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育王群,是专门用来培育蜂王的蜂群,又称哺育群。育王群应该是蜜、浆产量突出,其他各种性状优良的蜂群。开始培育蜂王时,群内应该有12框以上  相似文献   

2.
育王、换王是一项重要而细致的养蜂工作,事关蜂场兴衰。在每年换王、育王时,蜂王的交尾成功率是每个养蜂员最关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影响处女王交尾成功的几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与广大蜂友商榷。1 哺育群首先在育王前就要选择无病、群壮、各项生产性能指标均优良的蜂群。在群势达不到要求时,可以用相邻的两群蜂合并成一群蜂来培育蜂王,合并后的蜂群能达到20框的群势。在头一天傍晚拿走其中较差的那只蜂王,第二天把无王群放在继箱里,然后搬放在有王群的上面,底箱与继箱中间放一块塑料纱网。第三天拿走纱网调脾育王。这样的强群哺育蜂充…  相似文献   

3.
育王群又称养王群或处女王哺育群.那么哺育群的群势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呢?我选择无病而且繁殖速度较快的强群,一般应达到16框蜂以上的群势.如果单王群未能达到16框蜂,可合并蜂群组成16框哺育群.  相似文献   

4.
培育优质蜂王,不仅要有适宜的气候和良好的蜜粉源条件,而且需要有哺育力强的育王群。育王群的群势和素质对所培育的蜂王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做为育王群需要经过严格的选择和妥善的组织。选择育王群,一要注意群势,选用哺育力过剩的强群;二要注意蜂群的健康情况,不要有任何的传染性疾病;三要注意遗传特性,选用生产力强(蜜、蜡、王浆产量高的),繁殖力  相似文献   

5.
春季培育蜂王不单是为了及早更换产卵异常的蜂王,更主要是根据椒树泌安大小年的规律,适时组织双王群培育大量的采集适龄蜂或进行人工分蜂O为了培育优质、健壮的蜂王,应采取如下措施:1.利用强群育工。4月中下旬,在外界气温不稳定、蜂群并不强壮时,就应着手育王。为了提高王台接受率,培育优质蜂王,要努力克服群内、群外的不利因素。首先在全场内选择最强壮的蜂群,育王前3天进行组织养王群。使用框式隔王栅将蜂箱隔成有王区和无工区(用无工区育工),并用报纸把隔王栅封严,采用模拟无王群进行育王。养王群的样数要稠密,这样就…  相似文献   

6.
蜂群产育力是蜂王产卵力和工蜂哺育力的总和 ,用有效产卵量即封盖子数表示。产育力强则蜂群繁殖发展就迅速。蜂王产卵力不仅与本身遗传因素和发育情况有关 ,而且还受外界环境、蜂群哺育力等因素的制约。1 遗传因素1 .1不同蜂种表现出不同产育力。黄色蜂种较黑色蜂种产卵力强 ,尤其是蜜粉源缺乏或气温降低时 ,黑色蜂种反应敏感 ,产卵育虫节制 ,甚至停止育虫 ,而黄色蜂种则还会继续产卵育虫。1 .2蜂种是否退化。在培育蜂王时忽视父群的选择和种用雄蜂的培育 ,导致蜂种混乱 ;处女王根本不能进行纯种交配 ,造成种系混杂 ,随着代次增多 ,使某些…  相似文献   

7.
《中国蜂业》2020,(5):26-27
<正>饲养蜜蜂季节性非常强,在大流蜜前45~50天就应开始培育采集蜂,只有精心管理才能培育出强大适时可用的采集蜂群。一、蜂王的培育4月10日蜂群出窖后,用东北黑蜂或卡蜂作父本培育雄蜂。4月25日用黄环、意蜂、澳意或松丹2号作母本培育优良蜂王。采用巢继箱12~15框有王群作哺育群,蜂数不足可以从其他蜂群提取封盖子补充。利用杂交优势,使父母本优良性状互补,克服不足之处,培育出健康高产的蜂王。保证生产蜂王产卵积极,子脾到边到角,蜂王物质丰富,避免在生产期出现分蜂热,避开非种用雄蜂干扰,培养出采集力、哺育力和抗病力强的适龄采集蜂。  相似文献   

