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6 毫秒
1.
通过对滇东北温凉地区和滇南暖热地区夏玉米田害虫及其天敌种群的系统调查,明确了云南南北两地玉米上的害虫优势种及其天敌优势种的发生动态规律,以期为玉米害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滇东北昭通地区害虫优势种是玉米蚜,发生高峰期为抽雄散粉期和蜡熟期;天敌优势种是异色瓢虫,发生高峰期滞后于玉米蚜。滇南普洱地区玉米抽雄散粉期之前害虫优势种为黄脸油葫芦,发生高峰期为小喇叭口期;抽雄散粉期之后害虫优势种是玉米蚜,发生高峰期为完熟期;天敌优势种是异色瓢虫和黑带食蚜蝇,两种天敌的发生高峰期和玉米蚜吻合。因此,昭通地区防治重点为玉米蚜,防治适期为玉米抽雄散粉期之前。普洱地区防治重点为黄脸油葫芦,可从从苗期开始采取防治措施;玉米蚜的发生时间较晚、为害较轻,可在玉米吐丝期之后对其进行防治。田间施药的时间应注意避开天敌的发生高峰期。  相似文献   

2.
潘务耀  唐子颖 《昆虫天敌》1994,16(3):123-126
本文介绍从日本冲绳输引花角蚜小蜂到中国广东省防治松突圆蚧并取得完全成功的输引程序,对害虫种类的鉴定,害虫和引进天敌生物学的研究,输引过程中的检疫处理,林间应用技术的研究解决等重要环节的做法和技术关键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黄邦侃 《植物保护》1985,11(5):27-28
在害虫生物防治领域里,世界各地应用天敌昆虫最多的是赤眼蜂,其次就是瓢虫。经济作物害虫的天敌,尤其是在螨、蚧、蚜、木虱和粉虱的捕食性天敌中,许多瓢虫具有最大的效能。 引进天敌瓢虫控制害虫,国内外有许多实例。H.L.Sweetman(1958)在《生物防治原理》书中称,世界各国利用瓢虫防治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害虫生物防治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50年以来,中国的害虫生物防治这门科学技术稳步地发展起来。在利用寄生及性捕食性节肢动物方面,30多年来我国侧重于本地天敌的利用,如赤眼蜂,平腹小蜂,金小蜂,草蛉,七星瓢虫,纽氏植绥螨及其他。利用方法包括大量繁殖结合田间散放,引进与助迁及田间散放等。从国外引进寄生性及捕食性节肢动物的工作,过去做得不够多,但近年来受到了重视。不少引进的天敌,在防治害虫方面已具效能,如澳洲瓢虫、萍果蚜小蜂、粉虱匀鞭蚜小蜂、智利小植绥螨、西方盲走螨及其他种类。六十年代以来,中国害虫的微生物防治,已较多应用;苏云金杆菌及白僵菌制剂已用于防治多种害虫。近年来,汤普森多毛菌及杀虫素(一种抗生素)已用防治果园的害虫。1980年以来,一些核多角体病毒和颗粒体病毒制剂已在实验室或试验工厂制成。线虫也成功地用于田间治虫的试验。在中国北方保护和招引益鸟防治果园害虫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输引天敌昆虫的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百年来,国外害虫生物防治的重点,是放在输引害虫天敌的试验研究上,并且将此途径称为“传统生物防治”(Classical Biological Control)(DeBach,1974)。 Luck(1981)统计了自1881年至1977年全世界输引各地(包括国内移殖)天敌昆虫的试验共2593例,防治粮食、油料、糖料、饮料、果树、蔬菜、林木、牧草等作物上以及卫生上的有害生物共315种,隶属于10目66科。输入的国家遍及亚、非、拉、欧、澳和南、北美等洲共67个国家(不包括地区)。其中取得成功或大体上成功的试验共391例,  相似文献   

6.
编后话     
解放以来,我国利用昆虫天敌防治害虫(亦即害虫生物防治),不断出现优异的成绩。其中,在天敌昆虫方面,主要有赤眼蜂、红铃虫、金小蜂、荔蝽平腹小蜂、苹果绵蚜日光蜂,紫胶虫的白虫小茧蜂,柑桔黑剌粉虱的寄生蜂,澳洲瓢虫、七星瓢虫、异色瓢虫、各种草蛉、各种蚂蚁等;在昆虫微生物方面主要有苏芸金杆菌、白僵菌、绿僵菌、蚜霉、核型多角体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等;在益鸟方面,主要有大  相似文献   

