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7个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系)施用硒叶面肥,以空白为对照,探讨硒叶面肥对小麦农艺性状、产量和籽粒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硒叶面肥对小麦结实率的影响显著(F=7.15F0.05);(2)施用硒叶面肥对小麦产量影响不显著(F=3.84F0.05)。施用硒叶面肥后小麦单产均值为311.82kg/667m~2,比对照增加4.2%;(3)施用硒叶面肥可以增加小麦籽粒的硒含量,施用硒叶面肥后小麦籽粒的平均硒含量为0.316mg/kg,比对照增加0.263mg/kg。鄂麦18、鄂麦596对硒的吸收能力较强,籽粒硒含量分别达到0.487、0.357mg/kg;鄂麦398对硒的吸收能力较差,籽粒硒含量仅为0.195mg/kg。  相似文献   

2.
施硒方式对油菜生长和籽粒硒、镉、铅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确定油菜适宜的施硒方式和筛选具备富硒低镉或低铅能力的优势油菜品种,在大田条件下采用播前底施活化硒矿粉(XK)、始花期叶面喷施硒叶面肥(XY)、播前底施活化硒矿粉+始花期追施硒叶面肥(XKY)对6个油菜品种进行处理,研究了不同施硒方式对油菜生长、产量以及籽粒硒、镉、铅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XY、XKY处理油菜株高、茎粗、叶片SPAD值、产量增加。其中,产量分别增加3.88%、2.17%;施用硒叶面肥第21天,XY、XKY处理叶片SPAD值分别较CK和XK处理提高9.86%、7.38%和8.42%、5.97%。与CK相比,XK、XY、XKY处理油菜籽粒硒含量分别显著增加61.64%、253.42%、289.04%,籽粒镉含量分别降低9.24%、5.88%、12.61%,但籽粒铅累积量变化较小;楚油杂79在3种硒肥处理下的平均籽粒硒含量较CK增加182.40%,平均籽粒镉含量降低10.64%。综上,3种施硒方式中,XKY处理提高油菜籽粒硒含量且降低籽粒镉含量效果最佳,可应用于油菜富硒生产;在XY和XKY处理下,楚油杂79籽粒能较好地吸收硒肥且镉积累量较低,是具备富硒低镉潜力的优势良种。  相似文献   

3.
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在3个供硒水平下,配施4个稀释倍数叶面肥,对鲜食玉米品种雪甜7401的籽粒硒含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和产量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在36.4 mg/kg的叶面喷硒处理浓度下,配施不同稀释倍数叶面肥后,玉米籽粒硒含量均显著提高,增幅最大,为1 708.33%~2 330.00%;并且在配施叶面肥稀释倍数为750倍时,籽粒硒含量达到最大值;喷硒对玉米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显著,配施叶面肥后,喷施36.4 mg/kg较20.8 mg/kg更有利于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增幅为1.14%~6.06%;当稀释倍数为750、1 000时,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1.6%、5.4%;并且可溶性糖含量、产量均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而有所增加。综合考虑生理特性和籽粒硒含量,当以雪甜7401作为富硒鲜食玉米品种,广西缺硒地区可推荐叶面喷硒量为36.4 mg/kg,并配施稀释倍数为750倍的中量元素水溶肥料(耐普9),可获得较稳定产量、甜度较高、玉米籽粒硒含量符合广西富硒农产品标准DB45/T 1061-2014(0.15-0.50 mg/kg)的富硒玉米。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不同高粱品种富硒能力的差异,筛选富硒能力较强的优质高粱品种,以山西省主栽的7个高粱品种为材料,在田间试验条件下,在高粱开花期通过叶面喷施硒肥,研究不同施硒量对高粱籽粒产量和富硒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叶面喷施外源硒能够显著提高各高粱品种籽粒硒含量,且随着喷施硒剂量的增大高粱籽粒硒含量增加;无论喷硒与否,各高粱品种籽粒硒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不喷硒条件下,7个高粱品种中以晋糯3号、晋杂22号籽粒硒含量较高,分别为0.160,0.142 mg/kg;在摄入硒的安全范围内,开花期亚硒酸钠喷施剂量以80 mg/kg最适宜,品种中晋糯3号富硒效果最好,籽粒硒含量达0.296 mg/kg,晋杂22号次之,籽粒硒含量达0.277 mg/kg,晋糯3号和晋杂2号籽粒硒含量约为对照的2倍,均达到谷物富硒标准。高粱开花期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各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影响不大。因此,建议在山西省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选择晋糯3号和晋杂22号进行富硒高粱的生产。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研究了油菜苔肥不同施用时期对高油油菜品种产量及其性状与籽粒含油量的影响,探讨了高油油菜品种苔肥的最佳施用时期。