8.
新王具有产卵快和领大群等优点。利用当年的新王群采蜜,可以减少蜂群产生分蜂的几率,从而获得高产。但是,培育一只新王从移虫到产卵需 1 个月,所以只有提早培育才行。由于早春的蜂群群势、气候、蜜粉源等一些条件具备不充分,在育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提前组织哺育群 哺育群本应该具备 12 脾以上蜂,但春天不易达到,有 10 脾蜂就可以了。否则,就只有使用无王哺育群了。但根据专家的研究,无王哺育群育出的处女王,其质量可能较差[1]。所以,应该使用有王群来哺育王台。 春天哺育群的组织,从蜂群出窖就开始了。可以采取卧式箱养 2 群的方…  相似文献   

9.
正育王是有计划的,1个育王框1次育20~30个王台,要根据蜂场规模,自己规划所需育王框数量,每箱只能放1个育王框。免移虫育王法操作与移虫育王的方法一样,最好是用种王群与哺育群结合,种王群是经过长期选育的。种王群标准:根据地区来定,如我地6脾(意标)足蜂以上,常年无病史,产量高,温顺,繁殖速度明显很快的蜂群。1个蜂场应该要有2群以上的种王群。哺育群标准:4框以上,新蜂明显很多,老王,  相似文献   

10.
哺育群与蜂王体型一般挑选哺育群来育王,要蜂强、蜜粉饲料足。要求严格时要减少哺育群幼虫量,以求对育王框饲喂更充足;老王群接受率高些,但有时育出来蜂王偏小。一种情况是饲养的浆蜂类王浆高产型蜂群,本身吐浆量大,经过挑选的哺育群,吐浆能力更足。但移虫育王仍用...  相似文献   

11.
强群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产量与质量的基础。目前我国大部分养蜂场是饲养单王群,由于蜂王的产卵力有一定的限度,蜂群要发展到满两个以上箱体(20框足蜂以上)有很大困难,而且蜂群发展到12—15框蜂以上时,就容易发生分蜂热,很难维持强群,群势消长驼峰明显。在一群蜂中人为的诱入两只蜂王进行繁殖,可以利用蜂群中多余的哺育力,加速蜂群发展,适时的培育出大量的工作蜂,为大  相似文献   

12.
正把计划育中蜂王的育王框放入意蜂群中正常程序培育意蜂王,2日龄时取出弃意王幼虫补入中蜂2日龄幼虫,又将中蜂王台放入意蜂群中吃意蜂王浆,让意蜂培养24小时后清除意蜂工蜂将育王框再放回中蜂群由中蜂工蜂继续哺育至封盖,然后破茧成王。  相似文献   

13.
中蜂是人工育王好,还是让蜂群自育好?笔者曾作过如下试验:在育王群出现王台后,同时以自育、人工、急造(从育王群提出一框放入事先准备的无王壮群中,选取此框上的急造王台)三种方法培育蜂王数只,于紫云英流蜜后期组织几个五框群,十天左右检查一次,现将比较情况列表如下:连续三年的试验纪录表明,蜂群自育蜂  相似文献   

14.
《中国蜂业》2020,(1):34-35
<正>"一只好王,千斤蜜糖",说明优质蜂王的重要性,蜂王是蜂群强盛的基础。在现阶段,养蜂人可定期从种蜂场引进所需要的品种作为种王,自己培育生产用王。按照计划培育蜂王是养蜂人的必备技能。下面以南阳为例探讨如何搞好育王,供蜂友们参考。通常情况下1群蜂只允许1只蜂王存在,蜂群不轻易培育蜂王,只有在蜂王老残、丢失、分蜂热时蜂群才培育蜂王。培育蜂王蜂群必先建王台,自然王台有  相似文献   

