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的计算对于酸压方案优化及压后产能评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裂缝面离散化思想,将裂缝面法向变形过程离散为有限个微凸体法向应变的集合作用,从而反映酸蚀裂缝在闭合应力作用下的变形过程;考虑裂缝内流体非达西流动的影响,建立了裂缝导流能力数值计算模型,可描述裂缝内压力及流场分布。通过计算分析表明:在闭合应力作用下,裂缝闭合前后流场分布发生较大差异,且闭合应力越大,导流能力下降越快;当裂缝内处于高速非达西流动时,裂缝的导流能力将大大降低,流体向井筒流动过程中消耗大量能量,使得地层压力下降更快。  相似文献   

2.
裂缝壁面损伤及支撑剂导流能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裂缝壁面压实作用损伤性试验,得出了压裂液在滤失过程中对裂缝壁面渗透率的损伤程度。利用API裂缝导流仪在模拟人工裂缝条件下,研究了支撑剂嵌入、压实作用对导流能力的影响,分析了裂缝导流能力随闭合应力、铺砂浓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常规酸酸压时,由于酸岩反应剧烈,酸液主要消耗在近井地带,难以形成长缝。为提高储层酸压效果,江苏油田自主合成了一种VES (黏弹性表面活性)稠化酸。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该VES稠化酸对裂缝壁面的酸蚀效果及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并进一步研究了注入排量、注入工艺对酸蚀效果及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VES稠化酸具有一定的缓速性能,应用于深度酸压中可以增加裂缝的有效长度,减少近井地带的溶蚀;注酸排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裂缝有效长度,注酸排量的降低有利于提高裂缝导流能力;相比于单级注入,多级交替注入酸压工艺可以改善裂缝壁面的酸蚀效果,有利于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的提高和有效缝长的增加。研究结果可为酸压方案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页岩气藏压裂中大量使用低黏滑溜水压裂液,支撑剂在其中的沉降运移规律不同于以往的高黏压裂液,因此需要进行针对性研究。Stokes沉降公式只是考虑单颗粒支撑剂在静止液体中的沉降,没有考虑压裂液输送支撑剂的动态过程,为此进行了公式修正。在此基础上给出大量颗粒干扰沉降时沉降速度与加砂浓度的关系式,同时对影响沉降速度的主要因素,如滑溜水黏度、支撑剂粒径和密度、排量及加砂浓度等进行敏感性计算分析。与室内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所用理论方法准确可靠。理论计算进一步表明,采取变黏度压裂液体系和优化施工排量等工艺措施,能够获得较长的支撑裂缝和较大的有效改造体积,为今后的压裂设计和施工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多分支缝水力压裂井筒起裂问题,从弹性力学的理论方向出发,在考虑初次压裂诱导应力对近井地带应力场的作用下,建立多分支缝起裂、起裂角及起裂压力的力学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编制计算机程序的方法,计算分析多分支缝起裂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低水平应力差及高闭合应力条件下,所形成分支缝的起裂角度大,分支缝水力压裂效果好;初始缝长度也是分支缝起裂的影响因素之一,在低水平应力差、初始裂缝缝长短的条件下,分支缝偏转程度高,更易重新定向;对比7口井分支缝的力学模型起裂压力及现场施工起裂压力,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研究成果对多分支缝水力压裂工艺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且一定程度上指导现场作业,优化分支缝压裂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运用支撑剂导流能力试验装置测试了在相同支撑剂类型、铺置浓度、相同压力下聚合降解剂加量、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破胶降解剂残渣降解以及对支撑带导流能力影响。结果表明,压裂破胶降解剂残渣对支撑剂导流能力的伤害很大,残渣含量为120mg/L的破胶降解剂较残渣含量为450mg/L的破胶降解剂对支撑剂造成的伤害增降低近40%;在残渣含量为450mg/L破胶降解剂中加入30mg/L生物酶与未加相比,对支撑剂导流能力伤害下降了50%以上,并且随着聚合降解剂加量增加,降残渣效果越好;40℃与20℃相比较,破胶降解剂对破胶液支撑剂导流能力伤害降低了40%以上;pH值对破胶降解剂降解残渣效果影响不大;当降解时间大于4h以后,破胶降解剂对降解破胶液残渣效果影响不大。现场施工11井次,与相邻井比较,单井产油效率提高20%以上,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7.
针对长8油藏部分水平井压后生产含水率高的特点,开展了控水增油支撑剂的适应性研究与现场试验。通过破碎率、体积密度、圆度、球度等基本性能测试的比较发现,控水增油支撑剂FSS-3具有更小的破损率,可保持长期高导流能力,且支撑剂体积密度较小,对压裂液性能要求较低。为检测控水增油支撑剂FSS-3的控水增油性能以及导流能力,以常规石英砂为对比材料,分别开展了在水相、油相不同条件下的短期导流能力以及抗压3d的长期导流能力测试。测试结果表明,FSS-3控水增油支撑剂能长期保持高导流能力。红河油田长8油藏HH36P44井的现场试验表明,该井压裂后含水率相对较稳定,压后最高日产油18.1t,目前日产液16.8t,日产油10.3t,含水率38.7%,累计产油3946.3t,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8.