结果表明:早期施用苔肥、虽然二次分枝角果数减少,但对单株有效角果数以及每角粒数、粒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产量与含油量形成。然而,后期施用苔肥,虽使二次分枝数和二次分枝角果数增加,且每角粒数和粒重也有所增加,但抑制了主序、一次分枝有效角果数形成,增加的二次分枝有效角的提高。结果还表明,苔肥施用时期对籽粒与含油量的效应总体上是一致的,果数以低效角果为主,从而影响了产量与品质通过苔肥的合理施用可兼顾综合提高油菜籽粒的产量与含油量。从综合效应看,嘉兴地区高油油菜品种的苔肥的最佳施用时期应在2月24日至3月1日,即油菜苔高约5—10cm期。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晚播和播量对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油菜机械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以甘蓝型油菜主推新品种‘陕油28’(矮秆抗倒伏)和主栽品种‘秦优7号’(高秆不抗倒伏)为材料,设置3播期和5播量的二因素裂区试验,分析其对油菜成株密度、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油菜成株密度增加,株高、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显著降低,分枝高度显著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质量显著降低,群体角果数、群体产量显著降低。随着播量增加,油菜成株密度增加,株高、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显著降低,分枝高度显著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显著减少,千粒质量变化不显著,群体角果数和群体产量先增后减。‘陕油28’‘秦优7号’群体角果数和群体产量最大值对应的播量分别为5.56~6.67 kg/hm、4.44 kg/hm。播期对‘陕油28’产量的影响小于对‘秦优7号’的影响。由此可见,晚播导致油菜农艺性状变劣、产量降低。播期和播量对产量的影响存在品种差异。‘陕油28’的耐密性和耐迟播能力优于‘秦优7号’,播期9月21日和播量5.56 kg/hm是‘陕油28’播种的最佳组合,对应成株密度46.24万株/hm,可获得最高小区产量4 811.35 kg/hm,晚播条件下,播量6.67 kg/hm(对应成株密度67.65万株/hm)对产量有较强的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大籽粒高产优质油菜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649份甘蓝型杂交油菜组合和813份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系为材料,调查试验材料的植株农艺性状表现,分析千粒重与植株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的角果长度随千粒重增加呈极显著增加趋势,但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均极显著减少;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系的千粒重与单株产量、收获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但杂交油菜组合的千粒重与单株产量、收获系数的相关性极小;与千粒重5g的相比,千粒重≥5g的甘蓝型油菜株高、有效分枝位、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及角粒数等性状呈明显减小趋势,而角果长度增大。千粒重与含油率、油酸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硫苷、亚油酸、亚麻酸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甘蓝型油菜育种需协调改良千粒重、角果数和角粒数等多个产量构成因子,才能有效提高油菜品种的单产水平;千粒重的提高对油脂和油酸含量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油菜氮磷钾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确定安徽省贵池地区油菜氮磷钾肥平衡施用的适宜用量范围。[方法]试验设CK、OPT-N、OPT-P、OPT-K、农民习惯Farm-erPr.6个处理。油菜成熟时每小区随机抽取6株植株考种,测定株高、一级分枝高、一级分枝数、单株角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和每小区产量。[结果]在氮、钾、硼肥平衡施用下可以显著提高油菜的生物性状。施用氮肥能明显增加油菜角果总数和提高油菜籽粒产量,同时可以显著提高籽粒和茎秆比值;施用磷肥可以显著提高单株一级分枝数、单株二级分枝数,同时显著提高籽粒产量,明显提高籽粒/茎秆比值;施用钾肥可以显著增加单株角果数,提高产量,同时提高籽粒/茎秆的比值;相比当地农民习惯施肥可以显著提高单株角果数量,显著增加产量,同时提高籽粒和茎秆比值。