7.
捕食性瓢虫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瓢虫在生物防治发展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Coppel和Martins(1977)在《害虫生物抑制》一书中,把1888年作为害虫防治早期历史与中期历史的分界。这是由于188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自澳大利亚移殖澳洲瓢虫防治吹绵蚧获得成功,使引进天敌防治害虫成为一项重要措施,在害虫防治研究中更加重视天敌的作用,推动着生物防治工作的开展。本文介绍了捕食性瓢虫的种类及区系分布,捕食性瓢虫的输引情况,总结了瓢虫人工繁殖以及捕食性瓢虫的利用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8.
捕食性瓢虫的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庞虹 《昆虫天敌》1996,18(4):30-36
瓢虫在生物防治发展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Coppel,Martins(1977)在《害虫生物抑制》一书中,把1888年作为害虫防治早期历史与中期历史的分界,这是由于1888年美国加利福亚洲自澳大利亚移殖澳洲瓢虫防治吹绵蚧获得成功,使引进天敌防治害虫成为一项重要措施,在害虫防治研究中更加重视天敌的作用,推动着生物防治工作的开展,本文介绍了捕食性瓢虫的种类及区系分布,捕食性瓢虫的输引情况,总结了瓢虫  相似文献   

9.
早在合成有机杀虫剂问世之前,植物抗虫性以及害虫天敌(包括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线虫、病原菌等)作为防治害虫的方法已应用很久了。1791年,就有发现小麦品种能抗黑森瘿蚊(Mayetiola destructor)的报道;而后,美国利用抗虫小麦品种成功地防治了黑森瘿蚊:法国则利用抗虫砧木防治了葡萄根瘤蚜(Phylloxera vitifoliae),拯救了即将倒闭的酿酒工业。我国是利用天敌防治害虫最  相似文献   

10.
葡萄根瘤蚜为害症状及其防治陕西农科院植保所韩学俭葡萄根瘤蚜,属同翅目,瘤蚜科,又名葡萄根蚜虫。此虫原产北美东部,已传布世界各国。因其为世界著名的葡萄毁灭性害虫,故被列为国际和国内重要检疫对象之一。此虫只为害Vins属葡萄。1为害症状成、若虫均以刺吸式...  相似文献   

11.
梁玉本 《植物医生》2006,19(2):42-43
苹果黄蚜、苹果瘤蚜、梨二叉蚜、梨粉蚜、梨圆尾蚜、桃蚜、桃粉蚜、桃瘤蚜,以及麦蚜、莱蚜、棉蚜、豆蚜、玉米蚜、高粱蚜、栗角斑蚜等。异色瓢虫亦能捕食松干蚧幼虫及卵、棉铃虫卵等其他害虫。  相似文献   

12.
正在花生生长过程中,害虫的为害,可造成花生减产,为了有效防治花生害虫,笔者介绍花生主要害虫的防治方法,以供参考。1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治花生出苗后至开花前,蚜虫、叶螨等刺吸式口器害虫是防治的重点。1.1保护利用天敌花生蚜虫的天敌种类很多,重要的有瓢虫、草蛉、食蚜蝇等,田间每百墩花生蚜量在4头左右,瓢蚜比为1∶100~120时,可以有效控制蚜虫的为害。合理布局作物,实行麦田与花生田插花种植,可以增加瓢  相似文献   

13.
厚朴病虫害种类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地法和线路调查法,对湖北恩施市新塘乡双河厚朴基地的厚朴病虫害进行了系统调查,记录主要虫害13种,其中叶部害虫9种,枝干害虫2种,根部害虫2种。厚朴主要病害5种。藤壶蚧、厚朴枝角叶蜂和厚朴新丽斑蚜为湖北省首次报道,小绿叶蝉为厚朴新寄主记录种。同时记录了藤壶蚧的天敌6种,其中寄生小蜂2种,瓢虫4种;厚朴新丽斑蚜的天敌昆虫8种。对藤壶蚧、厚朴枝角叶蜂和厚朴苗木根腐病等重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初步调查,同时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华鹿瓢虫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鹿瓢虫Sospita chinensis Mulsant成虫和幼虫都能捕食松蚜等林业害虫,是一种颇有利用前途的天敌昆虫。为了加以利用,我们自1979年至1980年对此虫的生活习性和人工饲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与本地害虫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同时存在时,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对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效果,本研究开展了异色瓢虫成虫及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禾谷缢管蚜2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捕食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草地贪夜蛾、禾谷缢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方程,其日捕食量随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搜寻效应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异色瓢虫成虫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禾谷缢管蚜2龄若虫的控害效能分别为221.88头和343.01头,其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禾谷缢管蚜2龄若虫的控害效能分别为140.88头和210.93头。异色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和禾谷缢管蚜具有较好的控害能力,其成虫对两种害虫的防控效果优于其4龄幼虫,且异色瓢虫对禾谷缢管蚜的捕食选择性强于草地贪夜蛾。  相似文献   