15.
姜云光 《中国蜂业》2005,56(10):10-11
预防对策 1高度重视秋繁,培养健康而适龄的越冬蜂 1.1选择合适的秋繁场地,要求蜂群密度较低,无盗蜂,粉源较充足(不足补喂人工花粉). 1.2较强的群势,每群不少于1万只工蜂(4足框蜂)及产卵能力较强的优质蜂王,如群势不足,可合并蜂群或提前在8月中下旬单季杂交晚稻吐粉时育一批健壮的工蜂作为培育越冬蜂的哺育蜂.  相似文献   

16.
正1.蜂群在做分蜂准备,工蜂不爱出巢蜂群起分蜂热会导致工蜂不出巢,蜂王减少产卵或停产,群内哺育负担减轻,工蜂等待分家。此时要检查巢脾下部有无王台,若王台封盖,说明很快会发生自然分蜂。一般新王群三四个月内不会发生分蜂。  相似文献   

17.
我们研究多次使用杀螨剂防治蜂螨,对蜂王繁殖的影响。这项科研于1984年在吉尔吉斯畜牧科学研究院养蜂场进行。预先把相同的蜂群编成6组,每组3群蜂,蜂数、饲料和蜂螨感染程度相同。试验群全部为无王群,即是准备诱入产卵王的分出群。选用蜂王的最低重量为215毫克,蜂王接受成功后,在第2~3昼夜开始产卵。在第1组,所诱入的蜂王是由未用杀螨剂的哺育群所哺育的,此组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廖子俊 《中国蜂业》2022,(3):16-17+20
<正>自然分蜂是蜜蜂群体繁衍的本能,简称分蜂。它是蜜蜂的一种特殊繁殖方式,蜂王产卵,工蜂哺育,不断增加蜜蜂的数量。蜂群分蜂前,先要培育一些雄蜂,接着筑造王台,哺育新蜂王。当新蜂王快要羽化时,一部分蜜蜂便簇拥着老蜂王飞离蜂巢,把旧巢留给新蜂王和剩下的蜜蜂。原来的一群蜂成了两群,增加的蜂群用来补偿由于饥饿、病害、敌害及其他原因造成的损失,保证种族的繁衍生存。自然分蜂通常发生在春夏两季蜜源充足、蜂强子多的时期,南方的秋季也有部分蜂群可发生自然分蜂。不同蜂种的分蜂特性有强有弱,同一蜂种的不同蜂群也存在差异。这就是说,在分蜂的多发季节,只有部分蜂群会发生自然分蜂,还有些蜂群只出现过分蜂倾向。  相似文献   

19.
李志勇 《蜜蜂杂志》2002,(10):20-20
《蜜蜂杂志》1999年第9期中,沈育初同志提到自从引进浆蜂后,有的蜂群会育出一些侏儒蜂王。2001年第11期杂志中,又有3位蜂友提到侏儒蜂王,哺育群也是浆蜂群或变种浆蜂群。究竟是什么原因产生侏儒蜂王?与浆蜂品种是否有关系?作为浆蜂的选育与命名者,在此发表一下意见。 侏儒蜂王是营养不足造成的,与浆蜂品种无直接关系。但浆蜂的某些特点,比其他蜂种容易产生侏儒蜂王。……  相似文献   

20.
<正>换王有自然育王、失王育王、人工介王三种方法。自然育王比较方便,就是靠自然分蜂而育王;失王育王是人为捉走蜂王或不慎失王之后再急造蜂王;人工介王是人为模仿自然分蜂。如果蜂群数量太少应该使用自然育王,如果要快速育王可用失王群育王,如果群势太弱可人工介王。自然育王有花期限制,后两种随机。为什么要人工育王?因为蜜蜂是一种社会行为的生物,如果不人为分群,可能出现自然分蜂逃飞到野外,不但削弱了蜂群,还会造成经济损失,并且增加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