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先天性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是小儿先天性胃肠道畸形的多发病[1],是以便秘为特点的病变肠段神经节细胞缺失.先天性巨结肠一旦确诊,应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择期手术.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国内外常用的手术方式、方法很多,自1998年墨西哥De la Torre-Mondragon等[2]报道经肛门Soave直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获得成功后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自2007年5月~2012年8月共行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手术19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采用小切口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4例,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胸大肌三角肌入路切口锁定钢板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小切口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3%(P0.05)。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结肠癌根治术在治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方案,研究组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切口开裂及感染、病灶复发率和3 a存活率。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其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3 a存活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56.3%(P〈0.01)。结论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可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缩短术后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3 a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放置引流管对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搜集行LC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管分为观察组48例,术后均未放置腹腔引流管;对照组42例,术后常规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住院时间、术前诊断、合并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总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住院时间、术前诊断、合并症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术后1、4、8、12、24、48及72 h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并发症如尿潴留、腹胀、胆瘘等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手术放置腹腔引流管应根据术中情况严格掌握指征,不放置引流管具有疼痛轻、胃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更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肠外营养在恶性肠梗阻腹腔镜手术前应用的价值。方法 53例恶性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生长抑素联合全胃肠外营养进行围术期处理;同期27例常规处理病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对观察组中符合腔镜手术适应证者施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有禁忌证者采用开放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腹痛、腹胀缓解率及肛门恢复排气、排便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每日胃肠减压量、肠管直径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0.01)。腔镜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开放组(P<0.01)。结论腹腔镜治疗恶性肠梗阻具有可行性,术前使用生长抑素可提高恶性肠梗阻行腹腔镜治疗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效果。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胸腰椎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实行传统后入路,观察组实行椎旁肌间隙入路,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腰背部疼痛评分以及胸腰椎后凸Cobb角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术后腰背部疼痛的缓解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胸腰椎后凸Cobb角度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椎旁肌间隙入路比传统后入路有更好的应用效果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患者在术后的疼痛缓解较快,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改良传统的子宫肌瘤挖除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缩短病人术后恢复时间.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45例,A组为对照组,B组为观察组.观察组行改良的子宫肌瘤挖除术,对照组行传统的子宫肌瘤挖除术,2组对比分析.结果:B组平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缩短,A、B 2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改良的子宫肌瘤挖除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排气时间等方面优于传统的子宫肌瘤挖除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卵巢良性肿瘤采用腹腔镜进行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将采用腹腔镜进行手术切除的9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开腹手术切除的11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结果 采用腹腔镜进行肿瘤切除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手术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也少于开腹手术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时间两组患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的选择,逐渐成为卵巢良性肿瘤手术切除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腹腔镜剔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整体护理干预程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抢救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腹腔镜剔除术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手术风险,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促进了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下胃肠道围手术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将腹腔镜下行胃肠道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制定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下床活动、恢复自理能力所需时间、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发生例数等。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0%vs 16.0%,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腹腔镜下胃肠道围手术期的患者,可加速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维生素B1联合按揉对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的影响。方法 170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5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肌注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穴位按揉,对比两组首次出现肠鸣音、肛门排气、首次进食时间以及开始母乳喂养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出现首次肠鸣音、首次肛门排气、首次进食时间以及开始母乳喂养时间均明显快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产妇肠胀气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1.2%vs 9.4%,P<0.05)。结论穴位注射维生素B1联合按揉能够有效促进剖宫产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加快肛门排气,减少术后肠胀气的发生,促进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病变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TVH)和经腹部全子宫切除术(TAH)的优点及可行性。方法选取非脱垂子宫病变患者80例,随机分为TVH组与TAH组,TVH组经阴道子宫切除术治疗,TAH组经腹部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TVH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较TAH组短,且术后出血量亦显著低于TAH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VH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微创手术的优点,临床应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子宫阔韧带肌瘤剔除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住院的子宫阔韧带肌瘤患者136例,所有病例按照收治时间前后分为一组(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和二组(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其中一组28例腹腔镜手术,33例开腹手术。二组59例腹腔镜手术,16例开腹手术。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指标及卫生经济学指标。结果:一组中腹腔镜组手术时间(99.2±14.7)min和出血量(95.9±14.3)mL均高于开腹组(P0.05);二组中腹腔镜手术率高于一组(P0.05),二组中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P0.05);二组腹腔镜较一组腹腔镜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虽然两组中腹腔镜组的直接医疗费用高于开腹组,但非直接医疗费用和误工费低于开腹组,两者的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阔韧带肌瘤剔除术和腹式阔韧带肌瘤剔除术是临床常用的两种术式,对于直径小于10cm的阔韧带肌瘤,腹腔镜下阔韧带肌瘤剔除术具有安全、微创、经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腹腔镜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以及手术的技术标准。方法:本组25例经病理证实的低位直肠癌,以电视腹腔镜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观察切缘、标本淋巴结数目、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结果:25例病人除1例中转剖腹手术外,其余手术成功,但有1例输尿管损伤,1例人工肛门出口梗阻,均经保守治愈。结论:腹腔镜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口手术安全可行,但要做到标准TME则应有相当的剖腹手术的经验与娴熟的腹腔镜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阴道微创手术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确诊并手术治疗的子宫切口妊娠患者38例,分成经腹传统手术和经阴道微创手术两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阴道微创手术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经腹传统手术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血β-HCG水平降至正常时间及月经复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手术治疗子宫切口妊娠创伤小,治疗时间短,符合微创理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针对胃肿瘤患者以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且观察其对患者预后造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间接收的拟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00例,随机分成2组:开腹手术组共50例,拟行传统开腹手术方案治疗,另共50例拟行腹腔镜手术方案治疗(腹腔镜组)。详细记录各组的手术及术后相关指标情况,且术后经随访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及转移情况。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出血量与开腹手术组相比明显更少,手术切口长度与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更短(P0.05);术后随访结果显示,腹腔镜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开腹手术组相比显著更低(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肿瘤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强力扩肛疗法治疗小儿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效果。方法:强力扩肛治疗小儿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30例。结果:30例中,25例效果明显,3例无效,2例复发。结论:强力扩肛法治疗短段型巨结肠方法简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腕背桡侧入路掌侧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巴尔通(Barton)掌侧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Barton掌侧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腕背桡侧入路术)32例和对照组(直接掌侧入路术)30例,对两组骨折显露时间、手术时间、正中神经刺激症阳性发生率、骨性愈合时间及腕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显露时间与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正中神经刺激阳性发生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P〈0.05)。术后随访8个月,依据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观察组评分为(3.11±1.89)分,优良率93.8%;对照组评分为(3.26±1.92)分,优良率90.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背桡侧入路掌侧T形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Barton掌侧型骨折的疗效与直接掌侧入路相当,但具有安全简单、术后正中神经损伤少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B超联合宫腔镜治疗早期未破裂型宫角妊娠的效果。方法早期宫角妊娠41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21)和对照组(n=20)。研究组在B超全程监护下利用宫腔镜经阴道行吸宫术,对照组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经阴道行吸宫术。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下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结论采用B超联合宫腔镜治疗早期未破裂型宫角妊娠,疗效确切,减少患者创伤,同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尿路结石患者46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清除率、手术各项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碎石率、一次清除率、结石残留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肾周积液、感染、输尿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结石清除率,减少结石残留,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