16.
迄今,对捕食性天敌昆虫肠道菌系与入侵物猎物之间的关系,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查明广谱捕食性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肠道菌群与外来入侵猎物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之间的关系。从异色瓢虫幼虫刚孵化开始饲喂扶桑绵粉蚧(食粉蚧组)或本土常见猎物豌豆修尾蚜Megoura japonica (Matsumura)(食蚜虫组对照),直至成虫羽化后20 d;然后,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异色瓢虫20 d龄成虫肠道的16S rDNA V3-V4区片段,以鉴定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结果发现,食粉蚧组异色瓢虫肠道菌系的基本分类单元(OUT)数量是食蚜组瓢虫的(297个)近2.3倍;在两组瓢虫共有的16个门级阶元中,食粉蚧组瓢虫有7个特有门,而食蚜虫组瓢虫没有特有的门;在两组瓢虫共有的169个属中,食粉蚧组瓢虫有210个特有属,食蚜虫组瓢虫只有35个属,而且两组瓢虫之间在14个属的物种丰度上存在统计学差异。虽然两组瓢虫的肠道代谢通路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功能丰度上具有明显的差异。研究结果说明,取食非本土粉蚧的异色瓢虫成虫的肠道菌群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取食本土蚜虫的同类。  相似文献   

17.
异色瓢虫捕食落叶松大蚜功能反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玉山  王志明 《昆虫天敌》1989,11(4):164-168
落叶松大蚜Cinara sp.是落叶松幼龄林的一种主要害虫,习性多聚集,刺吸危害落叶松嫩枝嫩叶,尤其是3~4龄幼树,由于落叶松大蚜的危害,可使主梢枯死而失去顶端优势,严重影响幼树的生长。经观察,异色瓢虫Harmonia(Leis)axyridis(Pallas)是落叶松大蚜的主要天敌种类之一,对落叶松大蚜种群的自然控制作用十分显著。为了进一步确定其与被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利用其捕食潜能,我们于1988年8月4日至10日对异色瓢虫成虫在不向猎物密度下的捕食功能进行了测定,试图为落叶松大蚜的综合管理提供参考。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葡萄根瘤蚜是葡萄上的毁灭性害虫,对我国北方葡萄生产具有潜在威胁.结合北方气候变化和葡萄栽培措施,从葡萄根瘤蚜的发生史、分布现状、生活史、发生规律、影响因素和防治现状等方面综合分析该虫在北方葡萄产区形成灾变的可能性,并简要提出了控制为害蔓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释放异色瓢虫对北京温室甜椒和圆茄上桃蚜的控害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评价异色瓢虫在温室条件下对桃蚜的控害能力及效益,在甜椒和圆茄生产温室中以生物农药防治为对照,开展释放异色瓢虫控制桃蚜的示范试验,分析天敌害虫的种群动态变化,并计算防治成本。结果显示:异色瓢虫能够持续控制甜椒温室中桃蚜种群密度,其定殖率在蚜虫暴发高峰期时最高,为64%;且甜椒产量及经济效益高于生物农药防治。在圆茄温室中,前期释放的异色瓢虫使桃蚜高峰延缓1周出现;在增加瓢虫释放量后,1周内桃蚜种群密度下降了79%,且瓢虫定殖率达到86%,控害效果较好。表明通过生产期全程监测天敌-害虫的种群动态,在植株定植15 d后每周确定益害比,通过2~3个月持续释放异色瓢虫,可有效、持续控制整个生产期桃蚜为害。  相似文献   

20.
多异瓢虫是新疆地区的优势捕食性天敌,可取食蚜虫、粉蚧、木虱等多种害虫。开展多异瓢虫的大规模扩繁对于推进害虫的绿色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选择适合多异瓢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食物,是保证其人工扩繁的重要基础。本研究通过室内比较饲喂6种蚜虫(麦长管蚜、棉黑蚜、棉蚜、玉米蚜、豌豆蚜、桃蚜)后多异瓢虫的生命参数,筛选适合用于其人工扩繁的活体饲料。结果表明:多异瓢虫取食6种蚜虫显著影响幼虫的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寿命、繁殖力以及世代历期。其中,多异瓢虫幼虫取食麦长管蚜(7.70d)和玉米蚜(7.67d)的发育历期明显短于取食其他4种蚜虫的;取食麦长管蚜发育成的雌、雄成虫均较重(雌11.02mg、雄8.54mg);取食棉黑蚜时蛹期(3.80d)和卵期(2.52d)均较短;多异瓢虫取食麦长管蚜(20.02d)、棉黑蚜(21.14d)、棉蚜(20.07d)和玉米蚜(20.37d)的世代历期均较短;多异瓢虫幼虫取食麦长管蚜(96.33%)、棉黑蚜(96.50%)和棉蚜(90.67%)的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取食其他3种蚜虫的。同时,多异瓢虫雌、雄成虫分别在取食棉黑蚜(44.67d)和麦长管蚜(59.13d)时寿命最长。在繁殖力方面,多异瓢虫成虫取食麦长管蚜(3.53d)和棉蚜(3.68d)时产卵前期均较短;取食棉黑蚜(1044.02粒)和棉蚜(1084.45粒)时单雌产卵量较高。综合来看,在6种蚜虫中,麦长管蚜、棉黑蚜和棉蚜均相对适合多异瓢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是饲养与人工扩繁多异瓢虫较为理想的活体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