[结论]施用氮肥180 kg/hm2,磷肥90 kg/hm2,钾肥120 kg/hm2,硼肥用量15 kg/hm2时可以达到产量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硒肥施用模式对马铃薯产量、富硒效果及品质的影响,为南方冬种马铃薯标准化富硒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雪川3号马铃薯种薯为研究对象,以6000 kg/ha普通有机肥配施1500 kg/ha复合肥作基肥为对照,设8个不同配比的富硒高钙型有机肥、复合肥和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处理组,成熟期测定不同处理的马铃薯产量、硒含量及品质性状指标,并进行成本和效益核算。【结果】施用富硒高钙型有机肥和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块茎硒含量,且喷施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的富硒效果优于施用富硒高钙型有机肥,但马铃薯产量和块茎硒含量未与硒肥用量成正比,以6000 kg/ha富硒高钙型有机肥+1500 kg/ha复合肥+6000 mL/ha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配施处理的马铃薯总产量最高(41.08 t/ha),同时其块茎硒含量也相对较高。喷施硒肥对提高马铃薯块茎淀粉、蛋白质及维生素C含量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还原糖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硒含量与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及干物质量呈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还原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对照相比,施用富硒高钙型有机肥和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处理均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并以6000 kg/ha富硒高钙型有机肥+1500 kg/ha复合肥+6000 mL/ha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配施处理的种植效益最高,达119052.0元/ha。【结论】施用富硒高钙型有机肥和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对提高马铃薯块茎硒含量及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等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6000 kg/ha富硒高钙型有机肥+1500 kg/ha复合肥作底肥,膨大期喷施6000 mL/ha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的施肥方式相对较优,可兼顾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且符合广西地方富硒农产品硒含量分类要求。  相似文献   

10.
《山西农业科学》2016,(9):1291-1293
调查了4个油菜品种进行干旱处理后各农艺性状的变化。结果显示,初花期干旱对不同品种的影响存在差异;所有品种在干旱处理后与对照(CK)相比,株高和分枝高度均显著下降;一次分枝数、主花絮长、主花絮角果数、角果长方面,品种云油杂2号和云油双1号处理与对照间差异均不明显,品种华油杂13号和浙油50处理和对照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不同海拔高度间甘蓝型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双11号、中油821和油研10号3个不同含油量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比较分析同一地区不同海拔条件对油菜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株高、分枝高度、一级分枝、二级分枝、主序无效果数、籽粒蛋白质含量减小;主序无效果率、千粒重、籽粒含油量逐渐增加;有效角果数、果粒数、产量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品质指标的变异分析表明,芥酸和硫甙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青海不同品种春油菜对硒的吸收、积累及分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青海省不同品种春油菜对硒的吸收、累积及分配规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青海省普遍种植的3种不同品种春油菜为材料,测定春油菜主要生育期各器官硒含量和生物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春油菜对硒的累积能力不同,依次为青杂2号>青杂5号>青油14号;各品种春油菜根、茎、叶、籽粒、角果壳硒含量均在角果期—成熟期(第120天)达到最大值;根、茎、角果壳、单株硒累积量在角果期—成熟期(第120天)达到最大值;春油菜吸收的硒主要分配于生殖器官(籽粒和角果壳),尤以角果壳中分配的最多。可见,青杂2号对硒的吸收能力较强,角果期-成熟期(第120天)是春油菜吸收硒的关键时期,吸收的硒主要分配于生殖器官。  相似文献   

13.