脉冲加砂压裂过程中,支撑剂的有效铺置是形成高速油气渗流通道及获得高裂缝导流能力的基础条件。针对物理模拟实验受装置承压能力、泵注排量和材料成本限制等缺点,应用CFD(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模拟计算了携砂液与中顶液交替注入时的流动状态,分析了不同黏度比、注入速度及脉冲间隔时间对支撑剂铺置状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大携砂液与中顶液黏度比,通道率与支撑剂有效铺置距离减小,支撑剂簇团分散效果变差,现场施工时黏度比不宜超过5;注入速度增大,支撑剂有效铺置距离和通道率增大,但支撑剂分散性变差,综合考虑通道率和砂团分散效果,折算现场合理施工排量为3.2~4.3m3/min;过短或过长的脉冲间隔时间均不利于有效渗流通道的形成,脉冲间隔时间为整个脉冲周期的0.5~0.6倍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针对元坝地区含裂缝储层,在充分考虑含裂缝储层裂缝孔隙度、渗透率以及真实天然气物性的基础上,分别建立含45°倾斜裂缝、水平裂缝和垂直裂缝有限元模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含裂缝储层模型渗流场进行计算,得到含裂缝储层中近井壁的渗流场分布规律。从中进一步研究不同裂缝对基岩渗流速度的影响程度。研究得出:含裂缝储层渗流场中,在裂缝穿过的地层中,等压面上的压力弱有变化,表现为光滑等压面有折断趋势,相同的压力在裂缝更靠近井底。裂缝对基岩内渗流场分布影响并不大,但裂缝内的渗流速度相对于基岩内渗流速度有数量级上的变化,会显著的增加单井产量。因此在低渗地层尽量利用贯穿裂缝或人工造缝提高地层导流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特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分段压裂数值模拟过程中,模型网格对压裂缝的描述精度直接影响了模拟仿真程度。采用整体PEBI网格方法,以牛圈湖油田东Ⅱ井区为例,进行了水平井整体压裂开发井组油、水井裂缝匹配关系以及裂缝半长和导流能力的优化研究。研究发现,压裂缝的导流能力与裂缝半长综合影响油井产能,但两者作用阶段存在差异;在低导流阶段,油井产能主要受裂缝导流能力影响,受裂缝半长影响较小;而高导流阶段,油井产能主要受见水快慢影响,即受注水井裂缝端部间压力梯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对最新的钻井、岩心及薄片等大量地质解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川东云安厂地区黄龙组储层特征及孔隙类型.在储集空间类型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时间序列及成岩作用改造因素,对储层成因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黄龙组储层岩石类型以各类颗粒白云岩、粉晶细晶白云岩及云质岩溶角砾岩为主;孔隙以晶间孔、晶间溶孔、粒内溶孔、粒间溶孔、角砾间溶孔等次生孔隙为主;按储层成因类型来看,可分为保持型储层、溶蚀型储层、云化型储层3大类,且识别出若干储层所组成的复合型储层;按照时间序列及成岩作用改造因素,进一步将溶蚀型储层划分为准同生期选择性溶蚀储层、表生期岩溶储层及埋藏期溶蚀储层.保持型储层与高能颗粒滩相息息相关,主要表现为颗粒间孔隙得以保存,未经大规模破坏及充填后期成岩矿物;溶蚀型储层表现为在经历多期次溶蚀作用改造后,以各类溶蚀孔隙为主要储集空间的碳酸盐岩储层;而云化型储层则为经过白云岩化作用改造后,以晶间孔为主要储集空间的碳酸盐岩储层;黄龙组优势储层的形成,往往表现为在"相控型"储层的基础上,在成岩阶段经过多期成岩流体的的叠加改造,从而形成有效的次生孔隙富集带.  相似文献   

12.
东坪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阿尔金山前带,东坪气藏是国内近年来新发现的首个大型基岩气藏。岩心、薄片资料分析表明,东坪地区基岩岩性复杂,主要发育花岗岩和片麻岩,局部发育片岩。储集空间类型丰富,构造缝、溶蚀缝和溶蚀孔并存。研究表明,溶蚀作用形成大量基质孔,改善了储层物性,成为有效储层,而裂缝是关键因素,具有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的双重作用,对于改善基岩储层的储渗条件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研究区岩性和储层复杂的地质特征,充分利用高品质的宽方位地震资料,首先应用先进的流体活动性属性刻画溶蚀孔储层分布,精细描述储层空间形态分布特征;再利用曲率属性识别微小断裂的优势,准确描述基岩内幕裂缝发育的强度和方向;最后应用属性比例融合技术成果综合评价孔缝储层,明确储层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3.
