、整齐率、马克隆值、强度、伸长率、反射率和纤维黄度的资料,估算各项遗传方差分量、参试亲本的加性效应值以及一些组合的显性效应值。[结果]结果表明,纤维长度、整齐率、马克隆值、强度和反射率受显性与加性遗传效应共同控制,纤维黄度受加性效应影响较大,纤维伸长率不存在遗传主效应,但是各个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值估计值较小。狭义遗传率较大的品质性状为纤维长度、马克隆值和强度。主要品质性状同时表现加性效应较好的亲本为A7、A8和A10。[结论]该研究为提高海岛棉的品质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Grifing完全双列杂交分析方法对8个春小麦品种(系)(4个高蛋白材料,4个大穗丰产性材料)的蛋白质含量及其它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收获指数、平均穗粒数、平均穗粒重、有效小穗数和穗长具有较强的正向优势,株高以负向优势为主。高蛋白品系“1032”在株高性状上具有较强的致矮性,其它被研究性状的GCA效应值高;“中8131”具有较强的致矮性和很高的蛋白质含量GCA效应值;高蛋白品系“F93-486”各性状GCA效应值也较高;丰产性品系“93-1037”一般配合力较高。  相似文献   

17.
爆裂玉米蛋白质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以爆裂玉米杂交组合吉爆902(吉812×吉704)的P1、F1、P2、B1:2、B2∶2和F2:3 6个家系世代群体为材料,对爆裂玉米蛋白质含量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爆裂玉米蛋白质含量受1对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遗传.主基因存在显性效应,显性效应为负值(...  相似文献   

18.
采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对7个春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和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克旱9号是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理想亲本,克旱16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高,是高产育种的理想亲本,龙麦26可作为丰产改良的亲本材料。株粒重性状的遗传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株穗数、主穗粒数、株粒数、主穗小穗数正反交间有差异。新克旱9号/龙辐麦9号组合可作为选择大穗材料的重点组合。穗长、主穗小穗数性状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均大于50%,且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相差不大,表明其加性效应较大,宜在育种低世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9.
玉米行粒数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玉米行粒数进行遗传改良,以PH6WC/7873(组合Ⅰ)和MX002/MS001(组合Ⅱ)的6个世代(P1、P2、F1、B1、B2、F2)为材料,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研究了玉米行粒数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组合Ⅰ的行粒数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C-0模型)。组合Ⅱ的行粒数符合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E-3模型)。组合Ⅰ3个分离世代的行粒数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5.13%、74.51%、82.59%。组合Ⅱ3个分离世代的行粒数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3.50%、73.20%、72.40%;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40%、8.90%、9.10%。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应采用轮回选择和聚合回交的方法积累微效基因,对玉米行粒数进行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