陕北地区土壤微量元素硒潜在缺乏,不仅影响谷子产量,还降低了谷子的营养品质,研究施用硒肥对该地区谷子生产有重要意义。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土施硒肥对土壤和秸秆硒含量,以及谷子籽粒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硒肥后土壤硒含量在榆林市榆阳区和米脂县两个试验点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随着硒肥量的增加施用,谷子籽粒硒、蛋白质、脂肪和秸秆硒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且在榆阳区施用硒肥75 kg·hm~(-2)和150 kg·hm~(-2)较对照籽粒硒含量由0.0168 mg·kg~(-1)分别增加到0.234和0.258mg·kg~(-1),分别增加了1 292.9%和1 435.7%;在米脂县施用硒肥150 kg·hm~(-2)较对照籽粒硒含量由0.143mg·kg-1增加到0.281 mg·kg~(-1),增加了96.5%。  相似文献   

14.
施硼量对油菜产量及硼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5—2016年,在贵州省铜仁学院试验基地,以华杂9号和中双1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硼肥施用量处理,即B0(0 kg/hm~2)、B1(3.75 kg/hm~2)、B2(7.50 kg/hm~2)、B3(15.00 kg/hm~2)和B4(30.00 kg/hm~2),研究硼肥施用量对油菜产量、产量构成因子以及硼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硼肥可提高油菜植株茎粗、分枝数、分枝角果数和单株角果数等性状参数值;对每角粒数、籽粒产量、角果皮产量、地上部产量影响显著;油菜各部位的硼素含量及硼素累积量随着施硼量的增加而不断提高;施硼量在3.75~30.00 kg/hm~2,B1处理硼肥的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最高,其次是B3处理的;综合油菜的农艺性状、产量及硼肥的利用效率考虑,推荐贵州省油菜种植区的硼肥使用量为15.0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个油菜品种在初花期进行淹水处理,在收获期测定各品种的产量及株高、根长、分枝数、分枝部位、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果数、分枝角果数、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等性状,同时检测菜籽的含油量、蛋白质含量、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芥酸和硫苷的含量,考察淹水胁迫对油菜产量性状以及油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油菜初花期遭受渍害,会严重影响产量,20个品种平均产量下降21%。品种间耐渍性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品种的耐渍性不同,对产量造成的影响也不同;渍害主要是通过影响油菜的角果数来影响产量,并导致油菜产油量显著下降,蛋白质含量升高。淹水胁迫后,株高、主花序长度、主根长都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分枝高度升高。油菜的分枝数,主花序角果数,分枝角果数,单株角果数均极显著下降,而每角粒数和千粒重没有变化。淹水胁迫使油菜的芥酸、硫苷含量增加,从而影响油菜品质。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优良油菜新品种赣油杂802在赣北地区种植的综合表现,本文以华油杂12作对照,对赣油杂802的产量、经济性状、农艺性状、抗逆性、品质性状等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赣油杂802品种平均单株有效角果数较对照华油杂12高44.3%,千粒重较对照华油杂12高33.91%,单株平均产量较对照华油杂12高11.1%,其产量(2 574 kg/hm~2)较对照华油杂12增产15.2%;该品种芥酸含量较对照华油杂12低77.78%,硫苷含量较对照华油杂12高2.22μmol/g(饼),含油率较对照华油杂12高8.71%,达到优质、双低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喷施亚硒酸钠对大豆籽粒硒含量及单株产量的影响,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盛荚期喷施不同用量的亚硒酸钠,共5个处理(CK(清水):0 g/hm2,C1:30 g/hm2,C2: 60 g/hm2,C3: 90 g/hm2,C4: 120 g/hm2),副区为8个大豆品种。分析8个大豆品种在喷施5种用量亚硒酸钠处理中籽粒硒含量及单株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试验地土壤达到富硒水平,在CK处理中,不同大豆品种籽粒硒含量均未达到富硒大豆标准,需要额外喷施硒肥。