根据薄片、岩心、扫描电镜、压汞和物性等资料分析,吐孜气田吉迪克组(N1j)储层岩性主要为褐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碎屑成分以岩屑为主,碎屑颗粒以粉砂级为主,分选中-好,成熟度较高;储集空间类型以粒间溶蚀孔为主,裂缝不发育,喉道类型以缩小型和缩颈型喉道为主。综合分析,沉积作用对储层控制作用最强,使得储层发育连续,但不同相带储层发育仍有不同;其次是成岩作用,使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综合考虑储层岩石类型、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建立分类评价标准,对区内储层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4.
晶粒白云岩是川西坳陷雷口坡组四段上亚段最好的储集岩,其厚度大、分布广且孔隙度、渗透率高。区内晶粒白云岩成岩作用类型多样,主要有白云石化作用、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压溶作用、破裂及充填作用、胶结(充填)作用等。其中,胶结(充填)作用、特别是压实作用是导致区内晶粒白云岩储层孔隙度降低、物性变差的主要因素,而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特别是浅埋藏白云石化和古表生大气淡水溶蚀作用是产生次生孔隙,使储层物性变好的主要因素。有效孔隙均为次生型的,主要有晶间溶孔、不规则溶孔、晶间孔、溶缝等。  相似文献   

15.
以野外地质剖面观测和室内岩石薄片分析为基础,采用岩石学、沉积学、生物学及储层地质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桂中坳陷泥盆系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过程和类型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不同的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桂中坳陷泥盆系是一套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的连续地层,其主要岩性为生物灰岩、泥晶-粉晶灰岩、含泥或泥灰岩、礁灰岩、白云质灰岩和白云岩;共识别出7种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包括泥晶化作用、压实-压溶作用、裂缝化作用、重结晶作用、胶结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主要有2个方面,一方面可以在储层中形成次生孔隙、裂隙以及溶孔、溶洞,增加储层的有效孔隙度和孔隙的连通性,改善岩石的渗透性;另一方面会以充填、衬垫和次生加大的方式缩小储层中的原始孔隙,导致渗透性变差。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地区超深层储层埋藏深,地层条件复杂,网状缝-垂向缝发育,为裂缝-溶蚀孔型储层。在裂缝型储层中,裂缝不仅是油气的储存空间,更是油气的渗流通道,因此裂缝识别对储层评价至关重要。从裂缝形成机理出发,结合高压岩心试验,研究了一套针对克深地区致密砂岩储层裂缝识别的方法,即利用岩心试验方法得到视裂缝孔隙度和视裂缝渗透率,并与常规孔隙度和渗透率进行拟合,得到视裂缝孔隙度和视裂缝渗透率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成像测井资料识别结果符合率为75%,说明该方法在评价致密砂岩裂缝型储层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全面考虑混凝土徐变收缩、裂缝影响及应力重分布变化过程,推导了适于不同应力分布条件下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截面长期应力应变分布规律的计算方法.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构件收缩翘曲变形影响系数曲线及曲率计算公式,并建立了分析预测受弯构件初始及长期总变形的通用分析方法.考虑截面非线性应力分布曲线,对各类受弯构件长期徐变收缩效应及变形进行分析,通过了试验验证.研究归纳了配筋率、截面尺寸等影响受弯构件长期挠度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分析表明,钢筋能有效约束受弯构件长期徐变变形,而收缩翘曲变形大小及方向则主要取决于拉、压钢筋配筋率比值;在同等的初始抗弯刚度或截面积条件下,宽扁梁长期变形增长较普通梁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主要通过常规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多项测试方法,对含油砂体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储集物性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研究分析得知,研究区浊沸石和长石的溶蚀孔隙发育是次生孔隙的主要类型,为油气的聚集提供良好的储集空间;研究区储层为ⅡB类储层,成岩阶段为中成岩B期,发育微裂缝。  相似文献   

19.
利用岩心、测井、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资料,对沙湾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Tb)的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研究。认为研究区储集岩类主要为砂砾岩、砂质砾岩,其次为细砂岩;岩石的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储层总体属于中低孔-低渗储层;Tb成岩作用较强,处于早成岩阶段B期-晚成岩阶段A期,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隙与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影响Tb储层的关键因素为沉积作用,而成岩作用则是控制储层的主要因素。通过对该储层物性特征和主控因素的分析,可为致密砂砾岩优质储层的评价与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多线性弹塑性材料本构模型和Shear Damage损伤准则,建立椴木单颗粒砂带磨削的有限元仿真模型;通过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单磨粒切削的成屑机理、切削力以及切削深度和弹性支撑对切削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成屑机理角度,可将单颗磨粒切削过程分为滑擦、耕犁和切削3个过程。在稳定切削阶段,切削深度对切削力的影响较大,随着切削深度的增加,平均切向切削力及其标准差均增大,但其变异系数略微减小。理想条件下,弹性支撑切向切削力的标准差比刚性支撑大44.74%,考虑外界扰动后弹性支撑切向切削力的标准差比刚性支撑小8.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