随着喷施亚硒酸钠用量的增加,8个大豆品种籽粒中硒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亚硒酸钠用量与大豆籽粒硒含量呈显著或者极显著正相关。8个大豆品种籽粒硒含量均值随亚硒酸钠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与CK相比,C1~C4处理均能极显著提高8个大豆品种籽粒硒含量均值,提高了571.186 %~2 489.831%。亚硒酸钠用量对大豆籽粒硒含量的影响大于大豆品种对大豆籽粒硒含量的影响。喷施亚硒酸钠用量(X)与每种用量下8个大豆籽粒硒含量均值(Y -均)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 -均=0.012X+0.003,r =0.986,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根据该方程,当大豆籽粒硒含量达到富硒大豆标准(0.1~1 mg/kg),喷施亚硒酸钠用量的范围为8.08~83.08 g/hm2。分析喷施亚硒酸钠用量与大豆籽粒硒含量的回归方程发现,郑9525的回归方程斜率最大,C4处理中籽粒硒含量达到最大值1.997 mg/kg,籽粒富集硒能力最强;齐黄34斜率最小,C4处理中籽粒硒含量达到最小值1.133 mg/kg,籽粒富集硒能力最弱。在本试验条件下,喷施亚硒酸钠对大豆单株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大豆品种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大于亚硒酸钠用量对单株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吴得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4):108-110
[目的]研究喷施硒肥对产量及硒含量的影响。[方法]以新丰2号水稻为材料,通过布设大田试验,研究喷施硒肥对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及硒含量的影响。[结果]3个处理的株高依次为WT(103.3 cm)、OT(97.6 cm)、CK(91.3 cm),与CK相比,OT、WT处理的株高分别增加了6.3、12.0 cm,增幅分别为6.9%、13.1%。CK、OT、WT处理的千粒重分别为27.3、28.3、29.5 g,与CK相比,OT、WT处理千粒重分别增加了1.0、2.2 g,其增幅分别为3.7%、8.1%。喷施硒肥对CK、OT、WT处理的穗长没有显著影响。喷施硒肥能显著增加水稻的产量(P0.05)。与CK相比,OT、WT处理的小区产量增幅分别为8.3%、16.7%。喷施硒肥对水稻籽粒中硒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CK、OT、WT处理的水稻籽粒中硒含量为0.04、0.12、0.18 mg/kg,与CK相比,OT、WT处理的水稻籽粒中硒含量分别增加了0.08、0.14 mg/kg,增幅分别为200%、350%。[结论]在二次枝梗原基分化期和齐穗期后6 d,喷施硒肥对于水稻产量提升及硒含量的增加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9.
钾肥施用对安徽贵池地区油菜产量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钾肥施用对安徽贵池地区油菜产量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以华双5号为油菜供试品种,在氮、磷、硼肥配合施用的基础上,考察K_2O施用量为0、60、120、240 kg/hm~2的4个处理下油菜株高、一级分枝高、一级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等指标,并测定每小区产量。[结果]增施钾肥能显著促进油菜生长。同时,钾肥施用对改变油菜的群体生物学性状具有显著正向相关性,呈现株高、单株二级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籽粒和茎秆产量均增加的统一趋势。施用钾肥240 kg/hm~2可以达到产量效益最大化。[结论]该研究为直播油菜轻简化栽培的肥料施用提供了进一步探索的实践前瞻。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施硒方式对糜子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面喷施硒肥可以明显提高糜子籽粒中硒含量,但不同糜子品种富硒能力具有一定差异。60 g/hm2处理的糜子籽粒中硒含量为0.04~0.32 mg/kg,比对照平均增加了13.5倍;120 g/hm2处理的糜子籽粒中硒含量为0.07~0.46 mg/kg,比对照平均增加了19.4倍;180 g/hm2处理的糜子籽粒中硒含量为0.13~0.57 mg/kg,比对照平均增加了21.8倍;叶面喷施硒肥对糜子产量的影响不明显,对相同处理的不同糜子品种的产量有影响;叶面喷施硒肥能使多数糜子品种籽粒的蛋白质含量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